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宮紫宸殿內,幾位女官曆經十數天的精心繪製,終於將喀喇國以西的十幾個國家的地圖,在西側牆上那幅大地圖的旁邊補充完整了。
原本是要重新繪製一幅新的地圖的,不過考慮到以後或許還要繼續在地圖上補上更為遙遠的西方國度,於是便決定先這樣湊合著使用。
趙立慶靜靜地站在那幅宏大的地圖之下,目光緊緊地鎖定在大理國所處的位置,心中暗暗思量著是否到了該將那塊地方納入版圖的時候了。
這時,女官高銀月邁著輕盈而優雅的步伐緩緩地走到了他的身旁,微微欠身行禮道:“陛下,剛剛收到消息,虎衛軍的第三師和第五師已經踏上了返回疏勒城的征程。”
趙立慶聞言,轉身朝著旁邊的圓桌走去,坐下後開口問道:“與靖遠師一同出發的那些傷勢較重的將士,應該還沒有抵達疏勒城吧?”
“回陛下,按照路程來進行推算的話,他們大概還需要十幾天的時間才能夠抵達疏勒城。” 高銀月亦步亦趨地跟隨著皇帝走到了圓桌邊。
“咚…… 咚……” 趙立慶微微皺起眉頭,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一隻手不自覺地輕輕敲打著桌麵。片刻之後開口說道:“給疏勒城傳信,告知曹達,等到那些受傷的將士抵達之後,讓他們就在原地等候三師和五師,會合之後再一同返回汴京。”
“是,陛下。” 高銀月迅速地將皇帝的旨意記錄在了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
“還有,告訴曹達,朕會讓兵部送去兩萬張複合弓,讓他利用這些複合弓,盡量讓喀喇國和伽色尼國出些人力,幫忙修築安西省的道路。” 趙立慶心中早就盤算著要將疏勒城至玉門關以及陽關的這兩條道路進行修繕,而且從碎葉城到疏勒城之間也需要修建一條道路。
“是,陛下,如果沒有別的吩咐,臣妾這就將這些信息傳達出去。” 高銀月微微欠身行禮,目光中含情脈脈地望著皇帝。
趙立慶自然是明白她意思,壓低了聲音說道:“朕今日還有其他事務需要處理,你明日晚上早點到福寧殿來。” 今晚他得前往坤寧殿,與皇後一同商議那些皇子和公主的教育問題。
“是,陛下。臣妾告退。” 高銀月雙頰微微泛紅,緩緩地退出了紫宸大殿。
“林檜,進來。” 趙立慶朝著殿門外大聲呼喊了一聲。
太監林檜聽到召喚,急忙快步走進殿內,來到皇帝跟前,微微躬身道:“陛下,您有何吩咐?”
“你去一趟兵部,告訴林尚書,將原本運往疏勒城的一萬張複合弓增加為兩萬張,速去。” 趙立慶擺了擺手,示意他趕緊去。
“是,陛下。” 林檜察覺到皇帝的語氣中帶著幾分急切,於是立刻飛奔出了大殿。
就在這時,門口另一個負責傳話的太監在門口微微躬身道:“陛下,樞密院的富相和禮部的鄭尚書求見。”
“請他們進來吧。” 趙立慶心中暗自猜測,這兩人一同前來,難道是為了科舉之事?
