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出發賣菜
係統種田,回村打造向往田園 作者:青瓜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距離第二波玉菘種下已經過去了五天,再過三天也就是十八號上午,這第二波玉菘也可以收獲了。
不過要等林知意從清潭市拍完畢業照回來,才能處理這第二波玉菘了。
林知意蹲在已經快要成型的玉菘麵前,歎了一口氣:“希望後天賣玉菘能夠順利。”
最好帶去集市裏的能全部賣出去。
圍著菜地轉了一圈,沒發現有什麽問題,林知意就回屋睡午覺去了。
一道火紅的身影在她離開後不久,蹦蹦跳跳地來到菜地,望著翠綠的菜呀,黑溜溜的眼睛發亮。
屋內正在醞釀睡意的林知意迷迷糊糊之間好像聽到了驚恐的‘吱’的一聲。
她側耳聽了一會兒沒再聽到異常的聲音,隻當自己是聽錯了,漸漸睡過去了。
第二天,林知意帶著幾塊小蛋糕上山采蘑菇,在之前小鬆鼠出現的地方轉悠了很久也沒再看到它,去了之前摘三月泡的地方也沒見到它。
眼見時間已經到十點半了,還沒吃早飯的林知意不再等下去,把小蛋糕放在矮一點的枝頭上就回家了。
等她的身影消失在林中,小鬆鼠這才小心翼翼地靠近小蛋糕,叼著跑遠了。
回家的路上,林知意在思考怎麽她都連著兩天上山采集東西了,卻一直沒聽到係統發放技能點獎勵。
是有什麽她沒有滿足的要求嗎?
想了一會兒,發現沒有什麽頭緒,林知意就痛快地放棄思考打算順其自然。
吃完午飯,林知意開始準備明天擺攤要用的東西,晚上早早地睡下。
第二天天還沒亮她就起來了。
拿起手機一看,早上4:11。
林知意從沒這麽早起來過,熬到這個點倒是經常事。
動作利索地洗漱幹淨,紮上一個高高的馬尾。
在鄉下這些天吃得好,喝得好不知道是不是這兩天吃了不少玉白菜,她皮膚出油的情況都少了,連帶著愛油的額前碎發也能保持很長一段時間的清爽。
更重要的是身上的班味已經淡得快沒了,看著鏡子裏像是重返十八歲的稚嫩少女,林知意想了想還是把藍色的頭巾戴上。
太年輕了賣東西沒啥說服力。
係好頭巾之後,林知意眨了眨眼睛.......
好吧,沒啥區別。
和身上的麻衣同款的頭巾一戴,反而更像是來拍鄉村寫真照似的了。
林知意索性就不糾結這些,把水壺灌滿水,扔進裝好東西的背簍裏,然後提到院子裏的菜園邊上。
再將油布鋪在菜園邊上。
就著昏暗的光線,彎腰開始摘玉菘。
麵前的係統麵板會顯示當前種植地可收獲的作物數量,前些天摘了15棵玉菘,地裏還剩85棵。
林知意剛摘第五棵,院門就被人推開了。
正是被自家老媽千叮嚀萬囑咐來幫忙的林成聞,還有李翠雲和田嬸子。
林知意有些詫異:“伯姆,田嬸子,成聞哥,你們怎麽來了?”
