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們一直以來都以東林黨和閹黨來指代從天啟到弘光時期黨爭的兩代派別,但實際上,東林黨確實是由一群誌同道合之人所組成的一個較為鬆散的政治同盟。然而,所謂的“閹黨”,不過是東林黨對其競爭對手的一種貶損性稱呼而已。畢竟,沒有哪個大臣會以身為閹黨成員為榮。甚至連魏忠賢本人也絕不會認為他那幫手下構成了所謂的“閹黨”,


    更不用說馬士英、阮大铖等人了,他們絕不可能承認自己屬於閹黨。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他們充分利用了自身掌握的先發製人優勢:率先擁戴弘光帝登基,得到江北四鎮軍隊的武力支持,從而在政治方麵搶占了製高點。


    如果回到萬曆或崇禎年間,東林黨的“一哭二鬧三上吊”手段或許還能讓他們占據上風,至少皇帝不至於與他們拚個魚死網破。但如今身處弘光朝,東林黨已不再具備這樣的優勢。無論是朝廷內部還是外部局勢,東林黨都處於劣勢地位。


    畢竟,東林黨在崇禎一朝已經占據了政治上一家獨大的地位,這也就意味著,當李自成攻克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盡後,他們的大部分核心力量都被拋在了北京城。而那些留守在南京的東林黨人,要麽長期得不到重用,要麽隻是空喊口號罷了。


    麵對如此嚴峻的政治局勢,東林黨人深知一哭二鬧三上吊已無濟於事,必須采取更激進的行動來扭轉乾坤。


    就像萬曆到天啟年間發生的那三大案似的,新建立的弘光朝也有三大疑案,分別是“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這三大疑案都發生在朱由崧繼位的第二年,那可真是鬧得沸沸揚揚。其實呢,這都是某些東林—複社黨人在背後興風作浪——複社是江南與東林黨政治主張基本相近的一批人。


    縱觀曆史,每當天下陷入混亂時,總會有人假扮成重要人物,但從未有過像弘光朝廷這樣混亂不堪的情況。歸根結底,這是由於東林—複社中的一些核心成員將“門戶”和“聲氣”視為比國家和社會更重要的東西。他們總是喜歡走向極端,渴望天下大亂。在這些人的眼中,福王登基意味著自萬曆年間以來他們在黨爭中遭受了最慘重的失敗,因此一旦出現任何風吹草動,無論真假,他們都會立即抓住所謂的“小辮子”大肆渲染,務必推翻福藩,另立新君才能罷休。


    大家總覺得東林—複社的那些讀書人,肯定都是些鐵骨錚錚、正直不阿的人。其實呢,這是個挺複雜的群體,裏麵固然有不少光明磊落的人,但因為明末東林—複社的名氣太大了,常常能左右朝政,所以好多追名逐利的家夥也混了進去,成了個大雜燴。東林—複社的人嘴裏說著“別正邪、分賢佞”,實際上就是自己給自己封個“正人”“君子”的名號,好給自己獨攬朝政造點聲勢。而且他們裏頭的骨幹為了奪權,常常使些陰謀詭計,對弘光帝進行人身攻擊。那些借著“三案”大做文章的,可都是自認為是東林—複社的“君子”呢,從這兒就能瞧出點門道來。


    當然,崇禎殉國了以後,朱由崧靠著親藩的身份當了皇帝,但他心裏有鬼,對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崇禎的三個兒子,那是生怕他們還活著。所以,早在 1644 年七月的時候,就光憑著顧元齡的傳言,宣布太子和定、永二王已經死了。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弘光元年二月,他還正式下詔書,給皇太子慈烺諡號叫獻湣,給永王慈煥諡號叫悼,給定王慈燦諡號叫哀,企圖掩人耳目,斷了老百姓的念想。


    但實際上呢,自從大順軍在山海關打了敗仗,天下大亂,各地戰火紛飛,社會動蕩不安,各方麵的人基本上都搞不清楚崇禎帝那三個兒子到底去哪兒了。


    朱由崧成功坐上皇帝寶座,那些東林—複社的家夥擁立潞王朱常淓的計劃就這麽泡湯啦!可圍繞著皇位的明爭暗鬥,並沒有就此打住。弘光立國這一年裏,先後出了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這三個大案。這仨案子看著好像沒啥關係,各管各的,其實背後都藏著對朱由崧繼承大統的不滿呢!


