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帝名叫愛新覺羅福臨,剛一登基一個天大的福氣就掉了下來。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領大順農民軍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吊自盡。四月初四日,吳三桂從寧遠逃回山海關,隨後向清朝請兵援助。


    此時,清朝內院大學士範文程上書攝政王多爾袞,指出當前局勢猶如秦朝失去天下,楚漢相爭,實際上是清朝與大順軍爭奪天下,而非與明朝爭鬥。他主張立刻出兵進取中原。同時,範文程分析道:“戰必勝,攻必取,賊不如我;順民心,招百姓,我不如賊。”因此,他建議多爾袞改變過去的屠戮搶掠政策,下令軍隊必須嚴格遵守紀律,對老百姓秋毫無犯。這意味著清朝不僅要在戰略上改變以往得城不守的策略,決心入主中原,還要在戰術上爭取民心。


    多爾袞聽取並接受了範文程的建議,決定派大軍出征,並答應了吳三桂請兵的要求。就這樣,曆史的車輪開始轉動,一場影響深遠的戰爭即將爆發……


    多爾袞對於吳三桂的困境可謂了如指掌,所以在山海關大戰中,他選擇了長時間的觀望態度。當李自成即將攻克東西羅城和北翼城時,吳三桂陷入絕境,數次派遣使者並親自殺出重圍向多爾袞求救。然而,多爾袞卻按兵不動,一直等到雙方都已經疲憊不堪、實力大減之後,才下令發兵進入山海關。


    在與大順軍的決戰中,多爾袞再次展現出其狡猾的策略。他讓吳軍率先上陣,與大順軍展開激烈戰鬥。當雙方都精疲力盡之時,他才命令八旗軍發起衝鋒。這樣一來,吳軍成為了消耗大順軍力量的工具,而八旗軍則在關鍵時刻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可以說,在山海關以西這場著名的戰役前後,多爾袞巧妙地利用了李自成與吳三桂之間的階級矛盾。他通過對吳三桂的挾持,成功地將其變為清軍入主中原的先鋒。吳三桂無奈之下隻能充當清軍的馬前卒,為他們打開了通往中原的大門。


    這場戰役不僅改變了曆史的走向,也揭示了多爾袞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善於觀察局勢,把握時機,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同時,他還能巧妙地運用敵人之間的矛盾,使其互相牽製,從而實現自己的目標。


    五月初二,清軍進入北京城。


    清軍進入北京城後,多爾袞下令禁止士兵搶劫百姓財物,同時暫停了剃發令,並為明朝皇帝朱由檢舉行了葬禮。這些舉措贏得了剛剛被大順軍搶一把的前明官紳的好感,迅速穩定了占領區的局勢。


    順治元年(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六月,多爾袞召集諸王貝勒大臣商議,最終決定將都城遷至北京。這次遷都決策既有政治意義,也有戰略考量。一方麵,遷都北京可以展示清朝統一中原、稱霸天下的決心;另一方麵,從戰略角度看,北京位於華北平原中心,地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特別是對於清朝來說,如果局勢不利,可以隨時退回山海關外,確保自身安全。


    金秋九月,順治帝率領群臣和軍隊從盛京(即沈陽)出發,經過長途跋涉終於抵達北京。一到京城,他就迫不及待地發布了一個重要旨意:


    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並賜予其珍貴的貂蟒朝衣;接著,命令禮部為多爾袞建立石碑以紀念其功績,同時還賞賜給他冊寶以及綴有十三顆東珠的黑狐冠一頂、黑狐裘一襲,還有大量的金銀珠寶、馬匹駱駝等等。


    這些豐厚的賞賜使得多爾袞在待遇方麵超越了其他諸王,成為當時最受尊崇的人物之一。


    十月初一,順治帝在皇極門(後來在順治二年改稱為太和門)舉行盛大儀式,向全國頒布登基詔書。這標誌著清王朝正式將首都定在北京,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曆史時期。作為第二個以北京為都城的少數民族大一統王朝,清朝開始了它長達二百多年的統治。


    李自成退入山陝之後,原明朝降官降將紛紛反水,但他在順治元年(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六月仍積極準備反攻。另一支農民軍在張獻忠率領下已建大西國於成都,統一了全川 。南明勢力擁戴福王朱由崧為帝,定都於南京,改年號為弘光,尚擁有中國南部的半壁富庶江山。


