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卿這個學生倒是一個消息靈通之輩。”梁帝淡淡說著,若是往仔細了聽,會發現在這看似淡然的語氣之中隱了一絲譏諷,可惜孫邈並未發現,自顧自地道:“微臣擔心,胡先生會顧念舊情,替江家脫罪。”
梁帝假意思索了一下,道:“胡先生做事一向公允,且光明磊落,應該不至於如此。”
見梁帝向著胡一卦說話,孫邈急忙道:“若胡先生當真光明磊落,無不可昭人之事,何以江家出事之後,沒有立即向皇上稟報他與江家的關係;依微臣所見,多半是存了私心。”
梁帝頷首道:“好,朕知道了,辛苦孫卿了。”
孫邈激動地道:“這一切都是微臣的份內之事,不敢言辛苦。”說著,他又試探道:“不知皇上打算何時處置江行遠一案?”
“貢茶的事情還在查著,應該這幾日就會有消息,朕打算到時候兩案並審。”說到這裏,梁帝微笑道:“到時候就由孫卿來做主審官,朕旁聽。”
“這……這……”孫邈萬萬沒想到梁帝會突然賞下這等恩賜,一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待心情稍稍平複後,他假意推辭道:“微臣隻是四品左僉都禦史,如何有資格主審此案。”
“朕說你有就有。”說罷,梁帝不容置疑地道:“好了,這件事就這麽定了,你若當真覺著有所不安,就替朕把這樁案子審個水落石出,讓朕弄個清楚明白。”
“微臣遵旨!”孫邈本來就不是真心推辭,見梁帝這麽說,自是順水推舟,不再拒絕。
待孫邈退下後,梁帝重新捧起湯碗,經過這麽一會兒功夫,原本有些燙嘴的鬆茸湯變得溫度適宜,他低口喝了小半碗,涼聲道:“現在明白胡一卦為什麽著急火燎地來獻火槍,還主動將他與江家的關係告之於朕了吧?”
“奴才明白了。”王安恭聲道:“胡先生發現他與江家的關係被人知曉,怕有人拿這事大作文章,所以先行一步,堵住了這個漏洞。”
梁帝拿起筷子,戳一戳桌麵,冷笑道:“這個胡一卦,還真是隻老狐狸,心思多得很。”
王安笑道:“狐狸心思再多再深,也逃不過獵人的雙眼。”
“自作聰明。”梁帝淡淡說著,眉眼間充斥著幾分厭惡與不屑。
王安瞧在眼中,順著他的話道:“奴才之前還覺得胡先生是個實在人,如何看來也不過如此。”
“越是看似老實的人,騙起人來越是能耐。”梁帝喝完最後一口鬆茸湯,將空碗遞給王安,端碗用起膳來,膳前一碗湯,這是他幾十年來雷打不動的習慣,禦膳房知道他這個喜好,每天變著法子燉湯,可以一個月不帶重樣。
王安順著梁帝手指的方向將菜挾到小碗中,小聲道:“那皇上要不要敲打敲打胡先生?省得他以為皇上看不出那點心思,往後變本加厲。”
梁帝略一思索,搖頭道:“他對朕有大用,不宜過於苛責;再說了,胡一卦是聰明人,這次若非被逼得麻煩,也不會耍這樣的小聰明,,就由著他小小得意一陣吧。”
“皇上寬宏大量,實乃天下之福。”麵對王安討好的言語,梁帝忽地停下用膳的動作,捧著細瓷碗久久未語,不知在想什麽;這樣的沉寂令王安心生不安,該不會是自己又不小心說錯了話,惹皇上不快吧?
正當他忐忑不安的時候,梁帝沉聲道:“若能統一中原,那才真是天下之福。”
原來是這樣。
王安暗自鬆了口氣,笑道:“胡先生的卦一向準,相信不出十年,皇上定能達成所願,一統中原,造福天下百姓。”
“你這馬屁倒是拍得越來越溜了。”梁帝睨了他一眼,看似不悅的言語卻隱隱透著幾分歡喜,顯然王安這個馬屁正拍到他心坎裏,很是受用。
自他登基始,就常想著能夠在有生之前大統天下,無奈遼夏強大,蒙古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能夠維持眼下的局勢已是費盡了他所有精力,大統之念,有心無力,所以未曾宣諸於口,隻是偶爾午夜夢回時出現在腦海中,曾以為自己這輩子隻能帶著遺憾走向盡頭,萬萬沒想到在自己將近六十之時,胡一卦竟然送了這樣一份大禮,夢想終於有了實現的可能,讓他怎能不歡喜。
火槍完成之日,就是他踏平遼夏之日!
