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睿親王多爾兗
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 作者:老張0612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滿清順治七年、南明永曆四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對被滿清打得透不過氣的南明來說,簡直就是千載難逢的良機——作為滿清實際統治者的皇父攝政王多爾兗去世了!他年僅三十九歲,卻給清朝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大明萬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多爾袞誕生在建州左衛赫圖阿拉城。這個孩子,注定要在未來的歲月裏掀起波瀾壯闊的風雲。
清太祖天命十一年(明天啟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病逝,多爾兗的生母、大妃阿巴亥被逼殉葬。從此,年幼的多爾兗與同父同母的阿濟格、多爾兗、多鐸一起,踏上了充滿坎坷的人生道路。
在天聰二年(也就是明朝崇禎元年,公元 1628年)的時候,年輕的多爾袞跟隨接替努爾哈赤成為後金汗的皇太極一同征討蒙古察哈爾部中的多羅特部,並在此戰中表現出色,因此獲得了“墨爾根戴青”這一讚譽,意為聰明的統帥。而就在同一個月的月底,年僅十六歲的多爾袞被任命為鑲白旗旗主,開始展現出他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政治智慧。
皇太極曾經對多爾袞說過這樣一句話:“朕對你的喜愛程度超過了其他所有的子弟,好馬、華麗的衣服以及美味佳肴都優先賞賜給你。”這句話充分體現了皇太極對多爾袞的重視和偏愛,也表明了多爾袞在當時的地位和影響力。
天聰七年(明崇禎六年,1633 年),皇太極召集了諸位貝勒和大臣們一起商議討論後金接下來的戰略發展方向,也就是要在明朝、朝鮮以及察哈爾這三個目標中決定首先進攻哪一個。
這時,多爾袞極力主張將征討明朝作為首要任務。他站在動搖明朝統治根基並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戰略高度,向皇太極提議每年趁著穀子成熟的時候深入明朝境內,圍困燕京並攔截其援兵,摧毀他們的屯堡,不斷消耗明朝的國力。多爾袞的這個計策得到了皇太極的認可和采納。
天聰十年(明崇禎九年,1636 年)大年初一,新年慶賀大典熱熱鬧鬧地開始啦!多爾袞一馬當先,領著各位貝勒向皇太極行禮。這年四月,皇太極稱帝,國號改為大清,年號也變成了崇德。論功行賞的時候,多爾袞被封為和碩睿親王,在六位王爺中排到了第三位,那時候他才二十四歲!
崇德三年(明崇禎十一年,1638 年)八月二十三,皇太極讓睿親王多爾袞當“奉命大將軍”,去南邊打明朝,由於山海關以外的地區仍然有大量明朝的軍隊駐守,因此多爾兗選擇了繞道蒙古地區,跨越長城,一下子就打下了 36 座城池,還招降了 6 座,俘虜了人畜 26 萬!
崇德五年至崇德七年的鬆錦之戰中,多爾袞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這場戰役的勝利也讓多爾袞的威望大增。
皇太極將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由多爾袞統攝。多爾袞深知人才對於國家治理的重要性,因此積極推薦有才華的文臣擔任要職。在他的舉薦下,希福、範文程、鮑承先、剛林等一批優秀的文臣得到了升遷,得以發揮他們的才智,共同輔佐皇太極治理國家。
多爾袞還向皇太極提出了一係列關於政府機構改革的建議。經過深思熟慮後,皇太極決定采納這些建議,對政府機構進行重大改革。這次改革確定了八衙官製,使得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更加高效,提高了行政效率。
此外,多爾袞在統轄六部期間,負責文臣武將的襲承升降事務,就連管理各部的王公貴胄也要經由他之手任命。
