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軍餘部與永曆小朝廷實現聯合立刻就取得了非凡的戰績,本來麵對左良玉這樣的明軍將領屢戰屢有敗的張獻忠一死,他的四個幹兒子反而發揮出了驚天的能力,恐怕如果張獻忠還活著,大西軍絕對沒有如此的表現吧。


    在張獻忠生前,大西軍一直處於逃亡狀態,足跡遍布各地。他們曾向東抵達鳳陽,向西到達成都等地。這些地方都是人口密集、經濟繁榮的地區,然而,大西軍卻沒有選擇建立穩固的根據地。相反,他們奉行著靈活的戰略: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這種策略讓大西軍在動蕩的局勢中生存了下來。


    但張獻忠死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大西軍的風格煥然一新,不再逃避敵人,而是主動迎難而上。盡管避開了最為強大的清軍豪格和關寧軍吳三桂,但他們卻勇敢地渡過長江,攻打重慶。接下來,大西軍更是挑戰重重困難,爬上雪山,穿越金沙江和大渡河,最終抵達貴州。在貴州,大西軍召開了遵義會議,並在那裏找到了相對穩定的落腳點。


    這一係列的行動讓人不禁聯想到某支偉大的軍隊,隻是方向不同,一支由南向北,另一支則由北向南。不過,大西軍從北向南似乎更為容易些。


    這一路下來,無論最終有多少人抵達了雲貴地區,那些幸存下來的無疑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再加上隨後兩年的征戰,數十萬大軍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清順治四年、南明永曆元年(公元 1647 年)的八月,在昆明城中,四將軍在此設下莊嚴的壇場,舉行了一場隆重的盟誓儀式。


    四將軍恢複了他們各自原本的姓氏,從此刻起,孫可望成為平東王,李定國則被尊稱為安西王,劉文秀為撫南王,而艾能奇為定北王。


    盡管如今已貴為王侯,但他們始終堅守著農民軍的優良傳統,不曾忘卻自己的出身和初心。每逢遭遇重大事務需要商議決策之時,四人便會並肩坐在一處,平等相待,共商大計。


    而由於孫可望在軍中威望頗高,且具備卓越的領導才能,所以對於各營將士的賞罰事宜,最終還是由他一錘定音。如此一來,既保證了軍令如山倒的威嚴,又兼顧了公平公正的原則,使得這支軍隊愈發團結一心,士氣高昂,成為當時一支令人聞風喪膽的勁旅。


    當然,李定國在湖南的大勝,其實也是大西軍所擁有的強大物質基礎(包括軍力和經濟實力)與永曆小朝廷所具備的精神號召力的完美結合。這樣的結合,不僅彌補了雙方各自的不足,更使得他們能夠更好地實現自身的政治目標。


    永曆小朝廷所展現出的精神號召力,源自於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澱而成的“華夷之防”的民族情感的激發與釋放,無需刻意營造。然而,大西軍則不同,他們在創造和積累抗清物質基礎的過程中,在貴州和雲南兩個省份主要做了以下幾件大事:


    首先,大西軍嚴懲了一群貪汙腐敗的官員,有力地打擊了雲、貴地區的土司勢力。他們一路過關斬將,攻克了重慶、綦江、遵義等地,並成功直搗貴陽。


    在這個過程中,大西軍不僅衝破了明官軍和土司武裝的重重包圍與攔截,還處決了大量的貪官汙吏和土官。隨後,大西軍繼續向東挺進,席卷了安順、安南、普安等地,最終深入雲南境內。


    對於那些膽敢頑強抵抗的明官軍和土司武裝,大西軍毫不留情地予以堅決鎮壓。到達雲南後,大西軍以強大的武力擊敗了阿迷州土司沙定洲,收編了掌控著雲南全省一半以上土地的明黔國公沐天波。接著,大西軍分兵四路,分別向東部、西部、南部和中部進軍,實現了對整個雲南的軍事控製。


    這一行為直接導致了當地土司、頭人等勢力與各族人民之間的聯合專政局麵被徹底打破。此後,大西軍又揮師貴州,對永曆小朝廷為對抗大西軍而冊封的忠國公王祥、宣平侯楊展等南明武裝進行了清剿。大西軍的這些軍事行動,讓雲、貴地區的南明勢力與土司階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


