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靖豐五年的秋收可謂是一個豐收季。放眼整個大宋,除了極個別地方收成欠佳之外,大部分地域皆是大豐收的年景。
皇宮大興殿內,朝會正在進行。皇帝趙立慶端坐在龍椅之上,威嚴莊重,群臣則在禦階之下分列兩側,恭謹肅穆。
趙立慶神情淡然,緩緩開口道:“我大宋五個師與喀喇國聯軍,在布哈拉之地全殲塞爾柱聯軍十一萬。此戰過後,大宋不僅成功收複了碎葉城,更可確保西域的穩定。”
話音一落,群臣立即躬身行禮,齊聲高呼:“陛下萬歲,大宋萬年……”
趙立慶擺手,繼續說道:“此次出征,我宋軍將士英勇作戰,雖取得輝煌戰果,卻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都是我大宋的英雄,大宋所有臣民應以他們為傲。此次共有七千多將士付出了年輕的生命,還有三千多將士受傷無法繼續服役。等將士們回到汴京,朕將親自出城迎接,並將犧牲的烈士安葬在烈士陵園,以供後人瞻仰。”
群臣再次躬身行禮,高呼:“陛下聖明。”
王安石出列奏道:“官家,此事應該在大宋月報上大肆宣揚,讓大宋臣民知曉將士們的付出與犧牲,以此使我大宋臣民更加團結一致。”
“王相此奏甚合朕意。” 趙立慶點頭稱是,繼續問道:“諸卿還有事奏嗎?”
工部尚書梁燾出列,躬身奏道:“官家,在鄂州的範郎中上奏,已經成功造好兩座橋墩,並趁著長江水位較低這段時間,繼續加大投入人力物力建造橋墩。”
趙立慶欣然道:“此是大好事啊!今年真是我大宋的吉年。”
梁燾繼續奏事:“黃河的橋墩已經建造好八成,橋麵的架設也完成了近五成,預計明年年底就能全部完工。”
“好,屆時朕將親臨現場,朕要一步一步走過這黃河大橋。” 趙立慶興奮地站了起來。
群臣再次躬身行禮,高呼:“陛下萬歲,大宋萬年。”
趙立慶擺動雙手,大聲說道:“諸卿如無其他事再奏,就各自回去辦差吧,三院的相公們及六部尚書留下。”
群臣躬身行禮,除了相公們和幾位尚書,其餘人紛紛退出大殿。
趙立慶在龍椅前踱步,待其他人走後,緩緩說道:“現在西域諸國已經分成兩個陣營,這也跟當初我們的設想差不多。朕仍然留了兩個師在布哈拉,讓他們明年開春後再回國。至於出征將士們的獎勵,樞密院和兵部要馬上擬出章程。”
“是,官家。” 樞密院的幾位相公和兵部尚書躬身接旨。
“哦,對了,還有一事。” 趙立慶看向兵部尚書,“跟喀喇國結盟的伽色尼國求購一萬張複合弓,兵部要馬上安排運送至疏勒城,還有賣複合弓的兩百多萬元,朕稍後會讓人轉至兵部的賬戶。此次的獎勵及烈士撫恤就先從這筆錢支出,如不夠再從戶部劃撥。”
兵部尚書林希回應道:“是,官家。”
聽到皇帝這話,戶部尚書章惇連忙躬身道:“陛下聖明。” 今年各地商稅和田賦要過一段時間才會上繳至戶部,他正苦惱又要從儲備金裏調撥,想不到皇帝已經給解決了大部分,心中甚是高興。
趙立慶看到他的表情,不禁笑道:“章尚書,朕看你一聽到有錢就高興。其實你不用整天愁眉苦臉的,也就這兩年花錢多了些,以後就不會這樣捉襟見肘了。”
“官家說的對,平時跟你要點錢,你都那副樣子。” 工部尚書梁燾也調笑道。
章惇擠出一絲笑意,“官家,臣這賬不好管啊!最近工部花的是越來越多,加上東北省的那些農場開支,儲備金已經快花完了。”
“嗬嗬…… 以後叫你章老摳算了。” 蘇軾笑著調侃,然後躬身奏道:“官家,說到東北省的農場,臣就奏報一下,由於那邊冷的比較早,原先各農場劃定的區域,大部分隻開墾出一半左右。如此明年就隻有一半的土地能播種,剩下的土地隻能等明年繼續開墾。”