    大悲案是這樣的:


    崇禎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的一天,一個和尚突然出現在南京街頭,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個和尚聲稱自己是明朝的親王,在戰亂中被迫出家。消息傳到弘光帝耳中,他立即命令官員前去審訊這位自稱親王的和尚。


    經過一番盤問,這個和尚名叫大悲,開始時還口不擇言地胡說八道。他先是稱崇禎皇帝曾封他為齊王,但他拒絕接受;隨後又稱改為封他為吳王。更離譜的是,他還大聲叫嚷:“潞王深得民心,百姓們都擁護他,理應立他為皇帝!”


    弘光帝和大臣們聽到這些話後,不禁皺起眉頭,感到十分困惑。大悲的言辭似乎雜亂無章,讓人摸不著頭腦,而他的行為舉止也顯得異常可疑。弘光帝與大臣們對視一眼,心中都湧起了一絲疑慮。


    “此人所言,實難令人信服,”一位大臣低聲說道,“其言行皆有怪異之處,恐有詐。”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認為必須采取嚴厲措施來查明真相。


    於是,弘光帝果斷地下令:“將此人大刑伺候,務必逼問出實情!”侍衛們遵命而行,將大悲帶入牢房,開始了殘酷的拷問。


    在酷刑之下,大悲終於無法承受痛苦,承認自己並非齊王,而是來自徽州的一個普通人。他曾在蘇州出家為僧,因生活所迫,才編造出如此謊言。事實上,他不過是個十足的騙子罷了。


    弘光帝得知真相後,龍顏大怒,立即下令九卿科道共同會審大悲。在審訊中,大悲的罪行被一一揭露,最終,他被判處死刑並斬首示眾。


    這一事件雖看似微不足道,但卻折射出當時社會的動蕩不安和人心惶惶。人們在戰亂中失去了方向,陷入恐慌之中,各種謠言和騙局應運而生。


    假太子事件:


    也是在崇禎十七年十二月,當時鴻臚寺少卿高夢箕的仆人穆虎正在北方遊玩,然後往南方溜達。半路上,穆虎遇到一個少年,兩人聊得很開心,於是決定一起結伴同行。當夜幕降臨,他們找到一處地方休息睡覺時,穆虎卻驚訝地發現這個少年內衣上竟然繡著龍紋圖案!這讓穆虎大為震驚,連忙詢問少年的真實身份。然而,少年表現得十分鎮定自若,聲稱自己就是皇太子。


    話說到了南京之後,高夢箕心裏也是犯起了嘀咕:“哎呀呀,這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啊?”沒辦法,他心裏七上八下的,慌裏慌張地就把這個少年給送到蘇州和杭州一帶藏起來了。然而,這個少年可不是個省油的燈,他特別喜歡出風頭,總是在人們麵前得瑟,擺出一副傲慢的模樣。結果呢,就這麽著,他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大家紛紛在背地裏嘀嘀咕咕地議論開了。這下可好,高夢箕實在是沒轍了,隻好偷偷摸摸地向朝廷上奏。


    弘光帝一聽,頓時來了精神:“喲嗬,這還得了?”於是,他趕忙派了一個內官拿著禦劄去召見那個少年。


    弘光元年三月初一,這位神秘少年從浙江金華來到南京,隨後便被交付給錦衣衛馮可宗監管起來。次日清晨,弘光帝親自在朝堂之上向諸位大臣透露道:“現有一少年自稱乃先帝之東宮太子,若其所言屬實,則此子必為朕之子嗣,理應妥善撫養照料,絕不可令其遭受絲毫委屈。”緊接著,皇帝下令召集侯、伯、九卿、翰林、科、道等一眾官員一同前去辨認。


    內閣首輔王鐸曾擔任過三年東宮教官,對於太子的容貌特征自然是了如指掌。因此,當他第一眼見到這個所謂的“太子”時,立刻識破其偽裝,並指出此人名為王之明,乃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冒牌貨。


    咱們可別忘了,弘光立國的時候,好多官員以前都在崇禎朝廷裏當過官,見過太子朱慈烺的可不止他一個。像以前當過東宮講官的劉正宗、李景廉都說太子的眉毛比眼睛長,他們看了這個假太子都不認識;弘光帝又讓以前東宮的伴讀太監丘執中去認。這王之明見了丘執中,也不認識。這麽一來,大家的疑惑就稍微消除了一些。


    當時在弘光朝廷裏的那些官員,心裏都跟明鏡兒似的,知道北來的那個“太子”就是個冒牌貨,可誰也沒吱聲兒。要知道,這事兒可直接關係到弘光帝的皇位合法性,那些對朱由崧繼位有意見的人,趁機就開始煽風點火,到處散播謠言,結果呢,圍繞著“太子”到底是真是假,在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和外地的文官武將中,那是炸開了鍋。弘光朝廷越是說這是假的,外麵的人就越覺得是真的。


    再說說童妃案:


