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山口中的木棉名叫李木棉,是楚州轄下清水縣青河鎮李家圩子的村民。


    李家圩子如同村名一樣,整個村子都姓李,隻有張大山張大壯這一戶外姓人是逃難過來落戶的。


    最初的時候,張大山的爹張繼祖帶著一家六口人來到李家圩子的時候,村長還不願意給分地,直到張繼祖帶著張大山和張大壯弟兄倆上山獵了一頭野豬,分給了村長整整一條豬後腿,村長才在山腳下劃拉了一處宅基地給張家,還順便給了山腳下的幾畝薄田。


    就這樣,張繼祖帶著張大山的娘朱巧兒,並上張大山張大壯哥兒倆,再加上自己的爹娘,一家六口人算是在李家圩子落了戶。


    張大山家的宅基地是村裏最外麵的一家,緊挨著後山。這對於普通村民們來說,實在不是個好住處。


    李家圩子的後山叫雞鳴山,山如其名,長得像一個清晨站在大石頭上鳴叫的大公雞。


    雞鳴山與棲梧山毗鄰,山上鬱鬱蔥蔥,物產豐富,枝林繁茂,這也意味著山間野物多。


    村民們害怕有凶猛大獸之類的下山禍害,就不願意在靠近後山的地方安家。


    但是張家是一門獵戶家庭,靠近後山反而方便了他們打獵,也不必顧忌收獲頗豐的時候惹來其他村民眼紅,直接從山上拖進了自己的院子就行了。


    李家圩子世代以農耕為主,待到農閑時或是有時令短工期到來的時候,就基本上傾巢出動去做工,掙些銅板貼補家用。


    靠近雞鳴山與棲梧山交界處就是皇商李家的茶園,每年春茶和秋茶上市之際,李家圩子的女人們就會結伴去李家茶山采茶。


    張家隻有朱巧兒一個年輕女眷,按說單靠著張氏父子三人打獵營生,也不需要朱巧兒去做工賺錢貼補家用。


    但天有不測風雲,張繼祖這日打獵時不幸踩到了自己之前裝的忘記收走的一個捕獸夾,腿雖保住了,卻要將養一段時間。


    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但是在這捕獵最佳的秋季,對於一個獵戶來說,養完傷腿基本上就要貓冬了。


    張大山才將將十五歲,張大壯也就十三歲,沒有了老爹的帶領,張家是萬萬不敢把兩個孩子獨自放上山的。


    於是,全家圍在堂屋裏商量了半宿後拿出了個章程:張繼祖在家好好養傷,由張家兩位老人照顧;張大山繼續去山上放捕獸夾,但是不準進深山;張大壯去鎮上尋一個短工,實在找不到短工活計就去做個學徒學門手藝也行;朱巧兒則跟著村民們去林家茶山上收秋茶。


    張家作為李家圩子的外姓人,一般情況下跟村民們鮮少有交集,這下子朱巧兒要去茶園做工,就有些犯了難。


    收秋茶和收春茶一樣要搶工期,林家茶山雖說希望做工的人越多越好,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門檻,朱巧兒得找到一個以前去過茶園的采茶女引薦她。


    於是,朱巧兒就拿著一條醃製的野味去了隔壁的村民家敲門。


    “喲,這不是他張家嬸子嗎?”


    開門的是一個年約三十的婦人,婦人著一身老藍色的粗布夾衣,麵容生得清秀,雖年歲不算大,但是卻因為過分操勞,臉上呈現出早衰的疲憊態。婦人開門時的一臉戒備因為來者是個女人而鬆懈下來。


    朱巧兒有些局促:“他嬸子,我這貿然上門打擾,實在是不好意思,哦,家裏做了些醃肉,都是孩子他爹上山自己獵來的,我拿來給你嚐嚐……”


    姚桂花的視線落在朱巧兒手中的野味上,不由得咽了咽口水。莊戶人家平時很難吃上肉,不像獵戶人家,雖然過得也清苦,但與普通的土裏刨食的農戶相比起來勝在不怎麽缺肉吃。


    “娘,是誰來了啊?”


    院子裏傳來年輕姑娘的清脆聲。


    “哦,木棉啊,你快過來,是你隔壁的張家嬸嬸來了,你快去燒點水給張家嬸嬸衝碗糖水。”


    村裏人對待貴客的方式之一就是衝泡一碗糖水,姚桂花見朱巧兒是拎著禮物上門的,所以也相應的以貴客之禮招待了朱巧兒。


    姚桂花安撫了院子拴著的兩條大狗,就引著朱巧兒進了堂屋。


    姚桂花是個寡婦,她的丈夫在幾年前病逝了,她一個年輕女人家沒有改嫁,而是服侍公婆為他們養老送終,還拉扯大了一雙兒女,這在十裏八鄉也是為人稱道的。


    有道是“寡婦門前是非多”,姚桂花的公婆去世後,她就養了兩條凶猛的大狗,為了怕有人給狗子下藥,她每日都把狗子喂得飽飽的。而且在夜晚,也是留一條狗子在院子裏,另一條關在堂屋裏,這樣即使有人對院子裏的狗動了手腳,屋裏的狗子也能保全。


    姚桂花有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兒,叫李木棉,剛剛十三歲。小兒子叫李鶴,比李木棉小兩歲。


    姚桂花母女是每年春茶和秋茶農忙時節都要上林家茶山的,往年公婆在世時,母女倆留著李鶴在家還有兩位公婆幫忙看著,可是清明後,兩位老人先後離世,這一季秋茶的采收實在是讓姚桂花為難。


    若是母女倆留下一個人在家看著小兒子,就勢必要少掙些銀錢,但是若母女倆一同去茶山,小兒子一個人在家又實在是不放心。


    朱巧兒的敲門對姚桂花來說,實在是解決了她的困擾。於是兩家約定,姚桂花母女帶著朱巧兒上茶山,張家老人幫忙帶手照看一下李鶴。


    村民之間就是這樣淳樸的相互搭把手的交情。


    朱巧兒和姚桂花年歲相仿,兩個女人搭伴兒去過茶山後,便成了好姐妹,時不時的我家給你家送一碗兔肉,你家給我家一盆水煮花生。


    李鶴也時常跟著張大山去山腳下放一些簡單的捕獸夾,偶爾也能獵到一些兔子山雞之類的。


    若說兩家交往後最大的變化是張大山和李木棉。


    李木棉雖是莊戶人家的女兒,但是生得眉清目秀,鵝蛋臉,柳葉眉,小巧的鼻子,微微有肉的嘴唇,再加上大大的杏核眼顧盼生輝,實在是妥妥一個美人胚子。


    張大山時常看著李木棉出神,李木棉發覺後就麵頰緋紅,兩個年輕的孩子彼此間心照不宣的曖昧著。


    兩家大人也有心讓兩個孩子結親。


    朱巧兒想的是,自家是外姓人,家底也不殷實,又養了兩個兒子,要是想給兩個兒子都說到可心的親事還真不太容易,難得張大山和李木棉兩個孩子彼此有心意,作為男方父母自然是樂見其成。


    姚桂花想的就更簡單了,她一個寡婦千辛萬苦的拉扯大兩個孩子,閨女要是能嫁在眼跟前,還能幫襯幫襯自己。再說了,自己跟朱巧兒也算是姐妹,張大山這孩子也算是知根知底,木棉要是嫁過去萬萬不會受委屈。


    就這樣,兩家欲結兩姓之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桃花神的凡間一世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予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予以並收藏桃花神的凡間一世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