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疆省來人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92章疆省來人
紫苜蓿夏天的生長周期在28天左右。
通常來說,在6~10月期間,可以刈割四茬,以頭茬的產量最高。
鹽堿地裏,頭茬苜蓿畝產才80公斤,全年產量也就是0.3噸左右。
假設都是二級幹草,產地價550元/噸,全年畝產值也隻有165元,三級幹草的畝產值更是隻有120元。
比種一季小麥的收益都低得多。
按苜禾農牧的投入方式,每年每畝投入的成本約200元,早就虧到姥姥家去了。
但經過二次加壓後,銷往沿海地區可就不一樣了,沿海二級幹草到場價按1200元/噸計算,三級1000元/噸。
全年畝產值分別是360元和300元。
算上運費,二級幹草能實現盈利,三級幹草畝均虧損降到了25元。
如果是不刈割或者還田,每畝純投入200元,總計就是4000萬元,再加上新播種的,虧損會直接突破天際!
時隔大半年。
疆省農墾的候懷傑再次踏上了這片土地,同行的還有生產建設兵團的幾人。
草地裏一片豐收景象,刈割下來的牧草排成一條條長龍,晾曬著。
“老侯,去年這裏真的是鹽堿灘,而不是荒地?”
候懷傑眉眼一斜,神情別提有多得意。
“老唐,我還能騙你不成,原來這鹽堿灘白晃晃的,寸草不生。”
老唐,原名唐勇,是兵團農業局畜牧處的負責人,眼裏的震驚神色仍未散去。
“大半年時間就變成這樣了?”
候懷傑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
“就兩月,二十萬畝鹽堿地刮除積鹽層、土地平整、深翻曬垡、覆沙,全部完成。”
同行的幾人目光打量著,雖然有些苜蓿長勢不佳,但也算得上是青蔥翠綠了。
“厲害!這效率真不賴!”
“改良幾年後,這又是一片良田啊。”
“荒灘變綠洲,老侯你蹭著苜禾做了件大好事啊!”
稱讚的聲音不絕於耳,候懷傑也與有榮焉,走路的身形都不自覺挺拔了幾分。
人群裏,也有從團場來的代表。
鄒慶麵部黝黑,一頭寸發,中等身材,著白色襯衣,看著候懷傑得意的模樣,忍不住潑冷水。
“企業投資改良鹽堿地,就是耗子啃菜,死路一條。”
“這地拿來種紫苜蓿,幾十年都回不了本!”
他身旁的人附和道:“確實,苜蓿的效益不行,還是種好,投入高,但效益也高。”
其餘人也思索著,有人問向唐勇:“老唐,你是管這行的,按苜禾的模式,多少年能回本?”
唐勇臉色沉了下來,領導派他帶隊外出考察,就是想博取眾長,看能不能保住兵團剩餘的苜蓿種植麵積。
但此前去蒙省等地,苜蓿效益普遍不行,很多農場都在計劃改種經濟作物。
已經讓此行蒙上了一層陰影。
苜禾的鹽堿地改良效果確實不錯,但要算經濟賬?
是永遠算不過來的!
然而有些東西是不能隻顧眼前利益的。
在畜牧業工作了這麽多年,唐勇很清楚牧草在種植結構當中的重要性。
見唐勇久久沒搭話,鄒慶又指著地裏刈割下來的牧草,一臉的不屑。
“看這產量,苜禾平均每畝得虧一兩百,加上前期改良,每年的種植成本,想回本至少得十年以上了。”
他的跟班繼續附和道:“還有病蟲害,兵團就是菟絲子危害太重了,苜蓿產量根本上不來,有時直接絕收。”
唐勇努力的解釋著,“從長遠來看,苜蓿對土壤的改良作用是化肥無法比擬的,幾年後倒茬,輪作經濟作物,產量能大幅提高。”
鄒慶爭執道:“唐處長,別的團種一畝地掙大幾百元,種苜蓿運氣好才掙一兩百,誰不眼紅啊。”
唐勇很無奈,群眾的事最難處理。
他忽然想起了領導的感慨。
急功近利。
……
郭陽親自給疆省的參觀團講解了一番。
疆省麵積廣闊,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是天禾和苜禾的潛在客戶區域。
聽完了苜禾簡單粗暴的發展曆程,唐勇已經不抱有希望了。
苜禾全靠強大的資金鏈在支撐著,蒙省的農場也在計劃改種,他們兵團還有什麽堅持的必要呢?
