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怒氣衝衝問完,童貫隻覺真是懵逼,不知該怎麽樣回話,皇帝這次是真的怒了……。


    倒是王黼,到底是文官的心眼謀略多,隻見他跪在地上,稍後片刻,將官帽鄭重一摘,雙手一托隆重地放在地上。這是要任憑皇帝發落,奪其官削其爵的意思。


    如此這般做派,而後又隆重地重重地磕了幾個響頭,王黼這才開始道:


    “皇上,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為聖上分憂是為臣者本能之事,忠君愛民,忠君方能愛民,為皇上分憂,維朝廷之和睦,朝廷和睦,天下自然也就萬事順遂,長治久安,太平興旺萬世!


    這是臣王黼為官終身要踐行的信念,臣不敢有半分馬虎。


    臣更不敢有半點期瞞皇上,強諫太子,私去天牢見惲王,此事皆係微臣擅作主張,童大人隻是在臣的勸說下,協助微臣也參與進此事,此事童大人無過,若論罪責,微臣願一人承擔,請皇上明鑒與恩準!


    皇上,老臣身為宰執,位居三公,享朝廷厚祿,皇上恩寵,老臣不為皇上考慮,不為朝廷考慮,死後無顏見我大宋的曆代先祖先皇、仁人誌士、忠臣列將們矣,也辱我王家家風矣!


    臣雖愚笨,但知一個人若要忤逆,必定要有忤逆的動機。臣鬥膽,太子詹事耿大人口口聲稱惲王忤逆,此事大家態度決絕,各執一詞,爭吵之中,不免發生不快,繼而導致有拳腳相交。


    胡老大人,乃四朝元老,有先皇賜的直諫金牌,上可奏君王得失,下可為任何百姓黎民申冤訴苦,三公不公,可彈劾三公,六部不義,可奏六部。老大人德高望重,光明磊落無比,我朝第一鐵口禦史,為眾臣之楷模。


    隻是老大人一進資政殿,事不湊巧,進爾隻偏聽了耿大人一麵之詞,老大人為伸張正義,鐵肩衛道,故而來皇上麵前狀告微臣與童大同人,微臣認為無可厚非!


    臣有罪,自甘認罰。然國家大事,匹夫有責,更何況臣現在還忝居為三公,朝廷大事,臣有責參奏一二。


    臣鬥膽想問一句,惲王一直都得皇上恩寵甚重,百官皆知,惲王得皇上的恩寵,可比太子得皇上的恩寵,惲王與太子享有同等禮儀,如此得皇上厚愛與恩寵,諸皇子中,隻此一人。


    有這般恩寵,惲王為何要忤逆?惲王忤逆的動機何在?”


    如此一說,既君子以德報怨,把胡安國老鐵頭也變相讚頌了一遍,除此之外,更是既不藏著也不掖著,直接點明了惲王殿上之事若為忤逆,忤逆動機何在……。


    徽宗皇帝原認為王黼會巧舌如簧地為自己辯解一通,先開脫自己的罪責,再說為何要強諫太子、天牢麵謀惲王,想不到這臣子竟如此心胸寬廣。常有禦史說朕用人不明,瞧這,怎麽用人不明了?


    這樣的胸懷,這樣的忠誠,難得。惲王若忤逆,忤逆的動機何在?徽宗皇帝唰地一下,氣也立馬消減了一大半。


    是呀,忤逆,忤逆的動機何在?朕對他比對太子還好,而不是同等太子。他,他怎麽可能會忤逆?


    聽到王黼質疑惲王無忤逆動機,徽宗皇帝像是又找到了一個證人一樣證明自己是對的,殿上的事,楷兒是有些錯,不過若說他忤逆,那真的是有些過了……。


    徽宗皇帝終於消失了怒氣,不過一想到大殿之上太子舍命救駕,這麽多年有虧待太子啊,一慮至此,徽宗皇帝仍有些不滿地道:“


    王愛卿,誠然你說的是對的。然你可知,桓兒身為太子,楷兒身為親王,兩人都是朕的骨肉,朕見不得任何一位骨肉受冷落,故朕對楷兒也恩寵如太子,但這並不等於說惲王就可以與太子相比。


    楷兒才識過人,惲兒寬厚仁孝,兩人各有所長。桓兒身為長子,又是太子,它日朕一旦殯天,桓兒要登大寶,接朕位置。愛卿私去東宮,強諫太子,一言不合,誤踢太子,如此荒蠻行徑,讓太子顏麵何存?”