這段時期的經曆為多爾袞日後的攝政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通過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和執行,深入了解了朝政運作和官員選拔任用製度,為他日後的執政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資源。同時,他也贏得了眾多大臣的支持和信任,為他未來的政治生涯創造了有利條件。
崇德八年(明崇禎十六年)皇太極的病情突然加重,生命垂危。盡管太醫們竭盡全力,但最終還是無法挽救這位皇帝的生命。
皇太極的猝死讓整個朝廷陷入了混亂之中。因為他在世時並未立下嗣子,所以誰將繼承皇位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而當時的形勢異常複雜,各方勢力都在爭奪著這個至高無上的權力寶座。
此時,作為努爾哈赤時代四大貝勒之首的禮親王代善已經年過花甲,他早已不再過問朝政之事。而其他兩位大貝勒——莽古爾泰早在兩年前就去世了,而阿敏也在更之早之前就被皇太極以各種理由除掉了。這樣一來,最有實力競爭皇位的隻剩下了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兩人。
兩黃旗的大臣們都巴望著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能繼承皇位,這樣就能繼續保住兩旗的優越地位啦。
多爾袞文武雙全,那可是沒得說的,而且他身後還有兩個勇猛善戰的兄弟阿濟格與多鐸,再加上兩白旗的強力支持。
八月十四號這一天,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鐸、睿親王多爾袞等人,全都跑到了崇政殿,要開個會來決定皇位到底歸誰。最後呢,矛盾就集中在以豪格為首的兩黃旗和以多爾袞、多鐸為首的兩白旗身上啦。兩邊爭來爭去的,誰也拿不定主意。
在當時,滿清政權麵臨著一個比南明更複雜而艱難的局麵:兩黃旗和正紅旗堅決支持豪格即位;而兩白旗則堅定地站在了多爾袞一方。在這種形勢下,如果多爾袞強行稱帝,勢必會引發一場血腥的內戰。
在經過深思熟慮後,多爾袞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讓莊妃所生的清太宗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繼承皇位。同時,多爾袞還推舉鄭親王濟爾哈朗與自己共同輔政,這樣可以平衡各方勢力,避免內亂。通過這個決策,多爾袞成功地解決了皇位爭奪的難題,並向權力的巔峰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天幕之上,那些堪比起初崇禎皇帝一樣的對於多爾兗不遺餘力地誇讚之詞,令努爾哈赤陣營的人反應各異。
努爾哈赤得知自己被追封為清太祖,心中不禁歡喜,臉上露出一絲微笑。也暗自慶幸自己剛剛選擇了皇太極作為皇位繼承人,事實證明他的決策是明智的。而多爾兗本人,從天幕中的表現來看,確實配得上“墨爾根戴青”這個尊稱。
皇太極雖然從天幕上得知自己將會在未來稱帝,然而此刻,父親努爾哈赤已然稱帝,並定國號為滿 清。如此一來,原本預計的大清太宗這一稱號恐怕需要改變。盡管內心有所不滿,但麵對眼前的局勢,他也隻能暫時忍耐。
此時,身為包衣奴才的範文程心中暗自嘀咕。他覺得這個所謂的滿清國號簡直不成體統,遠不如大清這個名號來得正統和大氣。然而,他深知自己地位卑微,不敢輕易發表意見。畢竟,他隻是個奴才,沒有足夠的話語權來左右這些重大事務。
除了以上這些人之外,心情最不好的當屬大妃阿巴亥了。畢竟,當一個人得知自己隻剩下短短數年的壽命時,而且還是被逼殉葬的時候,無論如何都無法高興起來。此時此刻,她心中剛剛燃起的為兒子尋找同盟者的希望瞬間破滅了。
至於阿敏,他內心十分渴望立刻質問皇太極為何要對他下手,以及使用何種手段。然而,此刻努爾哈赤就在身旁,作為侄子的他根本不敢有這樣的膽量。畢竟,他們的父親可是努爾哈赤的親兄弟,最終卻不明不白地死去。
而身為努爾哈赤第五子的莽古爾泰在聽聞自己的結局後,整個人如同石化般佇立原地,完全不知所措,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
*****
“這個多爾兗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能屈能伸,怪不得滿清能夠打下如此龐大的基業,南明輸給他們確實不冤!”此刻,被天幕所展示的畫麵深深震撼的朱元璋,對多爾兗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在他看來,多爾兗的智慧和果敢甚至超越了朱棣。如果當年燕王朱棣也有這樣的覺悟,放棄稱帝,而是選擇扶持自己的侄子,如朱允熥登基,自己則擔任攝政王,那麽他的成就或許會超越眼前這位多爾兗。
