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靖豐元年中秋之夜,於“永樂宮”偏殿前的院子中,在明亮月光的映照下,趙禎與趙立慶相對而坐,桌上擺放著幾樣精致的糕點。
趙立慶端起琉璃杯,開口道:“父親,值此中秋佳節,兒臣祝您身體康健。”
趙禎舉起酒杯,將琉璃杯中的葡萄酒一飲而盡,隨後說道:“嗯,這葡萄酒甚是不錯,你在船上預備些,朕路上飲用。”
“父親,南方的土地改革尚未完成,您是否考慮明年再南下呢?”趙立慶拿起琉璃酒壺,為兩個杯子重新倒滿葡萄酒。
“每個省皆設有虎衛軍,還有監管衛、軍情衛,若如此還無法確保安全,那你這皇帝也不必當了。再者,朕如今已是太上皇,又不管政事,哪會有人對朕不利?莫要再說這些無用之話,幾日能夠準備妥當?”趙禎一輩子未出過遠門,此刻已迫不及待地想要離開汴京城。
趙立慶無奈道:“那幾艘船一直有人打理,隻需將要用的物品搬上船即可,兩日便能準備完畢。”
“那便三日後啟程,莫讓那些大臣知曉,你也不必來送行。”趙禎一生勤儉,生怕年老時被人指責生活奢靡無度。
“父親,兒臣定會安排妥當。”
趙禎麵露欣喜之色,端起酒杯說道:“來,飲下此杯,回去陪陪朕的那些兒媳婦,這兩年也沒再給朕添個孫子。”
“好,兒臣回去定會努力。”趙立慶端起酒杯一飲而盡,今日本是想與趙禎聊聊當下的政局,可他似乎已全然不想過問。
其實,趙禎前往江南所需的一切物品早已準備就緒,就連幾個居住之處都已安排妥當,所有事宜皆是通過“四海貿易”安排的,即便朝中的老臣得知,也不會有何說辭,畢竟未花費國庫一分一毫。
三日後,趙禎終於登上為他精心籌備的豪華大船,太上皇後以及十幾位妃子同行,五條船沿著運河浩浩蕩蕩南下,“四海貿易”還派了一位經理全程陪同照料,將一切都安排得有條不紊。
紫宸殿中,趙立慶與王安石圍坐在圓桌旁,已商討了一上午。分地之事基本登記完畢,隻待秋後將土地分給百姓,隻需讓監管衛和虎衛軍在此期間加強巡查即可。
此刻,兩人正在商議借著此次分地,將全大宋的人口重新梳理一遍,趙立慶打算給每個人發放一個身份證。
“官家,倘若采用鐵牌,時間一長便會生鏽,上麵的字便難以看清。”
“若是用紙,又容易損壞,王相可有什麽好的提議?”在這個時代,也無法造出塑料來,趙立慶實在想不出能用何種材質來製作身份證。
王安石思索良久,也未能想出有什麽東西能滿足皇帝提出的那些條件,“官家,臣也未能想出有何種物品既不怕水、又不易磨損,還不會生鏽。”
“武器院倒是能夠打造出不易生鏽的鐵片,但成本過高,用於製作身份證並不劃算。”趙立慶蹙眉,突然想到一樣東西,“王相,你覺得若是將紙幣的紙張做厚一些,是否可行?”
