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科技,代表未來!
八零:海島來了個柔弱美人 作者:鴿上加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潤秋深吸一口氣,看台下人頭攢動。一雙雙或探究或質疑的目光,打在她身上。
她深吸一口氣,氣定神閑緩緩開口:“各位工友,我知道大家對於我的身份和能力有所懷疑,但請給我幾分鍾的時間,聽我講幾句。”
“轉型做醫療器械,這是華安零件廠的未來。”
沈潤秋這話說得肯定、不容置疑。
她打開手提箱,裏麵裝著十幾把不等的醫療耗材,金屬光澤靚麗,看起來做工十分精細。
“偉人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們當下已經處於一個變革的時代,傳統製造業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就用華安零件廠舉例,大家來到省城臨安兩年,是否感覺到周邊不斷崛起了很多家或大或小的零件廠?”
台下有人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沈潤秋一笑,“這正是當下科技不斷發展導致的。試想一下,在場的各位老師傅,當年為了練就這麽一門手藝,台下苦練了多少年?而今再精細的打磨工藝,都一步步被機器替代,大量手藝精湛的工人不得不轉崗到其他部門,引以為傲的手藝就這樣逐漸消磨。”
“但是,醫療器械行業,尤其是隨著科技發展,對於高質量高精度的產品需求越來越高,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而我們華安零件廠,有著豐富的製造經驗和高精度加工能力,對於醫械行業,這是不可替代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我們轉型之後,不僅能保住現有的工作崗位,還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她頓了頓,接著道:“我們隻需要調整生產線,引進必要的技術和設備,就能在這個新領域站穩腳跟。而我們在場的工人,也能跟上時代,跟上科技,用我們苦練多年的老手藝,加上先進的生產設備,徹底站在時代的前沿!”
“科技,代表未來!”
沈潤秋的話,台下人一開始沒聽進去多少。
都看她是個小姑娘,也沒太當回事,可當沈潤秋說到“被機器替代”時,有人開始認真了。
沈潤秋這番話無疑說到了他們的痛處,現在的年輕工廠不像他們之前那樣,一個工人要花十幾年的時間苦練基本功夫才能上崗。眾所周知的現狀就是一台機器連軸轉,產能還要比他們高出好幾倍。
華安零件廠的沒落,除去原先付成安提到的那些理由,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產能低下,同樣的訂單,別的工廠一周就能做完,而他們要花一個月。
雖然質量上乘,但是耗費在其中的時間已經遠遠超出了產品本來的價值。
不少人已經開始思考沈潤秋這話其中的含義。
“那咱不想幹怎麽辦?”一個帶著濃厚東北口音的漢子在後麵喊。
沈潤秋剛才在後麵聽了不少聲音,自然知道這批人裏有一部分是難啃的。
但她沒有絲毫猶豫:“不想留下的,按照平日工資,補發三個月,自請離職!”
付成安表情一變,但又很快釋然。
這小丫頭,說話比起他來還要說一不二。
他和工人打交道多,讓旁人來解決這事,他們肯定要百般勸說工人留下,而這時候工人們也能順勢提出很多要求,來拿捏這種新手創業者。
但沈潤秋不,她剛才那話意思,明顯就是你想幹幹,不想幹就走,自請離職的情況下還能再給三個月工資,這在全行業都算得上是仁至義盡。
其他的哪家工廠會有這樣的補償?
不出付成安所料,沈潤秋這話一出,場下瞬間議論紛紛,就連剛才那當眾為難沈潤秋的漢子都沒了言語。
“我留下!”陳建國率先表態。
他在這群人裏屬於是老大哥的存在,而且也是在華安集團任職時間最長的職工。
他的話帶動了不少人的心。
留下,既能學到新的技術,還能掙錢,誰會自斷後路領那三個月工資走人?
“我也留下!”
“我留!”
沈潤秋朝著人群承諾:“還相信我們廠子有前途,願意留下來的,待會去找人事部門的主任登記。我沈潤秋在這裏做出保證,未來絕對不會讓任何一個工友掉隊!”