    早在崇禎十四年的時候,李自成的起義軍就攻破了洛陽,老福王朱常洵被抓了,還被殺掉了,世子朱由崧那是命大,僥幸逃了出來。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風餐露宿,突然就時來運轉,被人擁戴成了皇帝。弘光元年的時候,河南有個姓童的婦人去見南明河南巡撫越其傑,說自己是德昌王(就是朱由崧)的繼妃,在戰亂中跟朱由崧走散了。越其傑和廣昌伯劉良佐那是深信不疑啊,一邊趕緊上奏,一邊派人護送她來南京。


    朱由崧一聽,我的媳婦我還不知道嗎?馬上就否認了,說童氏是假冒的。三月初一,童氏被送到了南京,關進了詔獄,讓錦衣衛去審問。


    童氏自己說:“我今年三十六歲。十七歲的時候進宮,被冊封為曹內監。當時還有東宮的黃氏,西宮的李氏。李氏生了個兒子叫玉哥,後來因為戰亂不知道去哪兒了。我在崇禎十四年生了個兒子,叫金哥,還在他胳膊上咬了個印子做記號,現在在寧家莊。”


    朱由崧反駁說:“朕之前的孩子都夭折了,繼妃李也殉難了,都已經追封諡號了。而且朕以前是郡王,哪來的什麽東、西二宮?


    ”這倒是符合實際情況的,按照明朝的製度,親郡王立妃得由朝廷派人去舉行冊封禮。童氏說進宮的時候朱由崧有東、西二宮,這本來就很荒唐,更不可能有什麽“曹內監”給她舉行冊封禮。朱由崧也沒兒子,“玉哥”、“金哥”什麽的,純粹就是無中生有。】


    朱元璋坐在那金碧輝煌的寶座之上,眼神冷冽地看著下方那些噤若寒蟬的文臣們,心中滿是憤怒和失望。他冷冷地說道:“這還真是國之將亡必出妖孽啊。這些文人還真是不可信!怪不得張士誠當年被他們給忽悠成了什麽樣子。”


    朱元璋的話語如同一把利劍,刺痛著每一個文臣的心。他的語氣充滿了不屑和嘲諷,仿佛對這些文臣已經失去了信任。然而,盡管朱元璋的話句句誅心,手底下的文臣們卻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此時正值洪武十四年,明朝剛剛建立不久,社會尚不穩定。而在這個時期,真正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文臣數量相對較少。像李善長、宋濂這樣的人物,並不能簡單地歸為文臣之列,他們更像是開國功臣。因此,麵對朱元璋的斥責,這些文臣們也隻能低頭不語,默默承受著皇帝的怒火。


    “我藍玉就說嘛 ,仗義每多屠狗輩,不忠不孝讀書人。打天下也好,治理國家好好,文人揮舞一下筆默就好了,怎麽能將大事交給他們呢。”


    那個叫藍玉的家夥此時一定還不知道自己未來的下場,否則也不會繼續大放著厥詞。他一邊說著話,一邊得意洋洋地看著周圍的人,仿佛在向所有人炫耀自己的見解和智慧。然而,在場的眾人卻都沉默不語,沒有人回應他的話語,隻有偶爾傳來幾聲輕微的咳嗽聲和歎氣聲。


    而至於從明宣宗一直到萬曆年前的文臣們,他們的時代要麽還沒有東林黨,要麽已經有了,但此時卻誰也不想承認自己是東林黨,就如同沒有一個人會承認自己是閹黨一樣。


    當然對於假太子案,仍然有很多人覺得存在疑點,甚至很多人認為這個所謂假太子就是真太子,畢竟大臣們都是弘光的臣子了,自然要幫弘光說話。


    李善長:“嘿,這事兒啊,到處都是疑點,可不能隨隨便便就下結論。那個所謂的冒牌太子,說不定裏麵還有啥彎彎繞繞呢。在這風起雲湧的當口,真相常常被藏得嚴嚴實實的,得好好查一查,可不能亂說話喲!”


    嚴嵩:“喲嗬,這冒牌太子的案子,肯定是有人不懷好意,想借著這事兒把南明朝廷攪得一團糟。”


    張居正:“這事兒看著是挺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不過裏麵可能有古怪哦。得從各個方麵下手,好好調查一番,才能把事實真相給找出來。可千萬別被表麵現象給騙了,耽誤了國家的大事兒!”


    萬曆:“俗話說得好,假作真是真亦假,真真假假的有那麽重要嗎?重要的是我孫子由崧當上了南明皇帝,至於崇禎的後代,就像他自己說的,他自己幹了十七年都弄成這副樣子,還能指望他兒子有啥出息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張061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張0612並收藏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