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晉武帝時期,在吳郡臨平岸這個地方,發生了一件稀罕事兒,讓當地的百姓們是又驚又奇。


    有一天,風和日麗,平靜的臨平岸突然傳來一陣轟隆隆的巨響,像是天神發怒,震得地動山搖。附近的百姓們嚇得紛紛從家中跑了出來,想看看究竟是怎麽回事。這一瞧,可不得了,原來是岸邊的岩石崩塌了一大片。


    等塵埃落定,眾人壯著膽子走近查看,隻見那崩塌的岩石堆裏,竟然露出了一隻巨大的石鼓。這石鼓周身渾圓,上頭還刻著些奇奇怪怪的紋路,誰也看不懂是啥意思。


    其中有幾個膽子大的,撿起石頭就往石鼓上敲,想聽聽這東西能發出啥動靜。可奇怪的是,不管怎麽敲,那石鼓就是悶聲不響,就像個啞巴似的。


    這可把大夥給難住了,這麽個大家夥,瞧著挺稀罕,可敲不出聲來,總覺得少了點啥。於是,就有人想起了當時大名鼎鼎的張華華。


    張華華是個有大學問的人,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沒有他不知道的事兒。大家一合計,決定派人去請教張華華,看看他能不能解開這石鼓不響的謎團。


    派去的人快馬加鞭,趕了好幾天的路,終於見到了張華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這麽一說,張華華手捋著胡須,沉思了片刻。


    然後說道:“依我看呐,這石鼓之所以不響,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敲擊之物。你們可用蜀中出產的桐木,雕刻成魚形,再去敲擊那石鼓,定能發出聲響。”


    這人得了張華華的主意,一刻也不敢耽擱,又馬不停蹄地往回趕。回到吳郡臨平岸,把張華華的話跟大夥一說,眾人雖然心裏將信將疑,但還是決定照著試試。


    馬上,就有人找來了手藝精湛的木匠,讓他用蜀中桐木雕刻魚形。這木匠也是不含糊,量好了尺寸,精心挑選了一塊上好的桐木,就開始動手雕刻起來。


    隻見他那雙手上下翻飛,木屑紛紛揚揚。沒幾天的功夫,一條栩栩如生的桐木魚就呈現在了大家眼前。


    大夥迫不及待地拿著桐木魚,走到石鼓跟前,懷著忐忑的心情,輕輕敲擊了一下。


    “咚——”


    這一聲響,猶如黃鍾大呂,清脆悠揚,直傳向遠方。眾人都驚呆了,沒想到張華華的法子還真管用!


    這聲音一傳出來,就止不住了,一下接一下,越敲越響亮。那美妙的聲音在臨平岸的上空回蕩,數十裏之外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附近的百姓們聽到這神奇的鼓聲,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循著聲音趕了過來。大家圍在石鼓旁,臉上洋溢著興奮和驚奇的神情,嘴裏不住地讚歎著。


    “哎呀呀,這可真是神了!”


    “多虧了張華華的主意,不然咱們哪能聽到這麽好聽的聲音呐!”


    從那以後,這石鼓的聲音就成了吳郡臨平岸的一大奇景。每逢節日或者喜慶的日子,人們就會敲響石鼓,那聲音遠遠傳開,仿佛在向天地訴說著人們的歡樂和幸福。


    《奇怪的銅盆自響》


    話說在晉朝中朝,有這麽一戶人家,住在一個不算大也不算小的鎮子上。這家人,家境還算不錯,日子過得也算是安穩。


    這家的主人姓王,名叫王安宜。王大哥家裏頭有個銅製的澡盆,這澡盆原本也沒啥特別的,就是個平常用來洗澡的物件兒。可誰能想到,突然有一天,這澡盆就開始鬧起了幺蛾子。


    也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每天早晨天剛蒙蒙亮,還有傍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這澡盆就自己發出響聲。那動靜,“當當當”的,就跟有人拿著大錘子使勁兒敲擊它似的。一開始,王大哥和他家裏人還以為是外麵有人搗亂呢,跑出去看了好幾回,啥也沒發現。


