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可以去看他的大肥豬了,江六去了許家,許巍上山砍柴去了,儲料喂食得煮熟,喂鮮草就能生吃。
“小六,你來啦。”春婆坐在廊下敲核桃,核桃的青皮和殼子能磨碎了喂豬,大河蚌殼也可以。
江家沒有養過豬,豬吃的多,養它們每日都提心吊膽,普通農戶寧願養雞鴨,有損失也不會過於慘重。
“春婆婆,豬能吃這個?”
青殼苦澀,硬殼咬不動,反正人是不會吃的,可能豬的舌頭比較厚,察覺不到吃的是啥。
春婆笑眯眯的:“能啊,偶爾吃吃還能長更肥。”
這也算是許家養豬的絕活兒,小六早說了自己不會養豬,也不怕他學了去。
剛把豬趕回來的許屠戶幾人,這才歇了沒一會兒,江家小子就上門來,這是長了順風耳吧。
這頭大肥豬是四頭裏最大的,許家去了六人趕豬,養了快兩年的大豬很凶,被它撞一下得疼好些日子。
一邊豬圈裏的母豬不為所動,這些都是豬公公,吸引不到它們,不如給點吃的來得實在。
“寅時殺豬晚不晚?”殺好了還得把肉分出來,下水洗幹淨,四頭豬少說也要整一個多時辰。
這剛殺的豬特別的好吃,江六也想先吃了殺豬菜再去碼頭,還得帶大半頭給林老板和朱哥。
“醜時殺吧?不知會不會驚擾了村民。”豬叫聲還挺大的,在安靜的夜晚能傳很遠。
如果不想讓這些豬亂叫,就得同時操刀,許家的孩子們也會殺豬,這事兒難不倒他們。
坐在太爺腿上的小娃,這是許家最小的丫頭,頭上紮著衝天辮,搖頭晃腦的說:“我也要看殺豬,三斤長大了也要殺豬,做女屠戶。”
小孩兒不能看殺豬,這畢竟是殺生,他們還沒長大,眼睛靈的很,怕看了會不好,這小丫頭膽子大,許家人再怎麽不忌諱,也不會允許兩歲多的小娃去看殺豬。
許三斤不樂意的想哭,她生下來像隻小狗崽,剛剛好三斤重,家裏人就這麽三斤三斤的喊著。
這是許家大娃的閨女,許巍的小侄女兒,寵她寵的厲害,出門做活兒也會把她帶上。
起了心思逗她,江六笑道:“三斤這麽小,做了女屠戶能拽的住豬?怕是每日還要多吃幾碗飯才行,不然豬腿子一踢,你就飛河裏去了。”
大家哈哈笑起來,許三斤也樂的直拍手,她不覺得被豬踢有什麽,能飛高高定是好玩兒的。
她爺爺許屠戶把她拎過來,指著江六對她說:“那你以後長大了殺豬,遇不上那麽好的豬,就找小六叔,喊他去尋來,他說大話哄我們孩兒,哪有那麽厲害的豬,能把人踢到河裏。”
江六笑而不語,他沒說謊,真的有那麽厲害的大豬,兩千六百斤重,是他們這兒二十多頭豬的重量。
這是豬王,鐲子世界沒被汙染前,這豬還上了邸報,七十多歲的老人養了這頭豬十年,現在還被人們常常提起。
跟著許家人去看做好的儲料,豬特別的愛吃,每頓都喂好料,再也不餓的亂叫喚了。
有三人站在後頭,滿臉的欲言又止,江六把疑問的目光看向許屠戶。
屠戶搖頭歎息:“還不是那杏花村鬧的,我們早早的趕著豬回來,路上被他們村人攔著,問怎麽不買他們的豬,當時就給我氣笑了。”
當年豬毛刷的事兒還沒過,現在還敢來攔路,還讓人得去把豬退了,買他們村的豬,氣的許家人和他們打了起來,這次去的六人都是常年殺豬的屠戶,單手拎起半邊豬是常有的事兒。
杏花村人多,但也沒占著好處,走時放下狠話:“以後你們別想買到豬崽子,斷了後路,看你們猖狂到幾時!”
