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通倭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 作者:星辰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臬台,外麵可有好幾百號人呢,全抓了嗎?”王參議問道。
袁汝清很有魄力,“不抓,朝廷養這麽多兵幹什麽!”
“收回礦產乃是的國策,要是任由他們這麽鬧下去,事還辦不辦?到時候朝廷問罪,是你去頂罪?還是我去頂罪?”
王參議很是為難,“臬台,收回礦產也不是下官不想辦,隻是下麵的人出工不出力呐。”
“下麵的胥吏也好,衙役也好,都是本地人。這,強龍不壓地頭蛇啊。”
王參議沒敢把話說透,胥吏衙役都是本地人,多受製於本地士紳豪強。
士紳豪強的阻撓,才是關鍵。
袁汝清冷哼一聲,“強龍不壓地頭蛇,不是強龍壓不過地頭蛇,而是強龍不願多事!”
“錦衣衛的上差到了浙江,新任巡撫王中丞也是說到就到。鬧了這麽長時間,總不能讓王中丞來給我們收拾爛攤子吧。”
汪方達說道:“臬台,民鬧不止,確實應該平息。”
“不過,外麵聚集的百姓有幾百人,有老弱,還有士子,莫不如,還是先禮後兵吧。”
袁汝清默了一下,“那就依汪兵憲之見。”
浙江按察使袁汝清居中,溫處兵備副使汪方達居左,王參議居右,三個人站立於處州府衙大門前。
下麵是聚集的百姓。
四周是手拿刀槍的士兵。
王參議看向下麵百姓,“爾等因何圍堵府衙,是想造反不成!”
“今按察使司袁臬台在此,若是有冤就申冤,若是無事,就速速離去。”
普通百姓容易被煽動,喊口號的時候熱火朝天,可四周被持刀拿槍的軍隊一圍,他們就沒那麽大的勁了,一個個低下頭,無人言語。
普通人怕官府,可讀書人不怕。
一白臉書生朝著台階上的袁汝清等人躬身行禮,“參見幾位老爺。”
“學生鬥膽,敢問官府可是重新開采銀礦?”
王參議回答道:“這是自然。省裏、府裏、州裏、縣裏,都貼了告示,你可以自行查看。”
“開采銀礦,就要破山動土,很容易就會壞了風水,學生懇請幾位老爺三思。”
王參議看著這白臉書生,“你一個士子,不用心讀書,鑽研聖人之學,整天擔心這風水做甚?”
“老爺有所不知,今年浙江鄉試,處州士子中榜者寥寥無幾,想來是近者重新開采銀礦,壞了風水,這才導致處州文脈受損,學風不昌。”
“若是銀礦收歸官府,大肆開采,今後處州士子,恐再無緣金榜。”
“所以,學生等在此,鬥膽請幾位老爺,不要開采銀礦,以保處州文脈。”
“學生等必感念老爺們的恩德,著書立碑,文章傳世,以表心意。或許流傳後世,將成為一段佳話。”
袁汝清聽著白臉書生這話,覺得刺耳朵。
我要是答應你們不收回銀礦,不開采銀礦,你們就感念恩德,寫文章讚頌。
那我要是不答應,你們是不是就該寫文章罵人了。
袁汝清是兩榜進士出身,自登科以來,擔任的第一個官職就是主管一府刑名的推官,而後升刑部主事,外放按察使司僉事,又升按察副使,布政使司左參政,最後才做到按察使的位置上。
十幾年的老刑名了,怎麽會被一個書生嚇到。
“子不語怪力亂神,風水之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爾等與其篤信鬼神,倒不如把這份心思用在讀書上。”
“今科不中,應積累經驗,厚積薄發,安心準備明年鄉試。一味崇信虛無鬼怪,攪鬧府衙,豈不是戴盆望天,南轅北轍。”
“若聽本官好言相勸,速速離去,將精力用在讀書上,好生準備明年鄉試。”
袁汝清的話說的很委婉,沒有直接說人不行別怪路不平。
找一找自己的原因。
你考不中功名,為什麽不想想自己有沒有用功讀書?這麽多年有沒有努力?
這白臉書生依舊堅持,“子曰,敬鬼神而遠之。”
“臬台老爺,風水之說,雖不可全信,但也不可不信。”
“倘若真的因銀礦之事,壞了風水,那麽處州士子將永無出頭之日。懇請臬台老爺,三思啊。”
袁汝清眼神一冷,“統合礦產,乃是國策。朝廷詔命已下,浙江自當遵循。”
一黃臉書生走上前,“臬台老爺,朝廷的國策,我們當然理解,可也不能不管我們處州的士子吧?”
