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尼堪戰死
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 作者:老張0612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尼堪,全名乃是愛新覺羅·尼堪,其名“尼堪”於滿語之中有著特殊含義——漢人。
當努爾哈赤之子以及侄子一輩逐漸凋零離世之時,孫子輩開始嶄露頭角,登上曆史舞台。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身為侄子的尼堪,年齡竟然較其叔父多爾袞還要年長三歲之多。遙想當年,尼堪追隨著努爾哈赤縱橫沙場,奮勇殺敵之際,彼時的多爾袞尚無緣踏上那硝煙彌漫的戰場。
話說順治九年(公元 1652 年),風雲突變,局勢驟緊。剛剛改旗易幟的南明大將孫可望與李定國等一幹猛將率領大軍自貴州傾巢而出,如猛虎下山般突襲而入湖南之地。值此關鍵時刻,清朝方麵果斷決策,決意揮師西南,一舉剿滅南明永曆朝廷這一心腹大患。
於是乎,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就此拉開帷幕:吳三桂統率關寧雄兵從四川挺進,而孔有德率部由廣西出擊,雙方呈夾擊之勢,直逼雲貴地區。一時間,戰雲密布,山河變色,整個西南大地陷入一片烽火連天的混亂局麵。
時值七月流火之際,尼堪肩負重任,被委以定遠大將軍之職,統領浩浩蕩蕩的大軍,踏上了前往湖南征討孫可望的征程。就在即將啟程出發之時,順治皇帝對其寄予厚望,賜予了諸多珍貴之物,其中包括彰顯尊貴身份的禦服、鋒利無比的佩刀以及神駿非凡的鞍馬等等。不僅如此,順治帝更是親自送行,一直將他送至南苑方才止步。
與此同時,另一邊戰場上也是風起雲湧。李定國果斷出兵寶慶,得知消息後的孔有德迅速率領軍隊前去救援。然而,令孔有德未曾料到的是,這一路竟有明軍設下重重埋伏。刹那間,喊殺聲四起,箭雨如蝗,清軍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盡管孔有德奮力抵抗,但無奈敵軍勢大,最終還是遭受了慘重的損失。
李定國見狀,當機立斷,指揮著明軍乘勝追擊。孔有德隻得且戰且退,狼狽地退守桂林城。麵對明軍強大的攻勢,自知難以抵擋的孔有德心灰意冷,決定以死殉國。於是,他舉起火把,親手點燃了自己的王府,熊熊大火瞬間衝天而起。隨後,孔有德拔劍自刎,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隨著孔有德的敗亡,明軍順利收複了廣西地區。
定南王孔有德的陣亡噩耗傳來,順治皇帝不禁惶恐不安起來。自從清軍入關以來,孔有德、吳三桂、耿仲明、尚可喜等“四位漢王”始終衝鋒陷陣,廝殺在前。無論是剿滅李自成的大順軍,還是平定張獻忠的大西政權,亦或是推翻南明弘光朝廷,他們都堪稱清軍的絕對主力。
然而,命運無常。早在孔有德戰死之前的一年,即順治六年(公元 1649 年),耿仲明剛剛改封為靖南王後沒多久,就因私自藏匿逃人之事敗露,心中懼怕獲罪,竟然在率軍進軍廣東途中的江西吉安選擇了畏罪自縊。雖然耿仲明之子耿繼茂繼續為大清賣命,但無論從威望與能力都不如其父。
話說那李定國一路高歌猛進,氣勢如虹,接連攻克廣西多地,隨後又揮師北上,如秋風掃落葉般橫掃湖南。他的赫赫戰功震動朝野,引得順治皇帝坐立不安。於是,順治下定決心派出八旗精銳部隊南征,企圖一舉剿滅這股來勢洶洶的反清勢力。此次出征,順治特意任命尼堪為主帥,統領六萬雄兵浩浩蕩蕩地南下。
