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聊了一刻鍾,舅母餘氏就離開忙著打理家務,畢竟昨天剛到汴京府裏肯定有很多事要操心。
溫成和陰氏坐在上首,舅舅坐在楊如期對麵,溫華坐在溫伯下首,幾人閑聊。
“陛下說讓華兒留在京城,”溫成突然出聲道。陰氏想了想,問道,“可說了理由。”
溫成擺擺頭,他昨日到汴京,就進宮述職,陛下說他多年為朝廷守護北界,是有功之人,三日後為他擺接風宴。後又突然說給溫華封為世子,留在汴京。
“陛下是想讓表哥尚公主。”楊如期此話一出,眾人聞聲看向她。
夢裏,楊如期不知道有沒有這一出,隻知道最終外祖一家還是都回了北界,想來外祖不願將表哥留在汴京,與陛下做了交易。
但是在楊如期嫁進尚書府不久後,曾偶然聽見董之風與三皇子見麵,隻言片語之間提到過表哥和四公主李燕音的名字。
當時她害怕被發現,匆匆走了,現在想來大有可能是永豐帝想用婚事拴住外祖父。
楊如期不急不緩地道,“三皇子和四皇子都已經十三了,而且他們都沒有嫡親姐妹,如今朝廷表麵看著風平浪靜,底下卻暗流湧動,陛下深知外祖父的性子,與先帝交好,對朝廷忠心,不會參與立儲之爭,但是他不放心啊,若是表哥尚公主,不論是二公主還是四公主,明麵上外祖父便是陛下的人了。”
溫成和陰氏很震驚,他們能想通是因為活了大半輩子,可楊如期才多大,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深閨小姐,卻對政事看得如此通透,怎麽讓人不驚訝呢。
溫華率先回過神來,沉靜的眸子亮了亮,看著楊如期,含著一抹複雜之色。
反倒溫伯興高采烈地衝楊如期說:“期兒,你與你母親一樣聰慧,看著你像是看到姐姐小時候一樣。”他沒有其他人那麽驚訝,在他心裏姐姐如此聰穎,她生的女兒像她一樣聰明,不是很正常嗎。
溫成聽見兒子的話,哈哈大笑起來,“果然是老咯,而今孩子們都這麽大了,連期兒都長大了...”說到後麵,笑容裏帶著心酸的語氣。
陰氏看著楊如期,又心疼又喜悅,說不上來那種心情,期兒不到十二歲,卻已經這麽懂事了,可想而知,在永樂侯府那吃人不吐苦頭的地方,看了多少人情冷暖,吃了多少苦頭,想到這兒眼裏的淚也控製不住。
楊如期見陰氏好端端的哭了,忙起身輕輕擁著陰氏,“外祖母,”陰氏拍了拍楊如期的手,問道,“期兒可願意隨外祖母去北界?”
溫成也忙說,“隻要你願意,外祖父定求陛下讓你跟著外祖父生活。”
溫伯聞言,又是一喜,他們溫家養十個楊如期都養的起,何必留姐姐唯一的骨血在這汴京,孤孤單單的,“期兒,北界雖不如汴京繁華,可也沒有別人口中如此貧瘠,北邊的風光比汴京好看多了。”溫華也有些期盼楊如期可以和他們一起回北界。
楊如期沉默不語,良久才開口,“我是盼著能和你們一起生活的,可是母親和哥哥的仇我還沒有報,這時候我不能離開汴京。”
眾人聞言,便沒有吭聲,他們過了年就必須離開汴京了,真是憋屈,隻能留楊如期一個人在汴京。
陰氏握著楊如期的手無聲掉淚,止也止不住。
外頭的下人進來通傳,說是席麵備好了,溫成就率先起身,帶著眾人一起去了廳堂。
靖安侯府在家裏進食一向是不需要下人伺候的,留倆個守著門,其餘都打發下去用食。
陰氏和餘氏坐在楊如期左右手,碗裏菜已經被倆人夾的滿滿當當。楊如期哭笑不得,“外祖母,舅母,你們再給我夾菜,我都要撐死了。”
陰氏充耳不聞又夾了一個四喜丸子給楊如期,嘴裏念叨,“多吃點,小孩子家家的,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楊如期,“.....”
