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回到 “永樂宮” 的第三天,獨自一人在書房中待了足足兩個時辰。突然暴起將書房砸了個稀爛,隨後便倒地昏迷不醒。
消息迅速傳進皇宮,趙立慶聽聞後,心急如焚,連忙火急火燎地趕到 “永樂宮”。
禦醫們經過一番仔細的檢查,確定太上皇乃是氣急攻心所致。需用針灸之術,一根根纖細的銀針緩緩紮入趙禎的穴位。
沒過多久,趙禎便悠悠醒轉過來,隻是神色依舊疲憊不堪,說話也是有氣無力。
趙立慶讓所有人都退出寢殿,偌大的寢殿中隻剩下父子二人,看著虛弱的父親,心中滿是擔憂,輕聲說道:“父親,您想開點,我已經安排人在全力調查此事,定會查個水落石出。”
趙禎微微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緩緩說道:“立慶,朕隻是一時控製不住怒火,沒事的。你母親的陵墓要修建一下。”
趙立慶微微蹙眉,陷入思索之中,片刻後說道:“父親,母親已然在那邊這麽多年了,還是不要打擾她的安寧為好,把周邊修繕一下即可。”
趙禎聽後,微微點頭,“嗯,就這麽辦吧。大宋不能提前修皇陵,就在你母親旁邊留塊地,以後朕去陪她。” 趙禎的話語中帶著深深的愧疚,覺得這樣做,或許可以讓自己的內心不那麽痛苦。
“兒臣會辦好的,要不您再去江南或別的地方散散心。” 趙立慶實在不想看到他整天悶在這裏,出去走走能緩解一下心中的憂愁。
趙禎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朕想想去哪吧,你回宮去,朕沒事了。”
趙立慶無奈,隻好說道:“好吧,父親您好好休息,我先回去。”
走出寢殿,吩咐禦醫們要時刻注意太上皇的身體狀況,才放心地回皇宮去。
馬車行至宣德門外,忽然停了下來。趙立慶問道:“為何不走了?” 太監林檜在外麵回應:“官家,有一人正在與守門侍衛爭吵。臣過去瞧瞧。”
片刻後,林檜匆匆回來稟報:“官家,那個人聲稱自己有辦法在長江上建造大橋,非要進宮麵見陛下。侍衛告訴他陛下不在,他卻堅稱侍衛騙他,於是便吵了起來。”
“哦?朕去看看。” 趙立慶下了馬車,踱步走去。“是你要見朕?” 守門侍衛立刻躬身行禮,“見過陛下。” 旁邊一位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也躬身行禮,“草民範祥拜見陛下。”
趙立慶打量著範祥,說道:“你有法子在長江建橋?說來朕聽聽。”
範祥將手伸進懷中,欲拿東西,旁邊兩名侍衛瞬間撲過來,死死按住他的手。
範祥喊道:“我是要拿圖紙。” 侍衛並不理會他,直接對他全身進行搜查,還把他懷裏的圖紙掏了出來。確認是圖紙後,才放開他,並將圖紙歸還。
範祥也不在意這個小插曲,展開圖紙,讓兩名侍衛幫忙拿著,指著圖紙說道:“陛下,要在長江上建橋,唯有先建橋墩,而後在其上搭建橋麵……”
趙立慶聽他說了將近兩刻鍾,問道:“你所言這些,朕能明白,隻是你要如何建橋墩?”
範祥收起圖紙,“陛下,草民一年多以前便開始試驗諸多法子,但效果皆不盡人意。隻因長江有十三四丈之深,很多法子都用不了,兩個月前,偶然聽聞一位退伍回鄉的老兵說起一件事,所以才來到京城求見陛下。”
趙立慶饒有興致地問道:“聽聞何事?”