說起這尼堪,那可是清朝軍中出了名的猛將,不僅武藝高強,而且作戰勇猛,常常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然而,此人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過於輕敵。在他眼中,李定國不過是一介草寇,根本不足為懼。想當年,清軍進攻四川討伐張獻忠之時,尼堪親自領軍衝鋒在前,所到之處敵軍望風而逃。就連張獻忠的四個幹兒子——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和艾能奇也是被打得落花流水,毫無還手之力,隻能狼狽逃竄。
隻是如今的李定國早已脫胎換骨,不再是昔日那個任人欺淩的小角色。但尼堪對此渾然不覺,依舊沉浸在過往的輝煌戰績之中。為了能夠成功擊敗尼堪這個勁敵,李定國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條妙計:誘敵深入,然後在茂密的森林中設下天羅地網,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就在同一年的十一月,尼堪率領著他的大軍抵達湘潭。此時,南明大將馬進忠等人見清軍來勢凶猛,自知難以抵擋,便果斷放棄湘潭,逃往寶慶府暫避其鋒芒。清軍見狀,以為南明軍隊已經嚇破了膽,愈發驕橫起來。他們繼續向衡州挺進,一路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當行進至衡山縣時,遭遇了在此駐守的明軍。雙方展開一場激戰,最終噶布什賢帶領的清軍憑借著強大的兵力優勢,打敗了明軍,斬殺明軍一千八百餘人。
明軍主動出擊,尼堪連戰連捷,更加瞧不起李定國。尼堪率領大軍在夜裏行進,日夜兼程到達衡州。第二天,大軍還未來得及布陣,明軍四萬餘人驟然出現,尼堪指揮軍隊進攻,大破明軍,向北追擊二十餘裏,俘獲大象四頭、戰馬八百多匹。
就在此刻,那尼堪率領著他的軍隊一路孤軍深入,漸漸地與後方的主力部隊失去了聯係。環顧四周,他發現自己身邊僅剩下兩千名精銳的八旗士兵,以及寥寥數十位身經百戰的高級武將。
而與此同時,狡猾的明軍早已在茂密的樹林中設下了天羅地網,靜待時機。當清軍毫無察覺地踏入這片陷阱時,隱藏在暗處的伏兵如猛虎下山般突然殺將出來,瞬間打亂了清軍的陣型和節奏。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慌失措的清軍將士們本能地想要撤退保命。然而,尼堪卻挺身而出,大聲喝道:“我軍此番攻擊明軍,絕無退縮之理!身為朝廷的宗室,若在此刻臨陣脫逃,我還有何顏麵返回京城?”
話音未落,隻見尼堪一馬當先,揮舞著手中的兵器,率領著部下們奮勇直入敵陣。刹那間,喊殺聲、金戈相交聲響徹雲霄。盡管尼堪和他的將士們英勇無畏,但無奈明軍人數眾多且占據有利地形,很快便將這支孤軍重重包圍起來。
身陷重圍的清軍左衝右突,試圖尋找一條突圍之路,但始終未能如願。在激烈的戰鬥中,尼堪沉著冷靜地指揮著諸位將領奮力衝殺,毫不畏懼敵人的強大攻勢。然而,命運似乎並不眷顧這位勇敢的將領,在一次衝鋒中,尼堪不慎陷入了一片泥濘不堪的沼澤之中。
此時,他身上攜帶的箭矢也已全部用盡,形勢變得愈發危急。但尼堪並未就此放棄抵抗,他毅然拔出腰間的戰刀,繼續與蜂擁而至的明軍展開殊死搏鬥。
最終,經過長時間的苦戰,尼堪因力竭倒在了血泊之中。年僅四十三歲的他,就這樣結束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
戰後,尼堪的屍體被勝利的明軍所繳獲,李定國下令將其頭顱斬下,並派人送往昆明,呈獻於永曆皇帝麵前,以此來炫耀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
話說那尼堪在戰場上不幸陣亡,這一噩耗瞬間傳遍清軍陣營,原本整齊有序的隊伍刹那間亂作一團,士兵們驚慌失措,完全失去了應有的戰鬥紀律和指揮體係。而李定國率領的明軍則趁此機會發起猛烈進攻,陷入絕境的八旗軍包括數十位將領在內最終全部殲滅,使得清軍的軍事力量遭受重創。