朱元璋心中不禁感歎:“多爾兗能夠在關鍵時刻放下個人的榮辱,以大局為重,這種胸懷和氣魄實在令人欽佩。相比之下,朱棣若是能夠多一些這樣的氣度和謀略,也許曆史將會改寫。可惜,曆史沒有如果,朱棣最終還是選擇了爭奪皇位,而多爾兗卻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帶領滿清走向了輝煌。”
想到這裏,朱元璋對多爾兗越發讚賞有加。
*****
“這個孩子今年已經六歲了,看來要早做準備,我要考慮一下,能不能采取什麽暗殺手段了。”萬曆皇帝一邊看著手上的情報,一邊自言自語道。
作為大明的最高統治者,萬曆皇帝心中清楚地知道,一個新的威脅正在悄然崛起。這個六歲的孩子,如果放任其成長,未來可能會成為明朝的心腹大患。然而,萬曆皇帝的想法卻與自己的老祖宗朱元璋截然不同。朱元璋曾說過:“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但如今的局勢已不同往昔,明朝麵臨著諸多內憂外患,需要重新審視對外政策和軍事戰略。
自他下定決心要再努力多活幾年以來,萬曆皇帝便開始思考如何以舉國之力將滿清消滅在遼東。他深知,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也是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舉措。此刻,宗藩親王、滿朝文武都已不敢再阻止他征稅和出兵攻打滿清。
甚至連一些東林黨的官員也紛紛響應號召,表示除了捐出自己的全部家產來支持這場戰爭外,還主張所有宗室成員、舉人、官員等應該免稅的人員征收特別稅作為征討滿清的軍餉。畢竟按照天幕上的曆史發展軌跡,即使擁有再多的家產,最終也不過是便宜了魏忠賢或李自成罷了。
在這個關鍵時刻,萬曆皇帝深知自己必須深思熟慮,權衡利弊。暗殺或許隻是一種權宜之計,但要徹底解決問題,還需從長計議。他需要綜合運用政治、經濟、軍事等手段,全麵布局,以實現對滿清的有效打擊。同時,他還要警惕國內的各種勢力,確保朝廷內部的穩定團結。
大明萬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多爾袞誕生在建州左衛赫圖阿拉城。這個孩子,注定要在未來的歲月裏掀起波瀾壯闊的風雲。
清太祖天命十一年(明天啟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病逝,多爾兗的生母、大妃阿巴亥被逼殉葬。從此,年幼的多爾兗與同父同母的阿濟格、多爾兗、多鐸一起,踏上了充滿坎坷的人生道路。
在天聰二年(也就是明朝崇禎元年,公元 1628年)的時候,年輕的多爾袞跟隨接替努爾哈赤成為後金汗的皇太極一同征討蒙古察哈爾部中的多羅特部,並在此戰中表現出色,因此獲得了“墨爾根戴青”這一讚譽,意為聰明的統帥。而就在同一個月的月底,年僅十六歲的多爾袞被任命為鑲白旗旗主,開始展現出他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政治智慧。
皇太極曾經對多爾袞說過這樣一句話:“朕對你的喜愛程度超過了其他所有的子弟,好馬、華麗的衣服以及美味佳肴都優先賞賜給你。”這句話充分體現了皇太極對多爾袞的重視和偏愛,也表明了多爾袞在當時的地位和影響力。
天聰七年(明崇禎六年,1633 年),皇太極召集了諸位貝勒和大臣們一起商議討論後金接下來的戰略發展方向,也就是要在明朝、朝鮮以及察哈爾這三個目標中決定首先進攻哪一個。
這時,多爾袞極力主張將征討明朝作為首要任務。他站在動搖明朝統治根基並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戰略高度,向皇太極提議每年趁著穀子成熟的時候深入明朝境內,圍困燕京並攔截其援兵,摧毀他們的屯堡,不斷消耗明朝的國力。多爾袞的這個計策得到了皇太極的認可和采納。
天聰十年(明崇禎九年,1636 年)大年初一,新年慶賀大典熱熱鬧鬧地開始啦!多爾袞一馬當先,領著各位貝勒向皇太極行禮。這年四月,皇太極稱帝,國號改為大清,年號也變成了崇德。論功行賞的時候,多爾袞被封為和碩睿親王,在六位王爺中排到了第三位,那時候他才二十四歲!