王安石眼前一亮,“官家,自然可以,這紙幣即便在水中浸泡數日也無妨,隻要能確保寫上去的字不會掉色即可。”
趙立慶已然開始構思如何設計身份證,隻需預留空白處填寫姓名地址,其他地方提前印好便可, “那就如此決定了,待下次朝會議定之後開始施行。”
“官家,朝廷的官製最低僅設置到縣,以往縣以下的區域皆由那些地主士紳把控。如今土地改革推行之後,無疑會削減士紳們在鄉間的影響力,此事尚需從長計議。”王安石所考慮的是要強化對鄉間的管控,以鞏固土地改革的成果。
趙立慶對此問題也早有思考,不假思索地回應道:“那不妨在知縣之下設置鄉長一職。一個縣可依據地形以及村子之間的遠近距離劃分為若幹個鄉。秦漢時期便有十裏為一亭,十亭為一鄉的設置先例。”
“此辦法甚佳,官家。那臣便在下次朝會時將其提出。”
“不,此事以及身份證相關事宜,還是讓他人來提議吧。朕斟酌一下找哪位相公來牽頭。畢竟不能凡事都由監管司出麵,不然那些老臣會一直緊盯著監管司。”趙立慶如此行事也是為了庇護王安石。
“臣多謝官家。”王安石頗為感動。
趙立慶歎息道:“介甫啊,雖說你們所做之事皆是為了大宋,但終究會有人無法理解,甚至強烈反對。有些事情還需運用策略迂回處理,不可與那些人正麵硬頂。反正隻要能達成最終的目標便好。”
趙禎的南下船隊一路緩緩行進,走走停停,直至九月下旬方才抵達臨安。那“日月教”數月前所製造的那場浩劫的痕跡依舊清晰可辨,趙禎目睹這一切,不禁唏噓慨歎。
今年,盡管整個江南地區曆經了些許動蕩,但局勢總體上依舊較為平穩。秋收過後,百姓們終於分得那夢寐以求的田地。然而,仍有部分地主士紳不死心,蓄意搞出一些騷亂,不過這些騷亂皆被強力鎮壓下去。
趙禎將一眾妃子留在臨安,自己則四處去查看監管司給百姓分地的情況。每到一處,他便會與百姓閑聊攀談。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百姓們對於以前的皇帝根本就沒什麽特殊的感覺,隻因他們自古以來一直過著相差無幾的日子。但如今的皇帝可就大不一樣了,給他們分了田地,因而個個都對新皇帝讚不絕口。這讓他感覺自己白當了幾十年皇帝……
又是一次科舉考試落下帷幕,此次錄取的四百多名進士卻讓朝廷犯難,隻因三年前錄取的還有一小部分尚未安排職位。
紫宸殿的圓桌會議再度召開,趙立慶事先已找過呂公著以及富弼,讓他們分別提出關於身份證和設置鄉長的事宜。
呂公著率先發言,提出要給大宋的每一位國民製作身份證,此提議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讚同。
隨後富弼提出的設置鄉長一事也獲得了一致通過,然而在應該給予鄉長何種品級的問題上卻出現了分歧。
眾人紛紛各抒己見,其中大部分人都認為鄉長所管理的百姓數量不多,應該給予最低的品級。文彥博深思熟慮良久,才開口說道:“品級不能定得太低,設置鄉長能夠解決當下科舉錄取進士的職位安排問題,若是品級太低,對天下的讀書人難以交代。”
“此話在理。”歐陽修緊接著發言:“進士授官最低也得是八品的縣丞,反正鄉長也是在知縣之下,幹脆就定為八品吧。”
“那就定為八品。”趙立慶作出最後的拍板決定,稍作思考後又說道:“今年不是還有最後一次的‘恩蔭’選官嗎,也依照此標準辦理。”
趙立慶端起琉璃杯,開口道:“父親,值此中秋佳節,兒臣祝您身體康健。”
趙禎舉起酒杯,將琉璃杯中的葡萄酒一飲而盡,隨後說道:“嗯,這葡萄酒甚是不錯,你在船上預備些,朕路上飲用。”
“父親,南方的土地改革尚未完成,您是否考慮明年再南下呢?”趙立慶拿起琉璃酒壺,為兩個杯子重新倒滿葡萄酒。
“每個省皆設有虎衛軍,還有監管衛、軍情衛,若如此還無法確保安全,那你這皇帝也不必當了。再者,朕如今已是太上皇,又不管政事,哪會有人對朕不利?莫要再說這些無用之話,幾日能夠準備妥當?”趙禎一輩子未出過遠門,此刻已迫不及待地想要離開汴京城。
趙立慶無奈道:“那幾艘船一直有人打理,隻需將要用的物品搬上船即可,兩日便能準備完畢。”
“那便三日後啟程,莫讓那些大臣知曉,你也不必來送行。”趙禎一生勤儉,生怕年老時被人指責生活奢靡無度。
“父親,兒臣定會安排妥當。”
趙禎麵露欣喜之色,端起酒杯說道:“來,飲下此杯,回去陪陪朕的那些兒媳婦,這兩年也沒再給朕添個孫子。”
“好,兒臣回去定會努力。”趙立慶端起酒杯一飲而盡,今日本是想與趙禎聊聊當下的政局,可他似乎已全然不想過問。
其實,趙禎前往江南所需的一切物品早已準備就緒,就連幾個居住之處都已安排妥當,所有事宜皆是通過“四海貿易”安排的,即便朝中的老臣得知,也不會有何說辭,畢竟未花費國庫一分一毫。
三日後,趙禎終於登上為他精心籌備的豪華大船,太上皇後以及十幾位妃子同行,五條船沿著運河浩浩蕩蕩南下,“四海貿易”還派了一位經理全程陪同照料,將一切都安排得有條不紊。
紫宸殿中,趙立慶與王安石圍坐在圓桌旁,已商討了一上午。分地之事基本登記完畢,隻待秋後將土地分給百姓,隻需讓監管衛和虎衛軍在此期間加強巡查即可。
此刻,兩人正在商議借著此次分地,將全大宋的人口重新梳理一遍,趙立慶打算給每個人發放一個身份證。
“官家,倘若采用鐵牌,時間一長便會生鏽,上麵的字便難以看清。”
“若是用紙,又容易損壞,王相可有什麽好的提議?”在這個時代,也無法造出塑料來,趙立慶實在想不出能用何種材質來製作身份證。
王安石思索良久,也未能想出有什麽東西能滿足皇帝提出的那些條件,“官家,臣也未能想出有何種物品既不怕水、又不易磨損,還不會生鏽。”
“武器院倒是能夠打造出不易生鏽的鐵片,但成本過高,用於製作身份證並不劃算。”趙立慶蹙眉,突然想到一樣東西,“王相,你覺得若是將紙幣的紙張做厚一些,是否可行?”
