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琦兒驟然一怒,劉琦也不以為然,隻見他英眉一挑,也是悵然一歎坦然道:“這位姑娘既然與楊兄弟同為一道,那大家便是自己人。
實不相瞞,金國皇帝駕崩的消息絕非是聽信他人謠傳,而是在下在金兀術大軍營帳中親耳所聞,消息千真萬確。
姑娘何人,好似對金國皇帝駕崩十分悲痛。其實在下也何嚐不是,有金國皇帝在,我大宋與金仍然遵守海上之盟盟約,仍然可以和平相安,兩國無刀兵金戈相向之憂,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可是這金國皇帝駕崩,未來也不知誰登大位,金國朝廷上下,除完顏阿骨打皇帝外,諸多文臣武將皆有好勇鬥狠之心,垂涎大宋富饒,皆有南下掠我大宋土地,劫我財富,淫我婦女,虐我大宋子民之意,在下又何嚐不對金國皇帝駕崩悲痛十分。
我觀姑娘剛才武藝超群,但非我中原路數,而姑娘又舍身忘我護送這位陽穀縣師爺楊兄弟前往軍營傳遞金軍大軍入侵我大宋的消息,著實令人欽佩,姑娘姓甚名誰,可否告知在下一二……。”
劉琦侃侃而談,金琦兒卻是依舊沉浸在父親駕崩的悲痛消息中,根本沒有心情自曝自己姓甚名誰。
如此以來,氣氛倒是有一些不對勁。這廂,楊雲早已被這一驚天的消息驚訝得張大了嘴巴。
前世的時候也看一些曆史書,但僅限於小學生囫圇吞棗水平,知道肯定有後來的金國南侵,北宋滅亡,要不然也不會有後來的嶽飛抗金以及那首著名的《滿江紅》,但具體是什麽樣的,真的是一無所知。
在曆史書上金國最著名的皇帝便是完顏阿骨打,想想還以為是完顏阿骨打滅了趙家王朝,這不完顏阿骨打竟然駕崩了,這,這,這……。
那後來打進汴京滅了北宋,擄了徽、欽二帝宮室嬪妃美女王侯公卿及其家眷的皇帝又是哪一位?
思緒萬千,一絲靈光從腦中冒出,楊雲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劉兄剛才說金國皇帝駕崩的消息,是自己在金兀術大軍營帳中親耳所聞,怎麽劉兄冒著生死深入金兀術大軍大營了麽?”
看眼前這位皇帝侍衛並沒有什麽架子,跟自己前世電視電影裏看到的皇帝身邊紅人高如天一樣高高不可攀大相徑庭。
他一口一個楊兄弟相稱,楊雲便也識趣地以劉兄相稱。性情中人,都以兄弟相稱,而非硬生生的官職,這樣反而使人更容易拉近關係,更感親切些。
楊雲一抒胸中疑問,劉琦本就豪爽磊落之人,也磊落地回道:“深入敵營,區區小事而已。說來話長,劉某奉了皇命,遠赴這邊關之地,實為有要事而來。
實不相瞞,劉某在這邊關之地也有六七日了,昨日裏查勘三關軍務情況後,正準備回營,三關總節製蔣文升蔣大人身邊一個貼身護衛快馬來報,說是虎牢關守將張將成將軍造反,綁了蔣大人,偽造樞密院調兵公文,悉數大調三關精銳擅自出關。
劉某接到報信後,不敢大意,迅速趕往蔣大人住處,弄清事情原委後,鬆綁了蔣大人,便馬不停蹄地追趕張小侯爺。
張小侯爺綁上司,私造樞密院調兵公文,悉數調動三關精銳,雖是大罪,但事出有因,起初我本想追上小侯爺一同抗擊金軍。
但轉念一想,金軍此次來勢洶洶,朝廷與金仍然遵守海上之盟,據劉某了解,金當前伐兵犯宋的可能性極小,卻不知為何突然興兵過關,大軍所過,真要是興兵來犯,三關精銳也難以阻擋。
如此一想,劉某便輕騎快馬奔入金人軍營中。劉某略施小計,趁著軍中主帥的一個護衛小卒小解之時將其了解,並喬裝打扮成該小卒。
原本想著必要的時候,斬將殺帥,金軍真要入關犯我大宋,斬了他軍中主帥,後麵必群龍無首自潰,這可比追上小侯爺指揮我軍猛死相拚,要劃算的多。
誰料想,劉某跟入金軍之後,還沒片刻,忽然有金國信使急急忙忙快馬來見大軍主帥金兀術,緊接著沒過一會,金兀術大軍忽地原路大返。
劉某頗感大惑不解,便一路尾隨,這一路聽金兀術與諸將多次交談,這才終於知道原來金國出大事了,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駕崩了。