李翠雲笑笑:“你不是說今天要拉玉菘去賣嗎,想著你一個人太累,我和你田嬸子就來幫忙了。”
其實還有幾人想來,但李翠雲說來人太多添亂,最後石頭剪刀布,她和田嬸子贏了就來了。
林成聞點點頭:“對,我也是來幫忙的,小意你教我怎麽摘這玉菘,還有什麽需要注意的你也跟我說一聲吧。”
吳桂華在家照顧萱萱,等林成聞忙完把她送去集市再幫著林知意賣菜。
林知意心頭發熱,也沒多說什麽推辭的話,將摘玉菘的要點說出來。
四個人一起摘,效率杠杠的,沒一會兒油布上麵就堆了五十棵大大的玉菘。
玉菘太大,一個麻袋最多就能裝五顆,為了避免運輸過程中玉菘受到擠壓和磨損,每一顆玉菘中間還得塞上幹稻草當做緩衝。
好在林阿公為了裝曬幹的草藥在家裏囤了麻袋,裝下還是挺方便的。
至於幹稻草桃山村家家戶戶都有。
收稻留下來的幹稻草可是老一輩稀罕的好東西,幹稻草引火很方便,還能用來編成草帽、菜筐、草鞋。
林知意昨天就去張二婆家裏抱了一大堆回來。
李翠雲一邊裝菜一邊對林知意說:“小意啊,你等會坐成聞的摩托車跟著來運菜的人一起去大路上等著,我跟你田嬸把剩下的裝好。這菜放路邊,讓人撿了去就虧了。”
林成聞也道:“對,小意等會兒坐我車一起過去,”
林知意點頭應下。
四人忙得熱火朝天,遠處傳來摩托車的聲音,林知意聯係的三位摩的司機到了。
林知意打開院門請人進來,然後去客廳倒茶。
領頭的人正是上次給林知意送行李的中年男人陳忠,另外兩人是跟他相熟的兄弟。三人長相穿著都很樸實,性格倒是爽朗,一進來就跟院裏的人打招呼聊天。
林成聞主動上前,遞給三位司機一人一根煙。
“幾位大哥抽煙。”他本人是不抽的,想到今天林知意請他們來拉玉菘,他媽在他出門的時候塞他兜裏,叮囑司機一來就遞煙。
“謝謝兄弟。”陳忠將香煙別在耳後,注意力被地上大棵大棵的玉菘吸引了,好奇的問道:“兄弟,這菜什麽品種啊?這麽大。”
林成聞笑道:“新品種,玉菘。”
剛好林知意端著茶盤出來,林成聞將茶杯遞給陳忠,緊接著說道:“幾位大哥喝茶,等會就麻煩各位先把這些個麻袋運到大路上了,我這小妹種菜不容易,大哥開車時候慢一點沒關係,就是別摔著了。”
陳忠接過茶杯,樂嗬嗬地點頭:“行,放心吧老弟,我們跑山路跑了七八年,不會摔的。”
他轉頭對著林知意,拍了拍胸脯:“小老板你就把心放肚子裏吧,我們開車穩當著呢。要是把貨摔了,不收錢!”
林知意兩眼一彎:“謝謝幾個大哥了,我這還有些菜沒裝好,我蒸了包子,大家吃了再走吧。”
拉菜的時間太早了,這幾個司機肯定沒吃早飯就出發來桃山村了。
午飯沒辦法招待,所以剛剛她去端茶的時候順便把包子給蒸上了,想著人挺多,她幹脆把剩下的十六個包子全給蒸上了。
包子很大,一個成年男性吃上三個差不多就飽了,在場有七個人,不算上她自己每人兩個,還剩下的四個,誰沒吃飽就拿。
陳忠沒想到林知意這小老板年紀不大,做事倒是一套一套的,他哈哈一笑:“小老板客氣了。”
等包子熱好的時間裏,林知意繼續把玉菘裝進袋子裏。
因為怕弄壞,所以幾人的動作都有些小心翼翼,陳忠覺得幹站也無聊,索性也跟著幫一把手,他帶來的兩個兄弟也跟著照做。
等熟悉的包子香味從廚房的窗戶飄到院子,林知意洗幹淨手將包子裝盆裏端出來。
“大家來吃包子吧,旁邊的井水就可以洗手。”
她把包子端到司機麵前,讓他們拿。
陳忠看了一眼心裏就有數,拿了兩個包子誇道:“小老板你這包子個頭還挺大的。”
另外兩個司機也一人拿兩個。
林知意笑:“大點吃得飽。”
等李翠雲三人都拿了包子,她將盆放到院子裏的架子上。
“幾位不夠吃再拿啊。”
她沒吃包子而是繼續裝白菜,太過興奮沒有什麽餓的感覺,當然也有昨晚吃得太多的原因。
陳忠捏著暖乎的大包子,狠狠咬了一口,嚼了兩口他就被這菜包子給驚豔到了。
“謔,小老板你這菜包子怎麽做的啊,味道這麽好,比肉包子還鮮靈!”
