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甜椒是辣椒屬能結甜味漿果的一個亞種,一年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由原產中南美洲熱帶地區的辣椒在北美演化而來。
郭陽此前從市種子管理部門了解過,2001年九泉的平均製種產值大約為1300元/畝。
網室蔬菜製種平均收入達到了0.6-0.7萬元/畝,其中雜交甜椒和雜交番茄製種平均收入達到了2萬元/畝,最高的能達到10萬元/畝。
當然,想要收益達到10萬元以上,其條件有多苛刻可想而知。
心神進入種子商店,郭陽選擇了品種定製。
隨後便出現了兩個圓形的器皿。
郭陽試著將一份玉米種子放入其中。
叮……
序列一:
【種類】:玉米。
【親本】:母本。
【品種】:自育係ly404。
【特性】:普通玉米,莖基紫色,花藥黃色……果穗筒形,穗長20.2厘米……種子發芽勢強、幼苗強壯……
等看清楚了界麵上真切的顯示著‘母本’兩個字,郭陽忍不住驚呼出聲。
“我艸,雜交育種!這麽傳統的嗎?”
母本,參與雜交的親本之一。
即植株繁殖中,上一代的雌性植株,也指不同植株的花進行異花授粉時,接收花粉的植株。
他原以為種子商店的育種方式會是直接根據使用者輸入的需求,然後直接產生種子。
再不濟也是分子育種或者基因工程育種等前沿的育種方式。
但沒想到是雜交……不對!
不能簡單的稱之為雜交育種,雖然一時半會兒理不清。
但郭陽無疑覺得這樣的方式是極好的。
不會有轉基因種子等輿論風險,不會有食品安全等隱患。
而且這樣培育出來的種子來源清楚,承擔的風險也更小。
至於別人能不能用同樣的方式培育出同樣的品種?
他管不著。
大致搞清楚了邏輯,郭陽又找了份父本種子放進去。
出現了同樣樣式的序列二。
而在兩者的下方,一個育種的選項出現。
郭陽用手指按下。
“叮……請輸入作物生產區域(或自然地理條件)、保留父本母本特性、育種數量……”
在文字的後方,還有兩個數字。
其中一個是代表育種成功概率:100%
另一個是需消耗自然能量:4。
郭陽又繼續琢磨了一陣子,才徹底弄明白定向培育的邏輯。
和雜交育種確實很類似,但也有點基因選擇的味道,總之感覺很怪。
但讓他興奮的是育成的種子數量可以進行選擇,根據消耗自然能量的多少,最大可選擇1000斤種子。
郭陽仰天長歎,終於不用辛苦的擴繁了……
此外,使用者可以選擇保留父本或者母本的任一或多種性狀,也可以選擇生產區域。
一般而言,性狀越多,越特殊,要求的生產區域越廣,成功概率就越低,消耗的自然能量也越多。
郭陽推斷,根據消耗的自然能量數量就能判斷出培育出的種子等級評價。
白色,1-20點;
藍色,20-100;
紫色,100-500;
紅色,500-1000,需要消費滿5000點才能解鎖購買資格;
橙色,1000以上,需要消費滿10000點才能解鎖購買資格。
不是簡單粗暴的育種,但郭陽又覺得這樣很合理。
隻是這樣一來,親本材料的需求就很大了。
看來建立自己的種質資源庫是勢在必行了。
除了收集已知的品種,一些野生的種質資源也得去搜尋采集。
熟悉了種子商店的運行邏輯,郭陽卻不慌著定向培育了。
自然能量有限,得慎重選擇親本材料啊!
