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下決心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 作者:星辰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提學官眼神凜冽,“沈藩台兵圍學道衙門,所為何故?”
“捉拿嫌犯。”
“什麽嫌犯?”
“煽動百姓圍堵官府衙門的嫌犯。”
“沈藩台的意思是,學道衙門包庇嫌犯?”
“不敢。”沈之明嘴上說不敢,可語氣中聽不出一點不敢的意思。
“學道衙門主浙江學政,可浙江文風昌盛,士子眾多,難免有些許奸詐之徒混跡其中。”
“劉宗師日理萬機,很難麵麵俱到。或許是下麵的什麽人在欺瞞劉宗師,將嫌犯藏匿在學道衙門裏。”
“可有證據?”這提學官問道。
“沒有證據,所以才請劉宗師配合巡撫衙門辦案。”
這提學官見沈之明拿不出證據,底氣頓時足了起來,“沒有證據,沈藩台何以言之鑿鑿的說嫌犯就在學道衙門?”
見對方這個態度,沈之明更加確信人就在裏麵,“隻要劉宗師同意,我即刻讓人進去搜查。倘若查不出嫌犯,我親自向劉宗師賠不是。”
“向不向劉某賠不是,不算什麽。可按我大明官製,各地督撫及藩臬二司,無權幹涉學道衙門之事。”
“既然沒有證據,那,沈藩台還是請回吧。”
沈之明也不著急。
就在這時,一個隊官急匆匆的跑來,“藩台大人,海防營派人傳來消息,倭寇將要進犯海疆。”
“倭寇不是早就敗退了嗎,怎麽這麽快就卷土重來了?”
“據海防營的人說,這次是有人和倭寇勾結,故意煽動百姓對抗官府,引起浙江內亂,而後倭寇趁機發兵。”
沈之明眼神一冷,“這麽說來,百姓鬧事,背後是有倭寇煽動。”
這提學官心裏直罵娘,好大一個罪名就這麽扣下來了。
“劉宗師。”沈之明那冷冷的目光移到這提學官身上。
“剛剛的話你也聽到了,這次百姓鬧事,背後有倭寇煽動。倘若真的有勾結倭寇的嫌犯躲進學道衙門,浙江危矣。”
“為了浙江百姓的安危,劉宗師,還請行個方便。”
看這提學官還是猶豫不動,沈之明語氣一振。
“抗倭之事,乃是國之大計,事關朝廷安危,浙江百姓的身家皆係於此。”
“倘若劉宗師執意不肯配合,本官為了浙江百姓,也隻好讓衙下兵馬衝進學道衙門,搜查嫌犯。”
“屆時,就算把狀子打到內閣,為了浙江百姓,本官也無足懼哉!”
一扯上倭寇,這提學官明顯就不如剛才那般硬氣了。
“既是為了浙江百姓,那好吧,隻是希望搜查過程中不要過多驚擾。”
沈之明立刻表態,“劉宗師放心,這是自然。”
這提學官閃退一旁,“沈藩台,請便。”
學道衙門的兵也隨之將大門閃開。
沈之明朝身後擺擺手,“仔細搜。”
“注意輕手輕腳,不要驚擾這學憲之所。”
“是。”帶隊的牛千戶立刻招呼人上前,“比著畫像,仔細搜查。”
巡撫衙門的兵丁魚貫而入。
這提學官站在大門左側,其身後站著學道衙門的兵。
浙江布政使沈之明站在大門右側,其身後站著巡撫衙門的兵。
過了一會,帶隊搜查的牛千戶從院內走出,“藩台,沒搜到。”
“都搜仔細了?”
“搜仔細了,就連茅房都搜了,弟兄們比著畫像挨個認的人,就是沒找到嫌犯。”
這提學官見沒搜到人,底氣又足了,“沈藩台,您看這?”
沈之明尷尬的一拱手,“劉宗師,手底下人辦事不周,情報不準,還請您不要見怪。”
“無妨,無妨,都是為了百姓的安危嘛。”
“那劉宗師留步,沈某就告辭了。”
“沈藩台慢走。”
“回衙。”牛千戶對著巡撫衙門的兵丁喊道。
待走到一處巷子,沈之明停下腳步,“馬千戶呢。”
“這呢,這呢。”馬千戶小跑著過來。
“牛千戶在正門守著,沒見有人出來。你在後門守著,也沒見人出來?”
“藩台,卑職一直在後門守著,四周的院牆卑職都派人盯著呢,確實是沒見人出來。”
沈之明想了想,“繼續派人盯著。”
“是。”
“牛千戶。”
“卑職在。”
“派人騎快馬到溫州府,告訴溫州知府,溫州府不能亂,誰要鬧事直接抓。再出出亂子我拿他是問!”