崇德三年(明崇禎十一年,1638 年)八月二十三,皇太極讓睿親王多爾袞當“奉命大將軍”,去南邊打明朝,由於山海關以外的地區仍然有大量明朝的軍隊駐守,因此多爾兗選擇了繞道蒙古地區,跨越長城,一下子就打下了 36 座城池,還招降了 6 座,俘虜了人畜 26 萬!
崇德五年至崇德七年的鬆錦之戰中,多爾袞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這場戰役的勝利也讓多爾袞的威望大增。
皇太極將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由多爾袞統攝。多爾袞深知人才對於國家治理的重要性,因此積極推薦有才華的文臣擔任要職。在他的舉薦下,希福、範文程、鮑承先、剛林等一批優秀的文臣得到了升遷,得以發揮他們的才智,共同輔佐皇太極治理國家。
多爾袞還向皇太極提出了一係列關於政府機構改革的建議。經過深思熟慮後,皇太極決定采納這些建議,對政府機構進行重大改革。這次改革確定了八衙官製,使得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更加高效,提高了行政效率。
此外,多爾袞在統轄六部期間,負責文臣武將的襲承升降事務,就連管理各部的王公貴胄也要經由他之手任命。
這段時期的經曆為多爾袞日後的攝政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通過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和執行,深入了解了朝政運作和官員選拔任用製度,為他日後的執政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資源。同時,他也贏得了眾多大臣的支持和信任,為他未來的政治生涯創造了有利條件。
崇德八年(明崇禎十六年)皇太極的病情突然加重,生命垂危。盡管太醫們竭盡全力,但最終還是無法挽救這位皇帝的生命。
皇太極的猝死讓整個朝廷陷入了混亂之中。因為他在世時並未立下嗣子,所以誰將繼承皇位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而當時的形勢異常複雜,各方勢力都在爭奪著這個至高無上的權力寶座。
此時,作為努爾哈赤時代四大貝勒之首的禮親王代善已經年過花甲,他早已不再過問朝政之事。而其他兩位大貝勒——莽古爾泰早在兩年前就去世了,而阿敏也在更之早之前就被皇太極以各種理由除掉了。這樣一來,最有實力競爭皇位的隻剩下了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兩人。
兩黃旗的大臣們都巴望著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能繼承皇位,這樣就能繼續保住兩旗的優越地位啦。
多爾袞文武雙全,那可是沒得說的,而且他身後還有兩個勇猛善戰的兄弟阿濟格與多鐸,再加上兩白旗的強力支持。
八月十四號這一天,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鐸、睿親王多爾袞等人,全都跑到了崇政殿,要開個會來決定皇位到底歸誰。最後呢,矛盾就集中在以豪格為首的兩黃旗和以多爾袞、多鐸為首的兩白旗身上啦。兩邊爭來爭去的,誰也拿不定主意。
在當時,滿清政權麵臨著一個比南明更複雜而艱難的局麵:兩黃旗和正紅旗堅決支持豪格即位;而兩白旗則堅定地站在了多爾袞一方。在這種形勢下,如果多爾袞強行稱帝,勢必會引發一場血腥的內戰。
在經過深思熟慮後,多爾袞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讓莊妃所生的清太宗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繼承皇位。同時,多爾袞還推舉鄭親王濟爾哈朗與自己共同輔政,這樣可以平衡各方勢力,避免內亂。通過這個決策,多爾袞成功地解決了皇位爭奪的難題,並向權力的巔峰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天幕之上,那些堪比起初崇禎皇帝一樣的對於多爾兗不遺餘力地誇讚之詞,令努爾哈赤陣營的人反應各異。
