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六可不管那些老狐狸怎麽想,你說這有啥意思,早就能幹成的活兒,非得拖那幾日功夫,這都是哪裏來的高明手段。
窯不建好,他的四君子咋出爐?荷花糕咋去吸引人?這不耽誤俺賺錢了嘛!
“你那姑娘喜歡荷花嗎?”江六繼續尋找突破口。
阿土有點害羞,高大漢子撓撓頭:“喜歡,她名字裏頭也帶花兒。”
“悄悄告訴你,我這新花樣有一味點心,就是荷花模樣,特別的好看。”
見他們說悄悄話,那邊咳嗽聲兒更大了,這江家娃兒真不是個好崽子,咋能哄騙他們家老實娃兒呢!
阿土:“好,我明白了,今晚就把小窯給你建好,明日午時第一把火,我替你燒。”
燒窯的第一把火很重要,火燒的好不好,和窯之後好不好用也有關。
江六大笑三聲,說:“好,你的荷花酥我會用心做。”說完不再看那些老狐狸的黑臉,拽著三哥走了。
阿土麵無表情的繼續和泥,他們老族長氣的直吹胡子,這糟心的娃兒喲,你這樣實誠,人家會以為咱幹活偷懶,以後有大活兒也不願意給你的啊!
他們這一族,祖祖輩輩都和泥土打交道,也曾有人站到了高位,因為沒有在預期完工,被遷怒下了大牢。
到處尋人求神,也沒有任何轉機,他們這族會燒釉裏紅的人沒了,再後來新皇即位,清溪鎮的惡人嶺也有了鄰居。
族裏的娃兒們從會走路,就開始玩泥巴,大人們就開始叮囑:話要少三分,工期要長三分,寧可不接活兒,也不接急活。
很簡單的道理,你告訴主家這活兒要十日,你第九日就完工,那人是不是很高興?下次還找你,反之則然。
也就是他們問到了阿土頭上,但凡今日被問的不是阿土,江六都不會得到滿意的答複。
不是說大話,這大窯不難,但也隻是對他們而言,哪怕是府城的工匠,他也燒不出江六想要的觀溫器物。
江老太在揉麵,晚上吃麵片湯,見小孫子進灶房,問他有啥事兒?
“阿奶,明早我們幾時起來摘豆苗?”
“我們幾人摘就是,要不了多久。”江老太每日寅時起床,現在晚上不做活兒了,早點歇就能早點起。
船工辰時到河灘等著,江六會先下船,鬱煒帶著板車在蘆葦蕩附近等他,江餘年和小叔在停船口下,貨船放兩輛板車沒問題,三輛就有點危險。
既然阿土說明日午時燒火開窯,那他明日賣完菜就得趕緊回來,這會兒就可以把豆子給泡上。
家裏今年沒種紅豆,這豆子還是從李家借來的,祖孫倆每年隻種豆子,黃豆紅豆黑豆都種了些。
這一批花糕用紅豆做餡,等和窯磨合好了,再嚐試增添口味,江六在尋古味學的炒紅豆沙有技巧,飴糖用量要比白砂糖多一半,豬油也得多多的放,這樣出來的豆沙會是很漂亮的赤紅色,也不會幹。
一斤豆子如果放的水糖油量合適,能炒出三斤的紅豆沙,這炒豆沙有點費事兒,火大了會炒糊發苦,火小了一直炒不成團。
明日這活兒還得老將出馬才行,現在江六手上被豆沙崩的水泡還沒消,這豆泥漿看著沒啥厲害的,沒成想崩人還挺疼。
江老太仔細聽著那豆沙要如何炒,心裏已經有了一口鍋,在裏頭不停的演練,這又是糖又是油的,要是炒糊了,得把人心疼死。
至於油酥和揉麵這部分,江老太表示不難,她雖然沒做過這種酥餅點心,但不能證明她不會,在廚藝和種菜這塊兒,老太太還是很有自信的。
江六也不明白咋回事,奶奶種菜也就是挖坑撒灰拍坑填土,他們也是這樣跟著學,但長勢就是沒那麽好,難道是拍土時還有什麽特殊手法?