金兀術大軍折返的原因便是要急著回去奔喪與爭皇位。隻到金軍已經悉數返回金國境內,劉某這才策馬返回來。
所以楊兄弟剛才所問以及這位姑娘懷疑,金國皇帝駕崩之事到底是否為真,在下可以肯定地說,是在下親耳所聞,是……。”
劉琦磊落坦蕩,侃侃而談,如實告知。
一個人能不惜生命危險,直入萬軍之中,並且還能來去自如,這需要何等的膽識與謀略。
以前隻在前世的電視劇電影中看到過這樣的人,想不到在現實中,還真有這樣的人物。
金人大軍既然已經折返,那便無讓人憂心的戰事了,此事也算就此告一段落,楊雲腦中又閃現出其它事來,一陣欽佩道:“劉兄敢於萬軍之中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深入龍潭虎穴,並且來去自如,真乃人中豪傑也,令楊雲萬分敬佩。
楊某本是奉範縣爺之命,前往三關大營通風報信,金兀術大軍要叩關奇襲大名府,金國境內出大事了大軍回返,那楊某就不用再前往三關大營了,今日也是虛驚一場,不過能認識劉兄這樣的人物,倒也讓人大慰平生,不虛此行。
大軍既然折返,戰事也就就此作罷,按理楊某本應再回到陽穀縣,也好把此天大消息及時告知範縣爺,以免縣爺日夜憂心。
隻是楊某出城時,範縣爺抱著殉城必死之心,也早已吩咐楊某,此番報信後,讓楊某不要再回陽穀,而是陪著在下結義義妹,趕往東京,麵見馬直大人,受縣爺所托,有要事要告知他的義弟馬植馬大人。
除麵見馬植大人外,說來話長,楊某出陽穀城時,曾與金國欽差秘使一道,後來發生種種難以預料之事,在下與金國秘使走散,但陰差陽錯,受一位武藝超群的周兄所托,要在下把一把寶劍帶往東京。
呐,就是侯爺急切想要的這把寶劍……。
受人之托應人之事,陽穀縣楊某是沒法再回去了。據在下所知,劉兄此次出皇宮正是奉皇命尋找太子妃下落,其實太子妃就在陽穀。
隻是說來話長,也不知太子妃此刻到底性命如何。今番戰事就此作罷,劉兄不妨拔馬快去陽穀縣,一方麵定能不辱皇命即刻見到太子妃,另一方麵還請劉兄將金兀術大軍撤軍以及金國皇帝駕崩的消息,及時告知範縣爺,以免他日夜擔憂,楊雲在此多謝了……。”
實不相瞞,金國皇帝駕崩的消息絕非是聽信他人謠傳,而是在下在金兀術大軍營帳中親耳所聞,消息千真萬確。
姑娘何人,好似對金國皇帝駕崩十分悲痛。其實在下也何嚐不是,有金國皇帝在,我大宋與金仍然遵守海上之盟盟約,仍然可以和平相安,兩國無刀兵金戈相向之憂,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可是這金國皇帝駕崩,未來也不知誰登大位,金國朝廷上下,除完顏阿骨打皇帝外,諸多文臣武將皆有好勇鬥狠之心,垂涎大宋富饒,皆有南下掠我大宋土地,劫我財富,淫我婦女,虐我大宋子民之意,在下又何嚐不對金國皇帝駕崩悲痛十分。
我觀姑娘剛才武藝超群,但非我中原路數,而姑娘又舍身忘我護送這位陽穀縣師爺楊兄弟前往軍營傳遞金軍大軍入侵我大宋的消息,著實令人欽佩,姑娘姓甚名誰,可否告知在下一二……。”
劉琦侃侃而談,金琦兒卻是依舊沉浸在父親駕崩的悲痛消息中,根本沒有心情自曝自己姓甚名誰。
如此以來,氣氛倒是有一些不對勁。這廂,楊雲早已被這一驚天的消息驚訝得張大了嘴巴。
前世的時候也看一些曆史書,但僅限於小學生囫圇吞棗水平,知道肯定有後來的金國南侵,北宋滅亡,要不然也不會有後來的嶽飛抗金以及那首著名的《滿江紅》,但具體是什麽樣的,真的是一無所知。
在曆史書上金國最著名的皇帝便是完顏阿骨打,想想還以為是完顏阿骨打滅了趙家王朝,這不完顏阿骨打竟然駕崩了,這,這,這……。
那後來打進汴京滅了北宋,擄了徽、欽二帝宮室嬪妃美女王侯公卿及其家眷的皇帝又是哪一位?
思緒萬千,一絲靈光從腦中冒出,楊雲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劉兄剛才說金國皇帝駕崩的消息,是自己在金兀術大軍營帳中親耳所聞,怎麽劉兄冒著生死深入金兀術大軍大營了麽?”
