1539年,土耳其艦隊攻擊並摧毀了利馬索爾(limassol)。
由於擔心日益擴張的奧斯曼帝國,威尼斯加強了法馬古斯塔(famagusta)、尼科西亞(nicosia)和基爾尼亞(kyrenia)的防禦,但大多數其他城市卻易於被攻陷。
到1563年,威尼斯的人口已降至約16.8萬人。
1570年夏季,土耳其人再次發起進攻,但這次是全麵入侵,而非突襲。
約6萬名軍隊,包括騎兵和炮兵,在穆斯塔法·帕夏(mustafa pasha)的指揮下,於1570年7月2日無阻地登陸在利馬索爾附近,並對尼科西亞發起圍攻。
在城市陷落的那一天,即1570年9月9日,2萬名尼科西亞居民被處死,所有教堂、公共建築和宮殿都遭到洗劫。
屠殺的消息迅速傳播,幾天後,穆斯塔法毫無抵抗地攻占了基爾尼亞。
然而,法馬古斯塔進行了抵抗,防禦持續到1570年9月直至1571年8月。
法馬古斯塔的淪陷標誌著塞浦路斯進入奧斯曼時期。
兩個月後,由威尼斯、西班牙和教皇艦船組成的聖聯盟海軍,在奧地利的唐·胡安(don john of austria)指揮下,在勒班托戰役(battle of lepanto)中擊敗了土耳其艦隊。
盡管在海上戰勝了土耳其人,塞浦路斯仍在接下來的三個世紀中處於奧斯曼統治之下。
到1575年,威尼斯的人口約為17.5萬人。
但部分由於1575到1576年的瘟疫,到1581年,人口降至12.4萬人。
---
根據經濟曆史學家揚·德·弗裏斯(jan de vries)的說法,到17世紀初,威尼斯在地中海的經濟實力已經顯著下降。
德·弗裏斯將這種衰退歸因於香料貿易的喪失、競爭力下降的紡織工業、複興的天主教會在圖書出版方麵的競爭、三十年戰爭對威尼斯主要貿易夥伴的不利影響,以及棉花和絲綢進口成本的增加。
1606年,威尼斯與教皇國之間發生了衝突,因兩名被指控輕微犯罪的神職人員被捕,以及一項限製教會享有和獲取土地財產的法律。
教皇保羅五世(pope paul v)認為這些條款違反教會法,並要求廢除。
當這一要求被拒絕後,他對威尼斯施加了禁令,禁止神職人員執行幾乎所有的祭司職責。
威尼斯對此禁令和逐出教會的行為毫不在意,命令其神父繼續履行職務。
威尼斯在這一決定上得到了修士保羅·薩爾皮(paolo sarpi)的支持,他是一位尖銳的爭議作家,並於1606年被任命為威尼斯議會的神學和教會法顧問。
禁令在一年後被解除,法國介入並提出了一項妥協方案。威尼斯對重申任何公民都不高於正常法律程序的原則感到滿意。
與哈布斯堡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競爭導致威尼斯在意大利和北亞德裏亞海的最後幾場重要戰爭。
1615年至1618年間,威尼斯在烏斯科克戰爭(uskok war)中與奧地利的費迪南德大公(archduke ferdinand)交戰,在北亞德裏亞海和共和國的東部邊界作戰。
而在西部的倫巴第,威尼斯軍隊在1617年與西班牙米蘭總督佩德羅·德·托萊多·奧索裏奧(don pedro de toledo osorio)的部隊在克雷馬(crema)附近發生小規模衝突,1618年又在倫巴第鄉村進行交戰。
在同一時期,西班牙那不勒斯總督佩德羅·特列斯-吉隆(don pedro téllez-giron)因商業糾紛與威尼斯在拉古薩(ragusa)戰鬥,之前他間接支持費迪南德參與烏斯科克戰爭。
脆弱的和平未能持久,1629年,威尼斯共和國在曼圖亞繼承戰爭(war of the mantuan session)中重新與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開戰。
在這場短暫的戰爭中,由普羅維迪托爾紮卡裏亞·薩格雷多(provveditore zaria sagredo)指揮的威尼斯軍隊,在法國盟友的增援下,在維拉布納戰役(battle of vibuona)中慘遭帝國軍隊的潰敗,威尼斯最親密的盟友曼圖亞遭到洗劫。
然而,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在其他地方的失敗確保了威尼斯沒有領土損失,曼圖亞公國被恢複給查爾斯二世·貢紮加(charles ii gonzaga),他是威尼斯和法國支持的候選人。
17世紀下半葉,威尼斯與奧斯曼帝國之間也爆發了長期戰爭。