人事部主任趙光遠今天紅光滿麵,尤其是在聽到沈潤秋的那句“科技,代表未來”之後。
他在這個位置上幹了很多年,不管是之前在東北,還是如今的江南,他是最能感受到如今人才要求在不斷上升的。
他在沈潤秋上台子演講之前,說實話心裏也在打鼓,怕廠子轉型之後就會決定扔下這些沒能及時搭上技術列車的老工人,轉而去招納年輕人來提升廠子的生產水平。
但她沒有,她還向所有人作出承諾,不會讓任何一個工友掉隊。
此刻趙光遠再看向台上那個瘦瘦弱弱的背影,隻覺得她說出的話充滿力量。
而自己也充滿了幹勁兒。
…
工人的事情就這麽解決了。
沈潤秋把所有圖紙放在生產部主任陳建國那裏,讓他來安排具體生產事宜,爭取在三天之內拿到樣品。
與此同時,付成安則是和易瀟當天便開始準備新企業一係列的注冊事宜。
在醫療行業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文件方麵,易瀟作為其中老手自然不在話下。他在國外接觸的便是這個行業,在香江又有幾年的工作經驗,寫起管理細則和轉型采購清單來,不在話下。
而付成安是華安鋼鐵的老總,如今兼著個‘太上皇’的身份在江南辦企業,不管走到哪裏,都會有多多少少的人脈額可以利用,在廠子各類證件的辦理這方麵,由他經手來辦還是比較迅速的。
在臨安的這兩日,沈潤秋和易瀟跟著付成安還有廠子的管理層,大大小小開了十幾次會,最終敲定了一係列的轉型計劃。
包括新員工的招聘,這就費了不少口舌,招聘幾位醫工學科交叉的人才來搭建新的質檢部門十分艱難,當下人才緊缺,易瀟便想到從香江那邊的公司挖來幾位高層。
這事沈潤秋交給了易瀟來辦,而除此之外的管理製度、經營場所衛生等問題,沈潤秋早已在島上閱讀過相關的法規製度,經過管理層多次會議,也算是通過了第一版。
樣品製造的進度,倒是超乎沈潤秋的想象。
就在她即將返回黎明島的前一天,首批樣品製造完成了。
她深吸一口氣,氣定神閑緩緩開口:“各位工友,我知道大家對於我的身份和能力有所懷疑,但請給我幾分鍾的時間,聽我講幾句。”
“轉型做醫療器械,這是華安零件廠的未來。”
沈潤秋這話說得肯定、不容置疑。
她打開手提箱,裏麵裝著十幾把不等的醫療耗材,金屬光澤靚麗,看起來做工十分精細。
“偉人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們當下已經處於一個變革的時代,傳統製造業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就用華安零件廠舉例,大家來到省城臨安兩年,是否感覺到周邊不斷崛起了很多家或大或小的零件廠?”
台下有人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沈潤秋一笑,“這正是當下科技不斷發展導致的。試想一下,在場的各位老師傅,當年為了練就這麽一門手藝,台下苦練了多少年?而今再精細的打磨工藝,都一步步被機器替代,大量手藝精湛的工人不得不轉崗到其他部門,引以為傲的手藝就這樣逐漸消磨。”
“但是,醫療器械行業,尤其是隨著科技發展,對於高質量高精度的產品需求越來越高,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而我們華安零件廠,有著豐富的製造經驗和高精度加工能力,對於醫械行業,這是不可替代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我們轉型之後,不僅能保住現有的工作崗位,還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她頓了頓,接著道:“我們隻需要調整生產線,引進必要的技術和設備,就能在這個新領域站穩腳跟。而我們在場的工人,也能跟上時代,跟上科技,用我們苦練多年的老手藝,加上先進的生產設備,徹底站在時代的前沿!”
“科技,代表未來!”