“那老兵說大宋‘武器院’甚是厲害,什麽樣的鐵器都能製造出來。草民便問他能否造出又長又粗的鐵管,他說肯定能造出來。所以草民就想到‘武器院’去看看是否真能造出,若是真的能造出來那樣的鐵管,草民便能解決建橋墩的難題。” 範祥說得激情澎湃。
“若有了又長又粗的鐵管,你準備如何建造橋墩?” 趙立慶對 “武器院” 能造出何種東西也是心中有數。
“將鐵管插入江底淤泥之中,排幹鐵管內的水,人再下去挖掉淤泥,然後灌入攪拌好的水泥砂石,如此便成了。” 範祥邊說邊比劃,動作極為誇張,旁邊之人皆被他逗笑。
趙立慶聽懂了他的意思,後世建橋墩亦是采用差不多的辦法。“武器院雖能造出很粗的鐵管,但造不出那麽長,且能容納下一個人的粗鐵管。”
“陛下,隻要夠粗,無需很長,一截一截連接起來即可。草民有辦法做到,再說太長便會很重,也無法運到江麵上。” 範祥一臉自信的表情。
趙立慶略作思索,說道:“既然如此,朕讓人帶你去武器院,你先去看完再說。”
範祥欣喜若狂,躬身行禮,“謝陛下。”
“林檜,讓秦良帶他去武器院,交給周大成。” 趙立慶說完,便轉身走進宣德門。
從宣德門至大興門的距離有一百二十丈,左右兩側是三院三司和六部的辦公之所。
趙立慶一邊朝著大興門走去,一邊思索著該如何修建母親的陵墓。
此時,王安石和蘇軾二人從監管司辦公處走出,抬眼瞧見皇帝,急忙上前,躬身行禮道:“見過官家。”
趙立慶正為修建陵墓之事苦思無果,便隨口問道:“介甫,子瞻,朕欲為母親修建陵墓,想了許久卻毫無頭緒,二位可有良策?”
兩人麵麵相覷,心中皆想此事他們著實不懂。
王安石麵露尷尬之色,回應道:“官家,此事還是詢問禮部之人更為妥當,臣與子瞻對此並不精通,不敢妄言。”
“哦,倒是朕唐突了。” 趙立慶亦尷尬一笑。
“官家,您為何在朝會上不直接同意評查所有官員?趁著監察院查辦那些違法官員之際,這可是個好機會。” 蘇軾滿心疑惑。
趙立慶笑道:“子瞻,大規模評查反而難以查出問題,朕想等監察院將名單上的那些人查辦完畢,看看各方反應,再做下一步打算。”
“官家,臣那日在朝會上確有些衝動了,總想著一下子把所有事情做完,卻未考慮後果。” 王安石略帶自責。
趙立慶安慰道:“介甫,你也是為了大宋能早日變得更好,朕能理解你的心情。”
王安石躬身道:“謝官家。臣這兩日尋思著,雖不能大規模評查,但可以從一些較小的地方入手,官家覺得可行嗎?”
“介甫,子瞻,也不必過分小心謹慎。監管司與監察院一樣擁有監管權力,而且在各地還有監管衛,可以調查下麵州縣的貪贓枉法之徒,待有了證據再交給監察院去辦理便是。”
聽到皇帝此言,兩人瞬間領悟,利用分布各地的監管衛去調查各地州縣官員,既方便又高效。
消息迅速傳進皇宮,趙立慶聽聞後,心急如焚,連忙火急火燎地趕到 “永樂宮”。
禦醫們經過一番仔細的檢查,確定太上皇乃是氣急攻心所致。需用針灸之術,一根根纖細的銀針緩緩紮入趙禎的穴位。
沒過多久,趙禎便悠悠醒轉過來,隻是神色依舊疲憊不堪,說話也是有氣無力。
趙立慶讓所有人都退出寢殿,偌大的寢殿中隻剩下父子二人,看著虛弱的父親,心中滿是擔憂,輕聲說道:“父親,您想開點,我已經安排人在全力調查此事,定會查個水落石出。”
趙禎微微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緩緩說道:“立慶,朕隻是一時控製不住怒火,沒事的。你母親的陵墓要修建一下。”
趙立慶微微蹙眉,陷入思索之中,片刻後說道:“父親,母親已然在那邊這麽多年了,還是不要打擾她的安寧為好,把周邊修繕一下即可。”
趙禎聽後,微微點頭,“嗯,就這麽辦吧。大宋不能提前修皇陵,就在你母親旁邊留塊地,以後朕去陪她。” 趙禎的話語中帶著深深的愧疚,覺得這樣做,或許可以讓自己的內心不那麽痛苦。
“兒臣會辦好的,要不您再去江南或別的地方散散心。” 趙立慶實在不想看到他整天悶在這裏,出去走走能緩解一下心中的憂愁。
趙禎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朕想想去哪吧,你回宮去,朕沒事了。”
趙立慶無奈,隻好說道:“好吧,父親您好好休息,我先回去。”
走出寢殿,吩咐禦醫們要時刻注意太上皇的身體狀況,才放心地回皇宮去。
馬車行至宣德門外,忽然停了下來。趙立慶問道:“為何不走了?” 太監林檜在外麵回應:“官家,有一人正在與守門侍衛爭吵。臣過去瞧瞧。”
片刻後,林檜匆匆回來稟報:“官家,那個人聲稱自己有辦法在長江上建造大橋,非要進宮麵見陛下。侍衛告訴他陛下不在,他卻堅稱侍衛騙他,於是便吵了起來。”
“哦?朕去看看。” 趙立慶下了馬車,踱步走去。“是你要見朕?” 守門侍衛立刻躬身行禮,“見過陛下。” 旁邊一位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也躬身行禮,“草民範祥拜見陛下。”
趙立慶打量著範祥,說道:“你有法子在長江建橋?說來朕聽聽。”
範祥將手伸進懷中,欲拿東西,旁邊兩名侍衛瞬間撲過來,死死按住他的手。
範祥喊道:“我是要拿圖紙。” 侍衛並不理會他,直接對他全身進行搜查,還把他懷裏的圖紙掏了出來。確認是圖紙後,才放開他,並將圖紙歸還。
範祥也不在意這個小插曲,展開圖紙,讓兩名侍衛幫忙拿著,指著圖紙說道:“陛下,要在長江上建橋,唯有先建橋墩,而後在其上搭建橋麵……”
趙立慶聽他說了將近兩刻鍾,問道:“你所言這些,朕能明白,隻是你要如何建橋墩?”