在克裏特戰爭(cretan war,1645-1669)中,經過長達21年的英雄圍攻,威尼斯失去了其主要的海外領土——克裏特島(crete),盡管仍保留了斯皮納龍加(spinalonga)和蘇達(suda)的基地,而在達爾馬提亞則取得了一些進展。
然而,在1684年,威尼斯趁奧斯曼帝國在大土耳其戰爭中與奧地利交戰的機會,發起了摩裏亞戰爭(morean war),該戰爭持續到1699年,威尼斯成功征服了希臘南部的摩裏亞半島。
---
然而,這些收獲並沒有持續太久。
在1714年12月,土耳其開始了最後一場土耳其—威尼斯戰爭,此時摩裏亞(morea)“缺乏任何一種即使在鄰近地區也很可貴的補給,而這些地區又不易受到海上攻擊”。
土耳其占領了提諾斯島(tinos)和埃基納島(aegina),穿越地峽,占領了科林斯(corinth)。
威尼斯艦隊指揮官達尼埃萊·多爾芬(daniele dolfin)認為,拯救艦隊比為摩裏亞冒險更為明智。
當他最終趕到現場時,納烏普利亞(nauplia)、莫頓(modon)、科羅內(corone)和馬爾瓦西亞(malvasia)已經淪陷。
仍然由威尼斯掌控的伊奧尼亞群島的列夫卡斯(levkas)以及克裏特島上的斯皮納龍加(spinalonga)和蘇達(suda)基地也被放棄。
土耳其最終在科孚島(corfu)登陸,但守衛成功將其擊退。
與此同時,土耳其在1716年8月5日的彼得瓦拉丁戰役(battle of petrovaradin)中遭到奧地利人的慘重打擊。
然而,威尼斯在1717年和1718年在愛琴海和達達尼爾海峽的海軍行動幾乎沒有取得成功。
根據1718年7月21日的帕薩羅維茨條約(treaty of passarowitz),奧地利獲得了大量領土,但威尼斯失去了摩裏亞,而其在阿爾巴尼亞和達爾馬提亞的小規模收獲對此幾乎沒有補償。
這是與奧斯曼帝國的最後一場戰爭。
到1792年,曾經輝煌的威尼斯商船隊已減少到僅309艘商船。
盡管威尼斯作為海上帝國衰退,但它仍然擁有位於波河穀以北的大陸領土,向西延伸幾乎到米蘭。
其許多城市在18世紀期間,受益於威尼斯和平(pax viae)。
安傑洛·艾莫(angelo emo)於1784年被任命為共和國的最後一任海軍總指揮(capitano generale da mar)。
---
到1796年,威尼斯共和國已經無法自衛,因為其戰爭艦隊僅有四艘戰船和七艘小帆船。
1796年春,皮埃蒙特(皮埃蒙特公國,duchy of savoy)淪陷於入侵的法國軍隊之手,奧地利軍隊從蒙特諾特(montenotte)被擊退到洛迪(lodi)。
拿破侖指揮的軍隊穿越中立的威尼斯邊界,追擊敵人。
到年底,法國軍隊已占領威尼斯國境,直抵阿迪傑河(adige river)。
維琴察(vicenza)、卡多雷(cadore)和弗留利(friuli)被奧地利軍隊控製。在接下來的戰役中,拿破侖瞄準了阿爾卑斯山對麵的奧地利領土。
在列奧本和約(peace of leoben)的初步協議中,條款尚未公開,奧地利以和平的代價獲得了威尼斯在巴爾幹的領土(1797年4月18日),而法國則獲得了威尼斯的倫巴第部分。
在拿破侖的最後通牒下,路多維科·馬寧(ludovico manin)於5月12日無條件投降並退位,而大議會宣布共和國結束。
根據波拿巴的命令,公共權力轉移到法國軍事總督領導下的臨時市政府。10月17日,法國和奧地利簽署了坎波福爾米奧條約(treaty of campo formio),同意共享共和國的所有領土,新的邊界設在阿迪傑河以西。
意大利民主派,尤其是年輕詩人烏戈·福斯科洛(ugo foscolo),將該條約視為背叛。
被解散的共和國的都城部分成為奧地利領土,稱為威尼斯省。
---
威尼斯共和國的曆史,就說到這。
接下來補充點之後的事。
威尼斯在1805年通過《普雷斯堡條約》(treaty of pressburg)從奧地利手中被奪取,成為拿破侖的意大利王國(kingdom of italy)的一部分。
1814年,拿破侖被擊敗後,威尼斯再次被歸還給奧地利,並成為奧地利控製下的倫巴第-威尼斯王國(kingdom of lombardy–via)的一部分。
1848年,丹尼爾·馬寧(daniele manin)領導的叛亂短暫地重建了威尼斯共和國,但在1849年被鎮壓。
1866年,在第三次意大利獨立戰爭(third italian war of independence)之後,威尼斯及整個威尼托(vo)成為新成立的意大利王國(kingdom of italy)的一部分。