趙立慶點頭道:“此事無妨,也都在預料之中,明年繼續開墾就是。”
“官家,樞密院已經和政務院就草原上的築城之事商議出方案,但現在草原也快要下雪了,此事是否等明年再作安排?” 韓琦也躬身奏報。
王安石也奏道:“官家,這些築城的地方基本能滿足那些比較大的部落定居,就是要如何說服各個部落一起出人手來築城,還需想個妥當的法子。”
這個事趙立慶有想過幾個方案,但都覺得不太穩妥,蹙眉說道:“此事朕倒是有想過,但都覺得不能光我們在汴京這邊決定要怎麽做,幹脆就邀請那些部落,派人來汴京,到時候跟他們一起商議。朕想他們應該不會拒絕。”
韓琦拱手道:“是,官家,臣馬上行文讓虎衛軍去通知他們。”
“此事還是讓政務院來做吧。” 趙立慶不想搞得像逼迫那些部落似的,“樞密院出麵的話,有點以勢壓人的感覺,就讓政務院發出正式的邀請函。以後都是大宋的子民,不要把關係搞僵了。”“是,官家,政務院會辦好此事。” 王安石躬身接旨。
其實不管是樞密院的文書,或是政務院的邀請函,在那些部落首領眼中都是一樣的,群臣也都覺得沒什麽分別,隻有趙立慶自己覺得這樣能表達出一點善意。
禮部尚書鄭雍奏道:“官家,過半個月就要舉行會試,征招教師的告示發布後,士子們對此反應倒是很熱烈,但還沒人主動報名,應該還都想考一下再做決定吧。”
“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都是寒窗苦讀那麽多年,此事不用著急,到時自然有考生報名。” 趙立慶對這事還是很有信心的,一萬多的考生,隻錄取幾百個,就怕到時主動報名的人會把門檻擠破。
鄭雍繼續奏道:“官家,這次會試的考題還未擬定,不知官家要讓何人當主考?”
要讓誰當主考官,趙立慶還沒想過,最近一門心思都在西域的戰事上。蹙眉想了一會,說道:“此次會試就由富相來當主考官吧。”
最近一直在想著要告老還鄉的富弻,想不到皇帝會讓自己來當這次的主考官,連忙躬身回應:“臣領旨。”
“富相,考題之事你先考慮幾日,到時再商議。” 趙立慶抬手示意免禮。
戶部尚書章惇躬身奏道:“官家,今年福建及兩浙各有幾個縣遭受了風災,都奏報減免稅賦,此事是否要先派人去調查清楚再做安排?”
“既然已經報上來,就按他們各自的奏報給以減免,此事監管衛應該會有奏報送到政務院,到時自然清楚那些知縣有沒有誇大其詞。” 趙立慶就不信在監管衛和軍情衛的雙重監管之下,還有人敢騙朝廷。
皇宮大興殿內,朝會正在進行。皇帝趙立慶端坐在龍椅之上,威嚴莊重,群臣則在禦階之下分列兩側,恭謹肅穆。
趙立慶神情淡然,緩緩開口道:“我大宋五個師與喀喇國聯軍,在布哈拉之地全殲塞爾柱聯軍十一萬。此戰過後,大宋不僅成功收複了碎葉城,更可確保西域的穩定。”
話音一落,群臣立即躬身行禮,齊聲高呼:“陛下萬歲,大宋萬年……”
趙立慶擺手,繼續說道:“此次出征,我宋軍將士英勇作戰,雖取得輝煌戰果,卻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都是我大宋的英雄,大宋所有臣民應以他們為傲。此次共有七千多將士付出了年輕的生命,還有三千多將士受傷無法繼續服役。等將士們回到汴京,朕將親自出城迎接,並將犧牲的烈士安葬在烈士陵園,以供後人瞻仰。”
群臣再次躬身行禮,高呼:“陛下聖明。”
王安石出列奏道:“官家,此事應該在大宋月報上大肆宣揚,讓大宋臣民知曉將士們的付出與犧牲,以此使我大宋臣民更加團結一致。”
“王相此奏甚合朕意。” 趙立慶點頭稱是,繼續問道:“諸卿還有事奏嗎?”