    這一點對於後來的搞清大業至關重要,因為明朝和南明滅亡的一個關鍵因素在於地方藩王、權貴、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而需要出征作戰的官軍甚至連軍餉都無法發放。


    其次,大西軍的軍紀也有了極大的改善。在張獻忠統治的時期,大西軍的軍紀簡直令人發指。他們的行為比那些惡貫滿盈的土匪還要惡劣。然而,自從孫可望等四位將領開始領導大西軍後,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大西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雞犬不驚,軍民相安無事。這種嚴明的紀律使得大西軍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僅僅在順治七年(公元 1650 年),大西軍就已經迅速壯大到擁有數十萬名士兵的規模。這不僅證明了孫可望等人的卓越領導才能,更展示了他們對軍紀的嚴格要求和對民眾的關愛。這樣的軍隊無疑成為了人民心中的希望之光,也為他們贏得了更多的支持與擁護。


    第三點,大西軍堅持了獨立自主的造反精神,並重建了地方政權。


    他們在雲南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鞏固自己的統治。首先,大西軍成功地招降並聯合了一批明朝官吏,這顯示出他們善於利用當地資源和人才的智慧。其次,大西軍實行了\"觀政選官\"製度,通過考試選拔全省生員中的佼佼者,錄用了32名成績優異者。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體現了他們對知識和能力的重視。


    此外,孫可望自稱為\"國主\",建立了一個新的年號\"興朝\",並設置了六卿等官職。他還將張獻忠尊稱為\"老萬歲\",建造太廟進行祭祀,表明大西軍對張獻忠的敬重和紀念。這些舉措有助於穩定大西軍內部的秩序和團結。同時,大西軍也在貴州等地重建了一些地方行政機構,派遣官員管理各級政府和軍事單位。


    這樣一來,大西軍逐漸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統治體係,與永曆小朝廷形成了分庭抗禮之勢。在治理方麵,大西軍注重整頓吏治,設立了\"登聞鼓\",允許地方頭人隨時擊鼓反映問題。這一舉措有效地防止了官員貪汙受賄和民眾遭受盜賊掠奪的現象,使得社會治安得到改善。可以說,大西軍在有效控製的地區內實施了一係列改革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其吏治狀況較明代有明顯的好轉。


    第四,大西軍在雲貴地區實施了一係列有利於恢複和發展生產的措施。他們派遣官員清查丈量思州、石阡、黃平、施秉、清江等地的內外屯田,並征收租金。在雲南,大西軍派人勘察田地的產量,然後與百姓平均分配。同時,廢除了官員舉人免稅的規定,人丁不論貧富,全部征稅。


    此外,大西軍還招安逃亡在外的百姓回家恢複家業,如果有不足之處,則借給他們耕牛和種子,因此居民紛紛歸來。


    大西軍還將靠近省會的田地和鹽井的利益,從原來的官民對半分收改為四六分收。並且在省城以及下關設立了 18 座煉銅爐,鑄造\"興朝通寶\"錢,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一律通用。


    大西軍還組織各地的工匠,設立什造局四處,修理製造武器。同時鼓勵民間開采礦產,興修水利,委派官員管理鹽稅和礦務。


    在大西軍能夠有效控製的地方,清除了地主武裝和盜賊的騷擾,嚴格執行保甲製度,穩定了社會秩序。這些措施促進了當地經濟的複蘇和社會的穩定,為大西軍在西南地區的統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一段時期的苦心經營後,雲南和貴州成為了大西軍堅實穩固的根據地。在這個過程中,張獻忠的四個養子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孫可望年齡最大,且有一定文化知識,地位最高,尤其受到張獻忠的信任和依靠,其威望僅次於張獻忠。在張獻忠犧牲後,他們繼續轉戰雲南和貴州地區。自然而然地,孫可望成為了大西軍的首要領袖,這一點毫無爭議。】


    *****


    “四王共治此點著實與朕所設之四大貝勒共議朝政的舉措頗為相似啊!”努爾哈赤於天幕之上由衷地讚歎道。


    提及此事,他心中對於後續該體製遭致破壞一事,顯然依舊耿耿於懷、難以釋懷。然而,恰似明太祖朱元璋一般,他亦深深明白,當自己在世之時,諸事皆可依憑自身意願行事;可一旦身故歸西,那便無法掌控局麵了。