    “臣領罪,臣願受罰……。”


    “皇上,大殿之上,百官眾目睽睽,惲王行刺皇上,多虧太子仁孝,舍身拚命救駕皇上,皇上才沒有被惲王行刺,太子被惲王利劍所傷,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眾目睽睽之下,豈容辯駁……。


    王大人、童大人口口聲聲稱惲王無忤逆之心,但惲王確實是有忤逆之實的,百官也親眼所見。太子經惲王所刺已是受傷,本已是飛來天大無妄之災,王大人、童大人二人強諫,又讓太子雪上加霜。


    臣鬥膽,王大人口口聲稱強諫東宮,乃是忠於皇上,忠於朝廷,為朝廷大政著想。臣冒死直諫,王大人冠冕堂皇之言難掩私心結黨。


    大人所謂的為朝廷大政著想,非是為朝廷大政,大宋萬世太平。乃是利欲熏心!又是強諫東宮,又是違背皇上聖意私去天牢與惲王秘謀,種行徑不過是另有所圖,根本不是為忠於皇上,忠於朝廷。


    眾所周知,王、童二位大人曾非是一次兩次慫恿惲王與太子分庭抗禮,凡朝廷政事,定與太子一爭個高下,數次置太子於難堪。


    惲王有欲繼承大寶之心,王、童二位大人身為臣子,在我朝已有太子儲君情況下,二位大人不但不勸諫惲王要克己守禮,遵循本份,肆意鼓動惲王行非分之想,致使朝中有不少朝臣誤認為皇上有廢太子立惲王為儲君的想法。


    朝臣為爭前程,常常自覺不自覺地要麽站在太子一方,要麽站在惲王一方,我朝本無黨爭,如此以來,竟讓我朝生出黨爭來……。如此不利朝廷萬眾一心之事,王大人童大人有不可推卸之罪責!


    惲王此次行刺皇上,被打入天牢,犯如此彌天大罪,二位大人竟急不可耐要搭救惲王。二位大人急於救惲王,怕非是為朝廷大政著想,是擔心惲王被皇上降罪削爵,二位大人是怕將來日思夜想的擁立新君再掌朝廷大權的富貴大夢一夢南柯吧……?


    臣鬥膽直諫,自古以來,明君選仁德孝悌者而繼位大寶,天下方能長治久安,祖宗社稷宗廟方不淪為他人手。有能而無德者登位,他日一旦被奸人蠱惑,天子妄生雄心,肆意好高騖遠,好大建功,揚所謂不世之業,國家極易鼎倒器易矣!


    前車之鑒不忘後事之師,想前人一代隋朝,開國文皇帝隋文帝,皇上也曾讚其千古以來少有明君,整南北魏晉四百年以來亂世,開科舉,天下取士,創三省六部,選能治政,大隋朝何其盛哉!


    然隋文皇帝錯選繼承之人,煬帝登位大寶,發誓要超越其父,將大隋建為古往今來世上第一大國,煬帝誌大眼高,好大喜功,結果好端端的大隋至煬帝手中,隻數年間便土崩瓦解,國亡政滅,轉眼成了雲煙。


    皇上,臣身為東宮詹事,雖位卑職小,然不敢不冒死直諫。惲王殿上行刺皇上,不管有無動機,都已屬實……。


    再觀平時,惲王誌大,朝堂議事,常向百官動則海誇,後繼之輩當勵精圖治,百尺竿頭,超越前輩,建太祖太宗以及皇上不世之偉業,皇上是世上罕見的聖君,動則就要超越皇上,超越太祖太宗,嗬嗬……。


    皇上,臣說句不中聽的話,惲王與前人煬帝何其相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偷天換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夢恍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夢恍惚並收藏穿越之偷天換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