要知道,當初尼堪南征之時,他所率領的兵馬多達 6 萬人之眾,其中八旗兵更是有大約 1 萬名。如此規模龐大且精銳的部隊,如今卻遭遇如此慘敗,其所帶來的損失簡直難以估量。
尤其在順治年間,整個滿洲八旗的男丁數量不過才約 4 萬人左右,而在這場衡州之戰中,竟然就陣亡了約 2 千名精銳的八旗軍,而且還包括了幾十位重要將領,這對於清朝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其沉重的打擊。
清朝的八旗軍人數本來就不算眾多,如果持續這樣大量地損耗下去,一旦達到某個臨界值,那麽陣營中的那些“漢軍”將領很可能就會心生二意,選擇倒戈相向。如此一來,戰局將會急轉直下,變得愈發不可收拾。
當衡州之戰以尼堪陣亡、八旗軍損失慘重的結局收場後,為了盡快挽回當前的頹勢,順治皇帝不得不再次做出艱難抉擇,命令並不備完全信任的洪承疇火速離京,前往前線統籌節製兵馬,以期能夠重振旗鼓,扭轉乾坤。】
******
“哎呀!這個洪承疇怎麽就跟幽靈一般,如影隨形,無處不在啊!無論走到哪裏,似乎都能看到他那張令人厭惡的麵孔。看來,這一次南明真的是在劫難逃啦!”當洪承疇又一次如同鬼魅般地出現在天幕之上時,大明各個時空的皇帝們都不禁發出這樣無奈的歎息。
盡管他們心裏很清楚,即便孫可望和李定國等人能夠擊敗清軍,最終也極有可能如同曹操一般會取大明而代之,自己稱王稱霸。但不管怎樣說,那好歹也是咱們漢人自家的天下呀!總好過被那些外族蠻夷所統治吧?
想到這裏,這些皇帝們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悲哀與絕望。然而,麵對如此強大且陰險狡詐的敵人,他們又實在想不出什麽有效的應對之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局勢一步步惡化下去……
當努爾哈赤之子以及侄子一輩逐漸凋零離世之時,孫子輩開始嶄露頭角,登上曆史舞台。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身為侄子的尼堪,年齡竟然較其叔父多爾袞還要年長三歲之多。遙想當年,尼堪追隨著努爾哈赤縱橫沙場,奮勇殺敵之際,彼時的多爾袞尚無緣踏上那硝煙彌漫的戰場。
話說順治九年(公元 1652 年),風雲突變,局勢驟緊。剛剛改旗易幟的南明大將孫可望與李定國等一幹猛將率領大軍自貴州傾巢而出,如猛虎下山般突襲而入湖南之地。值此關鍵時刻,清朝方麵果斷決策,決意揮師西南,一舉剿滅南明永曆朝廷這一心腹大患。
於是乎,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就此拉開帷幕:吳三桂統率關寧雄兵從四川挺進,而孔有德率部由廣西出擊,雙方呈夾擊之勢,直逼雲貴地區。一時間,戰雲密布,山河變色,整個西南大地陷入一片烽火連天的混亂局麵。
時值七月流火之際,尼堪肩負重任,被委以定遠大將軍之職,統領浩浩蕩蕩的大軍,踏上了前往湖南征討孫可望的征程。就在即將啟程出發之時,順治皇帝對其寄予厚望,賜予了諸多珍貴之物,其中包括彰顯尊貴身份的禦服、鋒利無比的佩刀以及神駿非凡的鞍馬等等。不僅如此,順治帝更是親自送行,一直將他送至南苑方才止步。
與此同時,另一邊戰場上也是風起雲湧。李定國果斷出兵寶慶,得知消息後的孔有德迅速率領軍隊前去救援。然而,令孔有德未曾料到的是,這一路竟有明軍設下重重埋伏。刹那間,喊殺聲四起,箭雨如蝗,清軍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盡管孔有德奮力抵抗,但無奈敵軍勢大,最終還是遭受了慘重的損失。