自己一個個的試太麻煩,也太勞累。
以後幾十上百萬份種質資源,總不能讓他挨著挨著用種子商店試吧。
所以,郭陽找來主管種子資源庫的負責人。
讓其負責整理一份清單,將每種種子的品類和各種性狀都列在一張表裏。
以後采集和引進的種質資源都要做同樣的工作。
種質資源庫也得向專業化靠齊。
同樣也能趁這段時間,在國內外有針對性的引種。
……
郭陽收到了老師翁立新傳來得材料,細細的看了起來。
柴達木盆地是青省的糧倉。
盆地底部農業區海拔高度2650~3200m。
年均溫2.3~5.2c,1月份均溫-10~-14.3c,7月份均溫15~17c。
1954-1960年,柴達木盆地大規模開墾,開荒麵積達126萬畝。
後因幹旱、鹽堿、風沙和土壤退化等原因,逐年撂荒和棄耕。
到2002年,隻剩下耕地約62萬畝,其中約81%是中低產田,隻有19%為高產田。
經營方式以國營農場為主,農戶小型分散經營為輔,其中國營農牧場36.2萬畝,鄉村農戶25.95萬畝。
但國營農牧場的實際播種麵積去年隻剩下27萬畝。
僅為1960年開墾麵積最高時的21%,即棄耕麵積幾乎占到4/5。
主要農產品為普通軟質春小麥和普通春油菜籽,分別占播種麵積的68%和29.5%。
但由於春小麥蛋白質和麵筋含量低,麵粉廠不願加工,居民不願食用,牲畜吃了易腹瀉。
導致小麥形成大量積壓,經濟效益低下。
同時春油菜籽的品質和效益也不好。
所以青省就有了調整柴達木盆地種植結構的想法。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推進,要求對嚴重退化的草地實行封育,對重度退化的草地要輕牧,對牧戶承包的草地實行以草定畜。
草地管控加緊,但青省年存欄牛500多萬頭、羊1500多萬隻,是少數民族人民生活必需的牲畜數量。
導致牛羊補飼肥育和肉牛、奶牛養殖所需的飼料逐年增加。
但青省飼料資源中植物蛋白質隻有油菜籽餅粕,豆粕需全部從省外運進。
因此種植紫花苜蓿,使用價格低廉,成本較低的苜蓿草粉代替豆粕作蛋白質飼料,就成了青省政府的選擇。
隻是目前還才剛起步。
按照專家團隊的設想,柴達木盆地農業種植中,幾家農墾企業擁有的耕地麵積占盆地耕地總麵積的50%,並且聯片集中。
所以開發重點可以以農墾企業為主,帶動周邊農村發展。
此外,青省種植紫花苜蓿氣候條件適宜;地勢平坦,集中連片,有利於機械化作業和集中收購加工、貯運等。
同時種植麵積較大,除柴達木盆地外,從共和盆地到茶卡盆地一線的唐格木農場、原新哲農場、哇玉香卡農場等都可以種植紫花苜蓿。
而隨著省會到格爾木鐵路的改造,從柴達木盆地通往內地的交通運輸將更為方便。
生產的苜蓿草粉除滿足省內需要外,還可銷往省外和周邊國家。
青省政府確實想調整種植業結構,但種植紫花苜蓿隻是專家們們的建議和設想。
而導師翁立新受邀前去的主要原因還是草地退化成因研究以及該如何修複。
按照老師給他的說法,草場退化無非就是超載放牧、季節性草畜矛盾、畜牧方式落後、濫挖爛采草藥等原因造成的。
郭陽又問道,鼠害和蟲害是怎麽造成的?
原因居然和濫挖爛采草藥有關。
青省牧區草原麵積巨大,珍稀植被豐富,蘊含著許多名貴中草藥。
例如青海杜鵑、冬蟲夏草、貝母等。
牧民們為增加經濟收入,大肆挖掘草藥,破壞了草地根係係統,導致草地沙化嚴重。
同時牧區生態平衡生物鏈失衡,使得狼、鷹、鳥等失去了棲息地,使鼠、蟲等有害動物大量繁殖。
它們在地下打洞、啃噬草根,破壞了土層營養結構,從而出現連片的“黑土灘”,導致草場退化情況加劇。
最後,翁立新還不忘向郭陽提出建議。
“你有聯係上麵的通道,我在業內也有幾分薄麵。”
“你的苜禾農牧公司完全可以拓展草原生態修複項目,借著西部大開發的東風,在西北五省接一些政府性質的退耕還草、草原修複等項目,還是很輕鬆的。”
“這才是正道,做農業想掙錢還是得跟著政策的腳步來。”
郭陽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做項目是賺政府的錢,經營牧場是花自己的錢。
但好像兩者都是生態修複,都能積累自然能量。
一個是賺錢,一個是花錢。
一時之間,他好像發現了什麽了不得的東西。
郭陽此前從市種子管理部門了解過,2001年九泉的平均製種產值大約為1300元/畝。
網室蔬菜製種平均收入達到了0.6-0.7萬元/畝,其中雜交甜椒和雜交番茄製種平均收入達到了2萬元/畝,最高的能達到10萬元/畝。
當然,想要收益達到10萬元以上,其條件有多苛刻可想而知。
心神進入種子商店,郭陽選擇了品種定製。
隨後便出現了兩個圓形的器皿。
郭陽試著將一份玉米種子放入其中。
叮……
序列一:
【種類】:玉米。
【親本】:母本。
【品種】:自育係ly404。
【特性】:普通玉米,莖基紫色,花藥黃色……果穗筒形,穗長20.2厘米……種子發芽勢強、幼苗強壯……
等看清楚了界麵上真切的顯示著‘母本’兩個字,郭陽忍不住驚呼出聲。
“我艸,雜交育種!這麽傳統的嗎?”