努爾哈赤得知自己被追封為清太祖,心中不禁歡喜,臉上露出一絲微笑。也暗自慶幸自己剛剛選擇了皇太極作為皇位繼承人,事實證明他的決策是明智的。而多爾兗本人,從天幕中的表現來看,確實配得上“墨爾根戴青”這個尊稱。
皇太極雖然從天幕上得知自己將會在未來稱帝,然而此刻,父親努爾哈赤已然稱帝,並定國號為滿 清。如此一來,原本預計的大清太宗這一稱號恐怕需要改變。盡管內心有所不滿,但麵對眼前的局勢,他也隻能暫時忍耐。
此時,身為包衣奴才的範文程心中暗自嘀咕。他覺得這個所謂的滿清國號簡直不成體統,遠不如大清這個名號來得正統和大氣。然而,他深知自己地位卑微,不敢輕易發表意見。畢竟,他隻是個奴才,沒有足夠的話語權來左右這些重大事務。
除了以上這些人之外,心情最不好的當屬大妃阿巴亥了。畢竟,當一個人得知自己隻剩下短短數年的壽命時,而且還是被逼殉葬的時候,無論如何都無法高興起來。此時此刻,她心中剛剛燃起的為兒子尋找同盟者的希望瞬間破滅了。
至於阿敏,他內心十分渴望立刻質問皇太極為何要對他下手,以及使用何種手段。然而,此刻努爾哈赤就在身旁,作為侄子的他根本不敢有這樣的膽量。畢竟,他們的父親可是努爾哈赤的親兄弟,最終卻不明不白地死去。
而身為努爾哈赤第五子的莽古爾泰在聽聞自己的結局後,整個人如同石化般佇立原地,完全不知所措,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
*****
“這個多爾兗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能屈能伸,怪不得滿清能夠打下如此龐大的基業,南明輸給他們確實不冤!”此刻,被天幕所展示的畫麵深深震撼的朱元璋,對多爾兗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在他看來,多爾兗的智慧和果敢甚至超越了朱棣。如果當年燕王朱棣也有這樣的覺悟,放棄稱帝,而是選擇扶持自己的侄子,如朱允熥登基,自己則擔任攝政王,那麽他的成就或許會超越眼前這位多爾兗。
朱元璋心中不禁感歎:“多爾兗能夠在關鍵時刻放下個人的榮辱,以大局為重,這種胸懷和氣魄實在令人欽佩。相比之下,朱棣若是能夠多一些這樣的氣度和謀略,也許曆史將會改寫。可惜,曆史沒有如果,朱棣最終還是選擇了爭奪皇位,而多爾兗卻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帶領滿清走向了輝煌。”
想到這裏,朱元璋對多爾兗越發讚賞有加。
*****
“這個孩子今年已經六歲了,看來要早做準備,我要考慮一下,能不能采取什麽暗殺手段了。”萬曆皇帝一邊看著手上的情報,一邊自言自語道。
作為大明的最高統治者,萬曆皇帝心中清楚地知道,一個新的威脅正在悄然崛起。這個六歲的孩子,如果放任其成長,未來可能會成為明朝的心腹大患。然而,萬曆皇帝的想法卻與自己的老祖宗朱元璋截然不同。朱元璋曾說過:“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但如今的局勢已不同往昔,明朝麵臨著諸多內憂外患,需要重新審視對外政策和軍事戰略。
自他下定決心要再努力多活幾年以來,萬曆皇帝便開始思考如何以舉國之力將滿清消滅在遼東。他深知,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也是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舉措。此刻,宗藩親王、滿朝文武都已不敢再阻止他征稅和出兵攻打滿清。
甚至連一些東林黨的官員也紛紛響應號召,表示除了捐出自己的全部家產來支持這場戰爭外,還主張所有宗室成員、舉人、官員等應該免稅的人員征收特別稅作為征討滿清的軍餉。畢竟按照天幕上的曆史發展軌跡,即使擁有再多的家產,最終也不過是便宜了魏忠賢或李自成罷了。
在這個關鍵時刻,萬曆皇帝深知自己必須深思熟慮,權衡利弊。暗殺或許隻是一種權宜之計,但要徹底解決問題,還需從長計議。他需要綜合運用政治、經濟、軍事等手段,全麵布局,以實現對滿清的有效打擊。同時,他還要警惕國內的各種勢力,確保朝廷內部的穩定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