這個江老太也說不清,可能是老天爺眷顧吧……
田雲花和苗三也進灶房幫忙,江六已經和奶奶商量好明日要做的事兒,正打算坐下來歇歇。
“小六,你外祖和舅舅們來了。”
今日大哥二哥是去鬆茂坡摘鐵梨子的,小舅舅讓人帶話,他們村的人願意把梨子賣給江家。
這會兒院內有挑擔有背簍有板車,都是新鮮的鐵梨子,一眼望去個頭都不算大。
紀淑燕和江老太把家裏的筐子都找出來,江老漢搬來了草席,梨子都是挑選過的,鐵梨子皮厚,隻要外表無傷,果肉就不會有問題。
鐵梨子雖小,但果肉細膩、酸甜適中、滿嘴生津,往年賣的可不便宜,要四文錢一個,大家願意降價賣三文,拳頭大的也得收。
大鐵梨沒多少,加起來也隻得四十來斤,梨子最多還摘三回,江六:“那你們想怎麽賣大梨,按個還是論斤?”
鬆茂坡的村民們你看我我看你,最後把紀小舅舅推出來,“紀和,你去幫我們說說。”
江六不明所以,這梨子咋賣難道之前沒想好?
這會兒也隻能等舅舅開口,當年外祖們落戶鬆茂坡,也和人發生過口角,就是因為這摘梨子的事兒。
鬆茂坡是斜坡往上的地勢,半山腰地勢平坦能住人,越往上走坡越大,這坡上不易種糧食,每年交糧也是交麥子,比稻子交的量多。
等逃荒的人落戶後,這梨子去摘的人就多了,原住民和新村民常常因為這事兒鬧,他們不允許後來的人上山摘梨子摘果子。
紀家不摘梨子,挖了果木小苗下山種,這鐵梨子的生命力是真旺盛,兩年生苗挪窩也活了下來。
山上有一片梨子林,後來挖苗下山的人多了起來,紀家和原住民的關係慢慢緩和,紀和也娶到了媳婦兒,算是打入了原住民內部。
這次願意賣給江家梨子的有十三人,都是和紀家關係不錯的村民,有原住民也有後來的人。
每家的房前屋後都種了果樹,隻是品種有些不同,這片土地也是怪的很,其他果木長勢一般,就是這梨子怎麽也能種活。
勤快的人家種的梨子會更清甜,山上的梨子都是天生地養的,自家種的再怎麽也要施肥。
窯不建好,他的四君子咋出爐?荷花糕咋去吸引人?這不耽誤俺賺錢了嘛!
“你那姑娘喜歡荷花嗎?”江六繼續尋找突破口。
阿土有點害羞,高大漢子撓撓頭:“喜歡,她名字裏頭也帶花兒。”
“悄悄告訴你,我這新花樣有一味點心,就是荷花模樣,特別的好看。”
見他們說悄悄話,那邊咳嗽聲兒更大了,這江家娃兒真不是個好崽子,咋能哄騙他們家老實娃兒呢!
阿土:“好,我明白了,今晚就把小窯給你建好,明日午時第一把火,我替你燒。”
燒窯的第一把火很重要,火燒的好不好,和窯之後好不好用也有關。
江六大笑三聲,說:“好,你的荷花酥我會用心做。”說完不再看那些老狐狸的黑臉,拽著三哥走了。
阿土麵無表情的繼續和泥,他們老族長氣的直吹胡子,這糟心的娃兒喲,你這樣實誠,人家會以為咱幹活偷懶,以後有大活兒也不願意給你的啊!
他們這一族,祖祖輩輩都和泥土打交道,也曾有人站到了高位,因為沒有在預期完工,被遷怒下了大牢。
到處尋人求神,也沒有任何轉機,他們這族會燒釉裏紅的人沒了,再後來新皇即位,清溪鎮的惡人嶺也有了鄰居。
族裏的娃兒們從會走路,就開始玩泥巴,大人們就開始叮囑:話要少三分,工期要長三分,寧可不接活兒,也不接急活。
很簡單的道理,你告訴主家這活兒要十日,你第九日就完工,那人是不是很高興?下次還找你,反之則然。
也就是他們問到了阿土頭上,但凡今日被問的不是阿土,江六都不會得到滿意的答複。
不是說大話,這大窯不難,但也隻是對他們而言,哪怕是府城的工匠,他也燒不出江六想要的觀溫器物。
江老太在揉麵,晚上吃麵片湯,見小孫子進灶房,問他有啥事兒?