“是。”
沈之明喘了幾口粗氣,腦海中仔細思索。
將天下礦產收歸朝廷所有,這是皇帝親自下的旨意,經司禮監、內閣頒行天下。
說是收回天下礦產,主要還是金銀礦。
如今浙江這一亂,天下矚目。
這已經不是做多錯多,做少錯少的老黃曆了。
上有朝廷,下有豪強,倒是把浙江上下的官員夾在中間。
“讓杭州府衙還有錢塘縣衙的衙役捕快全都上街,追查這個計佳明的下落。不管能不能找到人,動靜一定要大。”
另一邊,浙江按察使袁汝清快馬加鞭,帶人趕到處州府。
處州府衙外,又聚集了大量百姓。
袁汝清勒馬停下,“處州府辦的這是什麽差事!”
“來呀,把這些人圍了,一個也不準放走!”
隨行的隊官帶兵在人群中清出一條道路,以便袁汝清通過。
待進到處州府衙,溫處兵備副使汪方達,王參議,巴僉事,還有處州同知,都在堂下站著。
“那幾個錦衣衛的上差呢?”袁汝清問道。
王參議回答道:“回稟臬台,錦衣衛的上差說他們隻是路過處州,偶遇百姓鬧事,考慮到或許處州府需要幫助,他們這才將帶頭鬧事之人的模樣畫下。”
“現在臬台您來了,他們說宣賓不壓主,那幾位上差便留在後院休息了。”
錦衣衛不在一旁,有些事情就好辦多了。
“都坐吧。”袁汝清說道。
其實,袁汝清主要是給溫處兵備副使汪方達麵子。要是沒有汪方達在,他根本就不會讓這幾個人坐。
“不是讓你們驅散百姓了嗎,怎麽門前又聚集這麽多人?”
王參議弱弱的說道:“臬台,下官等確實將鬧事的百姓驅散了,可抓了麗水銀礦的幾十個礦工後,這人又聚在府衙門前了。”
“你們報到省裏的文書我看過了。這些礦工公然拒捕,持械對抗官兵,這就是造反!”
“死人了沒有?”
“回稟臬台,沒有,就是抓了二十幾個人。”
袁汝清思慮片刻,有錦衣衛在,先殺人後補文書的事,也就不能做了。
“挑頭的有幾人?”
“有三人。”
“這三個人,按謀逆,先把他們家人抓進大牢。剩下的那些人按從犯處置。”
“巴僉事,你趕快整理案卷,然後差人快馬送到刑部,等刑部批文一到,殺。”
“現在,去把外麵那些圍堵府衙的人,全抓了。”
“捉拿嫌犯。”
“什麽嫌犯?”
“煽動百姓圍堵官府衙門的嫌犯。”
“沈藩台的意思是,學道衙門包庇嫌犯?”
“不敢。”沈之明嘴上說不敢,可語氣中聽不出一點不敢的意思。
“學道衙門主浙江學政,可浙江文風昌盛,士子眾多,難免有些許奸詐之徒混跡其中。”
“劉宗師日理萬機,很難麵麵俱到。或許是下麵的什麽人在欺瞞劉宗師,將嫌犯藏匿在學道衙門裏。”
“可有證據?”這提學官問道。
“沒有證據,所以才請劉宗師配合巡撫衙門辦案。”
這提學官見沈之明拿不出證據,底氣頓時足了起來,“沒有證據,沈藩台何以言之鑿鑿的說嫌犯就在學道衙門?”
見對方這個態度,沈之明更加確信人就在裏麵,“隻要劉宗師同意,我即刻讓人進去搜查。倘若查不出嫌犯,我親自向劉宗師賠不是。”
“向不向劉某賠不是,不算什麽。可按我大明官製,各地督撫及藩臬二司,無權幹涉學道衙門之事。”
“既然沒有證據,那,沈藩台還是請回吧。”
沈之明也不著急。
就在這時,一個隊官急匆匆的跑來,“藩台大人,海防營派人傳來消息,倭寇將要進犯海疆。”
“倭寇不是早就敗退了嗎,怎麽這麽快就卷土重來了?”
“據海防營的人說,這次是有人和倭寇勾結,故意煽動百姓對抗官府,引起浙江內亂,而後倭寇趁機發兵。”
沈之明眼神一冷,“這麽說來,百姓鬧事,背後是有倭寇煽動。”
這提學官心裏直罵娘,好大一個罪名就這麽扣下來了。
“劉宗師。”沈之明那冷冷的目光移到這提學官身上。
“剛剛的話你也聽到了,這次百姓鬧事,背後有倭寇煽動。倘若真的有勾結倭寇的嫌犯躲進學道衙門,浙江危矣。”
“為了浙江百姓的安危,劉宗師,還請行個方便。”
看這提學官還是猶豫不動,沈之明語氣一振。
“抗倭之事,乃是國之大計,事關朝廷安危,浙江百姓的身家皆係於此。”
“倘若劉宗師執意不肯配合,本官為了浙江百姓,也隻好讓衙下兵馬衝進學道衙門,搜查嫌犯。”
“屆時,就算把狀子打到內閣,為了浙江百姓,本官也無足懼哉!”
