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處的是電子行業,競爭壓力特別大,”鄭總監說,“而且電子行業的技術進步特別快,國際巨頭不斷地推出新技術產品,而且有專利保護,我們必須及時跟上。”
“我們現在做的都是國內同行沒做過的,都是國內全新的技術,”鄭總監歎了一口氣,說:“難度非常大!挑戰特別高!必須是行業裏非常頂尖的技術人才!”
老賀與雲棲原來以為這家企業的技術人才問題很容易解決,就像上次的機械行業企業引進大量的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就可以解決問題,沒有想到這家電子設備製造企業對於技術人才的要求這麽高!
“常規的招聘根本就不行,我們也試了獵頭,”鄭總監說,“結果,這樣的人才,獵頭公司都挖不過來。”
“難道是錢給的不夠,還要股票?”老賀問。
“根本就不是錢的問題,”鄭總監為難地說,“對於這樣的人才,本身就很稀缺,主要是事業平台的問題。”
“這怎麽理解?”老賀問。
“我們現在根本就不是和企業搶人才,”鄭總監解釋說,“而是在和大學、研究所在搶人才,還不是普通研究人員,至少都是高級研究人才!”
“現在的大學和研究所的待遇都上來了,”鄭總監說,“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研究平台非常好,可以發論文、出研究成果。”
“企業也可以發論文、出研究成果呀?”老賀反問。
“那不一樣,在大學和研究所可以追蹤最前沿的技術,是學術導向的,”鄭總監說,“我們還是企業,雖然也可以追蹤最前沿的技術,但是我們是商業導向的。”
“對於這些高端技術人才,是學術導向還是商業導向的區別特別大。”鄭總監說,“我們其實特別希望能夠招聘到一批研究所所長級別的高級技術人才,但是他們也都是各個研究所的核心人才,有的可能在學術上取得巨大的突破,有的可能拿國際大獎,有的還有可能成為院士。”
“你們是想招聘各個大學的學術帶頭人?”老賀終於明白了。
“有點這個意思,但是這不是我們企業的想法,而是行業的競爭壓力太大。”鄭總監說,“電子行業,在高端領域都是國際巨頭,技術的領先優勢非常明顯,普通的研發人才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老賀沉重地點了點頭,他深深知道電子行業的巨大競爭。
雲棲也在回想自己曾經工作過的電子龍頭企業,那裏也是人才濟濟,甚至是國家級的高級技術專家。
“國外的經營體製不同,有些私營機構的水平就是國家級,甚至是國際級,”鄭總監說,“比如是貝爾實驗室,就曾經出了幾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是呀,有些國際巨頭的中央研究院的水平本身就是他們國家的最高技術水平。”老賀讚同地說。
“我們也想組建我們自己的中央研究院,”鄭總監說,“一方麵是人才不足,另一個就是機製還不夠,吸引力還不足。”
“這是研究體製的戰略變革,”老賀說,“從大學型的技術研究向企業型的研究戰略變革,還真的需要中央研究院。”
然後,老賀向鄭總監介紹起雲棲:“我們這位顧問也是來自於電子行業,他們企業規模很大,是行業龍頭,他們就有中央研究院。”
雲棲友好地向鄭總監問好,然後介紹了自己曾經工作的電子行業龍頭的中央研究院的大致情況,也介紹了中央研究院的幾種模式,也說了一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品開發的區別。
“基礎研究,我們現在可能涉及的還不是很多,”鄭總監聽完之後說:“我們現在可能還主要是應用研究為主。”
“如果是以應用研究為主,那麽可能不需要那麽多高端人才。”雲棲說。
“嗯,需要還是需要,可能確實不需要那麽多。”鄭總監想了一會說。
過了一會,鄭總監又說了一個新的問題:“我還想說一個新的問題:加班問題。你們在電子行業經驗比較豐富,也幫我們看看加班問題。”
雲棲本來希望老賀回答這個問題,結果老賀用眼神鼓勵雲棲,希望由他來回答這個問題。
“電子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加班不可避免。”雲棲簡單做了回答。
“你們可能不完全了解我們企業的情況,”鄭總監一邊點頭,一邊繼續說:“我們企業也是白手起家的,在電子行業起步算是比較早的。”
“在創業的早期,創始人唐總他們就非常勤奮,一路打拚下來,才有了企業現在的規模。”鄭總監說,“一方麵是電子行業自身的競爭使然,一方麵是唐總他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節奏。說實話,如果不是唐總他們這樣的節奏,企業也不可能到今天的地位和規模。”
“從事電子行業,應該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呀?”雲棲反問。
“或許是我們雖然在電子行業,但是我們和普通的電子行業企業還不一樣,”鄭總監說,“我們非常注重技術,對標的是通信行業的大佬,在行業地位上對標,在技術實力上對標,在薪酬待遇上對標,所以很多人會覺得壓力比較大。”
“那你們的員工加入公司的時候,有沒有注意你們的企業是非常關注技術的?”雲棲問。
“也不全是,有一些人還是衝著公司的高收入來的。”鄭總監回答,“再說公司的創始人唐總非常拚,自己現在都是這麽高的身家了,還在研發一線拚呢。”
“唐總還在與研發一線一塊拚?”雲棲有些驚訝地問。
“我們現在做的都是國內同行沒做過的,都是國內全新的技術,”鄭總監歎了一口氣,說:“難度非常大!挑戰特別高!必須是行業裏非常頂尖的技術人才!”