另一個司機開口:“對啊,這味道不比外邊那些做了十幾年的包子店差。”
林知意笑盈盈地開口:“哈哈,過獎了,其實就是普通做法,也沒加什麽特別的調料,就是裏麵的餡料是我自己親手種的玉菘而已。”
說完後,她臉上洋溢著自豪和滿足的笑容。
李翠雲趁機推銷:“這種玉菘可是很有特色的,它的口感鮮美、清甜可口,營養價值也很高!隨隨便便煮個湯都好喝嘞!”
“對對對。”田嬸子樂嗬嗬地附和。
陳忠點點頭:“原來如此。”然後若有所思地看著地裏水靈靈的玉菘。
五十顆玉菘裝了十個麻袋.
吃完包子,陳忠三人就扛起麻袋放到摩托車後麵,用繩子綁緊。
摩托車兩邊各掛兩個麻袋,後麵掛一個,三人總共帶了九個麻袋。
林知意本來打算讓陳忠他們多跑一趟的,不過有林成聞在,最後一個袋子也有了落處。
此時天微微亮。
林知意鎖好院門,背著自己的小背簍坐上林成聞的車朝李翠雲和田嬸子揮手:“伯姆,嬸子你們回去休息吧。”
李翠雲揮手:“曉得嘞,路上慢點啊!”
“知道啦!”
四輛摩托車從村裏的小路駛過,犬吠和雞鳴聲拉開又一個清晨的序幕。
山風微涼,林知意側頭向遠處看去。
蛋黃一樣的太陽,從山頭冒出來,為青山染上暖色。
當第一抹陽光刺破晨霧,穿過樹葉,光便有了形狀......
不過要等林知意從清潭市拍完畢業照回來,才能處理這第二波玉菘了。
林知意蹲在已經快要成型的玉菘麵前,歎了一口氣:“希望後天賣玉菘能夠順利。”
最好帶去集市裏的能全部賣出去。
圍著菜地轉了一圈,沒發現有什麽問題,林知意就回屋睡午覺去了。
一道火紅的身影在她離開後不久,蹦蹦跳跳地來到菜地,望著翠綠的菜呀,黑溜溜的眼睛發亮。
屋內正在醞釀睡意的林知意迷迷糊糊之間好像聽到了驚恐的‘吱’的一聲。
她側耳聽了一會兒沒再聽到異常的聲音,隻當自己是聽錯了,漸漸睡過去了。
第二天,林知意帶著幾塊小蛋糕上山采蘑菇,在之前小鬆鼠出現的地方轉悠了很久也沒再看到它,去了之前摘三月泡的地方也沒見到它。
眼見時間已經到十點半了,還沒吃早飯的林知意不再等下去,把小蛋糕放在矮一點的枝頭上就回家了。
等她的身影消失在林中,小鬆鼠這才小心翼翼地靠近小蛋糕,叼著跑遠了。
回家的路上,林知意在思考怎麽她都連著兩天上山采集東西了,卻一直沒聽到係統發放技能點獎勵。
是有什麽她沒有滿足的要求嗎?
想了一會兒,發現沒有什麽頭緒,林知意就痛快地放棄思考打算順其自然。
吃完午飯,林知意開始準備明天擺攤要用的東西,晚上早早地睡下。
第二天天還沒亮她就起來了。
拿起手機一看,早上4:11。
林知意從沒這麽早起來過,熬到這個點倒是經常事。
動作利索地洗漱幹淨,紮上一個高高的馬尾。
在鄉下這些天吃得好,喝得好不知道是不是這兩天吃了不少玉白菜,她皮膚出油的情況都少了,連帶著愛油的額前碎發也能保持很長一段時間的清爽。
更重要的是身上的班味已經淡得快沒了,看著鏡子裏像是重返十八歲的稚嫩少女,林知意想了想還是把藍色的頭巾戴上。
太年輕了賣東西沒啥說服力。
係好頭巾之後,林知意眨了眨眼睛.......