李定國見狀,當機立斷,指揮著明軍乘勝追擊。孔有德隻得且戰且退,狼狽地退守桂林城。麵對明軍強大的攻勢,自知難以抵擋的孔有德心灰意冷,決定以死殉國。於是,他舉起火把,親手點燃了自己的王府,熊熊大火瞬間衝天而起。隨後,孔有德拔劍自刎,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隨著孔有德的敗亡,明軍順利收複了廣西地區。
定南王孔有德的陣亡噩耗傳來,順治皇帝不禁惶恐不安起來。自從清軍入關以來,孔有德、吳三桂、耿仲明、尚可喜等“四位漢王”始終衝鋒陷陣,廝殺在前。無論是剿滅李自成的大順軍,還是平定張獻忠的大西政權,亦或是推翻南明弘光朝廷,他們都堪稱清軍的絕對主力。
然而,命運無常。早在孔有德戰死之前的一年,即順治六年(公元 1649 年),耿仲明剛剛改封為靖南王後沒多久,就因私自藏匿逃人之事敗露,心中懼怕獲罪,竟然在率軍進軍廣東途中的江西吉安選擇了畏罪自縊。雖然耿仲明之子耿繼茂繼續為大清賣命,但無論從威望與能力都不如其父。
話說那李定國一路高歌猛進,氣勢如虹,接連攻克廣西多地,隨後又揮師北上,如秋風掃落葉般橫掃湖南。他的赫赫戰功震動朝野,引得順治皇帝坐立不安。於是,順治下定決心派出八旗精銳部隊南征,企圖一舉剿滅這股來勢洶洶的反清勢力。此次出征,順治特意任命尼堪為主帥,統領六萬雄兵浩浩蕩蕩地南下。
說起這尼堪,那可是清朝軍中出了名的猛將,不僅武藝高強,而且作戰勇猛,常常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然而,此人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過於輕敵。在他眼中,李定國不過是一介草寇,根本不足為懼。想當年,清軍進攻四川討伐張獻忠之時,尼堪親自領軍衝鋒在前,所到之處敵軍望風而逃。就連張獻忠的四個幹兒子——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和艾能奇也是被打得落花流水,毫無還手之力,隻能狼狽逃竄。
隻是如今的李定國早已脫胎換骨,不再是昔日那個任人欺淩的小角色。但尼堪對此渾然不覺,依舊沉浸在過往的輝煌戰績之中。為了能夠成功擊敗尼堪這個勁敵,李定國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條妙計:誘敵深入,然後在茂密的森林中設下天羅地網,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就在同一年的十一月,尼堪率領著他的大軍抵達湘潭。此時,南明大將馬進忠等人見清軍來勢凶猛,自知難以抵擋,便果斷放棄湘潭,逃往寶慶府暫避其鋒芒。清軍見狀,以為南明軍隊已經嚇破了膽,愈發驕橫起來。他們繼續向衡州挺進,一路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當行進至衡山縣時,遭遇了在此駐守的明軍。雙方展開一場激戰,最終噶布什賢帶領的清軍憑借著強大的兵力優勢,打敗了明軍,斬殺明軍一千八百餘人。
明軍主動出擊,尼堪連戰連捷,更加瞧不起李定國。尼堪率領大軍在夜裏行進,日夜兼程到達衡州。第二天,大軍還未來得及布陣,明軍四萬餘人驟然出現,尼堪指揮軍隊進攻,大破明軍,向北追擊二十餘裏,俘獲大象四頭、戰馬八百多匹。
就在此刻,那尼堪率領著他的軍隊一路孤軍深入,漸漸地與後方的主力部隊失去了聯係。環顧四周,他發現自己身邊僅剩下兩千名精銳的八旗士兵,以及寥寥數十位身經百戰的高級武將。
而與此同時,狡猾的明軍早已在茂密的樹林中設下了天羅地網,靜待時機。當清軍毫無察覺地踏入這片陷阱時,隱藏在暗處的伏兵如猛虎下山般突然殺將出來,瞬間打亂了清軍的陣型和節奏。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慌失措的清軍將士們本能地想要撤退保命。然而,尼堪卻挺身而出,大聲喝道:“我軍此番攻擊明軍,絕無退縮之理!身為朝廷的宗室,若在此刻臨陣脫逃,我還有何顏麵返回京城?”