工部尚書梁燾出列,躬身奏道:“官家,在鄂州的範郎中上奏,已經成功造好兩座橋墩,並趁著長江水位較低這段時間,繼續加大投入人力物力建造橋墩。”
趙立慶欣然道:“此是大好事啊!今年真是我大宋的吉年。”
梁燾繼續奏事:“黃河的橋墩已經建造好八成,橋麵的架設也完成了近五成,預計明年年底就能全部完工。”
“好,屆時朕將親臨現場,朕要一步一步走過這黃河大橋。” 趙立慶興奮地站了起來。
群臣再次躬身行禮,高呼:“陛下萬歲,大宋萬年。”
趙立慶擺動雙手,大聲說道:“諸卿如無其他事再奏,就各自回去辦差吧,三院的相公們及六部尚書留下。”
群臣躬身行禮,除了相公們和幾位尚書,其餘人紛紛退出大殿。
趙立慶在龍椅前踱步,待其他人走後,緩緩說道:“現在西域諸國已經分成兩個陣營,這也跟當初我們的設想差不多。朕仍然留了兩個師在布哈拉,讓他們明年開春後再回國。至於出征將士們的獎勵,樞密院和兵部要馬上擬出章程。”
“是,官家。” 樞密院的幾位相公和兵部尚書躬身接旨。
“哦,對了,還有一事。” 趙立慶看向兵部尚書,“跟喀喇國結盟的伽色尼國求購一萬張複合弓,兵部要馬上安排運送至疏勒城,還有賣複合弓的兩百多萬元,朕稍後會讓人轉至兵部的賬戶。此次的獎勵及烈士撫恤就先從這筆錢支出,如不夠再從戶部劃撥。”
兵部尚書林希回應道:“是,官家。”
聽到皇帝這話,戶部尚書章惇連忙躬身道:“陛下聖明。” 今年各地商稅和田賦要過一段時間才會上繳至戶部,他正苦惱又要從儲備金裏調撥,想不到皇帝已經給解決了大部分,心中甚是高興。
趙立慶看到他的表情,不禁笑道:“章尚書,朕看你一聽到有錢就高興。其實你不用整天愁眉苦臉的,也就這兩年花錢多了些,以後就不會這樣捉襟見肘了。”
“官家說的對,平時跟你要點錢,你都那副樣子。” 工部尚書梁燾也調笑道。
章惇擠出一絲笑意,“官家,臣這賬不好管啊!最近工部花的是越來越多,加上東北省的那些農場開支,儲備金已經快花完了。”
“嗬嗬…… 以後叫你章老摳算了。” 蘇軾笑著調侃,然後躬身奏道:“官家,說到東北省的農場,臣就奏報一下,由於那邊冷的比較早,原先各農場劃定的區域,大部分隻開墾出一半左右。如此明年就隻有一半的土地能播種,剩下的土地隻能等明年繼續開墾。”
趙立慶點頭道:“此事無妨,也都在預料之中,明年繼續開墾就是。”
“官家,樞密院已經和政務院就草原上的築城之事商議出方案,但現在草原也快要下雪了,此事是否等明年再作安排?” 韓琦也躬身奏報。
王安石也奏道:“官家,這些築城的地方基本能滿足那些比較大的部落定居,就是要如何說服各個部落一起出人手來築城,還需想個妥當的法子。”
這個事趙立慶有想過幾個方案,但都覺得不太穩妥,蹙眉說道:“此事朕倒是有想過,但都覺得不能光我們在汴京這邊決定要怎麽做,幹脆就邀請那些部落,派人來汴京,到時候跟他們一起商議。朕想他們應該不會拒絕。”
韓琦拱手道:“是,官家,臣馬上行文讓虎衛軍去通知他們。”
“此事還是讓政務院來做吧。” 趙立慶不想搞得像逼迫那些部落似的,“樞密院出麵的話,有點以勢壓人的感覺,就讓政務院發出正式的邀請函。以後都是大宋的子民,不要把關係搞僵了。”“是,官家,政務院會辦好此事。” 王安石躬身接旨。
其實不管是樞密院的文書,或是政務院的邀請函,在那些部落首領眼中都是一樣的,群臣也都覺得沒什麽分別,隻有趙立慶自己覺得這樣能表達出一點善意。
禮部尚書鄭雍奏道:“官家,過半個月就要舉行會試,征招教師的告示發布後,士子們對此反應倒是很熱烈,但還沒人主動報名,應該還都想考一下再做決定吧。”
“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都是寒窗苦讀那麽多年,此事不用著急,到時自然有考生報名。” 趙立慶對這事還是很有信心的,一萬多的考生,隻錄取幾百個,就怕到時主動報名的人會把門檻擠破。
鄭雍繼續奏道:“官家,這次會試的考題還未擬定,不知官家要讓何人當主考?”
要讓誰當主考官,趙立慶還沒想過,最近一門心思都在西域的戰事上。蹙眉想了一會,說道:“此次會試就由富相來當主考官吧。”
最近一直在想著要告老還鄉的富弻,想不到皇帝會讓自己來當這次的主考官,連忙躬身回應:“臣領旨。”
“富相,考題之事你先考慮幾日,到時再商議。” 趙立慶抬手示意免禮。
戶部尚書章惇躬身奏道:“官家,今年福建及兩浙各有幾個縣遭受了風災,都奏報減免稅賦,此事是否要先派人去調查清楚再做安排?”
“既然已經報上來,就按他們各自的奏報給以減免,此事監管衛應該會有奏報送到政務院,到時自然清楚那些知縣有沒有誇大其詞。” 趙立慶就不信在監管衛和軍情衛的雙重監管之下,還有人敢騙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