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村在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始終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從建國以來,為了迅速增強國力,我國政府依靠行政力量,從農業農村籌集了大量資金傾斜投向工業。


    據測算,從1952-1990年,國家通過稅收、工農產品剪刀差等,從農業中取得11594億元。


    減去其中國家財政用於農業的支出一千多億元,依然有約1萬億元。


    占國民收入全部積累的22.4%。


    平均每個勞動力無償向工業化提供剩餘,1990年最高達到了266元,相當於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8.7%。


    農民為工業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擠壓農業,使農業投入不足,導致農業農村發展又嚴重滯後。


    等工業有實力反哺農業時,卻發現與發達國家在農業上的差距有點遙不可及。


    做個對比。


    全國71所高等農林院校1990年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僅約5.7億,隻大體相當於一個清華大學。


    最讓郭陽記憶深刻的是上輩子的母校100周年校慶時,千辛萬苦募捐,最後獲得了一千多萬元的捐款。


    同時隔壁的一所學校60周年校慶,一個校友就捐了10個億!


    而西北地區的農林院校和高校就更苦了,但郭陽卻由衷的佩服這些人。


    以西北農林科技為例,


    西農教授一大堆都可以在首都魔都就業,但就是要呆在楊淩種地挖水渠。


    學校也和陝北的老農民一樣倔。


    誰都知道建在長安好,但就是不建在長安,


    誰都知道西北窮環境差,但就是紮根西北!


    當然很多人可能對這些不以為然,更感興趣的還是那個西北大學“屎尿派”“黃瓜派”詩詞的創始人賈淺淺。


    ……


    因為窮,所以當翁立新得知郭陽除了買斷本校的三十幾個品種的品種權外,還從其它科研院校轉讓了一批植物品種時,整個人都有點懵了。


    “你花那麽多錢轉讓那麽多品種幹嘛,沒有推廣價值就算了,而且很多品種不給轉讓費也是能用來搞科研的!”


    郭陽笑道:“嘿嘿,突然暴富了,就想為西北地區做點貢獻,怎麽樣,你老的紫花苜蓿品種要不要轉讓給我,機會可就此一次哦!”


    翁立新頓時臉色就變了,沒好氣的埋怨道:


    “說起這事我就氣,蘇國洲說你小子牛皮吹上了天!想靠你那苜禾1號就徹底完成20萬畝鹽堿地的改良。”


    “而且你都有那麽牛的苜蓿品種了,還惦記我的?”


    郭陽聽這語氣,就知道他此前放棄留學名額的事,老師已經放下了,“隴苜1-5號,五十萬一個,老師要不要轉讓?”


    好半天沒聽到動靜,就在郭陽以為是信號不好時,才傳來翁立新的聲音。


    “隴苜4號和隴苜5號目前還沒完成審定,就三個品種,你自己聯係學校吧。”


    “你那項目我會讓你博士師兄去看看,出份技術方案,給員工做幾場理論和技術培訓,後續有需要也可以持續為郭老板服務。”


    聽著這話,郭陽佯裝不樂意,說:“我花了這麽多錢,還不能讓老師你親自出馬來提點意見?”


    “嘿,你小子別在那陰陽怪氣。”


    “我明年的研究重點在海西州,可沒有時間來給你提意見。”


    海西州?郭陽愣了半響才響起在哪裏。


    “青省?跑那麽遠做什麽研究?”


    翁立新悠悠然在的草地上坐下。


    “柴達木盆地這兩年土地沙漠化麵積持續擴大、植被退化、鹽漬化程度加重,草地生產力降低。”


    “導致優質牧草減少,不可食牧草、毒害草增多,同時鼠害和蟲害也高強度爆發。”


    “我這兩年不是忙著做高寒牧區草地退化機理的研究嗎?有個朋友就讓我去那邊。”


    郭陽聞言訝然,“柴達木盆地?那裏也有草原嗎?”


    “虧你還是個研究生,小學地理上就教了柴達木盆地是個聚寶盆。”


    “鹽化草甸、荒漠化草甸、草甸草原、高寒草甸。”


    “除了草地,柴達木盆地還現有60多萬畝耕地,隻是目前80%的耕地都麵臨著退化的風險,目前那邊也在考慮發展苜蓿產業。”


    郭陽想了想,問:“環境惡劣不?”


    翁立新被問笑了,說:“盆地西部就是無人區,幹旱、風沙、鹽堿、礫石,冬季幹、冷、風大,你說惡不惡劣?”


    “老師,你能給我一份那邊的相關資料不?”


    “你小子想幹嘛,盲目擴大可是農業的大忌!”


    郭陽連忙解釋道:“不會,不會,我就是了解了解,你剛才不是說那邊有礫石嗎?”


    “我剛好有台撿石機和兩台進口的拖拉機快閑下來了,準備成立個農機社會化服務隊伍,出去掙掙外快。”


    “能不虧本就不錯了,還掙外快……”


    掛斷通話。


    最終翁立新還是同意了幫他找相關部門要資料。


    自然能量太少,郭陽也在思索著在青省搞片牧場的可能性。


    種子公司那裏可是還省下來兩億,隻是苜禾1號還要等兩年才能有多餘的種子外流。


    而且管理現在已經有點跟不上了。


    好在隻要未來苜禾和種子公司能持續提供最好的產品,中庸的管理水平應該也夠了。


    呼!


    收回心神,郭陽準備先定向培育種子。


    來到臨時準備的種質資源庫,郭陽從種子商店裏找到種子定向培育功能開始研究了起來。


    這功能,他還沒用過,具體如何才能獲得更好的種子,還需要研究一番。


    而至於培育哪些種類,郭陽已經有了方向。


    目前的62點自然能量,按全部培育價值1-20點自然能量的白色等級種子計算,隻能培育3份新品種。


    至於更高等級的,現在有紫色等級的苜禾1號,其它的得等自然能量多了才能考慮,現在最重要的是把基礎的產品體係構建好。


    首先玉米和小麥得各有一個品種,同時得有一個短期內能獲得較大經濟效益的品種。


    這一時期的玉米種子已經嚴重供大於求,產量是供應量的兩倍,足足超出7.8億公斤。


    玉米和小麥等大宗種子市場競爭極其激烈!


    即使有良好的品種,但初入市場推廣,也很難獲得種植戶和經銷商的信賴。


    所以,種子公司要想快速盈利,就得另辟蹊徑。


    郭陽的主意落在了甜椒上。


    采用網室製種的情況下,甜椒製種收益最高能達到每畝10萬元以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野生的冰糖葫蘆並收藏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