沒過多久,富弻和鄭雍前後步入大殿,微微躬身行禮道:“拜見官家。”
“兩位卿家,坐下說話吧。” 趙立慶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坐下。
落座之後,富弻率先開口說道:“老臣來的時候,鄭尚書就已經在外麵等候了,鄭尚書,你還是先奏報吧。”
原來他們並不是一起來的,趙立慶的目光看向了鄭雍。
“官家,臣的這件事情比較緊急,就先稟報了。” 鄭雍輕輕擦拭了一下額頭上冒出的汗珠,接著說道,“居住在鴻臚寺的扶南使臣和真臘使臣來到了禮部衙門,他們說近期他們兩國中有不少的百姓逃到了安南省,而大宋安南省的官員接納了這些百姓,並且還給他們分配了土地。現在兩國的很多百姓都想要前往安南省,他們對此表示抗議,要求大宋將原先逃到安南省的那些百姓遣送回去,此時兩國的使臣還在禮部衙門等待著回複,大理國和暹羅國的使臣也跟著一同在那邊等候。”
這件事情趙立慶早就已經接到了在安南省的監管衛和軍情衛的奏報,而且正是他授意讓安南省的官員給那些百姓分配土地的,隻不過這件事情並沒有在朝廷之中公開,知曉此事的僅僅隻有政務院的王安石和蘇軾二人而已。
“富相,對於這件事情你有什麽看法呢?” 趙立慶故意想要借著富弻的口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富弻對於這位皇帝的性格還是比較了解,從當年一起去收複燕雲的時候,他就對皇帝的脾性十分清楚了,於是回答道:“官家,這些小國簡直就是無理取鬧。他們自己對百姓不好,導致留不住百姓,那些窮苦的百姓看到安南省的大宋百姓日子過得好,自然是想要跑到安南省去,正所謂人往高處走,這個道理是非常明白清晰的,隻需要將那兩個使臣訓斥一頓就可以了。”
鄭雍聽到富弻的這番話,不禁微微一愣,心中暗暗想道:這老頭怎麽也變得如此強勢了。
趙立慶笑著說道:“鄭尚書,你聽到富相的話了吧?”
“臣明白了,官家,臣這就去訓斥那兩個使臣。” 鄭雍也是個聰明人,立刻就想到這件事情很有可能就是皇帝授意的,於是微微躬身退出了大殿。
富弻拱手說道:“官家,那兩個小國雖然不敢招惹大宋,但是也需要預防他們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舉動,還是應該有所防範才好。”
“此事朕早已經有所布置,富相不必擔心。”
“官家既然已經安排好了,那自然是沒有什麽問題了。” 富弻其實也就是順口提醒一下而已,這樣的事情皇帝怎麽可能沒有提前做好準備呢。說著,他將手中的奏本遞了過去,說道:“官家,這是臣擬定的幾道考題,請您過目。”
趙立慶接過奏本,仔細地翻看了起來,雖然這幾個題目出得都還不錯,但是卻並沒有達到他心中的預期。看完之後說道:“富相,朕覺得往後的科舉也應該做出一些改變了。”
在這個時代,科舉跟以前相比已經進行了很大的改革,比如糊名和謄錄製度就比唐代進步了許多,更不用說前些年還取消了考生的出身問題,讓大宋所有的人都能夠平等地參加科舉考試。
富弻實在是想不明白皇帝還要進行什麽樣的改變,於是詢問道:“官家,臣覺得現在的製度已經非常完善了,不知道還能夠做出什麽樣的改變呢?”
“富相,朕並不是想要對現在的考試製度進行改變,而是想要改變一下出考題的方向,不能僅僅隻看重考生的文采。” 趙立慶略微停頓了一下,整理了一下自己心中的想法,接著說道,“古人早就有‘君子六藝’的說法,朕覺得一個考生如果想要勝任朝廷所委任的官職,僅僅隻有文采是遠遠不夠的。”
富弻聽了皇帝的話之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過了一會兒才回應道:“官家,難道是要在會試中加入六藝中的‘射’、‘禦’、‘數’這三項嗎?”
趙立慶並不著急,等這位老臣回應之後,才緩緩地開口說道:“那倒不必加入這麽多,隻需要將‘數’這一項加入進去就可以。如果一個新進士被朝廷委任為知縣,連最基本的賬目都算不清楚,朕覺得這樣的官員就是不合格。而且官員還應該有一個良好的身體,朝廷不能挑選出一些弱不禁風的士子去擔任百姓的父母官。”
皇帝的這些話讓富弻頻頻點頭,說得確實有道理,沒有一個好的身體怎麽能夠做好朝廷委派的事務呢,如果連賬目都算不清楚,那就更不可能成為一個好官。
“官家此話有理,隻有這樣才能夠讓那些新進士成為好的官員。”
“富相,這件事情就辛苦你了,也可以讓韓相和王相提出一些意見,盡快擬定出‘數’這方麵的考題。至於考察考生的身體狀況,就在他們考完試之後,繞著考院跑兩圈,如果連這樣都跑不下來,即便文采再好,也沒有必要錄取。”
“是,官家,臣會盡快辦好這件事情。” 富弻微微躬身行禮。
原本是要重新繪製一幅新的地圖的,不過考慮到以後或許還要繼續在地圖上補上更為遙遠的西方國度,於是便決定先這樣湊合著使用。
趙立慶靜靜地站在那幅宏大的地圖之下,目光緊緊地鎖定在大理國所處的位置,心中暗暗思量著是否到了該將那塊地方納入版圖的時候了。
這時,女官高銀月邁著輕盈而優雅的步伐緩緩地走到了他的身旁,微微欠身行禮道:“陛下,剛剛收到消息,虎衛軍的第三師和第五師已經踏上了返回疏勒城的征程。”
趙立慶聞言,轉身朝著旁邊的圓桌走去,坐下後開口問道:“與靖遠師一同出發的那些傷勢較重的將士,應該還沒有抵達疏勒城吧?”