    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的戰略是:對農民軍的主要力量堅決消滅,而對南明政權則是“先禮後兵”。在此方針領導下,多爾袞先後擊敗大順軍,南明弘光、隆武、紹武幾個政權,不僅權力早就大權獨攬,而且在名義上也漸漸超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步。


    時間來到順治三年(公元 1646 年)五月,此時的多爾袞覺得每次調兵遣將都要向順治皇帝奏請鈐印實在太麻煩了,畢竟那信符一直放在皇宮裏呢。於是乎,他索性派人將皇帝璽印全都搬到了自己的府上,以備不時之需。


    從這一年開始,多爾袞使用的儀仗種類與皇帝完全相同,都是二十種,但每種的具體數量會比皇帝略少一些。再來看看另一位輔政王濟爾哈朗,他的儀仗僅僅有十五種,相比之下,與多爾袞相差甚遠。由此可見,多爾袞與皇帝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從順治四年開始,如果有官員在他們的奏書中仍然將“皇叔父攝政王”稱為“九王爺”,或者沒有使用完整的稱呼並且遺漏了某些字,那麽這些官員將會麵臨被革職的懲罰。


    此外,多爾袞也不再需要向順治帝行禮了。


    到了順治五年,多爾袞終於成功地鏟除了他最大的政敵——肅親王豪格。事實上,早在順治元年的四月份,豪格就因說錯話得罪了多爾袞,結果被剝奪了爵位。不過,由於當時清朝麵臨著強大的外敵壓力,多爾袞和豪格暫時放下了個人恩怨,攜手合作。隨著清軍順利進入山海關,並在北京建立了都城,豪格也重新獲得了肅親王的封號。


    順治三年正月,豪格被任命為靖遠大將軍,前往四川平定張獻忠的叛亂。同年十二月,他成功剿滅了張獻忠的勢力,取得了重大勝利。順治五年二月,豪格凱旋而歸,但僅僅一個月後,他便遭到了多爾袞的誣陷,被剝奪了爵位並投入監獄。同年四月,豪格在獄中含冤去世,年僅四十歲。


    把豪格除掉以後,就在這一年的年底,多爾袞又往前邁了一大步,變成了皇父攝政王。從這時起,多爾袞所使用的儀仗、音樂以及跟隨的人員,都與皇帝相差無幾。這意味著多爾袞不僅掌握著實權,而且在禮儀排場方麵也開始與皇帝看齊。


    此後,所有的政務,多爾袞再也不需要做出向皇帝請求的姿態了。隻要是多爾袞的旨意,一律都說成是皇帝下達的聖旨,幾乎與皇帝沒有區別。


    此外,多爾袞還任人唯親,隨意罷免和提拔官員。特別是不允許諸王、貝勒、貝子等人入朝辦事,將自己視為朝廷,命令他們每天都要在自己的王府前等待聽從命令。】


    “這個速度恐怕離正式登基就差一步了。”大明各時空的皇帝們看著多爾兗權力的增長,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擔憂和疑慮。他們深知多爾兗的野心勃勃,而其迅速崛起的勢頭更是讓人不寒而栗。


    然而,作為經驗豐富的政治家,他們明白此時的局勢並非表麵所見那麽簡單。早在此前的天幕中就發現了滿清的政治製度與大明完全不同,八旗旗主各自擁有自己的軍隊,當年多爾兗兄弟擁有兩白旗也隻占了全國力量的四分之一,就不知道此時多爾兗又有多大力量了。


    同時,大明各時空的皇帝們對多爾兗的評價也有所保留。他們認為多爾兗雖然有著卓越的才能和領導能力,但他的手段過於狠辣,缺乏政治智慧和遠見。這樣的領導者往往難以長久地統治一個國家,更難以贏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因此,對於多爾兗是否能夠成功登基,大明各時空的皇帝們並不樂觀,更何況此前天幕上所言,這個多爾兗好象在三十九歲就死了。


    當大明諸帝正在計算著這個多爾兗什麽時候跟順治小皇帝鬧崩,又是如何死的時候,一個打臉的解說出現在天幕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張061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張0612並收藏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