    這天天響,王大哥心裏頭那個愁喲!誰能受得了這成天叮叮當當的呀。白天還好說,忙著各種事兒,能分散分散注意力。可到了晚上,累了一天,就想安安靜靜睡個覺,它倒好,“當當當”地響起來,攪得一家人都沒法好好休息。


    王大哥心裏琢磨著,這可不行啊,得想法子把這事兒給解決嘍。他想來想去,覺得自己是沒啥好主意了,得找個有學問的人問問到底是咋回事。這時候,他就想到了張華華。


    這張華華在當地那可是出了名的有見識,讀過好多書,知道的事兒多,大家夥兒遇上啥難題,都愛找他幫忙出出主意。


    王大哥也沒耽擱,趕忙跑到張華華那兒。見到張華華,王大哥就跟見著救星似的,把家裏澡盆的怪事兒一五一十地跟他說了。張華華聽了,一開始也是眉頭緊皺,覺得這事兒挺稀罕。


    他在那兒琢磨了好一會兒,然後才慢悠悠地跟王大哥解釋起來:“王大哥呀,您家這澡盆,那是和洛陽的宮商鍾聲相應和啦!您想想,宮裏每天早晚都要撞擊鍾,那鍾聲傳得老遠。您這澡盆啊,材質特殊,正好就響應了宮鍾的聲音,所以跟著鳴響了。”


    王大哥一聽,恍然大悟,可緊接著又犯愁了,連忙問道:“那這可咋辦呐?總不能讓它一直這麽響下去吧,我這一家老小都快被折騰瘋了。”


    張華華微微一笑,不緊不慢地說:“王大哥,您呐,別著急。我給您出個主意,您回去把這澡盆的重量調整得輕一些,這樣聲音就不會相應,澡盆自然就不會再響啦!”


    王大哥將信將疑,不過也沒啥別的辦法,隻能道謝之後,匆匆忙忙趕回家。


    回到家,王大哥就把張華華的話跟家裏人說了。家裏人也都覺得可以試試。於是,一家人就開始琢磨怎麽給這澡盆減重。


    他們先是把澡盆裏的水都倒幹淨,仔仔細細地擦幹。然後,王大哥找來了一些工具,小心翼翼地在澡盆的邊緣打磨了起來。一邊打磨,還一邊念叨著:“這澡盆啊,你可別再響啦,讓我們過幾天安生日子吧。”


    他老婆在旁邊看著,心裏也是七上八下的,不停地問:“當家的,你說這能行嗎?”


    王大哥擦了擦額頭上的汗,說:“管他行不行呢,先試試唄。”


    就這麽折騰了大半天,總算是把澡盆打磨得輕了一些。


    好不容易盼到了第二天早晨,一家人都早早地醒了,心裏都懸著,等著看這澡盆還響不響。結果,等了好一會兒,那熟悉的響聲居然沒出現。


    “哎呀,真不響啦!”王大哥興奮地喊了起來。


    家裏人也都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到了傍晚,那澡盆還是安安靜靜的,一點兒動靜都沒有。


    這下子,王大哥可算是放心了,心裏對張華華那是充滿了感激。


    打那以後,王大哥家終於恢複了往日的平靜。晚上能睡個好覺,白天幹活都更有勁兒了。


    《神奇的燃石》


    在很久以前,有個叫豫章的地方,發生了一件特別神奇的事兒。


    在豫章,有一種石頭,這石頭的顏色是黃白色的,紋理還特別稀疏。有那麽一天,有個叫雷煥的人發現了這個稀罕玩意兒。


    雷煥本來就是個好奇心特別重的人,他第一次瞧見這種石頭的時候,就覺得很是奇怪。這石頭長得跟平常的石頭不太一樣,顏色和紋理都透著一股神秘勁兒。


    有一回,雷煥突發奇想,弄了點兒水澆在這石頭上。嘿,您猜怎麽著?這石頭居然一下子就變熱了!雷煥被嚇了一跳,心裏直犯嘀咕:“這到底是咋回事兒啊?”


