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肆點點頭,他正有此意,隻是沒想到父親都幫自己置備好了。
今日的城西京都城隍廟頗為熱鬧,百姓遊肆,雖不至於摩肩接踵,卻也是絡繹不絕。
自古以來,月朔、望,廿五日,城隍廟市,東弼教坊,西逮廟墀廡,列肆三裏。
因為臨近八月中秋的緣故,本月的廟會提前了一天。
今天是八月十三,已經有形形色色坐賈行商之人匯聚於此。
好物雲集,盈架懸陳,琳琅滿目。
由於廟會上多草竊剪綹之事,少不了打架鬥毆,因而留下“鬧市口常鬧事,太平橋不太平”的諺語。
何肆被父親何三水拉扯著,慢慢穿過人群,走入前府後院布局的府京都城隍廟。
他明明是個瞎子,卻是忽然多此一舉地回頭,“看”了一眼李鐵牛。
直到李鐵牛傳音入秘道:“老哥沒醉,盯著呢。”
何肆這才放心托膽。
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
二者相合,是謂城隍,即守護一方城池的地隻。
儒家稱佛本夷狄之人,離朝雖不滅佛,卻也絕不佞佛,隻是皇帝攫取信仰,愚弄百姓的手段罷了。
總的來說,還是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而城隍則不同,源自本體道教,皇帝看中道教“益人倫,厚風俗”的社會功能,也想利用城隍 監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故而對其極為尊崇。
曆朝曆代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時至今日,皇帝冊封京都、道、府、州縣四級城隍,職權相當於人世間的地方官,由大到小,位同京卿、藩司、知府、知縣,凡各級官吏到任離任之時,需到城隍廟齋宿,行香祭禮,舉頭三尺有神靈,城隍老爺是皇帝冊封的,就像儀鑾衛是皇帝親衛一樣,無時無刻不監察官吏的一言一行。
城隍爺有消災解厄,定國安邦的才能,既是守土一方的地隻,同時也是掌管陰陽兩界的判官,職司為剪除凶逆,領治亡魂等。
所以撈陰門之人,無不拜城隍,尤其劊子手這種殺孽重的,就連平時的斬首用的鬼頭刀,都是供奉在城隍廟之中。
父子兩人走過城隍廟山門,經過土地廟、閻羅殿,何三水忽然停步。
何肆隱約聽到父親略帶顫抖地說道:“小四,是爹沒用,幫不了你……”
何肆隻是搖搖頭,輕笑道:“爹,你這話說得好沒道理,城隍爺在上,我這當兒子的要是敢在心裏不輕不重地‘嗯’一聲,舉頭三尺有神明,印象先差三分,還拜不拜了?”
何三水則是一臉懊悔道:“我早知道你師爺是個高到頂天的高人了,但凡我當初要再認真些,學全他的本事,也不至於現在你遇到事了,連一點兒忙也幫不上。”
何肆聳聳肩,故作輕鬆道:“爹你這就有些貪心了啊,師爺的本事可太大了,能學兩三分都足夠受益終身了。”
何三水一個人高馬大的大男人,難得嚅囁,甚至帶著幾分幽怨,“你師爺他騙我,他早說我已經學到一半他的本事了,以後一定是幾個徒弟裏最有出息的,可我後來想想,可能是我實在不成器,叫他失望了,也可能他說的隻是劊子手殺頭的本事吧……”
何肆聞言,卻是略微心驚,以師爺的脾氣,可不像是會說俏皮話的啊,他又忽然想到,師爺既然都借了一刀刀意給自己了,難道會不借刀給他的徒弟,自己的老爹嗎?
何三水則是說著說著,雙眼漸漸通紅,居然帶著幾分哀求,“兒啊,爹沒本事,你可千萬不能有事啊,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事情,我和你娘都受不了的……”
何肆感覺自己那顆已經不複存在的心髒被人狠狠揪了一把,“爹,別這麽說了,相比之下,我這才是真白發人呢,你看我頭發都愁白了,你和娘都春秋鼎盛……”
何肆勉強笑笑,故意打趣道:“聽我二姐說,你最近老是叫她去打醬油,我該不會是要有弟弟妹妹了吧?”
何三水卻是擰巴著一張老臉,饒是何肆都這般沒大沒小了,他也沒有一點往日的火爆脾性顯露。
何肆斂起笑容,安慰的話實在蒼白無力,自己尚且不信,談何自欺欺人?