等他們回去就告知村裏人,隻要還想買杏花村的豬,就不準把豬崽賣給九河村許家。
原本他們是看不上許家的,根據他們的消息,這家人手裏也就八九頭大豬,老母豬已經兩年了,明年下不了豬崽子。
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看許家還怎麽囂張?還不收他們村的豬,說出去真是笑死人。
之所以有這麽大的怨氣,和江六也有關係,他家不收杏花村的東西,送來了也不收。
再加上許家寧願收更遠的豬,也不要他們的,這下杏花村的人衝昏了頭,在路上攔下了許家人,幹了一架又放狠話。
他們現在得罪不起江家,還拿捏不了同是養豬的許家?略施小計就能讓許家活不下去。
許家人一路上都在發愁,沒有豬崽就養不了豬,養不了豬他們的儲料給誰吃,那村人簡直不可理喻,柿子果然是挑軟的捏。
杏花村每戶人家都養得有豬,有些家裏更是養了七八頭,附近村子買的豬崽,大多也是從他們村買,大豬就賣給豬販子或者鎮上的肉攤。
清溪鎮每日殺三到四頭豬,鎮上隻得三家肉攤,肉價貴大家也不是每日都會買,這點江六很清楚。
“真真是太過分了,我們的豬崽也不是他們村買的!”
“是啊,還不賣給我們,我們還不樂意要。”
“那他們也不讓別人賣給我們?我們不能就這樣幹等著吧?真想給那幾個沒臉皮的兩刀,下賤的黑心肝玩意兒,真把自己當能耐人了,當年豬毛刷子老子就憋了氣!”
他們賣豬毛刷子賣的好好地,突然杏花村也做起了刷子,還說他們的豬毛更好更硬,刷的更幹淨。
有仿製品是難以避免的,但也沒得詆毀別家高抬自己的事兒。
幾人吹胡子瞪眼的,顯然是氣壞了,屠戶們常年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性子也沾染了血氣。
兔子急了還要咬人,更別說許家的兒郎本就不是軟柿子,真到了那一日,指不定會發生什麽。
聽到這江六也是氣的想笑,但嘴裏還是說著勸解的話:“就他們那幾頭豬崽子也想威脅人?許家叔叔們盡可放心,豬崽子一事兒你們不用管,隻安心把儲料做好就是,豬兒養的肥了才是最要緊的,莫和他們起衝突,我心裏有數。”
“小六,你來啦。”春婆坐在廊下敲核桃,核桃的青皮和殼子能磨碎了喂豬,大河蚌殼也可以。
江家沒有養過豬,豬吃的多,養它們每日都提心吊膽,普通農戶寧願養雞鴨,有損失也不會過於慘重。
“春婆婆,豬能吃這個?”
青殼苦澀,硬殼咬不動,反正人是不會吃的,可能豬的舌頭比較厚,察覺不到吃的是啥。
春婆笑眯眯的:“能啊,偶爾吃吃還能長更肥。”
這也算是許家養豬的絕活兒,小六早說了自己不會養豬,也不怕他學了去。
剛把豬趕回來的許屠戶幾人,這才歇了沒一會兒,江家小子就上門來,這是長了順風耳吧。
這頭大肥豬是四頭裏最大的,許家去了六人趕豬,養了快兩年的大豬很凶,被它撞一下得疼好些日子。
一邊豬圈裏的母豬不為所動,這些都是豬公公,吸引不到它們,不如給點吃的來得實在。
“寅時殺豬晚不晚?”殺好了還得把肉分出來,下水洗幹淨,四頭豬少說也要整一個多時辰。
這剛殺的豬特別的好吃,江六也想先吃了殺豬菜再去碼頭,還得帶大半頭給林老板和朱哥。
“醜時殺吧?不知會不會驚擾了村民。”豬叫聲還挺大的,在安靜的夜晚能傳很遠。
如果不想讓這些豬亂叫,就得同時操刀,許家的孩子們也會殺豬,這事兒難不倒他們。
坐在太爺腿上的小娃,這是許家最小的丫頭,頭上紮著衝天辮,搖頭晃腦的說:“我也要看殺豬,三斤長大了也要殺豬,做女屠戶。”
小孩兒不能看殺豬,這畢竟是殺生,他們還沒長大,眼睛靈的很,怕看了會不好,這小丫頭膽子大,許家人再怎麽不忌諱,也不會允許兩歲多的小娃去看殺豬。
許三斤不樂意的想哭,她生下來像隻小狗崽,剛剛好三斤重,家裏人就這麽三斤三斤的喊著。