“苜禾的項目很有意義,希望伱們能堅持下去。”
“兵團苜蓿種植曆史悠久,苜禾還指望著將來賣種子給你們呢。”
“唉!苜蓿效益不好,兵團已經沒職工願意種了。”
郭陽依然麵帶笑意。
“明年苜禾會上市新的苜蓿種子,兵團可以考慮引種,同時苜禾也會在疆省成立加工工廠。”
“牧草加工工廠?”
“對,主要加工苜蓿幹草,以方草捆、草粉和草顆粒為主。”
唐勇眼前一亮,“疆省的苜蓿麵積萎縮得厲害,會不會原料不足?”
“苜禾也會擴張新的草場,外購原料隻是作為補充。”
“還要擴張?”站在邊上的鄒慶忍不住問道。
“沒錯,苜禾明年計劃在疆省開展新的鹽堿地改良項目。”
“還是鹽堿地?”
“對,明年7月,苜禾1號預計會有400萬斤左右的種子上市。”
鄒慶,唐勇,參觀團,甚至包括苜禾的員工,都呆滯住了。
你這是推廣種子,還是搞牧場呢?
鄒慶感到不可思議,這些錢拿來投資種早就賺翻了吧。
“今年虧幾千萬,對苜禾一點影響也沒有嗎?”
“誰說苜禾今年虧幾千萬了?”
眾人愣了愣,半響,鄒慶才說道:“我們農場也種苜蓿,按今年的行情,苜禾可不得虧幾千萬呐。”
郭陽笑了笑,帶著一行人穿過牧場,不一會兒,來到了倉庫。
一輛紅色的掛車停在院子裏,工人們正用叉車裝運方草捆。
“鄒總,你是行家,猜猜這一車能裝多少噸苜蓿幹草?”
鄒慶沉吟了會兒,“10噸有吧!”
苜禾的員工都露出了會心的笑容,10噸,瞧不起誰呢?
“15噸?”唐勇也猜了個數據。
“唐處長,鄒總,這一車至少能裝25噸以上。”
鄒慶眼睛瞪得渾圓,“不可能!”
“25噸?”唐處長也驚訝的張大了嘴巴,苜蓿幹草可是輕飄飄的啊!
鄒慶走上前去,試圖抱起一捆幹草,但用了老大的勁,方草捆卻紋絲不動。
其餘人露出訝然的神色,鄒慶身強力壯,卻連挪動草捆都做不到。
這是得有多重啊!
又有幾人上前試了試,都是同樣的結果
眾人這才有點相信這一車能裝25噸以上了。
但還是在原地多等了一會兒,直到貨車裝滿。
過磅時顯示的27.7噸,讓眾人久久的說不出話來。
科技的力量,恐怖如斯!
唐處長過往參加了很多的培訓,但到這一刻,才深刻的認識到了農產品加工的重要性。
如果兵團有了這種加工技術,何愁苜蓿產業萎靡不振。
隨後,郭陽又帶著眾人參觀了苜禾1號的種子田。
高大的植株流光溢翠,分支枝繁葉茂,和鹽堿地裏的苜蓿完全是兩個樣。
到這時,唐處長已經想好該怎麽向領導匯報了。
鄒慶等種植戶也愣住了,紫苜蓿他們種了幾十年,產量能達到多少,一眼就能估個大概。
但這苜禾1號,卻有點超出了他們的認知。
感謝各位大佬的票票和打賞!!!