一扯上倭寇,這提學官明顯就不如剛才那般硬氣了。
“既是為了浙江百姓,那好吧,隻是希望搜查過程中不要過多驚擾。”
沈之明立刻表態,“劉宗師放心,這是自然。”
這提學官閃退一旁,“沈藩台,請便。”
學道衙門的兵也隨之將大門閃開。
沈之明朝身後擺擺手,“仔細搜。”
“注意輕手輕腳,不要驚擾這學憲之所。”
“是。”帶隊的牛千戶立刻招呼人上前,“比著畫像,仔細搜查。”
巡撫衙門的兵丁魚貫而入。
這提學官站在大門左側,其身後站著學道衙門的兵。
浙江布政使沈之明站在大門右側,其身後站著巡撫衙門的兵。
過了一會,帶隊搜查的牛千戶從院內走出,“藩台,沒搜到。”
“都搜仔細了?”
“搜仔細了,就連茅房都搜了,弟兄們比著畫像挨個認的人,就是沒找到嫌犯。”
這提學官見沒搜到人,底氣又足了,“沈藩台,您看這?”
沈之明尷尬的一拱手,“劉宗師,手底下人辦事不周,情報不準,還請您不要見怪。”
“無妨,無妨,都是為了百姓的安危嘛。”
“那劉宗師留步,沈某就告辭了。”
“沈藩台慢走。”
“回衙。”牛千戶對著巡撫衙門的兵丁喊道。
待走到一處巷子,沈之明停下腳步,“馬千戶呢。”
“這呢,這呢。”馬千戶小跑著過來。
“牛千戶在正門守著,沒見有人出來。你在後門守著,也沒見人出來?”
“藩台,卑職一直在後門守著,四周的院牆卑職都派人盯著呢,確實是沒見人出來。”
沈之明想了想,“繼續派人盯著。”
“是。”
“牛千戶。”
“卑職在。”
“派人騎快馬到溫州府,告訴溫州知府,溫州府不能亂,誰要鬧事直接抓。再出出亂子我拿他是問!”
“是。”
沈之明喘了幾口粗氣,腦海中仔細思索。
將天下礦產收歸朝廷所有,這是皇帝親自下的旨意,經司禮監、內閣頒行天下。
說是收回天下礦產,主要還是金銀礦。
如今浙江這一亂,天下矚目。
這已經不是做多錯多,做少錯少的老黃曆了。
上有朝廷,下有豪強,倒是把浙江上下的官員夾在中間。
“讓杭州府衙還有錢塘縣衙的衙役捕快全都上街,追查這個計佳明的下落。不管能不能找到人,動靜一定要大。”
另一邊,浙江按察使袁汝清快馬加鞭,帶人趕到處州府。
處州府衙外,又聚集了大量百姓。
袁汝清勒馬停下,“處州府辦的這是什麽差事!”
“來呀,把這些人圍了,一個也不準放走!”
隨行的隊官帶兵在人群中清出一條道路,以便袁汝清通過。
待進到處州府衙,溫處兵備副使汪方達,王參議,巴僉事,還有處州同知,都在堂下站著。
“那幾個錦衣衛的上差呢?”袁汝清問道。
王參議回答道:“回稟臬台,錦衣衛的上差說他們隻是路過處州,偶遇百姓鬧事,考慮到或許處州府需要幫助,他們這才將帶頭鬧事之人的模樣畫下。”
“現在臬台您來了,他們說宣賓不壓主,那幾位上差便留在後院休息了。”
錦衣衛不在一旁,有些事情就好辦多了。
“都坐吧。”袁汝清說道。
其實,袁汝清主要是給溫處兵備副使汪方達麵子。要是沒有汪方達在,他根本就不會讓這幾個人坐。
“不是讓你們驅散百姓了嗎,怎麽門前又聚集這麽多人?”
王參議弱弱的說道:“臬台,下官等確實將鬧事的百姓驅散了,可抓了麗水銀礦的幾十個礦工後,這人又聚在府衙門前了。”
“你們報到省裏的文書我看過了。這些礦工公然拒捕,持械對抗官兵,這就是造反!”
“死人了沒有?”
“回稟臬台,沒有,就是抓了二十幾個人。”
袁汝清思慮片刻,有錦衣衛在,先殺人後補文書的事,也就不能做了。
“挑頭的有幾人?”
“有三人。”
“這三個人,按謀逆,先把他們家人抓進大牢。剩下的那些人按從犯處置。”
“巴僉事,你趕快整理案卷,然後差人快馬送到刑部,等刑部批文一到,殺。”
“現在,去把外麵那些圍堵府衙的人,全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