在用過晚膳後,王安侍候著梁帝漱過口,小聲道:“皇上,您真要讓孫大人主審此案嗎?”
梁帝取過帕子拭一拭唇邊的水漬,淡然道:“怎麽著,你有意見?”
“奴才哪敢。”王安賠笑道:“奴才就是奇怪,皇上您明明知道這件事另有隱情,孫大人很可能是別人手中的棋子,為何還要讓他主審?”
聽到這話,梁帝冷笑一聲,望著窗外的眸光陰沉如許,“朕對孫邈越信任,他背後的人就會越放鬆警惕,露出更多的馬腳;說起來,朕也好久沒看戲了,就趁這次好好看個痛快。”
王安恍然,原來梁帝打得是這個主意,難怪對孫邈百般抬舉,說起來,這個孫大人也真是蠢鈍可笑,竟然絲毫不知自己成了梁帝與對方博弈的棋子,還沾沾自喜,這麽多年的官場真是白混了;也不知這場鬧劇過後,梁帝還會不會讓他靠祖蔭繼續在朝堂中混跡下去,不過有一件事可以肯定,此事之後,孫邈必然會成為整個京城的笑話。
再說鼠大那邊,出了宮門後,就乘上馬車往自己的宅子行去,一路上,常喜都在追問自己去庫房選兵器的時候,梁帝與他說了什麽,為什麽要將龜殼與銅錢取出來,算命?占卜?測吉凶?
麵對常喜一連串的追問,鼠大始終不回答,這樣的沉默令常喜越發不安,暗責自己不該聽梁帝的話去選勞什子的兵器,如今想來,分明就是有意支開他,自己還真是蠢,居然沒看出來,還以為梁帝真要送他兵器。
每每想到這個,常喜都恨不得揍自己一頓,平時常常自詡聰明,關鍵時候卻總是幹蠢事。
梁帝假意思索了一下,道:“胡先生做事一向公允,且光明磊落,應該不至於如此。”
見梁帝向著胡一卦說話,孫邈急忙道:“若胡先生當真光明磊落,無不可昭人之事,何以江家出事之後,沒有立即向皇上稟報他與江家的關係;依微臣所見,多半是存了私心。”
梁帝頷首道:“好,朕知道了,辛苦孫卿了。”
孫邈激動地道:“這一切都是微臣的份內之事,不敢言辛苦。”說著,他又試探道:“不知皇上打算何時處置江行遠一案?”
“貢茶的事情還在查著,應該這幾日就會有消息,朕打算到時候兩案並審。”說到這裏,梁帝微笑道:“到時候就由孫卿來做主審官,朕旁聽。”
“這……這……”孫邈萬萬沒想到梁帝會突然賞下這等恩賜,一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待心情稍稍平複後,他假意推辭道:“微臣隻是四品左僉都禦史,如何有資格主審此案。”
“朕說你有就有。”說罷,梁帝不容置疑地道:“好了,這件事就這麽定了,你若當真覺著有所不安,就替朕把這樁案子審個水落石出,讓朕弄個清楚明白。”
“微臣遵旨!”孫邈本來就不是真心推辭,見梁帝這麽說,自是順水推舟,不再拒絕。
待孫邈退下後,梁帝重新捧起湯碗,經過這麽一會兒功夫,原本有些燙嘴的鬆茸湯變得溫度適宜,他低口喝了小半碗,涼聲道:“現在明白胡一卦為什麽著急火燎地來獻火槍,還主動將他與江家的關係告之於朕了吧?”