溫華瞧見楊如期的小表情,頓覺可愛,替她解圍,找了話題問,“剛才在屋裏,表妹分析的頭頭是道,那按表妹的意思,此事可有解決之法?”
楊如期歪了一下頭,淡然地說:“若是表哥願意,尚公主好處也挺多的,比如相當於給靖安侯府多了一重保障,而且於外祖父來說影響不大的。”
溫伯一口飯差點噴出來,楊如期這見解,真是獨到。溫華摸了摸鼻子,他還不如不解圍呢,表妹實在太狡猾了。
倒是餘氏不明所以問道,“什麽尚公主?”
溫伯便將屋裏的事與她講了,餘氏大為震驚,看著楊如期都多了幾分真心疼愛。
溫成老神在在的接過話,“華兒,你可願意?”
溫華皺眉道,“祖父!”語氣無奈,看向罪魁禍首,楊如期接收到目光,忽而對著他一笑。
溫華看著她這笑容心下一跳,不由得一愣。
陰氏是女子,比溫成溫伯心細的多,瞧見溫華與楊如期的眼神交匯,心裏有個念頭升起來,嘴角的笑意越發深了。
用過食,陰氏讓溫華帶著楊如期,在院子裏走走,說是後花園的紅梅都開了,好看極了。
小輩們自是應下。出了侯府的正院,穿過九曲回廊,便到了花園。
紅梅開在雪地裏,紅與白交相呼應,在百花凋謝之時,唯有梅花生機勃勃。迎著風雪,傲然挺立在寒風之中。
楊如期伸手,折了一小枝梅花,拿到鼻尖嗅了嗅,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溫華站在她身邊,看著少女恬靜的樣子,嘴角不禁上揚。
“最喜紅梅雪中藏,隱隱枝頭暗飄香。不與彩蝶風中舞,僅留孤芳獨自賞,”楊如期輕聲呢喃。
“好詩,”溫華眉眼彎了彎,誇讚道。
楊如期轉頭,對著房嬤嬤說道,“嬤嬤,你挑幾枝好的,咱們帶回去插瓶。”
房嬤嬤哎了一聲,吩咐碧青去拿剪刀。
楊如期漫不經心的問,“表哥來年可要隨外祖父回北邊?”
溫華默然了一會兒,才回,“這事需要祖父和父親商議後再決定。”
楊如期不置可否,隨後便不說話了,倆人漫步在紅梅林中,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倒是一點也不尷尬,氣氛相當舒適。
李輕舟從九曲回廊路過的時候,看見的就是一副雪地紅梅樹下,青梅竹馬相談甚歡的場景,遠遠看著金童玉女甚是相配。
楊如期側著頭,似笑非笑地盯著溫華,別有一股子靈動頑皮的氣韻,是李輕舟不曾在她臉上看到過的。
溫華被楊如期看的不太好意思,想起她剛剛問的一句,“表哥可有心儀的姑娘?”溫潤如玉的臉上立馬就升起潮紅,右手攥起拳頭,放到嘴邊,輕咳了一下,側過頭,想逃避她的眼神。
楊如期眉眼舒展,覺得有些好笑,她不過隨便問問,臉就紅成這樣,表哥似乎過於純情了。
若是表哥沒有喜歡的姑娘,那她也不是沒有機會啊,在永樂侯府敗落之前,她必須找到一條後路的。
表哥溫華就是一條很好的選擇,就算舅母心中有微詞,但隻要外祖父外祖母舅舅以及表哥本人同意就行。
溫華看楊如期緊追不舍的樣子,隻好轉過身,抬步就走,沒走兩步就與李輕舟的目光撞在了一起。
李輕舟身旁的長安,頗替主子尷尬,都有些不好意思地垂下頭。
而李輕舟沒有半絲尷尬,平靜的移開了目光,還順帶從上到下打量了一眼溫華。
楊如期這時也順著溫華的方向看見了李輕舟,心下疑惑,為什麽他會出現在靖安侯府?