“回陛下,按照路程來進行推算的話,他們大概還需要十幾天的時間才能夠抵達疏勒城。” 高銀月亦步亦趨地跟隨著皇帝走到了圓桌邊。
“咚…… 咚……” 趙立慶微微皺起眉頭,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一隻手不自覺地輕輕敲打著桌麵。片刻之後開口說道:“給疏勒城傳信,告知曹達,等到那些受傷的將士抵達之後,讓他們就在原地等候三師和五師,會合之後再一同返回汴京。”
“是,陛下。” 高銀月迅速地將皇帝的旨意記錄在了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
“還有,告訴曹達,朕會讓兵部送去兩萬張複合弓,讓他利用這些複合弓,盡量讓喀喇國和伽色尼國出些人力,幫忙修築安西省的道路。” 趙立慶心中早就盤算著要將疏勒城至玉門關以及陽關的這兩條道路進行修繕,而且從碎葉城到疏勒城之間也需要修建一條道路。
“是,陛下,如果沒有別的吩咐,臣妾這就將這些信息傳達出去。” 高銀月微微欠身行禮,目光中含情脈脈地望著皇帝。
趙立慶自然是明白她意思,壓低了聲音說道:“朕今日還有其他事務需要處理,你明日晚上早點到福寧殿來。” 今晚他得前往坤寧殿,與皇後一同商議那些皇子和公主的教育問題。
“是,陛下。臣妾告退。” 高銀月雙頰微微泛紅,緩緩地退出了紫宸大殿。
“林檜,進來。” 趙立慶朝著殿門外大聲呼喊了一聲。
太監林檜聽到召喚,急忙快步走進殿內,來到皇帝跟前,微微躬身道:“陛下,您有何吩咐?”
“你去一趟兵部,告訴林尚書,將原本運往疏勒城的一萬張複合弓增加為兩萬張,速去。” 趙立慶擺了擺手,示意他趕緊去。
“是,陛下。” 林檜察覺到皇帝的語氣中帶著幾分急切,於是立刻飛奔出了大殿。
就在這時,門口另一個負責傳話的太監在門口微微躬身道:“陛下,樞密院的富相和禮部的鄭尚書求見。”
“請他們進來吧。” 趙立慶心中暗自猜測,這兩人一同前來,難道是為了科舉之事?
