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
帶著係統穿越,皇後總是無痛當媽 作者:我是金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嶼兒\/芝芝見過皇祖母。”
兩個孩子行禮的姿勢非常標準。
雖然平時太後幾人不會讓他們行禮,但該有的禮儀他們是一樣都沒少學。
兩個小鬼靈精行禮的時候,還朝太後眨眼睛。太後抬起帕子假裝擦了擦嘴,不讓景太妃看到她嘴角的笑。
“快免禮。”太後伸出手,“嶼兒芝芝,來皇祖母身邊。”
兩個孩子直起身子,乖乖走到太後身邊。
太後將兩個孩子拉進懷裏,看向一旁的景太妃幾人,介紹道:“嶼兒,芝芝,這是景太妃皇嬸,還有你們的大堂哥。”
“見過景太妃皇嬸大堂哥。”
景太妃將眼底的憤恨壓下去,唇角一翹,笑著說:“太子長公主不用多禮。”
不僅長得玉雪可愛,惹人喜歡,還非常懂禮貌知禮儀。
要不是這孩子是商鉞的,景太妃肯定很喜歡。但看著他們和商鉞還有南煙相似的容顏,她心裏的討厭就止不住往外溢。
“太子和長公主看著果然聰明伶俐,聽說已經進國子監讀書了,真是隨了皇上的天賦。”
景太妃言不由衷地誇獎道。
樂嶼和芝芝被宮人抱到了椅子上坐下。
看到他們坐好後,太後收回視線。
景太妃雖然不是真心誇獎,但太後聽著高興,便回道:“他們雖然還小,但喜歡讀書,便由著他們去了。”
聽在景太妃耳中,像是太後在炫耀兩個孩子喜歡讀書。
她微微低頭,垂下的睫毛在眼底投下一片濃重的暗影,將眼裏化不開的厭惡遮擋住。
“愛讀書好啊!多少孩子用棍棒趕著都不讀書呢!”
小樂嶼和小樂芝對別人的對他們的喜惡特別靈敏。
就像現在,景太妃雖然在誇他們,保養得宜的漂亮臉頰上浮滿了笑意,但他們能感覺到她對他們的不喜。
兩個孩子撇撇嘴,看向別處。
哼!不喜歡他們的人,他們也不要喜歡。
景太妃:“太子已經在國子監讀了半年書了吧?”
太後點頭,“是有半年了。”
景太妃看向一旁身子筆直的孫兒,眼裏劃過一抹驕傲。
“姐姐,文庭讀了幾年書了,趁著這個機會,讓文庭考一下太子這半年都學了什麽吧?”
不是說太子聰慧嗎?
等文庭壓他一頭的時候就知道什麽叫聰慧了。
太後眸色淡淡地看了景太妃一眼,她的小心思簡直無所遁形。
一個七歲讀了好幾年書的孩子,也好意思跟不到兩歲的小家夥較勁。
商文庭接到景太妃的眼神,起身向前一步,仰著頭一臉高傲地看著樂嶼。
“太子,請問你在國子監都學了什麽?本世子也好出題。”
小樂嶼也不露怯,指揮一旁的宮人將他從椅子上抱下來。
個子雖小,但氣勢不凡。
他麵色沉靜道:“四書五經都學了一些。”
“那我就問你一個簡單的,《大學》第一章的內容你能背一遍嗎?”
小樂嶼還以為他會像教授一樣問解釋和從中學到的道理呢!沒想到這麽簡單。
“當然可以。”他雙手背在後麵,開始搖頭晃腦地背誦,“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一時間,殿裏隻有小樂嶼的奶音。
看他那可愛擺頭的模樣,太後的心都要化了。
期間,她轉頭看了景太妃一眼,見她麵露詫異,她止不住的驕傲。
要知道,不少一歲多的孩子連話都說不全。
“我背完了。”
商文庭眉間一蹙,繼續問:“《中庸》第十章。”
“子路問強。子曰:‘南方……’”
“《中庸》第十五章。”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
“《大學》第三章的意思……”
“……”
商文庭問一個,小樂嶼答一個,可謂是對答如流。
很多問題就算商文庭自己問了,他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也不知道小樂嶼回答的對不對。
但看他表情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就知道說的是對的。
這哪裏是學了一些,這分明就是全都學了。
商文庭的表情越來越急躁,小樂嶼泰然自若,高低立下。
景太妃和景芝芝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最後,商文庭都問不下去了。
小樂嶼對著商文庭一笑,露出排列整齊的小牙齒,“大堂哥,既然你問完了,那本宮也問你一個問題。”
“《尚書》中有一句‘為善不同,同歸於治;為惡不同,同歸於亂。’大堂哥能說一下是什麽意思嗎?”
