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聽劉琦又是爽朗一笑道:“這個倒是不難,完顏阿骨打皇帝信中所說,隻是要敬送一把絕世神劍於我朝聖上,但是不是天葵寶劍並沒有說,或者完顏阿骨打皇帝並不知這把絕世之物便是天葵寶劍,如若他知道,或許就不可能這麽大方地拱手贈送這把寶劍於我朝聖上了……。


    但宮中秘言所載,天葵寶劍劍柄處有九株葵花,因劍柄處有九柄葵花,故稱此劍為天葵劍。


    九為至數,葵花向日而生,此乃天下最陽剛之器,金剛之物,有德之人得之,大治天下,萬民幸甚。


    剛才楊兄一拋寶劍,那位姑娘接劍後隨手一揮,殺傷力驚人,在下在暗處觀察了好一番,瞧得劍柄處九株葵花,心中頓時大驚,這正是宮中秘言所載我朝失蹤了百餘年的天葵寶劍,奇怪這失傳了寶劍怎麽到了楊兄的手裏……。


    方才楊兄坦言路上遇到過金國秘使,而此劍又是保護那位吳先生的秘使的人人托你帶入東京,麵見馬植馬大人……。


    而金國皇帝給我朝皇上的書信中所說,此次和談,將進獻兩樣從遼國皇宮中帶出的至寶於我大宋皇上。


    考慮到金使可能在路上會遭人暗殺,金國皇帝采用了分派多名秘使,分批上路,有秘使在明處,有秘使在暗處,相互策應,互援互助。


    這樣以來,即使有秘使遭人追殺,仍然還有另外秘使,隻要不全部被追殺殆盡,有一人最終能夠安全抵達汴京見到大宋皇帝,便能算完成金國皇帝交給的使命……。


    剛才我聽楊兄所言,天葵寶劍是保護那位秘使吳先生的一位劍士所托,托楊兄帶去東京,麵見馬植大人。


    而這劍又是如此至寶,那在下有個大膽推測,這位劍士其實也是秘使,不僅僅隻是護衛吳先生的俠客。


    應該此次和談,吳先生是幾位秘使當中最最重要的秘使,中途生變。


    這位秘使可能是要救吳先生,然而又擔心恐怕自己也遭遇不測,不能完成金國皇帝使命,這便將天葵寶劍托於楊兄,轉由楊兄帶到汴京城。


    想不到我朝鎮宮之寶竟然是藏匿在遼國皇宮中……。”


    楊雲聽到這裏忽然想起剛才張將成這位混世將軍剛才說的王多智劉明理,看來這位宮中帶刀侍衛不但明理,而且是頗有見識。


    隻憑自己先前幾句寥寥敘述和金國皇帝寫給大宋天子的書信,便能推測出事情的大概全貌,其人真可謂聰明絕頂。


    楊雲心中一動,聽他這一番言談,對宮中秘事能如此清楚,怕絕不是一個小小的四品帶刀侍衛這麽簡單。


    若不是皇帝的心腹,怕是絕不可能能清清楚楚地知道這種皇家秘事。


    記得後世曆史書常說徽宗昏昧,隻知寫字畫畫,組花石綱,搜刮民間奇珍異寶,以及逛青樓找李師師尋花問柳,於政務上卻是個狗屁不通,任用奸邪。


    徽宗任用吝臣,蔡京童貫高俅李邦彥等六賊把持朝政,朝堂上烏煙瘴氣,官逼民反,朝綱昏昧,民不潦生,這才導致金人直驅南下,兩朝天子被金人所掠。


    宗室後宮王後嬪妃以及帝都美色皆遭金人蹂躪,盛世東京毀於一旦,中原華夏蒙史無前例之羞。


    成王敗寇,功過是非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任人添油加醋地評論,後人自然也就會穿鑿附會、想當然地加以自己的觀點歪曲篡改些。


    尤其是宋過後是元,元過後雖然是漢人又重掌天下,一個乞丐建立了大明,可是明過後又是女真人掌天下,每朝當政者為粉飾自己政權的利益和合法性都會不遺餘力地修史,所以經過一朝又一朝的修改,後世史書的真實度又有多少?


    更何況許多事情不同的人解讀所站的立場不同,便會有不同的觀點,正如一千個人看哈姆雷特便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


    這位宋徽宗皇帝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真的如後世史書說的惡那樣昏昧和二菜嗎?


    不管了,反正穿越到這個世界,從這位劉侍衛來看,這位隻會寫字畫畫對藝術以及美女名妓有些嗜好的風流皇帝,並非像前世曆史書上寫的那樣一無是處以及小白。


    身邊人也不全都是些像北宋六賊那樣的奸吝小人,至少這位劉琦劉侍衛就不是。


    想想其實這位宋徽宗做了二十多年皇帝。


    能夠在一個職位上幹了二十多年,尤其是皇帝這個職位,需要周旋於形形色色不同的人之間。


    這是大權在握最風光最尊崇最能釋放人性欲望的職業,同時也是危險係數最高最容易被坑最容易遭受各種不測的職業。


    能夠在位二十多年而依然不倒,沒有被美色迷的身體多病下不了床,沒有被權臣架空成為一有名無實的廢材,沒有被什麽長生不老邪媚詭說迷得腦子有問題行為荒誕詭異的人,那多多少少都還是有一些能耐的。


    又或者說既然做了二十多年皇帝,俗話說沒吃過豬肉怎麽著也見過豬跑,皇帝是個什麽職位?是要見各種各樣不同的人的職位。


    既然能在皇帝這個職位上幹了二十多年,那肯定是閱曆過無數形形色色的人,在長久的閱人無數中,隻要不是智力超級低下,不知無米何不食肉,哪怕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普通人,都會練就一身識人閱人的眼識與能力來。


    有閱人識人之能就絕非是昏昧不堪之人,如此說來,那後世史書上對末代之君的標簽化,其實與實際情況是不相符的,單的一麵之詞並不能概括一個人的全部,同樣對皇帝也是如此。


    評價一個人不求多麽客觀公正,但實事求是的原則多少還是要遵守些的。


    想想每是末世皇帝,史書都會刻意渲染這人多麽多麽昏昧多麽多麽無能多麽多麽驕奢淫逸,從商朝的紂王秦朝的胡亥到隋末的楊廣,旦凡是末代之君,無疑不是仿佛從同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一樣。


    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特點,不可能每一個末代之君都是同一樣秉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偷天換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夢恍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夢恍惚並收藏穿越之偷天換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