    後來,他又試著在熱石頭上放了個鼎,結果發現居然能用來炊煮食物!這可把雷煥高興壞了,他心想:“這要是能好好利用起來,那可不得了啊!”但是,這石頭熱了一陣子之後,就慢慢冷卻了。雷煥也不含糊,又澆了些水上去,嘿,這石頭又熱起來了!


    雷煥對這個現象那是百思不得其解,心裏頭就像有隻小貓在撓癢癢似的,難受得很。他想來想去,覺得自己一個人琢磨也琢磨不出個啥名堂來,得找個有學問的人問問才行。這時候,他就想到了張華華。


    於是,雷煥就火急火燎地跑去找到了張華華,把這石頭的事兒一五一十地跟張華華說了一遍。張華華聽了之後,笑了笑說:“哈哈,雷煥啊,你可算是找對人了。這石頭啊,叫做‘燃石’。”


    雷煥瞪大了眼睛,一臉疑惑地問:“啥?燃石?這名字咋這麽奇怪呢?”


    張華華不緊不慢地道:“這燃石啊,是一種很特別的石頭。它裏頭有一種特殊的物質,遇到水就能產生熱量。所以你用水一澆,它就熱了。”


    雷煥聽了,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又問:“那為啥它能用來炊煮食物呢?”


    張華華接著說:“這石頭產生的熱量可不低,足夠把鼎裏的食物給煮熟。所以啊,你在它上麵放個鼎,就能做飯啦。”


    雷煥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那這燃石可真是個寶貝!”


    張華華點了點頭:“沒錯,不過這燃石也不是到處都有的,能被你發現,也算是你的運氣。”


    雷煥心裏美滋滋的,想著自己發現了這麽個神奇的東西,以後說不定能派上大用場。


    從那以後,雷煥就經常研究這燃石。他發現,隻要掌握好澆水的量和時間,就能很好地控製石頭的溫度,用它來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有一天,雷煥的鄰居聽說了這燃石的事兒,都跑過來看稀奇。大家圍著這燃石,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有人說:“這石頭可真是神奇,要是能多弄點兒,咱們冬天取暖就不用愁了。”


    另一個人說:“是啊是啊,說不定還能用來煉鐵呢!”


    雷煥聽了大家的話,心裏有了個主意。他想,如果能把這燃石好好利用起來,說不定能造福整個豫章的百姓。


    於是,雷煥開始四處收集這種燃石。他跑遍了豫章的山山水水,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些。然後,他把這些燃石帶回了村子裏,教大家怎麽使用。


    一開始,大家都不太相信這石頭能有這麽大的用處。但是,當他們親眼看到雷煥用燃石煮熟了食物,燒熱了水,都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慢慢地,大家都學會了用燃石來做飯、取暖。村子裏的生活也因為這燃石變得更加方便和舒適了。


    可是,這事兒傳到了一個貪心的財主耳朵裏。這財主心想:“這燃石要是都歸我,那我可就發大財了!”


    於是,這財主就帶著一幫家丁,跑到了雷煥的村子裏,逼著雷煥把所有的燃石都交出來。


    雷煥當然不願意,他說:“這燃石是大自然的恩賜,是要用來造福大家的,不是給你一個人發財的!”


    財主一聽,火冒三丈:“哼,你小子敬酒不吃吃罰酒!來人啊,給我搶!”


    家丁們一擁而上,就要動手搶燃石。這時候,村子裏的百姓們都站了出來,他們把雷煥護在身後,對財主說:“你休想搶走我們的燃石!”


    財主一看這陣勢,心裏也有點兒發怵。但是他又不甘心就這樣空手回去,於是就威脅說:“你們等著,我不會放過你們的!”


