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了梁帝那麽多年,深知怎麽說話才能哄得梁帝高興,在這一點上,滿朝文武,乃至胡一卦與陸江,都不及他許多。
果不其然,梁帝那張陰雲密布的臉龐緩和了許多,笑罵道:“就你最會拍馬屁。”
“奴才說得句句都是肺腑之言,絕無半點虛假。”王安一臉認真誠懇,就差賭咒發誓了。
“行了。”梁帝擺一擺手,他並不在意王安說的是真是假;事實上,在他這個位置,想要聽到真話,太難了,真假摻半才是常態。
“陛下,胡先生究竟是個什麽意思?”王安小心翼翼地問著。
梁帝緩步走下冰涼堅硬的漢白玉台階,秋風漫卷,不斷撲在臉上,他卻感覺不到絲毫寒意,小腹處,仿佛有一團火在燒一樣,生生不息。
五行丹,真乃神丹也……
不知真相的梁帝在心中感慨,越發地將五行丹奉為仙藥。
“陸江查到了童謠的來源,一旦他入宮,朕會怎麽做?”梁帝邊走邊問,正在清掃落葉的宮人看到梁帝過來,盡皆跪地叩首,待後者走遠了,方才小心翼翼地抬起頭,繼續剛才的差事。
王安躬著身子,小聲道:“奴才鬥膽猜測,陛下會下令徹查江老夫人。”
“不錯。”
梁帝緩步走著,直至禦花園左側一處占地頗大的池子前,方才停下腳步。
九月深秋,池邊的垂柳已是沒有了入春時的鮮綠柔嫩,也沒了夏時的鬱鬱蔥蔥,這會兒雖然還綠著,但頗有一種垂暮之處,有幾根柳條已是呈現明亮的枯黃。
風拂過,湖麵蕩起細微的漣漪,一圈圈蕩漾開去。
“胡一卦不想朕去查奶娘,所以暗中做了手腳。”
這句話,梁帝說得輕描淡寫,可落在王安耳中,卻猶如驚雷一般。
做了手腳?難不成……
在扶著梁帝來到臨池的一處涼亭中坐下後,他試探道:“難道昨夜種種,都是出自胡先生之手?”
“除了他,還能有誰。”梁帝嗤聲說著,看似隨意的神色中透出一絲忌憚。
“這……這……”王安聽得瞠目結舌,好一會兒才把舌頭給找了回來,“奴才不懂,胡先生為什麽要做這些個事。”
“還能是什麽,自然是為了保住奶娘。”梁帝眯眼望著池邊隨風擺動的枯黃相間的柳條。
半晌,他忽地冷笑道:“這個胡一卦,對江家可比對朕上心多了。”
王安緊緊皺著眉斟酌道:“可以胡先生的心思,應該知道,他做的這一切是瞞不過陛下的。”
“這是一個陽謀。”說到此處,梁帝斂了臉上的冷笑,沉沉歎息,“朕知道,但朕不能戳破他,相反,還得主動順著他鋪的路往下走。”
王安聽得一愣一愣,茫然道:“奴才不明白。”
“他知道朕拿到陸江遞來的畫像後,會對奶娘不利;所以他派人請了陸江過府夜敘,隨後又派人在回去的路上行刺,與此同時,他派人殺了乞兒與畫師,重傷韋三。
做完這一切後,他才將臨摹的畫交給朕,並說了種種,就是希望朕去對付翊陽,放過奶娘。”
說到此處,梁帝無奈地歎了口氣,“這會兒火銃還沒有完成,朕明明知道這一切都是他布的局,卻不能和他撕破臉,隻能被他牽著鼻子走,所以朕才說這是陽謀。”
王安倒吸了一口涼氣,驚聲道:“所以養心殿裏的那會兒功夫,陛下其實已經與胡先生幾番交鋒?奴才愚鈍,竟是半點沒看出來。”
“胡一卦這人,心思深得很,連朕也未能完全看穿他。”梁帝沉沉說著,眸光複雜難言。
有宮人捧了剛剛沏好的茶進來,王安接過,小心地遞到梁帝手邊,“這麽說來,胡先生是想對付長公主?”
梁帝揭開盞蓋,輕輕撥弄著上麵的浮沫,卻不著急喝,淡淡道:“江家與翊陽已是徹底撕破了臉,不是這個死,就是那個亡,正常。”
王安輕笑道:“那陛下大可以來一個坐山觀虎鬥,無論雙方誰輸誰贏,對陛下而言,都沒有損失。”
梁帝叮的一聲擲下盞蓋,似笑非笑地看著一臉恭敬諂媚的王安,“怎麽著,你已經替朕安排好了?”