不如認真些,何肆說道:“爹,冰不措不寒,膽不試不苦,我遠比你知道自己惹了多麽恐怖的存在,度過這劫可能很難,我完全不能保證自己一定能活下去,但是保證我一定會竭盡全力地求活,因為我還盼著和我姐,和寶丹成婚,還要給你倆養老,還要你和娘抱上孫子孫女……我想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不想做的事情現在隻有一樣,就是我不想死,我已經成功活下來一次了,雖然代價有些淒慘,你也看到了,但至少證明,天老爺並不是絕對的高高在上,更不是言定生死,無可違抗的存在,就算千難萬險,隻要不拖累你們,我都隻當成是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罷了。”
何肆的肺腑之言,擲地有聲,沒有一絲動搖,何三水聽著,身子又是猛地顫了顫,何肆反握住父親的胳膊,一時分不清是他扶著兒子,還是何肆扶著父親。
何肆知道,自己這個平日不苟言笑,一臉凶相的父親,可沒他表現出來得那般剛強。
兩人來到最裏頭的城隍殿前,廟內正殿名為大威靈祠,供奉京都城隍廟神,再往後的寢祠大殿有抱廈三間,其中一間,就是供奉劊子手的各類屠刀。
城隍爺殿上掛有“綱紀嚴明”“護國庇民”“發揚正氣”三重大匾。
兩邊則是“善行到此心無愧,惡過吾門膽自寒”的楹聯。
皆皇上禦書,是太上皇陳符生的筆墨。
父子倆步入殿中,城隍廟外頭熱鬧,裏頭卻是不見人跡,連香燭味都淡薄得很,想來這位歆享香煙和牲祭的城隍金身,應該是吃了一段時間的清灰冷灶了。
人急燒香,狗急跳牆。既見城隍,為何不拜?
何三水就要拉著何肆行禮。
何肆遂了他的心意。
我是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信什麽?
畢竟昨天還在蝙蝠寺拜藥師佛呢,今天就來城隍廟拜城隍爺了。
他好像一個什麽都信,本身卻又什麽都不信,或者誰靈信誰的小人,首鼠兩端,搖擺不定。
不過昨個暫時擊退天老爺之後,藥師佛倒是真顯靈了一下,叫自己看到了東方淨琉璃世界,還幫自己徹底化解了惡墮阿鼻地獄的業報。
而這城隍爺,可不是願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趨入解脫的存在啊,他老人家沒這麽大的慈悲舍喜之心,主張賞善罰惡,寬猛協中。
所以有“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扶身正大,見吾不拜有何妨。”的說法。
巧了自己身懷天魔外道,昨天還吃了不少血食,現在身上還揣著一大顆呢。
這霸道真解貪戀的血食,和寺廟牲祭的血食可不能混為一談。
若城隍爺真在天有靈,大概也會判定自己是個存心邪僻之人吧,或許還會大顯神通,摧折惡類呢……
如此自娛自樂的想法,或許有些大逆不道,卻也顯出何肆幾分自知之明。
不過話雖如此,何肆禮數依舊充足,跟著父親上香叩拜,卻是什麽也不求。
不僅何肆自己不求,甚至忽然福至心靈,傳音入秘道:“爹,您可千萬別求什麽保佑小四平平安安逃過一劫的話,這因果可太大了,隻怕香火願力都淬上毒了,城隍爺鬧了肚子,咱吃罪不起。”
何三水聽聞兒子的危言,麵色一變,不知是不是何肆說晚了,還是從步入這城隍廟起,何三水就心有所念。
忽然何肆那早就化血的屍犬魄發出狂吠,何肆一把扯住何三水,向後掠去。
卻是仍是晚了一步,城隍殿殿門無風合上。
何肆直接一刀揮出,就要破門,血色刀罡落在朱漆大門上,卻好似以水洗水,又如泥牛入海。
何肆麵色沉了幾分,之前自遣的話,現在是要一語成讖了?
這哪是福至心靈啊,分明是禍來神昧!
果然,在僥幸逃過一劫之後,他隻得了一夕安寢。
這是天老爺的手段?還是蘭芝口中那道不同不相為謀的道友?
知道無法輕易遁逃之後,何肆的麵色卻是不複沉重,反倒帶上幾分恣肆。
轉頭對著何三水輕聲道:“爹,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你可別再說自己幫不上兒子什麽了,這不機會就來了?”
高台之上危坐的城隍金身閃爍幾番,一個身著兼具禽、獸補子的紅袍男子脫胎而出。
城隍爺麵容威嚴,眼神犀利,氣勢淩人,掃了一眼何三水父子,緩緩開口,聲如洪鍾大呂,帶著幾分渾渾噩噩,不容置喙地詰問道:“何肆,你可知罪!?”