這是許家大娃的閨女,許巍的小侄女兒,寵她寵的厲害,出門做活兒也會把她帶上。
起了心思逗她,江六笑道:“三斤這麽小,做了女屠戶能拽的住豬?怕是每日還要多吃幾碗飯才行,不然豬腿子一踢,你就飛河裏去了。”
大家哈哈笑起來,許三斤也樂的直拍手,她不覺得被豬踢有什麽,能飛高高定是好玩兒的。
她爺爺許屠戶把她拎過來,指著江六對她說:“那你以後長大了殺豬,遇不上那麽好的豬,就找小六叔,喊他去尋來,他說大話哄我們孩兒,哪有那麽厲害的豬,能把人踢到河裏。”
江六笑而不語,他沒說謊,真的有那麽厲害的大豬,兩千六百斤重,是他們這兒二十多頭豬的重量。
這是豬王,鐲子世界沒被汙染前,這豬還上了邸報,七十多歲的老人養了這頭豬十年,現在還被人們常常提起。
跟著許家人去看做好的儲料,豬特別的愛吃,每頓都喂好料,再也不餓的亂叫喚了。
有三人站在後頭,滿臉的欲言又止,江六把疑問的目光看向許屠戶。
屠戶搖頭歎息:“還不是那杏花村鬧的,我們早早的趕著豬回來,路上被他們村人攔著,問怎麽不買他們的豬,當時就給我氣笑了。”
當年豬毛刷的事兒還沒過,現在還敢來攔路,還讓人得去把豬退了,買他們村的豬,氣的許家人和他們打了起來,這次去的六人都是常年殺豬的屠戶,單手拎起半邊豬是常有的事兒。
杏花村人多,但也沒占著好處,走時放下狠話:“以後你們別想買到豬崽子,斷了後路,看你們猖狂到幾時!”
等他們回去就告知村裏人,隻要還想買杏花村的豬,就不準把豬崽賣給九河村許家。
原本他們是看不上許家的,根據他們的消息,這家人手裏也就八九頭大豬,老母豬已經兩年了,明年下不了豬崽子。
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看許家還怎麽囂張?還不收他們村的豬,說出去真是笑死人。
之所以有這麽大的怨氣,和江六也有關係,他家不收杏花村的東西,送來了也不收。
再加上許家寧願收更遠的豬,也不要他們的,這下杏花村的人衝昏了頭,在路上攔下了許家人,幹了一架又放狠話。
他們現在得罪不起江家,還拿捏不了同是養豬的許家?略施小計就能讓許家活不下去。
許家人一路上都在發愁,沒有豬崽就養不了豬,養不了豬他們的儲料給誰吃,那村人簡直不可理喻,柿子果然是挑軟的捏。
杏花村每戶人家都養得有豬,有些家裏更是養了七八頭,附近村子買的豬崽,大多也是從他們村買,大豬就賣給豬販子或者鎮上的肉攤。
清溪鎮每日殺三到四頭豬,鎮上隻得三家肉攤,肉價貴大家也不是每日都會買,這點江六很清楚。
“真真是太過分了,我們的豬崽也不是他們村買的!”
“是啊,還不賣給我們,我們還不樂意要。”
“那他們也不讓別人賣給我們?我們不能就這樣幹等著吧?真想給那幾個沒臉皮的兩刀,下賤的黑心肝玩意兒,真把自己當能耐人了,當年豬毛刷子老子就憋了氣!”
他們賣豬毛刷子賣的好好地,突然杏花村也做起了刷子,還說他們的豬毛更好更硬,刷的更幹淨。
有仿製品是難以避免的,但也沒得詆毀別家高抬自己的事兒。
幾人吹胡子瞪眼的,顯然是氣壞了,屠戶們常年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性子也沾染了血氣。
兔子急了還要咬人,更別說許家的兒郎本就不是軟柿子,真到了那一日,指不定會發生什麽。
聽到這江六也是氣的想笑,但嘴裏還是說著勸解的話:“就他們那幾頭豬崽子也想威脅人?許家叔叔們盡可放心,豬崽子一事兒你們不用管,隻安心把儲料做好就是,豬兒養的肥了才是最要緊的,莫和他們起衝突,我心裏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