王安大驚失色,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連忙撲通一聲雙膝重重磕在地上,慌聲道:“奴才失言,罪該萬死,罪該萬死!”
他伏在地上瑟瑟發抖,汗水如漿水一般拚命湧出來,他在心裏暗罵自己這般大意,恨不得打自己幾個巴掌;奈何話已出口,覆水難收,隻能拚命磕頭,求梁帝開恩。
王安低著頭,遲遲等不來梁帝的聲音,一顆心不斷往下沉,難不成……自己真要折在這裏?
正當他惶恐到極點時,梁帝的聲音終於姍姍來遲,“起來吧。”
聽到這三個字,王安心頭一鬆,雖然聽不出喜怒,但他知道,小命算是保住了,否則梁帝根本連這三個字也懶得說。
畢竟一個死人是跪著還是站著,並不重要。
“謝陛下!”王安規規矩矩地叩首謝恩,方才站起來,膝蓋傳來火辣辣的疼痛,那是方才跪下時撞到的,但這會兒,別說是揉了,他連碰都不敢碰,畢恭畢敬地站在梁帝麵前。
梁帝目光在他身上打了個轉,涼聲道:“你確實失言,但總算沒有說錯,坐山觀虎鬥是朕最好的選擇,就當抵過去了吧。”
這話自然又換來王安的一番感激涕零,雖然是陳腔濫調,但他是個善於說話的,哄得梁帝頗為入耳。
梁帝的手指在石桌上輕輕敲了幾下,若有所思地道:“待會兒你親自去一趟胡府,把朕書房裏韓晃那幅《五牛圖》給他送去。”
王安一驚,小聲道:“這幅《五牛圖》,陛下一向鍾愛,怎麽突然想起賞給胡先生了,他剛剛還……”
後麵的話,他遲疑著不敢往下說,梁帝倒是不在意,接過道:“還在朕眼皮子底下使手段,耍聰明是嗎?”
“陛下聖明。”王安垂目說著。
梁帝眯眼望著亭外黃綠相間的樹林,“這幅圖既是一幅農耕圖,也是一幅忠君圖,他看到自會明白。”
果不其然,梁帝那張陰雲密布的臉龐緩和了許多,笑罵道:“就你最會拍馬屁。”
“奴才說得句句都是肺腑之言,絕無半點虛假。”王安一臉認真誠懇,就差賭咒發誓了。
“行了。”梁帝擺一擺手,他並不在意王安說的是真是假;事實上,在他這個位置,想要聽到真話,太難了,真假摻半才是常態。
“陛下,胡先生究竟是個什麽意思?”王安小心翼翼地問著。
梁帝緩步走下冰涼堅硬的漢白玉台階,秋風漫卷,不斷撲在臉上,他卻感覺不到絲毫寒意,小腹處,仿佛有一團火在燒一樣,生生不息。
五行丹,真乃神丹也……
不知真相的梁帝在心中感慨,越發地將五行丹奉為仙藥。
“陸江查到了童謠的來源,一旦他入宮,朕會怎麽做?”梁帝邊走邊問,正在清掃落葉的宮人看到梁帝過來,盡皆跪地叩首,待後者走遠了,方才小心翼翼地抬起頭,繼續剛才的差事。
王安躬著身子,小聲道:“奴才鬥膽猜測,陛下會下令徹查江老夫人。”
“不錯。”
梁帝緩步走著,直至禦花園左側一處占地頗大的池子前,方才停下腳步。
九月深秋,池邊的垂柳已是沒有了入春時的鮮綠柔嫩,也沒了夏時的鬱鬱蔥蔥,這會兒雖然還綠著,但頗有一種垂暮之處,有幾根柳條已是呈現明亮的枯黃。
風拂過,湖麵蕩起細微的漣漪,一圈圈蕩漾開去。
“胡一卦不想朕去查奶娘,所以暗中做了手腳。”
這句話,梁帝說得輕描淡寫,可落在王安耳中,卻猶如驚雷一般。
做了手腳?難不成……
在扶著梁帝來到臨池的一處涼亭中坐下後,他試探道:“難道昨夜種種,都是出自胡先生之手?”