沒過多久,富弻和鄭雍前後步入大殿,微微躬身行禮道:“拜見官家。”
“兩位卿家,坐下說話吧。” 趙立慶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坐下。
落座之後,富弻率先開口說道:“老臣來的時候,鄭尚書就已經在外麵等候了,鄭尚書,你還是先奏報吧。”
原來他們並不是一起來的,趙立慶的目光看向了鄭雍。
“官家,臣的這件事情比較緊急,就先稟報了。” 鄭雍輕輕擦拭了一下額頭上冒出的汗珠,接著說道,“居住在鴻臚寺的扶南使臣和真臘使臣來到了禮部衙門,他們說近期他們兩國中有不少的百姓逃到了安南省,而大宋安南省的官員接納了這些百姓,並且還給他們分配了土地。現在兩國的很多百姓都想要前往安南省,他們對此表示抗議,要求大宋將原先逃到安南省的那些百姓遣送回去,此時兩國的使臣還在禮部衙門等待著回複,大理國和暹羅國的使臣也跟著一同在那邊等候。”
這件事情趙立慶早就已經接到了在安南省的監管衛和軍情衛的奏報,而且正是他授意讓安南省的官員給那些百姓分配土地的,隻不過這件事情並沒有在朝廷之中公開,知曉此事的僅僅隻有政務院的王安石和蘇軾二人而已。
“富相,對於這件事情你有什麽看法呢?” 趙立慶故意想要借著富弻的口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富弻對於這位皇帝的性格還是比較了解,從當年一起去收複燕雲的時候,他就對皇帝的脾性十分清楚了,於是回答道:“官家,這些小國簡直就是無理取鬧。他們自己對百姓不好,導致留不住百姓,那些窮苦的百姓看到安南省的大宋百姓日子過得好,自然是想要跑到安南省去,正所謂人往高處走,這個道理是非常明白清晰的,隻需要將那兩個使臣訓斥一頓就可以了。”
鄭雍聽到富弻的這番話,不禁微微一愣,心中暗暗想道:這老頭怎麽也變得如此強勢了。
趙立慶笑著說道:“鄭尚書,你聽到富相的話了吧?”
“臣明白了,官家,臣這就去訓斥那兩個使臣。” 鄭雍也是個聰明人,立刻就想到這件事情很有可能就是皇帝授意的,於是微微躬身退出了大殿。
富弻拱手說道:“官家,那兩個小國雖然不敢招惹大宋,但是也需要預防他們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舉動,還是應該有所防範才好。”
“此事朕早已經有所布置,富相不必擔心。”
“官家既然已經安排好了,那自然是沒有什麽問題了。” 富弻其實也就是順口提醒一下而已,這樣的事情皇帝怎麽可能沒有提前做好準備呢。說著,他將手中的奏本遞了過去,說道:“官家,這是臣擬定的幾道考題,請您過目。”
趙立慶接過奏本,仔細地翻看了起來,雖然這幾個題目出得都還不錯,但是卻並沒有達到他心中的預期。看完之後說道:“富相,朕覺得往後的科舉也應該做出一些改變了。”
在這個時代,科舉跟以前相比已經進行了很大的改革,比如糊名和謄錄製度就比唐代進步了許多,更不用說前些年還取消了考生的出身問題,讓大宋所有的人都能夠平等地參加科舉考試。
富弻實在是想不明白皇帝還要進行什麽樣的改變,於是詢問道:“官家,臣覺得現在的製度已經非常完善了,不知道還能夠做出什麽樣的改變呢?”
“富相,朕並不是想要對現在的考試製度進行改變,而是想要改變一下出考題的方向,不能僅僅隻看重考生的文采。” 趙立慶略微停頓了一下,整理了一下自己心中的想法,接著說道,“古人早就有‘君子六藝’的說法,朕覺得一個考生如果想要勝任朝廷所委任的官職,僅僅隻有文采是遠遠不夠的。”
富弻聽了皇帝的話之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過了一會兒才回應道:“官家,難道是要在會試中加入六藝中的‘射’、‘禦’、‘數’這三項嗎?”
趙立慶並不著急,等這位老臣回應之後,才緩緩地開口說道:“那倒不必加入這麽多,隻需要將‘數’這一項加入進去就可以。如果一個新進士被朝廷委任為知縣,連最基本的賬目都算不清楚,朕覺得這樣的官員就是不合格。而且官員還應該有一個良好的身體,朝廷不能挑選出一些弱不禁風的士子去擔任百姓的父母官。”
皇帝的這些話讓富弻頻頻點頭,說得確實有道理,沒有一個好的身體怎麽能夠做好朝廷委派的事務呢,如果連賬目都算不清楚,那就更不可能成為一個好官。
“官家此話有理,隻有這樣才能夠讓那些新進士成為好的官員。”
“富相,這件事情就辛苦你了,也可以讓韓相和王相提出一些意見,盡快擬定出‘數’這方麵的考題。至於考察考生的身體狀況,就在他們考完試之後,繞著考院跑兩圈,如果連這樣都跑不下來,即便文采再好,也沒有必要錄取。”
“是,官家,臣會盡快辦好這件事情。” 富弻微微躬身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