何肆聞言,嗬嗬一笑,輕聲道:“你擱這兒裝你媽呢?”
今日的城西京都城隍廟頗為熱鬧,百姓遊肆,雖不至於摩肩接踵,卻也是絡繹不絕。
自古以來,月朔、望,廿五日,城隍廟市,東弼教坊,西逮廟墀廡,列肆三裏。
因為臨近八月中秋的緣故,本月的廟會提前了一天。
今天是八月十三,已經有形形色色坐賈行商之人匯聚於此。
好物雲集,盈架懸陳,琳琅滿目。
由於廟會上多草竊剪綹之事,少不了打架鬥毆,因而留下“鬧市口常鬧事,太平橋不太平”的諺語。
何肆被父親何三水拉扯著,慢慢穿過人群,走入前府後院布局的府京都城隍廟。
他明明是個瞎子,卻是忽然多此一舉地回頭,“看”了一眼李鐵牛。
直到李鐵牛傳音入秘道:“老哥沒醉,盯著呢。”
何肆這才放心托膽。
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
二者相合,是謂城隍,即守護一方城池的地隻。
儒家稱佛本夷狄之人,離朝雖不滅佛,卻也絕不佞佛,隻是皇帝攫取信仰,愚弄百姓的手段罷了。
總的來說,還是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而城隍則不同,源自本體道教,皇帝看中道教“益人倫,厚風俗”的社會功能,也想利用城隍 監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故而對其極為尊崇。
曆朝曆代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時至今日,皇帝冊封京都、道、府、州縣四級城隍,職權相當於人世間的地方官,由大到小,位同京卿、藩司、知府、知縣,凡各級官吏到任離任之時,需到城隍廟齋宿,行香祭禮,舉頭三尺有神靈,城隍老爺是皇帝冊封的,就像儀鑾衛是皇帝親衛一樣,無時無刻不監察官吏的一言一行。
城隍爺有消災解厄,定國安邦的才能,既是守土一方的地隻,同時也是掌管陰陽兩界的判官,職司為剪除凶逆,領治亡魂等。
所以撈陰門之人,無不拜城隍,尤其劊子手這種殺孽重的,就連平時的斬首用的鬼頭刀,都是供奉在城隍廟之中。
父子兩人走過城隍廟山門,經過土地廟、閻羅殿,何三水忽然停步。
何肆隱約聽到父親略帶顫抖地說道:“小四,是爹沒用,幫不了你……”
何肆隻是搖搖頭,輕笑道:“爹,你這話說得好沒道理,城隍爺在上,我這當兒子的要是敢在心裏不輕不重地‘嗯’一聲,舉頭三尺有神明,印象先差三分,還拜不拜了?”
何三水則是一臉懊悔道:“我早知道你師爺是個高到頂天的高人了,但凡我當初要再認真些,學全他的本事,也不至於現在你遇到事了,連一點兒忙也幫不上。”
何肆聳聳肩,故作輕鬆道:“爹你這就有些貪心了啊,師爺的本事可太大了,能學兩三分都足夠受益終身了。”
何三水一個人高馬大的大男人,難得嚅囁,甚至帶著幾分幽怨,“你師爺他騙我,他早說我已經學到一半他的本事了,以後一定是幾個徒弟裏最有出息的,可我後來想想,可能是我實在不成器,叫他失望了,也可能他說的隻是劊子手殺頭的本事吧……”
何肆聞言,卻是略微心驚,以師爺的脾氣,可不像是會說俏皮話的啊,他又忽然想到,師爺既然都借了一刀刀意給自己了,難道會不借刀給他的徒弟,自己的老爹嗎?
何三水則是說著說著,雙眼漸漸通紅,居然帶著幾分哀求,“兒啊,爹沒本事,你可千萬不能有事啊,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事情,我和你娘都受不了的……”
何肆感覺自己那顆已經不複存在的心髒被人狠狠揪了一把,“爹,別這麽說了,相比之下,我這才是真白發人呢,你看我頭發都愁白了,你和娘都春秋鼎盛……”
何肆勉強笑笑,故意打趣道:“聽我二姐說,你最近老是叫她去打醬油,我該不會是要有弟弟妹妹了吧?”
何三水卻是擰巴著一張老臉,饒是何肆都這般沒大沒小了,他也沒有一點往日的火爆脾性顯露。
何肆斂起笑容,安慰的話實在蒼白無力,自己尚且不信,談何自欺欺人?