範祥收起圖紙,“陛下,草民一年多以前便開始試驗諸多法子,但效果皆不盡人意。隻因長江有十三四丈之深,很多法子都用不了,兩個月前,偶然聽聞一位退伍回鄉的老兵說起一件事,所以才來到京城求見陛下。”
趙立慶饒有興致地問道:“聽聞何事?”
“那老兵說大宋‘武器院’甚是厲害,什麽樣的鐵器都能製造出來。草民便問他能否造出又長又粗的鐵管,他說肯定能造出來。所以草民就想到‘武器院’去看看是否真能造出,若是真的能造出來那樣的鐵管,草民便能解決建橋墩的難題。” 範祥說得激情澎湃。
“若有了又長又粗的鐵管,你準備如何建造橋墩?” 趙立慶對 “武器院” 能造出何種東西也是心中有數。
“將鐵管插入江底淤泥之中,排幹鐵管內的水,人再下去挖掉淤泥,然後灌入攪拌好的水泥砂石,如此便成了。” 範祥邊說邊比劃,動作極為誇張,旁邊之人皆被他逗笑。
趙立慶聽懂了他的意思,後世建橋墩亦是采用差不多的辦法。“武器院雖能造出很粗的鐵管,但造不出那麽長,且能容納下一個人的粗鐵管。”
“陛下,隻要夠粗,無需很長,一截一截連接起來即可。草民有辦法做到,再說太長便會很重,也無法運到江麵上。” 範祥一臉自信的表情。
趙立慶略作思索,說道:“既然如此,朕讓人帶你去武器院,你先去看完再說。”
範祥欣喜若狂,躬身行禮,“謝陛下。”
“林檜,讓秦良帶他去武器院,交給周大成。” 趙立慶說完,便轉身走進宣德門。
從宣德門至大興門的距離有一百二十丈,左右兩側是三院三司和六部的辦公之所。
趙立慶一邊朝著大興門走去,一邊思索著該如何修建母親的陵墓。
此時,王安石和蘇軾二人從監管司辦公處走出,抬眼瞧見皇帝,急忙上前,躬身行禮道:“見過官家。”
趙立慶正為修建陵墓之事苦思無果,便隨口問道:“介甫,子瞻,朕欲為母親修建陵墓,想了許久卻毫無頭緒,二位可有良策?”
兩人麵麵相覷,心中皆想此事他們著實不懂。
王安石麵露尷尬之色,回應道:“官家,此事還是詢問禮部之人更為妥當,臣與子瞻對此並不精通,不敢妄言。”
“哦,倒是朕唐突了。” 趙立慶亦尷尬一笑。
“官家,您為何在朝會上不直接同意評查所有官員?趁著監察院查辦那些違法官員之際,這可是個好機會。” 蘇軾滿心疑惑。
趙立慶笑道:“子瞻,大規模評查反而難以查出問題,朕想等監察院將名單上的那些人查辦完畢,看看各方反應,再做下一步打算。”
“官家,臣那日在朝會上確有些衝動了,總想著一下子把所有事情做完,卻未考慮後果。” 王安石略帶自責。
趙立慶安慰道:“介甫,你也是為了大宋能早日變得更好,朕能理解你的心情。”
王安石躬身道:“謝官家。臣這兩日尋思著,雖不能大規模評查,但可以從一些較小的地方入手,官家覺得可行嗎?”
“介甫,子瞻,也不必過分小心謹慎。監管司與監察院一樣擁有監管權力,而且在各地還有監管衛,可以調查下麵州縣的貪贓枉法之徒,待有了證據再交給監察院去辦理便是。”
聽到皇帝此言,兩人瞬間領悟,利用分布各地的監管衛去調查各地州縣官員,既方便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