商文庭現在腦子一片混亂,明明學過,但就是想不起來。
他怎麽能被一個一歲多的孩子比下去!
越急他就越想不出來,掌心開始冒汗,濕漉漉的觸感讓他腦子更加混沌。
殿內一時之間安靜極了,所有人都看著商文庭。
景太妃和景芝芝的臉色黑如鍋底。
須臾,景太妃忽然笑著出聲,“好了好了,文庭快坐下喝杯水,看你嗓子幹的都說不出話了。”
殿裏尷尬的局麵被打破。
商文庭瞬間泄氣,接下了景太妃的話,“孫兒嗓子的確有些難受。”
走過去的時候,他的雙腿都在打顫,等坐到椅子上,才感覺好了一些。
他接過侍女手中的茶喝了好幾口,表明他是真的口渴。
“太子比傳說中的還要聰慧伶俐,大商有太子這般優秀的繼承人,當真是大商之辛。”
“剛才說了那麽多話,想必太子也渴了。今日就到這裏吧!要是再繼續說下去,太子的嗓子該難受了。”
她給他們找了一個台階下。
太後看著景太妃很生氣,還要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她抿了抿唇,別過臉,唇角抑製不住地往上揚。
須臾,她輕咳一聲說:“好,那就到這裏。”
景太妃袖子下的雙手緊緊捏在一起,指甲抵著手心的軟肉,直到感覺到一絲痛意,才鬆了鬆。
憑什麽啊!
老太婆有一個過目不忘的兒子,現在還有個過目不忘的孫子。
為什麽所有的好事情都要在這個老太婆身上發生。
景太妃心裏氣地快要冒火,但還是要保持無事的模樣。深吸好幾口氣,才能將心底沸騰的怒火壓下去
兩個孩子行禮的姿勢非常標準。
雖然平時太後幾人不會讓他們行禮,但該有的禮儀他們是一樣都沒少學。
兩個小鬼靈精行禮的時候,還朝太後眨眼睛。太後抬起帕子假裝擦了擦嘴,不讓景太妃看到她嘴角的笑。
“快免禮。”太後伸出手,“嶼兒芝芝,來皇祖母身邊。”
兩個孩子直起身子,乖乖走到太後身邊。
太後將兩個孩子拉進懷裏,看向一旁的景太妃幾人,介紹道:“嶼兒,芝芝,這是景太妃皇嬸,還有你們的大堂哥。”
“見過景太妃皇嬸大堂哥。”
景太妃將眼底的憤恨壓下去,唇角一翹,笑著說:“太子長公主不用多禮。”
不僅長得玉雪可愛,惹人喜歡,還非常懂禮貌知禮儀。
要不是這孩子是商鉞的,景太妃肯定很喜歡。但看著他們和商鉞還有南煙相似的容顏,她心裏的討厭就止不住往外溢。
“太子和長公主看著果然聰明伶俐,聽說已經進國子監讀書了,真是隨了皇上的天賦。”
景太妃言不由衷地誇獎道。
樂嶼和芝芝被宮人抱到了椅子上坐下。
看到他們坐好後,太後收回視線。
景太妃雖然不是真心誇獎,但太後聽著高興,便回道:“他們雖然還小,但喜歡讀書,便由著他們去了。”
聽在景太妃耳中,像是太後在炫耀兩個孩子喜歡讀書。
她微微低頭,垂下的睫毛在眼底投下一片濃重的暗影,將眼裏化不開的厭惡遮擋住。
“愛讀書好啊!多少孩子用棍棒趕著都不讀書呢!”
小樂嶼和小樂芝對別人的對他們的喜惡特別靈敏。
就像現在,景太妃雖然在誇他們,保養得宜的漂亮臉頰上浮滿了笑意,但他們能感覺到她對他們的不喜。
兩個孩子撇撇嘴,看向別處。
哼!不喜歡他們的人,他們也不要喜歡。
景太妃:“太子已經在國子監讀了半年書了吧?”