好吧,沒啥區別。
和身上的麻衣同款的頭巾一戴,反而更像是來拍鄉村寫真照似的了。
林知意索性就不糾結這些,把水壺灌滿水,扔進裝好東西的背簍裏,然後提到院子裏的菜園邊上。
再將油布鋪在菜園邊上。
就著昏暗的光線,彎腰開始摘玉菘。
麵前的係統麵板會顯示當前種植地可收獲的作物數量,前些天摘了15棵玉菘,地裏還剩85棵。
林知意剛摘第五棵,院門就被人推開了。
正是被自家老媽千叮嚀萬囑咐來幫忙的林成聞,還有李翠雲和田嬸子。
林知意有些詫異:“伯姆,田嬸子,成聞哥,你們怎麽來了?”
李翠雲笑笑:“你不是說今天要拉玉菘去賣嗎,想著你一個人太累,我和你田嬸子就來幫忙了。”
其實還有幾人想來,但李翠雲說來人太多添亂,最後石頭剪刀布,她和田嬸子贏了就來了。
林成聞點點頭:“對,我也是來幫忙的,小意你教我怎麽摘這玉菘,還有什麽需要注意的你也跟我說一聲吧。”
吳桂華在家照顧萱萱,等林成聞忙完把她送去集市再幫著林知意賣菜。
林知意心頭發熱,也沒多說什麽推辭的話,將摘玉菘的要點說出來。
四個人一起摘,效率杠杠的,沒一會兒油布上麵就堆了五十棵大大的玉菘。
玉菘太大,一個麻袋最多就能裝五顆,為了避免運輸過程中玉菘受到擠壓和磨損,每一顆玉菘中間還得塞上幹稻草當做緩衝。
好在林阿公為了裝曬幹的草藥在家裏囤了麻袋,裝下還是挺方便的。
至於幹稻草桃山村家家戶戶都有。
收稻留下來的幹稻草可是老一輩稀罕的好東西,幹稻草引火很方便,還能用來編成草帽、菜筐、草鞋。
林知意昨天就去張二婆家裏抱了一大堆回來。
李翠雲一邊裝菜一邊對林知意說:“小意啊,你等會坐成聞的摩托車跟著來運菜的人一起去大路上等著,我跟你田嬸把剩下的裝好。這菜放路邊,讓人撿了去就虧了。”
林成聞也道:“對,小意等會兒坐我車一起過去,”
林知意點頭應下。
四人忙得熱火朝天,遠處傳來摩托車的聲音,林知意聯係的三位摩的司機到了。
林知意打開院門請人進來,然後去客廳倒茶。
領頭的人正是上次給林知意送行李的中年男人陳忠,另外兩人是跟他相熟的兄弟。三人長相穿著都很樸實,性格倒是爽朗,一進來就跟院裏的人打招呼聊天。
林成聞主動上前,遞給三位司機一人一根煙。
“幾位大哥抽煙。”他本人是不抽的,想到今天林知意請他們來拉玉菘,他媽在他出門的時候塞他兜裏,叮囑司機一來就遞煙。
“謝謝兄弟。”陳忠將香煙別在耳後,注意力被地上大棵大棵的玉菘吸引了,好奇的問道:“兄弟,這菜什麽品種啊?這麽大。”
林成聞笑道:“新品種,玉菘。”
剛好林知意端著茶盤出來,林成聞將茶杯遞給陳忠,緊接著說道:“幾位大哥喝茶,等會就麻煩各位先把這些個麻袋運到大路上了,我這小妹種菜不容易,大哥開車時候慢一點沒關係,就是別摔著了。”
陳忠接過茶杯,樂嗬嗬地點頭:“行,放心吧老弟,我們跑山路跑了七八年,不會摔的。”
他轉頭對著林知意,拍了拍胸脯:“小老板你就把心放肚子裏吧,我們開車穩當著呢。要是把貨摔了,不收錢!”