王安石眼前一亮,“官家,自然可以,這紙幣即便在水中浸泡數日也無妨,隻要能確保寫上去的字不會掉色即可。”
趙立慶已然開始構思如何設計身份證,隻需預留空白處填寫姓名地址,其他地方提前印好便可, “那就如此決定了,待下次朝會議定之後開始施行。”
“官家,朝廷的官製最低僅設置到縣,以往縣以下的區域皆由那些地主士紳把控。如今土地改革推行之後,無疑會削減士紳們在鄉間的影響力,此事尚需從長計議。”王安石所考慮的是要強化對鄉間的管控,以鞏固土地改革的成果。
趙立慶對此問題也早有思考,不假思索地回應道:“那不妨在知縣之下設置鄉長一職。一個縣可依據地形以及村子之間的遠近距離劃分為若幹個鄉。秦漢時期便有十裏為一亭,十亭為一鄉的設置先例。”
“此辦法甚佳,官家。那臣便在下次朝會時將其提出。”
“不,此事以及身份證相關事宜,還是讓他人來提議吧。朕斟酌一下找哪位相公來牽頭。畢竟不能凡事都由監管司出麵,不然那些老臣會一直緊盯著監管司。”趙立慶如此行事也是為了庇護王安石。
“臣多謝官家。”王安石頗為感動。
趙立慶歎息道:“介甫啊,雖說你們所做之事皆是為了大宋,但終究會有人無法理解,甚至強烈反對。有些事情還需運用策略迂回處理,不可與那些人正麵硬頂。反正隻要能達成最終的目標便好。”
趙禎的南下船隊一路緩緩行進,走走停停,直至九月下旬方才抵達臨安。那“日月教”數月前所製造的那場浩劫的痕跡依舊清晰可辨,趙禎目睹這一切,不禁唏噓慨歎。
今年,盡管整個江南地區曆經了些許動蕩,但局勢總體上依舊較為平穩。秋收過後,百姓們終於分得那夢寐以求的田地。然而,仍有部分地主士紳不死心,蓄意搞出一些騷亂,不過這些騷亂皆被強力鎮壓下去。
趙禎將一眾妃子留在臨安,自己則四處去查看監管司給百姓分地的情況。每到一處,他便會與百姓閑聊攀談。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百姓們對於以前的皇帝根本就沒什麽特殊的感覺,隻因他們自古以來一直過著相差無幾的日子。但如今的皇帝可就大不一樣了,給他們分了田地,因而個個都對新皇帝讚不絕口。這讓他感覺自己白當了幾十年皇帝……
又是一次科舉考試落下帷幕,此次錄取的四百多名進士卻讓朝廷犯難,隻因三年前錄取的還有一小部分尚未安排職位。
紫宸殿的圓桌會議再度召開,趙立慶事先已找過呂公著以及富弼,讓他們分別提出關於身份證和設置鄉長的事宜。
呂公著率先發言,提出要給大宋的每一位國民製作身份證,此提議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讚同。
隨後富弼提出的設置鄉長一事也獲得了一致通過,然而在應該給予鄉長何種品級的問題上卻出現了分歧。
眾人紛紛各抒己見,其中大部分人都認為鄉長所管理的百姓數量不多,應該給予最低的品級。文彥博深思熟慮良久,才開口說道:“品級不能定得太低,設置鄉長能夠解決當下科舉錄取進士的職位安排問題,若是品級太低,對天下的讀書人難以交代。”
“此話在理。”歐陽修緊接著發言:“進士授官最低也得是八品的縣丞,反正鄉長也是在知縣之下,幹脆就定為八品吧。”
“那就定為八品。”趙立慶作出最後的拍板決定,稍作思考後又說道:“今年不是還有最後一次的‘恩蔭’選官嗎,也依照此標準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