太後點頭,“是有半年了。”
景太妃看向一旁身子筆直的孫兒,眼裏劃過一抹驕傲。
“姐姐,文庭讀了幾年書了,趁著這個機會,讓文庭考一下太子這半年都學了什麽吧?”
不是說太子聰慧嗎?
等文庭壓他一頭的時候就知道什麽叫聰慧了。
太後眸色淡淡地看了景太妃一眼,她的小心思簡直無所遁形。
一個七歲讀了好幾年書的孩子,也好意思跟不到兩歲的小家夥較勁。
商文庭接到景太妃的眼神,起身向前一步,仰著頭一臉高傲地看著樂嶼。
“太子,請問你在國子監都學了什麽?本世子也好出題。”
小樂嶼也不露怯,指揮一旁的宮人將他從椅子上抱下來。
個子雖小,但氣勢不凡。
他麵色沉靜道:“四書五經都學了一些。”
“那我就問你一個簡單的,《大學》第一章的內容你能背一遍嗎?”
小樂嶼還以為他會像教授一樣問解釋和從中學到的道理呢!沒想到這麽簡單。
“當然可以。”他雙手背在後麵,開始搖頭晃腦地背誦,“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一時間,殿裏隻有小樂嶼的奶音。
看他那可愛擺頭的模樣,太後的心都要化了。
期間,她轉頭看了景太妃一眼,見她麵露詫異,她止不住的驕傲。
要知道,不少一歲多的孩子連話都說不全。
“我背完了。”
商文庭眉間一蹙,繼續問:“《中庸》第十章。”
“子路問強。子曰:‘南方……’”
“《中庸》第十五章。”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
“《大學》第三章的意思……”
“……”
商文庭問一個,小樂嶼答一個,可謂是對答如流。
很多問題就算商文庭自己問了,他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也不知道小樂嶼回答的對不對。
但看他表情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就知道說的是對的。
這哪裏是學了一些,這分明就是全都學了。
商文庭的表情越來越急躁,小樂嶼泰然自若,高低立下。
景太妃和景芝芝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最後,商文庭都問不下去了。
小樂嶼對著商文庭一笑,露出排列整齊的小牙齒,“大堂哥,既然你問完了,那本宮也問你一個問題。”
“《尚書》中有一句‘為善不同,同歸於治;為惡不同,同歸於亂。’大堂哥能說一下是什麽意思嗎?”
商文庭現在腦子一片混亂,明明學過,但就是想不起來。
他怎麽能被一個一歲多的孩子比下去!
越急他就越想不出來,掌心開始冒汗,濕漉漉的觸感讓他腦子更加混沌。
殿內一時之間安靜極了,所有人都看著商文庭。
景太妃和景芝芝的臉色黑如鍋底。
須臾,景太妃忽然笑著出聲,“好了好了,文庭快坐下喝杯水,看你嗓子幹的都說不出話了。”
殿裏尷尬的局麵被打破。
商文庭瞬間泄氣,接下了景太妃的話,“孫兒嗓子的確有些難受。”
走過去的時候,他的雙腿都在打顫,等坐到椅子上,才感覺好了一些。
他接過侍女手中的茶喝了好幾口,表明他是真的口渴。
“太子比傳說中的還要聰慧伶俐,大商有太子這般優秀的繼承人,當真是大商之辛。”
“剛才說了那麽多話,想必太子也渴了。今日就到這裏吧!要是再繼續說下去,太子的嗓子該難受了。”
她給他們找了一個台階下。
太後看著景太妃很生氣,還要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她抿了抿唇,別過臉,唇角抑製不住地往上揚。
須臾,她輕咳一聲說:“好,那就到這裏。”
景太妃袖子下的雙手緊緊捏在一起,指甲抵著手心的軟肉,直到感覺到一絲痛意,才鬆了鬆。
憑什麽啊!
老太婆有一個過目不忘的兒子,現在還有個過目不忘的孫子。
為什麽所有的好事情都要在這個老太婆身上發生。
景太妃心裏氣地快要冒火,但還是要保持無事的模樣。深吸好幾口氣,才能將心底沸騰的怒火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