“真要是因銀礦之事壞了風水,不僅處州士子無緣金榜,就連處州百姓也將受到牽連。”
“屆時文脈不昌,五穀不豐,艱難困頓,當如何?”
“百姓何辜?士子何辜?處州何辜?”
“我等讀書人自當秉承聖人之學,為民請命。學生鬥膽,懇請暫罷銀礦之事。”
在這黃臉書生的挑動下,士子們群情激憤,慷慨激昂,紛紛為民請命。
按察使袁汝清眼皮一挑,心中不由得好笑。
可他沒有說話,因為他身為浙江按察使,主管全省刑名,接下來的話,他不好說。
旁邊的王參議明白袁汝清的意思,用手一指那黃臉書生,“倭寇給了你多少好處?”
原本慷慨激昂的黃臉書生一聽這話,當時就懵住了。
大明朝厚待讀書人不假,可真要是沾上“倭寇”二字,那是必死無疑。
“參議老爺,什麽倭寇,學生不明白。”
王參議冷哼一聲,“不明白?”
“你都在這煽動士子百姓對抗官府了,你還說你不明白!”
“官府得到情報,倭寇將要進犯浙江。在海防營的探查之下,發現是有人勾結倭寇,不僅為倭寇傳遞消息,還製造事端,引起騷亂,以便於配合倭寇。”
“為保浙地百姓安寧,巡撫衙門,藩台衙門,臬司衙門,還有總兵府,都司,全都撲到了海疆上。”
“本官還納悶呢,這不臨海的處州府怎麽偏偏在倭寇將要進犯的時候起了事端,原來是有倭寇的細作在背後煽動!”
“我說這倭寇怎麽屢禁不止,屢剿不滅,原來是禍起蕭牆,出了叛國之人!”
“來呀,把這個通倭的嫌犯拿了,下處州大牢,仔細審問!”
“是。”一隊士兵應聲上前。
這黃臉書生自然不可能乖乖的束手就擒。
要是說他蓄意煽動百姓,這還好說,現在說他通倭,就是打死他,他也不敢認下這等抄家滅門的大罪。
袁汝清很有魄力,“不抓,朝廷養這麽多兵幹什麽!”
“收回礦產乃是的國策,要是任由他們這麽鬧下去,事還辦不辦?到時候朝廷問罪,是你去頂罪?還是我去頂罪?”
王參議很是為難,“臬台,收回礦產也不是下官不想辦,隻是下麵的人出工不出力呐。”
“下麵的胥吏也好,衙役也好,都是本地人。這,強龍不壓地頭蛇啊。”
王參議沒敢把話說透,胥吏衙役都是本地人,多受製於本地士紳豪強。
士紳豪強的阻撓,才是關鍵。
袁汝清冷哼一聲,“強龍不壓地頭蛇,不是強龍壓不過地頭蛇,而是強龍不願多事!”
“錦衣衛的上差到了浙江,新任巡撫王中丞也是說到就到。鬧了這麽長時間,總不能讓王中丞來給我們收拾爛攤子吧。”
汪方達說道:“臬台,民鬧不止,確實應該平息。”
“不過,外麵聚集的百姓有幾百人,有老弱,還有士子,莫不如,還是先禮後兵吧。”
袁汝清默了一下,“那就依汪兵憲之見。”
浙江按察使袁汝清居中,溫處兵備副使汪方達居左,王參議居右,三個人站立於處州府衙大門前。
下麵是聚集的百姓。
四周是手拿刀槍的士兵。
王參議看向下麵百姓,“爾等因何圍堵府衙,是想造反不成!”
“今按察使司袁臬台在此,若是有冤就申冤,若是無事,就速速離去。”
普通百姓容易被煽動,喊口號的時候熱火朝天,可四周被持刀拿槍的軍隊一圍,他們就沒那麽大的勁了,一個個低下頭,無人言語。
普通人怕官府,可讀書人不怕。
一白臉書生朝著台階上的袁汝清等人躬身行禮,“參見幾位老爺。”
“學生鬥膽,敢問官府可是重新開采銀礦?”
王參議回答道:“這是自然。省裏、府裏、州裏、縣裏,都貼了告示,你可以自行查看。”
“開采銀礦,就要破山動土,很容易就會壞了風水,學生懇請幾位老爺三思。”
王參議看著這白臉書生,“你一個士子,不用心讀書,鑽研聖人之學,整天擔心這風水做甚?”
