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按照預定計劃進行著,趙立慶精心調整朝廷的人事安排,使得各個部門之間的協作更加緊密有序。與此同時,王安石和蘇軾正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監管司”的組建工作中。


    靖豐元年二月中旬的又一次朝會上,商議完今年春耕的相關事宜,端坐在龍椅上的趙立慶詢問道:“諸卿可還有事要奏?”


    王安石出列躬身道:“官家,臣有事上奏。”


    “王相有事請講。”趙立慶裝作一臉平靜,實則他與王安石早已商量妥當。


    “是,官家。”王安石轉身麵向群臣,拱手說道:“諸位同僚,‘監管司’在巡查戶部及度支司時發現,朝廷給百官的俸祿過於複雜,不僅有銀錢,還有糧米、布帛以及柴火等。如此繁複,倒不如直接折算成銀錢發放,如此一來,也免得諸位領回一些家中用不著的東西。”


    他的話音剛落,群臣便議論紛紛,皆稱此舉甚好。畢竟家中本就存有不少糧食和布匹,再發下來一堆,還得派人拿去變賣,直接發錢著實省事。


    有人出列說道:“官家,臣覺得王相這個提議甚妙,這樣朝廷也無需再派人去采購那些物品,各家各戶按需自行購買便是。”


    其他人紛紛附和,趙立慶擺手示意安靜,說道:“既然都認為這樣便利,往後便將那些物品折算成銀錢發放。”


    “陛下聖明...”群臣躬身行禮。


    多數人都覺得王安石並非如傳言中那般不近人情,唯有相公們在等著他接下來的話語。


    果不其然,王安石再次開口:“官家,既然那些糧米布帛都已折算成銀錢,不如將職田也折算成銀錢吧,這樣更為便捷。就像分給臣的那些職田,臣實在無暇管理。”


    “哦,王相所言也有道理,各衙門平日事務繁忙,還要分心去管理那些職田,確實頗為勞累。”趙立慶麵露為難之色,“可這職田又沒有固定的價格,該如何折算?”


    滿殿大臣中,有些心中明白之人在等著皇帝和王安石繼續“表演”,不明就裏的則在心裏盤算著該如何折算成銀錢。


    王安石按照商量好的劇本接著說道:“官家,朝廷收回職田讓百姓耕種,一畝地收五百文的稅,就按這個價補貼給臣即可,總不能讓朝廷再貼錢給臣。”


    話音剛落,一位禦史出來幫腔:“官家,臣覺得王相公所言在理,既然朝廷為大家解決了難題,就沒理由讓朝廷多貼錢。”


    趙立慶沒料到還有幫腔之人,差點忘了接下來該如何演,回過神後說道:“對此事諸位可還有其他說法?”


    都演到了這般地步了,群臣還能說什麽?政務院和樞密院的相公們帶頭躬身行禮:“官家,臣等無異議。”


    “既然如此,那就按王相所說的辦理吧。”趙立慶環顧四周,“諸位可還有事上奏?”


    王安石從懷中掏出一本賬冊,說道:“官家,這是一本記錄官員俸祿發放的賬冊。臣發現有的官員竟有好幾個虛職,每個虛職都有相應的俸祿,如此厚厚的一本賬冊僅能記錄幾十個官員。臣認為既然已經把物品及職田都折算成銀錢了,這些虛職發放的俸祿幹脆也合並成一份,都按實際擔任的官職發放。往後也別再設置如此多的虛職,並徹底取消恩蔭。”


    整個大殿頓時鴉雀無聲,官員們都在心裏琢磨著王安石的話。前麵那些倒也罷了,反正領俸祿時也沒人去在意賬冊上記了自己多少個虛職。


    要命的是最後那句“不設置虛職和徹底取消恩蔭”。對於此刻殿中的官員而言,雖暫無影響,可誰家都有後輩子侄想謀取個官身。若恩蔭這條路斷了,往後就隻能通過科舉才能當官了。


    相公們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才是皇帝和王安石演這一場戲的真正目的。


    恩蔭之事,趙禎在十幾年前就曾試圖廢除,無奈反對之人眾多,最終隻是出台了一些限製政策,可後來也無人遵守。


    見無人吭聲,趙立慶掃視眾人,緩緩說道:“諸卿有何想法皆可直說,朝會理應暢所欲言。”


    “官家,恩蔭製度致使我朝官員冗餘,財政負擔沉重至極。眾多無才無能之輩憑借家族蔭庇,竊居高位,卻不思報國,隻圖私利。確實應當取消。”


    “官家,恩蔭製度乃是對官員多年忠誠效力的獎賞,若貿然取消,恐怕會令眾臣心寒,失去為朝廷盡忠之心。況且,家族傳承,自古有之,怎能輕易廢棄?”


    “哼!你們隻著眼於眼前的私利,卻不顧國家的長遠發展。恩蔭製度讓許多不學無術之徒混入官場,真正有才華的寒門士子卻報國無門。如此不公,天理何在?”


    “話不能這麽說,恩蔭製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官員家族的利益,使其能安心為朝廷效力。若驟然取消,恐怕會引發亂局。”


    趙立慶安然端坐在龍椅上,看著群臣爭論不休。反對和支持的人數大概各占一半,如此一來,稍後由他來充當裁判,便能一言而定。反正這恩蔭是必定要取消的。


    爭論之聲漸息,歐陽修出列躬身道:“官家,臣以為可逐步削減恩蔭名額,嚴格考核恩蔭入仕者,若不合格,堅決罷黜。同時,加大科舉取士的規模,選拔真正的賢能之士。”


    文彥博、富弻、韓琦、呂公著等相公們紛紛出列,附和歐陽修的提議。


    麵對這個折中的方案,趙立慶也稍作猶豫,思索片刻後說道:“今年為大宋最後一次恩蔭,明年開始正式取消,原來已經入仕的也無需考核,此事就此定下。”


    “陛下聖明。”群臣高呼。


    散朝後,王安石和蘇軾來到紫宸殿。


    “官家,您為何不直接取消恩蔭,想必他們也不敢說什麽。”蘇軾略顯激動。


    “子瞻,恩蔭之事並非他們說了算,還需上報到朕這裏,到時讓一部分人通過,大部分予以駁回便是。”


    王安石緊接著說:“子瞻,遇事先別過於著急,一切皆在官家的掌控之中。”


    “好了,實官實祿和收回職田的事已完成一半,接下來就該思考分田的事宜了。”趙立慶示意他們到圓桌那邊,自己走到禦案拿了份資料。


    轉身回來,“坐吧,來商議一下如何對付這些地主老財。”趙立慶將手中的資料放在圓桌上。


    三人湊在一起謀劃了一下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出了個武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蕭七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蕭七郎並收藏大宋出了個武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