林知意兩眼一彎:“謝謝幾個大哥了,我這還有些菜沒裝好,我蒸了包子,大家吃了再走吧。”
拉菜的時間太早了,這幾個司機肯定沒吃早飯就出發來桃山村了。
午飯沒辦法招待,所以剛剛她去端茶的時候順便把包子給蒸上了,想著人挺多,她幹脆把剩下的十六個包子全給蒸上了。
包子很大,一個成年男性吃上三個差不多就飽了,在場有七個人,不算上她自己每人兩個,還剩下的四個,誰沒吃飽就拿。
陳忠沒想到林知意這小老板年紀不大,做事倒是一套一套的,他哈哈一笑:“小老板客氣了。”
等包子熱好的時間裏,林知意繼續把玉菘裝進袋子裏。
因為怕弄壞,所以幾人的動作都有些小心翼翼,陳忠覺得幹站也無聊,索性也跟著幫一把手,他帶來的兩個兄弟也跟著照做。
等熟悉的包子香味從廚房的窗戶飄到院子,林知意洗幹淨手將包子裝盆裏端出來。
“大家來吃包子吧,旁邊的井水就可以洗手。”
她把包子端到司機麵前,讓他們拿。
陳忠看了一眼心裏就有數,拿了兩個包子誇道:“小老板你這包子個頭還挺大的。”
另外兩個司機也一人拿兩個。
林知意笑:“大點吃得飽。”
等李翠雲三人都拿了包子,她將盆放到院子裏的架子上。
“幾位不夠吃再拿啊。”
她沒吃包子而是繼續裝白菜,太過興奮沒有什麽餓的感覺,當然也有昨晚吃得太多的原因。
陳忠捏著暖乎的大包子,狠狠咬了一口,嚼了兩口他就被這菜包子給驚豔到了。
“謔,小老板你這菜包子怎麽做的啊,味道這麽好,比肉包子還鮮靈!”
另一個司機開口:“對啊,這味道不比外邊那些做了十幾年的包子店差。”
林知意笑盈盈地開口:“哈哈,過獎了,其實就是普通做法,也沒加什麽特別的調料,就是裏麵的餡料是我自己親手種的玉菘而已。”
說完後,她臉上洋溢著自豪和滿足的笑容。
李翠雲趁機推銷:“這種玉菘可是很有特色的,它的口感鮮美、清甜可口,營養價值也很高!隨隨便便煮個湯都好喝嘞!”
“對對對。”田嬸子樂嗬嗬地附和。
陳忠點點頭:“原來如此。”然後若有所思地看著地裏水靈靈的玉菘。
五十顆玉菘裝了十個麻袋.
吃完包子,陳忠三人就扛起麻袋放到摩托車後麵,用繩子綁緊。
摩托車兩邊各掛兩個麻袋,後麵掛一個,三人總共帶了九個麻袋。
林知意本來打算讓陳忠他們多跑一趟的,不過有林成聞在,最後一個袋子也有了落處。
此時天微微亮。
林知意鎖好院門,背著自己的小背簍坐上林成聞的車朝李翠雲和田嬸子揮手:“伯姆,嬸子你們回去休息吧。”
李翠雲揮手:“曉得嘞,路上慢點啊!”
“知道啦!”
四輛摩托車從村裏的小路駛過,犬吠和雞鳴聲拉開又一個清晨的序幕。
山風微涼,林知意側頭向遠處看去。
蛋黃一樣的太陽,從山頭冒出來,為青山染上暖色。
當第一抹陽光刺破晨霧,穿過樹葉,光便有了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