“老爺有所不知,今年浙江鄉試,處州士子中榜者寥寥無幾,想來是近者重新開采銀礦,壞了風水,這才導致處州文脈受損,學風不昌。”
“若是銀礦收歸官府,大肆開采,今後處州士子,恐再無緣金榜。”
“所以,學生等在此,鬥膽請幾位老爺,不要開采銀礦,以保處州文脈。”
“學生等必感念老爺們的恩德,著書立碑,文章傳世,以表心意。或許流傳後世,將成為一段佳話。”
袁汝清聽著白臉書生這話,覺得刺耳朵。
我要是答應你們不收回銀礦,不開采銀礦,你們就感念恩德,寫文章讚頌。
那我要是不答應,你們是不是就該寫文章罵人了。
袁汝清是兩榜進士出身,自登科以來,擔任的第一個官職就是主管一府刑名的推官,而後升刑部主事,外放按察使司僉事,又升按察副使,布政使司左參政,最後才做到按察使的位置上。
十幾年的老刑名了,怎麽會被一個書生嚇到。
“子不語怪力亂神,風水之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爾等與其篤信鬼神,倒不如把這份心思用在讀書上。”
“今科不中,應積累經驗,厚積薄發,安心準備明年鄉試。一味崇信虛無鬼怪,攪鬧府衙,豈不是戴盆望天,南轅北轍。”
“若聽本官好言相勸,速速離去,將精力用在讀書上,好生準備明年鄉試。”
袁汝清的話說的很委婉,沒有直接說人不行別怪路不平。
找一找自己的原因。
你考不中功名,為什麽不想想自己有沒有用功讀書?這麽多年有沒有努力?
這白臉書生依舊堅持,“子曰,敬鬼神而遠之。”
“臬台老爺,風水之說,雖不可全信,但也不可不信。”
“倘若真的因銀礦之事,壞了風水,那麽處州士子將永無出頭之日。懇請臬台老爺,三思啊。”
袁汝清眼神一冷,“統合礦產,乃是國策。朝廷詔命已下,浙江自當遵循。”
一黃臉書生走上前,“臬台老爺,朝廷的國策,我們當然理解,可也不能不管我們處州的士子吧?”
“真要是因銀礦之事壞了風水,不僅處州士子無緣金榜,就連處州百姓也將受到牽連。”
“屆時文脈不昌,五穀不豐,艱難困頓,當如何?”
“百姓何辜?士子何辜?處州何辜?”
“我等讀書人自當秉承聖人之學,為民請命。學生鬥膽,懇請暫罷銀礦之事。”
在這黃臉書生的挑動下,士子們群情激憤,慷慨激昂,紛紛為民請命。
按察使袁汝清眼皮一挑,心中不由得好笑。
可他沒有說話,因為他身為浙江按察使,主管全省刑名,接下來的話,他不好說。
旁邊的王參議明白袁汝清的意思,用手一指那黃臉書生,“倭寇給了你多少好處?”
原本慷慨激昂的黃臉書生一聽這話,當時就懵住了。
大明朝厚待讀書人不假,可真要是沾上“倭寇”二字,那是必死無疑。
“參議老爺,什麽倭寇,學生不明白。”
王參議冷哼一聲,“不明白?”
“你都在這煽動士子百姓對抗官府了,你還說你不明白!”
“官府得到情報,倭寇將要進犯浙江。在海防營的探查之下,發現是有人勾結倭寇,不僅為倭寇傳遞消息,還製造事端,引起騷亂,以便於配合倭寇。”
“為保浙地百姓安寧,巡撫衙門,藩台衙門,臬司衙門,還有總兵府,都司,全都撲到了海疆上。”
“本官還納悶呢,這不臨海的處州府怎麽偏偏在倭寇將要進犯的時候起了事端,原來是有倭寇的細作在背後煽動!”
“我說這倭寇怎麽屢禁不止,屢剿不滅,原來是禍起蕭牆,出了叛國之人!”
“來呀,把這個通倭的嫌犯拿了,下處州大牢,仔細審問!”
“是。”一隊士兵應聲上前。
這黃臉書生自然不可能乖乖的束手就擒。
要是說他蓄意煽動百姓,這還好說,現在說他通倭,就是打死他,他也不敢認下這等抄家滅門的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