老賀與雲棲原來以為這家企業的技術人才問題很容易解決,就像上次的機械行業企業引進大量的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就可以解決問題,沒有想到這家電子設備製造企業對於技術人才的要求這麽高!
“常規的招聘根本就不行,我們也試了獵頭,”鄭總監說,“結果,這樣的人才,獵頭公司都挖不過來。”
“難道是錢給的不夠,還要股票?”老賀問。
“根本就不是錢的問題,”鄭總監為難地說,“對於這樣的人才,本身就很稀缺,主要是事業平台的問題。”
“這怎麽理解?”老賀問。
“我們現在根本就不是和企業搶人才,”鄭總監解釋說,“而是在和大學、研究所在搶人才,還不是普通研究人員,至少都是高級研究人才!”
“現在的大學和研究所的待遇都上來了,”鄭總監說,“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研究平台非常好,可以發論文、出研究成果。”
“企業也可以發論文、出研究成果呀?”老賀反問。
“那不一樣,在大學和研究所可以追蹤最前沿的技術,是學術導向的,”鄭總監說,“我們還是企業,雖然也可以追蹤最前沿的技術,但是我們是商業導向的。”
“對於這些高端技術人才,是學術導向還是商業導向的區別特別大。”鄭總監說,“我們其實特別希望能夠招聘到一批研究所所長級別的高級技術人才,但是他們也都是各個研究所的核心人才,有的可能在學術上取得巨大的突破,有的可能拿國際大獎,有的還有可能成為院士。”
“你們是想招聘各個大學的學術帶頭人?”老賀終於明白了。
“有點這個意思,但是這不是我們企業的想法,而是行業的競爭壓力太大。”鄭總監說,“電子行業,在高端領域都是國際巨頭,技術的領先優勢非常明顯,普通的研發人才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老賀沉重地點了點頭,他深深知道電子行業的巨大競爭。
雲棲也在回想自己曾經工作過的電子龍頭企業,那裏也是人才濟濟,甚至是國家級的高級技術專家。
“國外的經營體製不同,有些私營機構的水平就是國家級,甚至是國際級,”鄭總監說,“比如是貝爾實驗室,就曾經出了幾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是呀,有些國際巨頭的中央研究院的水平本身就是他們國家的最高技術水平。”老賀讚同地說。
“我們也想組建我們自己的中央研究院,”鄭總監說,“一方麵是人才不足,另一個就是機製還不夠,吸引力還不足。”
“這是研究體製的戰略變革,”老賀說,“從大學型的技術研究向企業型的研究戰略變革,還真的需要中央研究院。”
然後,老賀向鄭總監介紹起雲棲:“我們這位顧問也是來自於電子行業,他們企業規模很大,是行業龍頭,他們就有中央研究院。”
雲棲友好地向鄭總監問好,然後介紹了自己曾經工作的電子行業龍頭的中央研究院的大致情況,也介紹了中央研究院的幾種模式,也說了一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品開發的區別。
“基礎研究,我們現在可能涉及的還不是很多,”鄭總監聽完之後說:“我們現在可能還主要是應用研究為主。”
“如果是以應用研究為主,那麽可能不需要那麽多高端人才。”雲棲說。
“嗯,需要還是需要,可能確實不需要那麽多。”鄭總監想了一會說。
過了一會,鄭總監又說了一個新的問題:“我還想說一個新的問題:加班問題。你們在電子行業經驗比較豐富,也幫我們看看加班問題。”
雲棲本來希望老賀回答這個問題,結果老賀用眼神鼓勵雲棲,希望由他來回答這個問題。
“電子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加班不可避免。”雲棲簡單做了回答。
“你們可能不完全了解我們企業的情況,”鄭總監一邊點頭,一邊繼續說:“我們企業也是白手起家的,在電子行業起步算是比較早的。”
“在創業的早期,創始人唐總他們就非常勤奮,一路打拚下來,才有了企業現在的規模。”鄭總監說,“一方麵是電子行業自身的競爭使然,一方麵是唐總他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節奏。說實話,如果不是唐總他們這樣的節奏,企業也不可能到今天的地位和規模。”
“從事電子行業,應該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呀?”雲棲反問。
“或許是我們雖然在電子行業,但是我們和普通的電子行業企業還不一樣,”鄭總監說,“我們非常注重技術,對標的是通信行業的大佬,在行業地位上對標,在技術實力上對標,在薪酬待遇上對標,所以很多人會覺得壓力比較大。”
“那你們的員工加入公司的時候,有沒有注意你們的企業是非常關注技術的?”雲棲問。
“也不全是,有一些人還是衝著公司的高收入來的。”鄭總監回答,“再說公司的創始人唐總非常拚,自己現在都是這麽高的身家了,還在研發一線拚呢。”
“唐總還在與研發一線一塊拚?”雲棲有些驚訝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