“除了他,還能有誰。”梁帝嗤聲說著,看似隨意的神色中透出一絲忌憚。
“這……這……”王安聽得瞠目結舌,好一會兒才把舌頭給找了回來,“奴才不懂,胡先生為什麽要做這些個事。”
“還能是什麽,自然是為了保住奶娘。”梁帝眯眼望著池邊隨風擺動的枯黃相間的柳條。
半晌,他忽地冷笑道:“這個胡一卦,對江家可比對朕上心多了。”
王安緊緊皺著眉斟酌道:“可以胡先生的心思,應該知道,他做的這一切是瞞不過陛下的。”
“這是一個陽謀。”說到此處,梁帝斂了臉上的冷笑,沉沉歎息,“朕知道,但朕不能戳破他,相反,還得主動順著他鋪的路往下走。”
王安聽得一愣一愣,茫然道:“奴才不明白。”
“他知道朕拿到陸江遞來的畫像後,會對奶娘不利;所以他派人請了陸江過府夜敘,隨後又派人在回去的路上行刺,與此同時,他派人殺了乞兒與畫師,重傷韋三。
做完這一切後,他才將臨摹的畫交給朕,並說了種種,就是希望朕去對付翊陽,放過奶娘。”
說到此處,梁帝無奈地歎了口氣,“這會兒火銃還沒有完成,朕明明知道這一切都是他布的局,卻不能和他撕破臉,隻能被他牽著鼻子走,所以朕才說這是陽謀。”
王安倒吸了一口涼氣,驚聲道:“所以養心殿裏的那會兒功夫,陛下其實已經與胡先生幾番交鋒?奴才愚鈍,竟是半點沒看出來。”
“胡一卦這人,心思深得很,連朕也未能完全看穿他。”梁帝沉沉說著,眸光複雜難言。
有宮人捧了剛剛沏好的茶進來,王安接過,小心地遞到梁帝手邊,“這麽說來,胡先生是想對付長公主?”
梁帝揭開盞蓋,輕輕撥弄著上麵的浮沫,卻不著急喝,淡淡道:“江家與翊陽已是徹底撕破了臉,不是這個死,就是那個亡,正常。”
王安輕笑道:“那陛下大可以來一個坐山觀虎鬥,無論雙方誰輸誰贏,對陛下而言,都沒有損失。”
梁帝叮的一聲擲下盞蓋,似笑非笑地看著一臉恭敬諂媚的王安,“怎麽著,你已經替朕安排好了?”
王安大驚失色,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連忙撲通一聲雙膝重重磕在地上,慌聲道:“奴才失言,罪該萬死,罪該萬死!”
他伏在地上瑟瑟發抖,汗水如漿水一般拚命湧出來,他在心裏暗罵自己這般大意,恨不得打自己幾個巴掌;奈何話已出口,覆水難收,隻能拚命磕頭,求梁帝開恩。
王安低著頭,遲遲等不來梁帝的聲音,一顆心不斷往下沉,難不成……自己真要折在這裏?
正當他惶恐到極點時,梁帝的聲音終於姍姍來遲,“起來吧。”
聽到這三個字,王安心頭一鬆,雖然聽不出喜怒,但他知道,小命算是保住了,否則梁帝根本連這三個字也懶得說。
畢竟一個死人是跪著還是站著,並不重要。
“謝陛下!”王安規規矩矩地叩首謝恩,方才站起來,膝蓋傳來火辣辣的疼痛,那是方才跪下時撞到的,但這會兒,別說是揉了,他連碰都不敢碰,畢恭畢敬地站在梁帝麵前。
梁帝目光在他身上打了個轉,涼聲道:“你確實失言,但總算沒有說錯,坐山觀虎鬥是朕最好的選擇,就當抵過去了吧。”
這話自然又換來王安的一番感激涕零,雖然是陳腔濫調,但他是個善於說話的,哄得梁帝頗為入耳。
梁帝的手指在石桌上輕輕敲了幾下,若有所思地道:“待會兒你親自去一趟胡府,把朕書房裏韓晃那幅《五牛圖》給他送去。”
王安一驚,小聲道:“這幅《五牛圖》,陛下一向鍾愛,怎麽突然想起賞給胡先生了,他剛剛還……”
後麵的話,他遲疑著不敢往下說,梁帝倒是不在意,接過道:“還在朕眼皮子底下使手段,耍聰明是嗎?”
“陛下聖明。”王安垂目說著。
梁帝眯眼望著亭外黃綠相間的樹林,“這幅圖既是一幅農耕圖,也是一幅忠君圖,他看到自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