“奴才明白了。”王安恭聲道:“胡先生發現他與江家的關係被人知曉,怕有人拿這事大作文章,所以先行一步,堵住了這個漏洞。”
梁帝拿起筷子,戳一戳桌麵,冷笑道:“這個胡一卦,還真是隻老狐狸,心思多得很。”
王安笑道:“狐狸心思再多再深,也逃不過獵人的雙眼。”
“自作聰明。”梁帝淡淡說著,眉眼間充斥著幾分厭惡與不屑。
王安瞧在眼中,順著他的話道:“奴才之前還覺得胡先生是個實在人,如何看來也不過如此。”
“越是看似老實的人,騙起人來越是能耐。”梁帝喝完最後一口鬆茸湯,將空碗遞給王安,端碗用起膳來,膳前一碗湯,這是他幾十年來雷打不動的習慣,禦膳房知道他這個喜好,每天變著法子燉湯,可以一個月不帶重樣。
王安順著梁帝手指的方向將菜挾到小碗中,小聲道:“那皇上要不要敲打敲打胡先生?省得他以為皇上看不出那點心思,往後變本加厲。”
梁帝略一思索,搖頭道:“他對朕有大用,不宜過於苛責;再說了,胡一卦是聰明人,這次若非被逼得麻煩,也不會耍這樣的小聰明,,就由著他小小得意一陣吧。”
“皇上寬宏大量,實乃天下之福。”麵對王安討好的言語,梁帝忽地停下用膳的動作,捧著細瓷碗久久未語,不知在想什麽;這樣的沉寂令王安心生不安,該不會是自己又不小心說錯了話,惹皇上不快吧?
正當他忐忑不安的時候,梁帝沉聲道:“若能統一中原,那才真是天下之福。”
原來是這樣。
王安暗自鬆了口氣,笑道:“胡先生的卦一向準,相信不出十年,皇上定能達成所願,一統中原,造福天下百姓。”
“你這馬屁倒是拍得越來越溜了。”梁帝睨了他一眼,看似不悅的言語卻隱隱透著幾分歡喜,顯然王安這個馬屁正拍到他心坎裏,很是受用。
自他登基始,就常想著能夠在有生之前大統天下,無奈遼夏強大,蒙古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能夠維持眼下的局勢已是費盡了他所有精力,大統之念,有心無力,所以未曾宣諸於口,隻是偶爾午夜夢回時出現在腦海中,曾以為自己這輩子隻能帶著遺憾走向盡頭,萬萬沒想到在自己將近六十之時,胡一卦竟然送了這樣一份大禮,夢想終於有了實現的可能,讓他怎能不歡喜。
火槍完成之日,就是他踏平遼夏之日!
在用過晚膳後,王安侍候著梁帝漱過口,小聲道:“皇上,您真要讓孫大人主審此案嗎?”
梁帝取過帕子拭一拭唇邊的水漬,淡然道:“怎麽著,你有意見?”
“奴才哪敢。”王安賠笑道:“奴才就是奇怪,皇上您明明知道這件事另有隱情,孫大人很可能是別人手中的棋子,為何還要讓他主審?”
聽到這話,梁帝冷笑一聲,望著窗外的眸光陰沉如許,“朕對孫邈越信任,他背後的人就會越放鬆警惕,露出更多的馬腳;說起來,朕也好久沒看戲了,就趁這次好好看個痛快。”
王安恍然,原來梁帝打得是這個主意,難怪對孫邈百般抬舉,說起來,這個孫大人也真是蠢鈍可笑,竟然絲毫不知自己成了梁帝與對方博弈的棋子,還沾沾自喜,這麽多年的官場真是白混了;也不知這場鬧劇過後,梁帝還會不會讓他靠祖蔭繼續在朝堂中混跡下去,不過有一件事可以肯定,此事之後,孫邈必然會成為整個京城的笑話。
再說鼠大那邊,出了宮門後,就乘上馬車往自己的宅子行去,一路上,常喜都在追問自己去庫房選兵器的時候,梁帝與他說了什麽,為什麽要將龜殼與銅錢取出來,算命?占卜?測吉凶?
麵對常喜一連串的追問,鼠大始終不回答,這樣的沉默令常喜越發不安,暗責自己不該聽梁帝的話去選勞什子的兵器,如今想來,分明就是有意支開他,自己還真是蠢,居然沒看出來,還以為梁帝真要送他兵器。
每每想到這個,常喜都恨不得揍自己一頓,平時常常自詡聰明,關鍵時候卻總是幹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