從18世紀中葉開始,特裏斯特(trieste)和教皇的安科納(ancona)逐漸成為自由港,經濟上對威尼斯形成越來越大的競爭。
特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特裏斯特蓬勃發展,並日益通過1869年開通的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連接亞洲和中歐,而威尼斯則迅速失去了競爭優勢和商業實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期間,這座曆史名城基本上沒有遭受攻擊,唯一引人注目的攻擊是1945年3月英國皇家空軍(royal air force)對城市中德國海軍行動的精確打擊行動“碗手行動”(operation bowler),這次攻擊成功摧毀了目標,幾乎沒有對城市本身造成建築損害。
然而,梅斯特雷(mestre)和馬爾蓋拉(marghera)的工業區以及通往帕多瓦(padua)、特裏斯特和特倫托(trento)的鐵路線路多次遭到轟炸。
1945年4月29日,英國第八軍(british eighth army)在弗雷伯爵(lieutenant general freyberg)指揮下,解放了威尼斯,該地曾是反穆索裏尼意大利遊擊隊活動的溫床。
1987年,威尼斯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名錄,正式銘刻為“威尼斯及其瀉湖”(venice and itsgoon)。
現代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的一座城市,也是威尼托(vo)地區的首府。
它建在126個島嶼上,這些島嶼之間由開闊水域和運河分隔。
城市的部分區域通過472座橋梁相連。
這些島嶼位於淺水的威尼斯瀉湖(viangoon)內,瀉湖是一個封閉的海灣,位於波河(po)和皮亞韋河(piave)入海口之間。
關於威尼斯的曆史,就說到這。
由於擔心日益擴張的奧斯曼帝國,威尼斯加強了法馬古斯塔(famagusta)、尼科西亞(nicosia)和基爾尼亞(kyrenia)的防禦,但大多數其他城市卻易於被攻陷。
到1563年,威尼斯的人口已降至約16.8萬人。
1570年夏季,土耳其人再次發起進攻,但這次是全麵入侵,而非突襲。
約6萬名軍隊,包括騎兵和炮兵,在穆斯塔法·帕夏(mustafa pasha)的指揮下,於1570年7月2日無阻地登陸在利馬索爾附近,並對尼科西亞發起圍攻。
在城市陷落的那一天,即1570年9月9日,2萬名尼科西亞居民被處死,所有教堂、公共建築和宮殿都遭到洗劫。
屠殺的消息迅速傳播,幾天後,穆斯塔法毫無抵抗地攻占了基爾尼亞。
然而,法馬古斯塔進行了抵抗,防禦持續到1570年9月直至1571年8月。
法馬古斯塔的淪陷標誌著塞浦路斯進入奧斯曼時期。
兩個月後,由威尼斯、西班牙和教皇艦船組成的聖聯盟海軍,在奧地利的唐·胡安(don john of austria)指揮下,在勒班托戰役(battle of lepanto)中擊敗了土耳其艦隊。
盡管在海上戰勝了土耳其人,塞浦路斯仍在接下來的三個世紀中處於奧斯曼統治之下。
到1575年,威尼斯的人口約為17.5萬人。
但部分由於1575到1576年的瘟疫,到1581年,人口降至12.4萬人。
---
根據經濟曆史學家揚·德·弗裏斯(jan de vries)的說法,到17世紀初,威尼斯在地中海的經濟實力已經顯著下降。
德·弗裏斯將這種衰退歸因於香料貿易的喪失、競爭力下降的紡織工業、複興的天主教會在圖書出版方麵的競爭、三十年戰爭對威尼斯主要貿易夥伴的不利影響,以及棉花和絲綢進口成本的增加。
1606年,威尼斯與教皇國之間發生了衝突,因兩名被指控輕微犯罪的神職人員被捕,以及一項限製教會享有和獲取土地財產的法律。
教皇保羅五世(pope paul v)認為這些條款違反教會法,並要求廢除。
當這一要求被拒絕後,他對威尼斯施加了禁令,禁止神職人員執行幾乎所有的祭司職責。
威尼斯對此禁令和逐出教會的行為毫不在意,命令其神父繼續履行職務。
威尼斯在這一決定上得到了修士保羅·薩爾皮(paolo sarpi)的支持,他是一位尖銳的爭議作家,並於1606年被任命為威尼斯議會的神學和教會法顧問。