溫華向李輕舟的方向輕輕頷首,算是打招呼,想著李輕舟應是找父親或祖父的,打算等李輕舟先走,然後帶楊如期回祖母那裏。
卻不想李輕舟一直在原地不動,看著他們。溫華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不過作為主人家,是不能怠慢客人的,於是對著楊如期道,“我們去與世子打個招呼。”
楊如期深鎖眉頭,還在思慮李輕舟的目的,聽見溫華的話,便同意了。
不到半刻鍾,就走回九曲回廊了。溫華又行了一禮,“世子。”
李輕舟嗯了一聲,眼神卻落在楊如期身上,楊如期也屈膝行了一禮,“世子。”
“免禮,”李輕舟輕吐出這倆個字,帶著一股子嫻雅舒適的貴氣。
溫華溫聲問,“世子可是來找祖父的?”。李輕舟嗯了一聲。
李輕舟的態度冷淡溫華也不以為意,畢竟李輕舟一向如此,他聞言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對著楊如期道,“表妹,你先回祖母那兒,我領著世子去祖父哪裏,稍後尋你們。”
楊如期心中在思索,麵上不顯,點頭乖巧的應了,順帶叮囑,“那表哥快一點,沒一會兒我就要回侯府了,我給你帶了禮物,還沒送給你呢。”
溫華表示知曉,對著李輕舟說,“世子請。”
李輕舟漆黑的眸子深深看了一眼楊如期,見她絲毫不留戀轉身就走,臉色一沉,跟著溫華離開了原地。
長安隻覺得主子的周圍,散發著寒氣。
溫成和陰氏坐在上首,舅舅坐在楊如期對麵,溫華坐在溫伯下首,幾人閑聊。
“陛下說讓華兒留在京城,”溫成突然出聲道。陰氏想了想,問道,“可說了理由。”
溫成擺擺頭,他昨日到汴京,就進宮述職,陛下說他多年為朝廷守護北界,是有功之人,三日後為他擺接風宴。後又突然說給溫華封為世子,留在汴京。
“陛下是想讓表哥尚公主。”楊如期此話一出,眾人聞聲看向她。
夢裏,楊如期不知道有沒有這一出,隻知道最終外祖一家還是都回了北界,想來外祖不願將表哥留在汴京,與陛下做了交易。
但是在楊如期嫁進尚書府不久後,曾偶然聽見董之風與三皇子見麵,隻言片語之間提到過表哥和四公主李燕音的名字。
當時她害怕被發現,匆匆走了,現在想來大有可能是永豐帝想用婚事拴住外祖父。
楊如期不急不緩地道,“三皇子和四皇子都已經十三了,而且他們都沒有嫡親姐妹,如今朝廷表麵看著風平浪靜,底下卻暗流湧動,陛下深知外祖父的性子,與先帝交好,對朝廷忠心,不會參與立儲之爭,但是他不放心啊,若是表哥尚公主,不論是二公主還是四公主,明麵上外祖父便是陛下的人了。”
溫成和陰氏很震驚,他們能想通是因為活了大半輩子,可楊如期才多大,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深閨小姐,卻對政事看得如此通透,怎麽讓人不驚訝呢。
溫華率先回過神來,沉靜的眸子亮了亮,看著楊如期,含著一抹複雜之色。
反倒溫伯興高采烈地衝楊如期說:“期兒,你與你母親一樣聰慧,看著你像是看到姐姐小時候一樣。”他沒有其他人那麽驚訝,在他心裏姐姐如此聰穎,她生的女兒像她一樣聰明,不是很正常嗎。
溫成聽見兒子的話,哈哈大笑起來,“果然是老咯,而今孩子們都這麽大了,連期兒都長大了...”說到後麵,笑容裏帶著心酸的語氣。
陰氏看著楊如期,又心疼又喜悅,說不上來那種心情,期兒不到十二歲,卻已經這麽懂事了,可想而知,在永樂侯府那吃人不吐苦頭的地方,看了多少人情冷暖,吃了多少苦頭,想到這兒眼裏的淚也控製不住。
楊如期見陰氏好端端的哭了,忙起身輕輕擁著陰氏,“外祖母,”陰氏拍了拍楊如期的手,問道,“期兒可願意隨外祖母去北界?”