    財主走了之後,雷煥知道他不會善罷甘休。為了保護燃石,也為了保護村子裏的百姓,雷煥決定去找官府幫忙。


    雷煥來到了官府,把事情的經過跟縣官說了一遍。這縣官倒是個清正廉潔的好官,他聽了之後,立刻表示會為雷煥做主。


    沒過幾天,那財主果然又帶著家丁來了。但是這一次,他們還沒進村,就被官府的人給攔住了。


    縣官對財主說:“你這貪心的家夥,居然想搶奪百姓的財物,我絕對不會饒了你!”


    財主嚇得連忙跪地求饒:“大人饒命,大人饒命啊!我再也不敢了!”


    最後,財主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再也不敢打燃石的主意了。


    經過這件事之後,豫章的百姓們更加珍惜這燃石了。他們用燃石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也把這種神奇的石頭的故事一代一代地傳了下去。


    而雷煥呢,因為他的善良和勇敢,成為了豫章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神奇的竹簡》


    在晉朝元康年間,發生了一件特別神奇的事。


    有一天,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有個叫王犇的人閑著沒事,就跑到嵩高山下去溜達。他一邊走一邊哼著小曲兒,欣賞著這山間的美景。走著走著,突然感覺腳下好像被什麽東西絆了一下。他低頭一看,嘿,您猜怎麽著,居然是一枚竹簡。


    這竹簡看上去有些年頭了,王犇心裏尋思著說不定是個寶貝。他撿起來仔細一瞧,發現上麵還寫著兩行字呢。不過,這字可不是平時常見的那種,而是用科鬥書寫的,彎彎曲曲,跟小蟲子似的,王犇瞅了半天,一個字也沒認出來。


    王犇覺得這東西挺稀奇,就揣著竹簡回了村子。大夥知道後,都好奇得不行,紛紛跑到王犇家,爭相傳閱這枚竹簡,都想看看上麵到底寫了啥。這個說:“哎呀,這字咋這麽怪呢?”那個講:“我活了這麽大歲數,也沒見過這樣的字啊!”可大夥看來看去,愣是沒人能認出上麵的文字。這可把大家給愁壞了,一個個抓耳撓腮的,都在琢磨:“這到底寫的是啥呀?”就連那些平時自認為有點學問的秀才們,看了這竹簡也是直搖頭。


    司空張華也聽說了這件事。張華那可是朝廷裏的大官,學富五車,見多識廣。他差人讓王犇帶來,張華把竹簡拿在手裏,翻來覆去地看,琢磨了半天,同樣是一頭霧水。張華心想:“我讀了這麽多書,見過這麽多世麵,居然也不認識這上麵的字,這可如何是好?”


    張華隻好帶著竹簡,找到大學士束晢。束晢接過竹簡,眯著眼睛仔細看了看,然後又低頭沉思了一會兒。


    張華在一旁急得不行,不停地問:“束學士,您看出來了嗎?”束晢抬起頭,特別肯定地說:“這呀,是明帝顯節陵中的策文。”張華一聽,心裏直犯嘀咕:“真的假的?這能這麽肯定?”但張華也不好直說,隻是臉上露出了半信半疑的表情。


    不過,張華心裏想,既然束晢這麽說了,那就派人去檢查驗證一下唄。他立刻吩咐手下的人,快馬加鞭地趕到明帝顯節陵去查證。


    這查證的人一路上不敢停歇,到了顯節陵後,就開始仔細查找比對。查證的人一回來,就直奔張華的府邸。張華早就在屋裏等著了,急得來回踱步。


    查證的人一進門,就大聲說道:“大人,正如束學士所說,那竹簡上的文字確實是明帝顯節陵中的策文!”張華一聽,驚得下巴都快掉下來了。


    這事,在晉朝元康年間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大家都說,學問這東西,真是深不可測,得多讀書,多長見識,不然遇到點稀罕事兒,都弄不明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韻新聲:古代民間故事全新演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散清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散清庵並收藏古韻新聲:古代民間故事全新演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