話音未落,隻見尼堪一馬當先,揮舞著手中的兵器,率領著部下們奮勇直入敵陣。刹那間,喊殺聲、金戈相交聲響徹雲霄。盡管尼堪和他的將士們英勇無畏,但無奈明軍人數眾多且占據有利地形,很快便將這支孤軍重重包圍起來。
身陷重圍的清軍左衝右突,試圖尋找一條突圍之路,但始終未能如願。在激烈的戰鬥中,尼堪沉著冷靜地指揮著諸位將領奮力衝殺,毫不畏懼敵人的強大攻勢。然而,命運似乎並不眷顧這位勇敢的將領,在一次衝鋒中,尼堪不慎陷入了一片泥濘不堪的沼澤之中。
此時,他身上攜帶的箭矢也已全部用盡,形勢變得愈發危急。但尼堪並未就此放棄抵抗,他毅然拔出腰間的戰刀,繼續與蜂擁而至的明軍展開殊死搏鬥。
最終,經過長時間的苦戰,尼堪因力竭倒在了血泊之中。年僅四十三歲的他,就這樣結束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
戰後,尼堪的屍體被勝利的明軍所繳獲,李定國下令將其頭顱斬下,並派人送往昆明,呈獻於永曆皇帝麵前,以此來炫耀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
話說那尼堪在戰場上不幸陣亡,這一噩耗瞬間傳遍清軍陣營,原本整齊有序的隊伍刹那間亂作一團,士兵們驚慌失措,完全失去了應有的戰鬥紀律和指揮體係。而李定國率領的明軍則趁此機會發起猛烈進攻,陷入絕境的八旗軍包括數十位將領在內最終全部殲滅,使得清軍的軍事力量遭受重創。
要知道,當初尼堪南征之時,他所率領的兵馬多達 6 萬人之眾,其中八旗兵更是有大約 1 萬名。如此規模龐大且精銳的部隊,如今卻遭遇如此慘敗,其所帶來的損失簡直難以估量。
尤其在順治年間,整個滿洲八旗的男丁數量不過才約 4 萬人左右,而在這場衡州之戰中,竟然就陣亡了約 2 千名精銳的八旗軍,而且還包括了幾十位重要將領,這對於清朝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其沉重的打擊。
清朝的八旗軍人數本來就不算眾多,如果持續這樣大量地損耗下去,一旦達到某個臨界值,那麽陣營中的那些“漢軍”將領很可能就會心生二意,選擇倒戈相向。如此一來,戰局將會急轉直下,變得愈發不可收拾。
當衡州之戰以尼堪陣亡、八旗軍損失慘重的結局收場後,為了盡快挽回當前的頹勢,順治皇帝不得不再次做出艱難抉擇,命令並不備完全信任的洪承疇火速離京,前往前線統籌節製兵馬,以期能夠重振旗鼓,扭轉乾坤。】
******
“哎呀!這個洪承疇怎麽就跟幽靈一般,如影隨形,無處不在啊!無論走到哪裏,似乎都能看到他那張令人厭惡的麵孔。看來,這一次南明真的是在劫難逃啦!”當洪承疇又一次如同鬼魅般地出現在天幕之上時,大明各個時空的皇帝們都不禁發出這樣無奈的歎息。
盡管他們心裏很清楚,即便孫可望和李定國等人能夠擊敗清軍,最終也極有可能如同曹操一般會取大明而代之,自己稱王稱霸。但不管怎樣說,那好歹也是咱們漢人自家的天下呀!總好過被那些外族蠻夷所統治吧?
想到這裏,這些皇帝們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悲哀與絕望。然而,麵對如此強大且陰險狡詐的敵人,他們又實在想不出什麽有效的應對之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局勢一步步惡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