(本章完)
紫苜蓿夏天的生長周期在28天左右。
通常來說,在6~10月期間,可以刈割四茬,以頭茬的產量最高。
鹽堿地裏,頭茬苜蓿畝產才80公斤,全年產量也就是0.3噸左右。
假設都是二級幹草,產地價550元/噸,全年畝產值也隻有165元,三級幹草的畝產值更是隻有120元。
比種一季小麥的收益都低得多。
按苜禾農牧的投入方式,每年每畝投入的成本約200元,早就虧到姥姥家去了。
但經過二次加壓後,銷往沿海地區可就不一樣了,沿海二級幹草到場價按1200元/噸計算,三級1000元/噸。
全年畝產值分別是360元和300元。
算上運費,二級幹草能實現盈利,三級幹草畝均虧損降到了25元。
如果是不刈割或者還田,每畝純投入200元,總計就是4000萬元,再加上新播種的,虧損會直接突破天際!
時隔大半年。
疆省農墾的候懷傑再次踏上了這片土地,同行的還有生產建設兵團的幾人。
草地裏一片豐收景象,刈割下來的牧草排成一條條長龍,晾曬著。
“老侯,去年這裏真的是鹽堿灘,而不是荒地?”
候懷傑眉眼一斜,神情別提有多得意。
“老唐,我還能騙你不成,原來這鹽堿灘白晃晃的,寸草不生。”
老唐,原名唐勇,是兵團農業局畜牧處的負責人,眼裏的震驚神色仍未散去。
“大半年時間就變成這樣了?”
候懷傑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
“就兩月,二十萬畝鹽堿地刮除積鹽層、土地平整、深翻曬垡、覆沙,全部完成。”
同行的幾人目光打量著,雖然有些苜蓿長勢不佳,但也算得上是青蔥翠綠了。
“厲害!這效率真不賴!”
“改良幾年後,這又是一片良田啊。”
“荒灘變綠洲,老侯你蹭著苜禾做了件大好事啊!”
稱讚的聲音不絕於耳,候懷傑也與有榮焉,走路的身形都不自覺挺拔了幾分。
人群裏,也有從團場來的代表。
鄒慶麵部黝黑,一頭寸發,中等身材,著白色襯衣,看著候懷傑得意的模樣,忍不住潑冷水。
“企業投資改良鹽堿地,就是耗子啃菜,死路一條。”
“這地拿來種紫苜蓿,幾十年都回不了本!”
他身旁的人附和道:“確實,苜蓿的效益不行,還是種好,投入高,但效益也高。”
其餘人也思索著,有人問向唐勇:“老唐,你是管這行的,按苜禾的模式,多少年能回本?”
唐勇臉色沉了下來,領導派他帶隊外出考察,就是想博取眾長,看能不能保住兵團剩餘的苜蓿種植麵積。
但此前去蒙省等地,苜蓿效益普遍不行,很多農場都在計劃改種經濟作物。
已經讓此行蒙上了一層陰影。
苜禾的鹽堿地改良效果確實不錯,但要算經濟賬?
是永遠算不過來的!
然而有些東西是不能隻顧眼前利益的。
在畜牧業工作了這麽多年,唐勇很清楚牧草在種植結構當中的重要性。
見唐勇久久沒搭話,鄒慶又指著地裏刈割下來的牧草,一臉的不屑。
“看這產量,苜禾平均每畝得虧一兩百,加上前期改良,每年的種植成本,想回本至少得十年以上了。”
他的跟班繼續附和道:“還有病蟲害,兵團就是菟絲子危害太重了,苜蓿產量根本上不來,有時直接絕收。”
唐勇努力的解釋著,“從長遠來看,苜蓿對土壤的改良作用是化肥無法比擬的,幾年後倒茬,輪作經濟作物,產量能大幅提高。”
鄒慶爭執道:“唐處長,別的團種一畝地掙大幾百元,種苜蓿運氣好才掙一兩百,誰不眼紅啊。”
唐勇很無奈,群眾的事最難處理。
他忽然想起了領導的感慨。
急功近利。
……
郭陽親自給疆省的參觀團講解了一番。
疆省麵積廣闊,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是天禾和苜禾的潛在客戶區域。
聽完了苜禾簡單粗暴的發展曆程,唐勇已經不抱有希望了。
苜禾全靠強大的資金鏈在支撐著,蒙省的農場也在計劃改種,他們兵團還有什麽堅持的必要呢?