沈潤秋的話,台下人一開始沒聽進去多少。
都看她是個小姑娘,也沒太當回事,可當沈潤秋說到“被機器替代”時,有人開始認真了。
沈潤秋這番話無疑說到了他們的痛處,現在的年輕工廠不像他們之前那樣,一個工人要花十幾年的時間苦練基本功夫才能上崗。眾所周知的現狀就是一台機器連軸轉,產能還要比他們高出好幾倍。
華安零件廠的沒落,除去原先付成安提到的那些理由,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產能低下,同樣的訂單,別的工廠一周就能做完,而他們要花一個月。
雖然質量上乘,但是耗費在其中的時間已經遠遠超出了產品本來的價值。
不少人已經開始思考沈潤秋這話其中的含義。
“那咱不想幹怎麽辦?”一個帶著濃厚東北口音的漢子在後麵喊。
沈潤秋剛才在後麵聽了不少聲音,自然知道這批人裏有一部分是難啃的。
但她沒有絲毫猶豫:“不想留下的,按照平日工資,補發三個月,自請離職!”
付成安表情一變,但又很快釋然。
這小丫頭,說話比起他來還要說一不二。
他和工人打交道多,讓旁人來解決這事,他們肯定要百般勸說工人留下,而這時候工人們也能順勢提出很多要求,來拿捏這種新手創業者。
但沈潤秋不,她剛才那話意思,明顯就是你想幹幹,不想幹就走,自請離職的情況下還能再給三個月工資,這在全行業都算得上是仁至義盡。
其他的哪家工廠會有這樣的補償?
不出付成安所料,沈潤秋這話一出,場下瞬間議論紛紛,就連剛才那當眾為難沈潤秋的漢子都沒了言語。
“我留下!”陳建國率先表態。
他在這群人裏屬於是老大哥的存在,而且也是在華安集團任職時間最長的職工。
他的話帶動了不少人的心。
留下,既能學到新的技術,還能掙錢,誰會自斷後路領那三個月工資走人?
“我也留下!”
“我留!”
沈潤秋朝著人群承諾:“還相信我們廠子有前途,願意留下來的,待會去找人事部門的主任登記。我沈潤秋在這裏做出保證,未來絕對不會讓任何一個工友掉隊!”
人事部主任趙光遠今天紅光滿麵,尤其是在聽到沈潤秋的那句“科技,代表未來”之後。
他在這個位置上幹了很多年,不管是之前在東北,還是如今的江南,他是最能感受到如今人才要求在不斷上升的。
他在沈潤秋上台子演講之前,說實話心裏也在打鼓,怕廠子轉型之後就會決定扔下這些沒能及時搭上技術列車的老工人,轉而去招納年輕人來提升廠子的生產水平。
但她沒有,她還向所有人作出承諾,不會讓任何一個工友掉隊。
此刻趙光遠再看向台上那個瘦瘦弱弱的背影,隻覺得她說出的話充滿力量。
而自己也充滿了幹勁兒。
…
工人的事情就這麽解決了。
沈潤秋把所有圖紙放在生產部主任陳建國那裏,讓他來安排具體生產事宜,爭取在三天之內拿到樣品。
與此同時,付成安則是和易瀟當天便開始準備新企業一係列的注冊事宜。
在醫療行業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文件方麵,易瀟作為其中老手自然不在話下。他在國外接觸的便是這個行業,在香江又有幾年的工作經驗,寫起管理細則和轉型采購清單來,不在話下。
而付成安是華安鋼鐵的老總,如今兼著個‘太上皇’的身份在江南辦企業,不管走到哪裏,都會有多多少少的人脈額可以利用,在廠子各類證件的辦理這方麵,由他經手來辦還是比較迅速的。
在臨安的這兩日,沈潤秋和易瀟跟著付成安還有廠子的管理層,大大小小開了十幾次會,最終敲定了一係列的轉型計劃。
包括新員工的招聘,這就費了不少口舌,招聘幾位醫工學科交叉的人才來搭建新的質檢部門十分艱難,當下人才緊缺,易瀟便想到從香江那邊的公司挖來幾位高層。
這事沈潤秋交給了易瀟來辦,而除此之外的管理製度、經營場所衛生等問題,沈潤秋早已在島上閱讀過相關的法規製度,經過管理層多次會議,也算是通過了第一版。
樣品製造的進度,倒是超乎沈潤秋的想象。
就在她即將返回黎明島的前一天,首批樣品製造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