    想及此處,努爾哈赤不禁長歎一聲,臉上流露出一絲無奈之色。畢竟,王朝更迭、權力交替,其中變數實難預料。縱有雄才大略如他者,麵對生死無常和曆史洪流,亦隻能徒歎奈何。


    ******


    【而大西軍的第二位領袖卻是在激烈戰鬥中嶄露頭角的李定國。


    在那動蕩不安的年代裏,李定國誕生於陝西延安的一個貧苦農家。他出生在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六月十一日。這個普通的孩子卻注定要在曆史的舞台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崇禎三年(1630年),年僅十歲的李定國毅然投身張獻忠的起義軍。那時的他或許還帶著幾分稚嫩,但眼中閃爍著堅定與勇氣。張獻忠一眼便看中了這個與眾不同的少年,將他收為養子,並改名為張定國。從此,李定國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人生旅程。


    張獻忠共有四位養子,其中老大是孫可望,而李定國緊隨其後。此外,還有老三劉文秀和老四艾能奇。他們四人一同並肩作戰,成為張獻忠麾下的得力幹將。


    崇禎十四年(1641年)二月,李定國展現出了過人的智謀與果敢。他巧妙地偽裝成明軍差官,帶領二十匹輕騎趁著夜色迅速抵達襄陽城下。這座堅固的城池在他的奇襲下被一舉攻破,城中的明軍毫無防備。此次戰役不僅讓農民軍大獲全勝,更重要的是,明督師大學士楊嗣昌儲存的十餘萬軍資全部落入了農民軍手中。這一戰,讓李定國聲名鵲起,也為他日後的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西國大順元年(即清朝順治元年,公元 1644 年)那寒冷的十一月,張獻忠意氣風發地在成都這片廣袤大地之上,正式宣告了大西政權的誕生。在這個嶄新的曆史節點上,無數英雄豪傑嶄露頭角,其中尤以李定國最為引人注目。


    李定國,這位年輕的將領憑借著其卓越非凡的戰功,被張獻忠冊封為安西王,並肩負起監管整整十六座軍營的重任。要知道,此時的李定國年僅二十四歲,但他已然展現出了遠超常人的軍事才能與領導風範。


    李定國不僅武藝高強、身材魁梧,足有八尺之高,更是生得一副英俊瀟灑的好麵容。他為人處世張弛有度,在軍紀嚴明的軍隊之中,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原則底線。更為難得的是,李定國對待部下寬厚仁愛,從不輕易責罰犯錯之人,而是善於引導他們改過自新。


    正因如此,李定國在軍中聲名遠揚。每當戰火燃起,他總是身先士卒,一騎絕塵衝在最前方,揮舞著手中的兵刃奮勇殺敵,那英姿颯爽的身影宛如戰神下凡一般,令人為之膽寒。他的勇猛無畏讓敵人聞風喪膽,無論是麵對數倍於己的強敵,還是身陷絕境的困局,李定國都能沉著應對、化險為夷。因其作戰時勇往直前、勢不可擋的氣勢,人們紛紛尊稱他為“小尉遲”或者“萬人敵”。毫不誇張地說,李定國堪稱大西軍中文武雙全的一代戰將......】


    ******


    “這個孫可望確實是一位有才能的人,李定國也是一個戰將,一個可以治理國家,一個可以領兵作戰。但出現得太晚了,一切都無法挽回。此時,滿清已經占據了整個華夏大地,如果我們聯合明朝,也不過是在偏遠的雲貴地區對抗整個龐大的清朝。即使能夠暫時戰勝滿清,但也難以持久。


    尤其是‘四.....三王共同議政’這種製度並不可靠,孫可望和李定國之間遲早會產生矛盾衝突。無論哪一方獲勝,大西軍都將走向滅亡。”


    天幕下的朱元璋並沒有因為雙方存在挖祖墳的仇恨而對大西軍持有偏見,他仍然以客觀公正的態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隻是對其前景並不樂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張061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張0612並收藏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