母本,參與雜交的親本之一。
即植株繁殖中,上一代的雌性植株,也指不同植株的花進行異花授粉時,接收花粉的植株。
他原以為種子商店的育種方式會是直接根據使用者輸入的需求,然後直接產生種子。
再不濟也是分子育種或者基因工程育種等前沿的育種方式。
但沒想到是雜交……不對!
不能簡單的稱之為雜交育種,雖然一時半會兒理不清。
但郭陽無疑覺得這樣的方式是極好的。
不會有轉基因種子等輿論風險,不會有食品安全等隱患。
而且這樣培育出來的種子來源清楚,承擔的風險也更小。
至於別人能不能用同樣的方式培育出同樣的品種?
他管不著。
大致搞清楚了邏輯,郭陽又找了份父本種子放進去。
出現了同樣樣式的序列二。
而在兩者的下方,一個育種的選項出現。
郭陽用手指按下。
“叮……請輸入作物生產區域(或自然地理條件)、保留父本母本特性、育種數量……”
在文字的後方,還有兩個數字。
其中一個是代表育種成功概率:100%
另一個是需消耗自然能量:4。
郭陽又繼續琢磨了一陣子,才徹底弄明白定向培育的邏輯。
和雜交育種確實很類似,但也有點基因選擇的味道,總之感覺很怪。
但讓他興奮的是育成的種子數量可以進行選擇,根據消耗自然能量的多少,最大可選擇1000斤種子。
郭陽仰天長歎,終於不用辛苦的擴繁了……
此外,使用者可以選擇保留父本或者母本的任一或多種性狀,也可以選擇生產區域。
一般而言,性狀越多,越特殊,要求的生產區域越廣,成功概率就越低,消耗的自然能量也越多。
郭陽推斷,根據消耗的自然能量數量就能判斷出培育出的種子等級評價。
白色,1-20點;
藍色,20-100;
紫色,100-500;
紅色,500-1000,需要消費滿5000點才能解鎖購買資格;
橙色,1000以上,需要消費滿10000點才能解鎖購買資格。
不是簡單粗暴的育種,但郭陽又覺得這樣很合理。
隻是這樣一來,親本材料的需求就很大了。
看來建立自己的種質資源庫是勢在必行了。
除了收集已知的品種,一些野生的種質資源也得去搜尋采集。
熟悉了種子商店的運行邏輯,郭陽卻不慌著定向培育了。
自然能量有限,得慎重選擇親本材料啊!