“阿奶,明早我們幾時起來摘豆苗?”
“我們幾人摘就是,要不了多久。”江老太每日寅時起床,現在晚上不做活兒了,早點歇就能早點起。
船工辰時到河灘等著,江六會先下船,鬱煒帶著板車在蘆葦蕩附近等他,江餘年和小叔在停船口下,貨船放兩輛板車沒問題,三輛就有點危險。
既然阿土說明日午時燒火開窯,那他明日賣完菜就得趕緊回來,這會兒就可以把豆子給泡上。
家裏今年沒種紅豆,這豆子還是從李家借來的,祖孫倆每年隻種豆子,黃豆紅豆黑豆都種了些。
這一批花糕用紅豆做餡,等和窯磨合好了,再嚐試增添口味,江六在尋古味學的炒紅豆沙有技巧,飴糖用量要比白砂糖多一半,豬油也得多多的放,這樣出來的豆沙會是很漂亮的赤紅色,也不會幹。
一斤豆子如果放的水糖油量合適,能炒出三斤的紅豆沙,這炒豆沙有點費事兒,火大了會炒糊發苦,火小了一直炒不成團。
明日這活兒還得老將出馬才行,現在江六手上被豆沙崩的水泡還沒消,這豆泥漿看著沒啥厲害的,沒成想崩人還挺疼。
江老太仔細聽著那豆沙要如何炒,心裏已經有了一口鍋,在裏頭不停的演練,這又是糖又是油的,要是炒糊了,得把人心疼死。
至於油酥和揉麵這部分,江老太表示不難,她雖然沒做過這種酥餅點心,但不能證明她不會,在廚藝和種菜這塊兒,老太太還是很有自信的。
江六也不明白咋回事,奶奶種菜也就是挖坑撒灰拍坑填土,他們也是這樣跟著學,但長勢就是沒那麽好,難道是拍土時還有什麽特殊手法?
這個江老太也說不清,可能是老天爺眷顧吧……
田雲花和苗三也進灶房幫忙,江六已經和奶奶商量好明日要做的事兒,正打算坐下來歇歇。
“小六,你外祖和舅舅們來了。”
今日大哥二哥是去鬆茂坡摘鐵梨子的,小舅舅讓人帶話,他們村的人願意把梨子賣給江家。
這會兒院內有挑擔有背簍有板車,都是新鮮的鐵梨子,一眼望去個頭都不算大。
紀淑燕和江老太把家裏的筐子都找出來,江老漢搬來了草席,梨子都是挑選過的,鐵梨子皮厚,隻要外表無傷,果肉就不會有問題。
鐵梨子雖小,但果肉細膩、酸甜適中、滿嘴生津,往年賣的可不便宜,要四文錢一個,大家願意降價賣三文,拳頭大的也得收。
大鐵梨沒多少,加起來也隻得四十來斤,梨子最多還摘三回,江六:“那你們想怎麽賣大梨,按個還是論斤?”
鬆茂坡的村民們你看我我看你,最後把紀小舅舅推出來,“紀和,你去幫我們說說。”
江六不明所以,這梨子咋賣難道之前沒想好?
這會兒也隻能等舅舅開口,當年外祖們落戶鬆茂坡,也和人發生過口角,就是因為這摘梨子的事兒。
鬆茂坡是斜坡往上的地勢,半山腰地勢平坦能住人,越往上走坡越大,這坡上不易種糧食,每年交糧也是交麥子,比稻子交的量多。
等逃荒的人落戶後,這梨子去摘的人就多了,原住民和新村民常常因為這事兒鬧,他們不允許後來的人上山摘梨子摘果子。
紀家不摘梨子,挖了果木小苗下山種,這鐵梨子的生命力是真旺盛,兩年生苗挪窩也活了下來。
山上有一片梨子林,後來挖苗下山的人多了起來,紀家和原住民的關係慢慢緩和,紀和也娶到了媳婦兒,算是打入了原住民內部。
這次願意賣給江家梨子的有十三人,都是和紀家關係不錯的村民,有原住民也有後來的人。
每家的房前屋後都種了果樹,隻是品種有些不同,這片土地也是怪的很,其他果木長勢一般,就是這梨子怎麽也能種活。
勤快的人家種的梨子會更清甜,山上的梨子都是天生地養的,自家種的再怎麽也要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