禁令在一年後被解除,法國介入並提出了一項妥協方案。威尼斯對重申任何公民都不高於正常法律程序的原則感到滿意。
與哈布斯堡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競爭導致威尼斯在意大利和北亞德裏亞海的最後幾場重要戰爭。
1615年至1618年間,威尼斯在烏斯科克戰爭(uskok war)中與奧地利的費迪南德大公(archduke ferdinand)交戰,在北亞德裏亞海和共和國的東部邊界作戰。
而在西部的倫巴第,威尼斯軍隊在1617年與西班牙米蘭總督佩德羅·德·托萊多·奧索裏奧(don pedro de toledo osorio)的部隊在克雷馬(crema)附近發生小規模衝突,1618年又在倫巴第鄉村進行交戰。
在同一時期,西班牙那不勒斯總督佩德羅·特列斯-吉隆(don pedro téllez-giron)因商業糾紛與威尼斯在拉古薩(ragusa)戰鬥,之前他間接支持費迪南德參與烏斯科克戰爭。
脆弱的和平未能持久,1629年,威尼斯共和國在曼圖亞繼承戰爭(war of the mantuan session)中重新與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開戰。
在這場短暫的戰爭中,由普羅維迪托爾紮卡裏亞·薩格雷多(provveditore zaria sagredo)指揮的威尼斯軍隊,在法國盟友的增援下,在維拉布納戰役(battle of vibuona)中慘遭帝國軍隊的潰敗,威尼斯最親密的盟友曼圖亞遭到洗劫。
然而,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在其他地方的失敗確保了威尼斯沒有領土損失,曼圖亞公國被恢複給查爾斯二世·貢紮加(charles ii gonzaga),他是威尼斯和法國支持的候選人。
17世紀下半葉,威尼斯與奧斯曼帝國之間也爆發了長期戰爭。
在克裏特戰爭(cretan war,1645-1669)中,經過長達21年的英雄圍攻,威尼斯失去了其主要的海外領土——克裏特島(crete),盡管仍保留了斯皮納龍加(spinalonga)和蘇達(suda)的基地,而在達爾馬提亞則取得了一些進展。
然而,在1684年,威尼斯趁奧斯曼帝國在大土耳其戰爭中與奧地利交戰的機會,發起了摩裏亞戰爭(morean war),該戰爭持續到1699年,威尼斯成功征服了希臘南部的摩裏亞半島。
---
然而,這些收獲並沒有持續太久。
在1714年12月,土耳其開始了最後一場土耳其—威尼斯戰爭,此時摩裏亞(morea)“缺乏任何一種即使在鄰近地區也很可貴的補給,而這些地區又不易受到海上攻擊”。
土耳其占領了提諾斯島(tinos)和埃基納島(aegina),穿越地峽,占領了科林斯(corinth)。
威尼斯艦隊指揮官達尼埃萊·多爾芬(daniele dolfin)認為,拯救艦隊比為摩裏亞冒險更為明智。
當他最終趕到現場時,納烏普利亞(nauplia)、莫頓(modon)、科羅內(corone)和馬爾瓦西亞(malvasia)已經淪陷。
仍然由威尼斯掌控的伊奧尼亞群島的列夫卡斯(levkas)以及克裏特島上的斯皮納龍加(spinalonga)和蘇達(suda)基地也被放棄。
土耳其最終在科孚島(corfu)登陸,但守衛成功將其擊退。
與此同時,土耳其在1716年8月5日的彼得瓦拉丁戰役(battle of petrovaradin)中遭到奧地利人的慘重打擊。
然而,威尼斯在1717年和1718年在愛琴海和達達尼爾海峽的海軍行動幾乎沒有取得成功。
根據1718年7月21日的帕薩羅維茨條約(treaty of passarowitz),奧地利獲得了大量領土,但威尼斯失去了摩裏亞,而其在阿爾巴尼亞和達爾馬提亞的小規模收獲對此幾乎沒有補償。
這是與奧斯曼帝國的最後一場戰爭。
到1792年,曾經輝煌的威尼斯商船隊已減少到僅309艘商船。
盡管威尼斯作為海上帝國衰退,但它仍然擁有位於波河穀以北的大陸領土,向西延伸幾乎到米蘭。
其許多城市在18世紀期間,受益於威尼斯和平(pax viae)。
安傑洛·艾莫(angelo emo)於1784年被任命為共和國的最後一任海軍總指揮(capitano generale da mar)。
---