看眼前這位皇帝侍衛並沒有什麽架子,跟自己前世電視電影裏看到的皇帝身邊紅人高如天一樣高高不可攀大相徑庭。
他一口一個楊兄弟相稱,楊雲便也識趣地以劉兄相稱。性情中人,都以兄弟相稱,而非硬生生的官職,這樣反而使人更容易拉近關係,更感親切些。
楊雲一抒胸中疑問,劉琦本就豪爽磊落之人,也磊落地回道:“深入敵營,區區小事而已。說來話長,劉某奉了皇命,遠赴這邊關之地,實為有要事而來。
實不相瞞,劉某在這邊關之地也有六七日了,昨日裏查勘三關軍務情況後,正準備回營,三關總節製蔣文升蔣大人身邊一個貼身護衛快馬來報,說是虎牢關守將張將成將軍造反,綁了蔣大人,偽造樞密院調兵公文,悉數大調三關精銳擅自出關。
劉某接到報信後,不敢大意,迅速趕往蔣大人住處,弄清事情原委後,鬆綁了蔣大人,便馬不停蹄地追趕張小侯爺。
張小侯爺綁上司,私造樞密院調兵公文,悉數調動三關精銳,雖是大罪,但事出有因,起初我本想追上小侯爺一同抗擊金軍。
但轉念一想,金軍此次來勢洶洶,朝廷與金仍然遵守海上之盟,據劉某了解,金當前伐兵犯宋的可能性極小,卻不知為何突然興兵過關,大軍所過,真要是興兵來犯,三關精銳也難以阻擋。
如此一想,劉某便輕騎快馬奔入金人軍營中。劉某略施小計,趁著軍中主帥的一個護衛小卒小解之時將其了解,並喬裝打扮成該小卒。
原本想著必要的時候,斬將殺帥,金軍真要入關犯我大宋,斬了他軍中主帥,後麵必群龍無首自潰,這可比追上小侯爺指揮我軍猛死相拚,要劃算的多。
誰料想,劉某跟入金軍之後,還沒片刻,忽然有金國信使急急忙忙快馬來見大軍主帥金兀術,緊接著沒過一會,金兀術大軍忽地原路大返。
劉某頗感大惑不解,便一路尾隨,這一路聽金兀術與諸將多次交談,這才終於知道原來金國出大事了,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駕崩了。
金兀術大軍折返的原因便是要急著回去奔喪與爭皇位。隻到金軍已經悉數返回金國境內,劉某這才策馬返回來。
所以楊兄弟剛才所問以及這位姑娘懷疑,金國皇帝駕崩之事到底是否為真,在下可以肯定地說,是在下親耳所聞,是……。”
劉琦磊落坦蕩,侃侃而談,如實告知。
一個人能不惜生命危險,直入萬軍之中,並且還能來去自如,這需要何等的膽識與謀略。
以前隻在前世的電視劇電影中看到過這樣的人,想不到在現實中,還真有這樣的人物。
金人大軍既然已經折返,那便無讓人憂心的戰事了,此事也算就此告一段落,楊雲腦中又閃現出其它事來,一陣欽佩道:“劉兄敢於萬軍之中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深入龍潭虎穴,並且來去自如,真乃人中豪傑也,令楊雲萬分敬佩。
楊某本是奉範縣爺之命,前往三關大營通風報信,金兀術大軍要叩關奇襲大名府,金國境內出大事了大軍回返,那楊某就不用再前往三關大營了,今日也是虛驚一場,不過能認識劉兄這樣的人物,倒也讓人大慰平生,不虛此行。
大軍既然折返,戰事也就就此作罷,按理楊某本應再回到陽穀縣,也好把此天大消息及時告知範縣爺,以免縣爺日夜憂心。
隻是楊某出城時,範縣爺抱著殉城必死之心,也早已吩咐楊某,此番報信後,讓楊某不要再回陽穀,而是陪著在下結義義妹,趕往東京,麵見馬直大人,受縣爺所托,有要事要告知他的義弟馬植馬大人。
除麵見馬植大人外,說來話長,楊某出陽穀城時,曾與金國欽差秘使一道,後來發生種種難以預料之事,在下與金國秘使走散,但陰差陽錯,受一位武藝超群的周兄所托,要在下把一把寶劍帶往東京。
呐,就是侯爺急切想要的這把寶劍……。
受人之托應人之事,陽穀縣楊某是沒法再回去了。據在下所知,劉兄此次出皇宮正是奉皇命尋找太子妃下落,其實太子妃就在陽穀。
隻是說來話長,也不知太子妃此刻到底性命如何。今番戰事就此作罷,劉兄不妨拔馬快去陽穀縣,一方麵定能不辱皇命即刻見到太子妃,另一方麵還請劉兄將金兀術大軍撤軍以及金國皇帝駕崩的消息,及時告知範縣爺,以免他日夜擔憂,楊雲在此多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