不如認真些,何肆說道:“爹,冰不措不寒,膽不試不苦,我遠比你知道自己惹了多麽恐怖的存在,度過這劫可能很難,我完全不能保證自己一定能活下去,但是保證我一定會竭盡全力地求活,因為我還盼著和我姐,和寶丹成婚,還要給你倆養老,還要你和娘抱上孫子孫女……我想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不想做的事情現在隻有一樣,就是我不想死,我已經成功活下來一次了,雖然代價有些淒慘,你也看到了,但至少證明,天老爺並不是絕對的高高在上,更不是言定生死,無可違抗的存在,就算千難萬險,隻要不拖累你們,我都隻當成是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罷了。”
何肆的肺腑之言,擲地有聲,沒有一絲動搖,何三水聽著,身子又是猛地顫了顫,何肆反握住父親的胳膊,一時分不清是他扶著兒子,還是何肆扶著父親。
何肆知道,自己這個平日不苟言笑,一臉凶相的父親,可沒他表現出來得那般剛強。
兩人來到最裏頭的城隍殿前,廟內正殿名為大威靈祠,供奉京都城隍廟神,再往後的寢祠大殿有抱廈三間,其中一間,就是供奉劊子手的各類屠刀。
城隍爺殿上掛有“綱紀嚴明”“護國庇民”“發揚正氣”三重大匾。
兩邊則是“善行到此心無愧,惡過吾門膽自寒”的楹聯。
皆皇上禦書,是太上皇陳符生的筆墨。
父子倆步入殿中,城隍廟外頭熱鬧,裏頭卻是不見人跡,連香燭味都淡薄得很,想來這位歆享香煙和牲祭的城隍金身,應該是吃了一段時間的清灰冷灶了。
人急燒香,狗急跳牆。既見城隍,為何不拜?
何三水就要拉著何肆行禮。
何肆遂了他的心意。
我是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信什麽?
畢竟昨天還在蝙蝠寺拜藥師佛呢,今天就來城隍廟拜城隍爺了。
他好像一個什麽都信,本身卻又什麽都不信,或者誰靈信誰的小人,首鼠兩端,搖擺不定。
不過昨個暫時擊退天老爺之後,藥師佛倒是真顯靈了一下,叫自己看到了東方淨琉璃世界,還幫自己徹底化解了惡墮阿鼻地獄的業報。
而這城隍爺,可不是願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趨入解脫的存在啊,他老人家沒這麽大的慈悲舍喜之心,主張賞善罰惡,寬猛協中。
所以有“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扶身正大,見吾不拜有何妨。”的說法。
巧了自己身懷天魔外道,昨天還吃了不少血食,現在身上還揣著一大顆呢。
這霸道真解貪戀的血食,和寺廟牲祭的血食可不能混為一談。
若城隍爺真在天有靈,大概也會判定自己是個存心邪僻之人吧,或許還會大顯神通,摧折惡類呢……
如此自娛自樂的想法,或許有些大逆不道,卻也顯出何肆幾分自知之明。
不過話雖如此,何肆禮數依舊充足,跟著父親上香叩拜,卻是什麽也不求。
不僅何肆自己不求,甚至忽然福至心靈,傳音入秘道:“爹,您可千萬別求什麽保佑小四平平安安逃過一劫的話,這因果可太大了,隻怕香火願力都淬上毒了,城隍爺鬧了肚子,咱吃罪不起。”
何三水聽聞兒子的危言,麵色一變,不知是不是何肆說晚了,還是從步入這城隍廟起,何三水就心有所念。
忽然何肆那早就化血的屍犬魄發出狂吠,何肆一把扯住何三水,向後掠去。
卻是仍是晚了一步,城隍殿殿門無風合上。
何肆直接一刀揮出,就要破門,血色刀罡落在朱漆大門上,卻好似以水洗水,又如泥牛入海。
何肆麵色沉了幾分,之前自遣的話,現在是要一語成讖了?
這哪是福至心靈啊,分明是禍來神昧!
果然,在僥幸逃過一劫之後,他隻得了一夕安寢。
這是天老爺的手段?還是蘭芝口中那道不同不相為謀的道友?
知道無法輕易遁逃之後,何肆的麵色卻是不複沉重,反倒帶上幾分恣肆。
轉頭對著何三水輕聲道:“爹,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你可別再說自己幫不上兒子什麽了,這不機會就來了?”
高台之上危坐的城隍金身閃爍幾番,一個身著兼具禽、獸補子的紅袍男子脫胎而出。
城隍爺麵容威嚴,眼神犀利,氣勢淩人,掃了一眼何三水父子,緩緩開口,聲如洪鍾大呂,帶著幾分渾渾噩噩,不容置喙地詰問道:“何肆,你可知罪!?”
何肆聞言,嗬嗬一笑,輕聲道:“你擱這兒裝你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