自己一個個的試太麻煩,也太勞累。
以後幾十上百萬份種質資源,總不能讓他挨著挨著用種子商店試吧。
所以,郭陽找來主管種子資源庫的負責人。
讓其負責整理一份清單,將每種種子的品類和各種性狀都列在一張表裏。
以後采集和引進的種質資源都要做同樣的工作。
種質資源庫也得向專業化靠齊。
同樣也能趁這段時間,在國內外有針對性的引種。
……
郭陽收到了老師翁立新傳來得材料,細細的看了起來。
柴達木盆地是青省的糧倉。
盆地底部農業區海拔高度2650~3200m。
年均溫2.3~5.2c,1月份均溫-10~-14.3c,7月份均溫15~17c。
1954-1960年,柴達木盆地大規模開墾,開荒麵積達126萬畝。
後因幹旱、鹽堿、風沙和土壤退化等原因,逐年撂荒和棄耕。
到2002年,隻剩下耕地約62萬畝,其中約81%是中低產田,隻有19%為高產田。
經營方式以國營農場為主,農戶小型分散經營為輔,其中國營農牧場36.2萬畝,鄉村農戶25.95萬畝。
但國營農牧場的實際播種麵積去年隻剩下27萬畝。
僅為1960年開墾麵積最高時的21%,即棄耕麵積幾乎占到4/5。
主要農產品為普通軟質春小麥和普通春油菜籽,分別占播種麵積的68%和29.5%。
但由於春小麥蛋白質和麵筋含量低,麵粉廠不願加工,居民不願食用,牲畜吃了易腹瀉。
導致小麥形成大量積壓,經濟效益低下。
同時春油菜籽的品質和效益也不好。
所以青省就有了調整柴達木盆地種植結構的想法。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推進,要求對嚴重退化的草地實行封育,對重度退化的草地要輕牧,對牧戶承包的草地實行以草定畜。
草地管控加緊,但青省年存欄牛500多萬頭、羊1500多萬隻,是少數民族人民生活必需的牲畜數量。
導致牛羊補飼肥育和肉牛、奶牛養殖所需的飼料逐年增加。
但青省飼料資源中植物蛋白質隻有油菜籽餅粕,豆粕需全部從省外運進。
因此種植紫花苜蓿,使用價格低廉,成本較低的苜蓿草粉代替豆粕作蛋白質飼料,就成了青省政府的選擇。
隻是目前還才剛起步。
按照專家團隊的設想,柴達木盆地農業種植中,幾家農墾企業擁有的耕地麵積占盆地耕地總麵積的50%,並且聯片集中。
所以開發重點可以以農墾企業為主,帶動周邊農村發展。
此外,青省種植紫花苜蓿氣候條件適宜;地勢平坦,集中連片,有利於機械化作業和集中收購加工、貯運等。
同時種植麵積較大,除柴達木盆地外,從共和盆地到茶卡盆地一線的唐格木農場、原新哲農場、哇玉香卡農場等都可以種植紫花苜蓿。
而隨著省會到格爾木鐵路的改造,從柴達木盆地通往內地的交通運輸將更為方便。
生產的苜蓿草粉除滿足省內需要外,還可銷往省外和周邊國家。
青省政府確實想調整種植業結構,但種植紫花苜蓿隻是專家們們的建議和設想。
而導師翁立新受邀前去的主要原因還是草地退化成因研究以及該如何修複。
按照老師給他的說法,草場退化無非就是超載放牧、季節性草畜矛盾、畜牧方式落後、濫挖爛采草藥等原因造成的。
郭陽又問道,鼠害和蟲害是怎麽造成的?
原因居然和濫挖爛采草藥有關。
青省牧區草原麵積巨大,珍稀植被豐富,蘊含著許多名貴中草藥。
例如青海杜鵑、冬蟲夏草、貝母等。
牧民們為增加經濟收入,大肆挖掘草藥,破壞了草地根係係統,導致草地沙化嚴重。
同時牧區生態平衡生物鏈失衡,使得狼、鷹、鳥等失去了棲息地,使鼠、蟲等有害動物大量繁殖。
它們在地下打洞、啃噬草根,破壞了土層營養結構,從而出現連片的“黑土灘”,導致草場退化情況加劇。
最後,翁立新還不忘向郭陽提出建議。
“你有聯係上麵的通道,我在業內也有幾分薄麵。”
“你的苜禾農牧公司完全可以拓展草原生態修複項目,借著西部大開發的東風,在西北五省接一些政府性質的退耕還草、草原修複等項目,還是很輕鬆的。”
“這才是正道,做農業想掙錢還是得跟著政策的腳步來。”
郭陽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做項目是賺政府的錢,經營牧場是花自己的錢。
但好像兩者都是生態修複,都能積累自然能量。
一個是賺錢,一個是花錢。
一時之間,他好像發現了什麽了不得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