到1796年,威尼斯共和國已經無法自衛,因為其戰爭艦隊僅有四艘戰船和七艘小帆船。
1796年春,皮埃蒙特(皮埃蒙特公國,duchy of savoy)淪陷於入侵的法國軍隊之手,奧地利軍隊從蒙特諾特(montenotte)被擊退到洛迪(lodi)。
拿破侖指揮的軍隊穿越中立的威尼斯邊界,追擊敵人。
到年底,法國軍隊已占領威尼斯國境,直抵阿迪傑河(adige river)。
維琴察(vicenza)、卡多雷(cadore)和弗留利(friuli)被奧地利軍隊控製。在接下來的戰役中,拿破侖瞄準了阿爾卑斯山對麵的奧地利領土。
在列奧本和約(peace of leoben)的初步協議中,條款尚未公開,奧地利以和平的代價獲得了威尼斯在巴爾幹的領土(1797年4月18日),而法國則獲得了威尼斯的倫巴第部分。
在拿破侖的最後通牒下,路多維科·馬寧(ludovico manin)於5月12日無條件投降並退位,而大議會宣布共和國結束。
根據波拿巴的命令,公共權力轉移到法國軍事總督領導下的臨時市政府。10月17日,法國和奧地利簽署了坎波福爾米奧條約(treaty of campo formio),同意共享共和國的所有領土,新的邊界設在阿迪傑河以西。
意大利民主派,尤其是年輕詩人烏戈·福斯科洛(ugo foscolo),將該條約視為背叛。
被解散的共和國的都城部分成為奧地利領土,稱為威尼斯省。
---
威尼斯共和國的曆史,就說到這。
接下來補充點之後的事。
威尼斯在1805年通過《普雷斯堡條約》(treaty of pressburg)從奧地利手中被奪取,成為拿破侖的意大利王國(kingdom of italy)的一部分。
1814年,拿破侖被擊敗後,威尼斯再次被歸還給奧地利,並成為奧地利控製下的倫巴第-威尼斯王國(kingdom of lombardy–via)的一部分。
1848年,丹尼爾·馬寧(daniele manin)領導的叛亂短暫地重建了威尼斯共和國,但在1849年被鎮壓。
1866年,在第三次意大利獨立戰爭(third italian war of independence)之後,威尼斯及整個威尼托(vo)成為新成立的意大利王國(kingdom of italy)的一部分。
從18世紀中葉開始,特裏斯特(trieste)和教皇的安科納(ancona)逐漸成為自由港,經濟上對威尼斯形成越來越大的競爭。
特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特裏斯特蓬勃發展,並日益通過1869年開通的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連接亞洲和中歐,而威尼斯則迅速失去了競爭優勢和商業實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期間,這座曆史名城基本上沒有遭受攻擊,唯一引人注目的攻擊是1945年3月英國皇家空軍(royal air force)對城市中德國海軍行動的精確打擊行動“碗手行動”(operation bowler),這次攻擊成功摧毀了目標,幾乎沒有對城市本身造成建築損害。
然而,梅斯特雷(mestre)和馬爾蓋拉(marghera)的工業區以及通往帕多瓦(padua)、特裏斯特和特倫托(trento)的鐵路線路多次遭到轟炸。
1945年4月29日,英國第八軍(british eighth army)在弗雷伯爵(lieutenant general freyberg)指揮下,解放了威尼斯,該地曾是反穆索裏尼意大利遊擊隊活動的溫床。
1987年,威尼斯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名錄,正式銘刻為“威尼斯及其瀉湖”(venice and itsgoon)。
現代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的一座城市,也是威尼托(vo)地區的首府。
它建在126個島嶼上,這些島嶼之間由開闊水域和運河分隔。
城市的部分區域通過472座橋梁相連。
這些島嶼位於淺水的威尼斯瀉湖(viangoon)內,瀉湖是一個封閉的海灣,位於波河(po)和皮亞韋河(piave)入海口之間。
關於威尼斯的曆史,就說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