“苜禾的項目很有意義,希望伱們能堅持下去。”
“兵團苜蓿種植曆史悠久,苜禾還指望著將來賣種子給你們呢。”
“唉!苜蓿效益不好,兵團已經沒職工願意種了。”
郭陽依然麵帶笑意。
“明年苜禾會上市新的苜蓿種子,兵團可以考慮引種,同時苜禾也會在疆省成立加工工廠。”
“牧草加工工廠?”
“對,主要加工苜蓿幹草,以方草捆、草粉和草顆粒為主。”
唐勇眼前一亮,“疆省的苜蓿麵積萎縮得厲害,會不會原料不足?”
“苜禾也會擴張新的草場,外購原料隻是作為補充。”
“還要擴張?”站在邊上的鄒慶忍不住問道。
“沒錯,苜禾明年計劃在疆省開展新的鹽堿地改良項目。”
“還是鹽堿地?”
“對,明年7月,苜禾1號預計會有400萬斤左右的種子上市。”
鄒慶,唐勇,參觀團,甚至包括苜禾的員工,都呆滯住了。
你這是推廣種子,還是搞牧場呢?
鄒慶感到不可思議,這些錢拿來投資種早就賺翻了吧。
“今年虧幾千萬,對苜禾一點影響也沒有嗎?”
“誰說苜禾今年虧幾千萬了?”
眾人愣了愣,半響,鄒慶才說道:“我們農場也種苜蓿,按今年的行情,苜禾可不得虧幾千萬呐。”
郭陽笑了笑,帶著一行人穿過牧場,不一會兒,來到了倉庫。
一輛紅色的掛車停在院子裏,工人們正用叉車裝運方草捆。
“鄒總,你是行家,猜猜這一車能裝多少噸苜蓿幹草?”
鄒慶沉吟了會兒,“10噸有吧!”
苜禾的員工都露出了會心的笑容,10噸,瞧不起誰呢?
“15噸?”唐勇也猜了個數據。
“唐處長,鄒總,這一車至少能裝25噸以上。”
鄒慶眼睛瞪得渾圓,“不可能!”
“25噸?”唐處長也驚訝的張大了嘴巴,苜蓿幹草可是輕飄飄的啊!
鄒慶走上前去,試圖抱起一捆幹草,但用了老大的勁,方草捆卻紋絲不動。
其餘人露出訝然的神色,鄒慶身強力壯,卻連挪動草捆都做不到。
這是得有多重啊!
又有幾人上前試了試,都是同樣的結果
眾人這才有點相信這一車能裝25噸以上了。
但還是在原地多等了一會兒,直到貨車裝滿。
過磅時顯示的27.7噸,讓眾人久久的說不出話來。
科技的力量,恐怖如斯!
唐處長過往參加了很多的培訓,但到這一刻,才深刻的認識到了農產品加工的重要性。
如果兵團有了這種加工技術,何愁苜蓿產業萎靡不振。
隨後,郭陽又帶著眾人參觀了苜禾1號的種子田。
高大的植株流光溢翠,分支枝繁葉茂,和鹽堿地裏的苜蓿完全是兩個樣。
到這時,唐處長已經想好該怎麽向領導匯報了。
鄒慶等種植戶也愣住了,紫苜蓿他們種了幾十年,產量能達到多少,一眼就能估個大概。
但這苜禾1號,卻有點超出了他們的認知。
感謝各位大佬的票票和打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