溫成也忙說,“隻要你願意,外祖父定求陛下讓你跟著外祖父生活。”
溫伯聞言,又是一喜,他們溫家養十個楊如期都養的起,何必留姐姐唯一的骨血在這汴京,孤孤單單的,“期兒,北界雖不如汴京繁華,可也沒有別人口中如此貧瘠,北邊的風光比汴京好看多了。”溫華也有些期盼楊如期可以和他們一起回北界。
楊如期沉默不語,良久才開口,“我是盼著能和你們一起生活的,可是母親和哥哥的仇我還沒有報,這時候我不能離開汴京。”
眾人聞言,便沒有吭聲,他們過了年就必須離開汴京了,真是憋屈,隻能留楊如期一個人在汴京。
陰氏握著楊如期的手無聲掉淚,止也止不住。
外頭的下人進來通傳,說是席麵備好了,溫成就率先起身,帶著眾人一起去了廳堂。
靖安侯府在家裏進食一向是不需要下人伺候的,留倆個守著門,其餘都打發下去用食。
陰氏和餘氏坐在楊如期左右手,碗裏菜已經被倆人夾的滿滿當當。楊如期哭笑不得,“外祖母,舅母,你們再給我夾菜,我都要撐死了。”
陰氏充耳不聞又夾了一個四喜丸子給楊如期,嘴裏念叨,“多吃點,小孩子家家的,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楊如期,“.....”
溫華瞧見楊如期的小表情,頓覺可愛,替她解圍,找了話題問,“剛才在屋裏,表妹分析的頭頭是道,那按表妹的意思,此事可有解決之法?”
楊如期歪了一下頭,淡然地說:“若是表哥願意,尚公主好處也挺多的,比如相當於給靖安侯府多了一重保障,而且於外祖父來說影響不大的。”
溫伯一口飯差點噴出來,楊如期這見解,真是獨到。溫華摸了摸鼻子,他還不如不解圍呢,表妹實在太狡猾了。
倒是餘氏不明所以問道,“什麽尚公主?”
溫伯便將屋裏的事與她講了,餘氏大為震驚,看著楊如期都多了幾分真心疼愛。
溫成老神在在的接過話,“華兒,你可願意?”
溫華皺眉道,“祖父!”語氣無奈,看向罪魁禍首,楊如期接收到目光,忽而對著他一笑。
溫華看著她這笑容心下一跳,不由得一愣。
陰氏是女子,比溫成溫伯心細的多,瞧見溫華與楊如期的眼神交匯,心裏有個念頭升起來,嘴角的笑意越發深了。
用過食,陰氏讓溫華帶著楊如期,在院子裏走走,說是後花園的紅梅都開了,好看極了。
小輩們自是應下。出了侯府的正院,穿過九曲回廊,便到了花園。
紅梅開在雪地裏,紅與白交相呼應,在百花凋謝之時,唯有梅花生機勃勃。迎著風雪,傲然挺立在寒風之中。
楊如期伸手,折了一小枝梅花,拿到鼻尖嗅了嗅,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溫華站在她身邊,看著少女恬靜的樣子,嘴角不禁上揚。
“最喜紅梅雪中藏,隱隱枝頭暗飄香。不與彩蝶風中舞,僅留孤芳獨自賞,”楊如期輕聲呢喃。
“好詩,”溫華眉眼彎了彎,誇讚道。
楊如期轉頭,對著房嬤嬤說道,“嬤嬤,你挑幾枝好的,咱們帶回去插瓶。”
房嬤嬤哎了一聲,吩咐碧青去拿剪刀。
楊如期漫不經心的問,“表哥來年可要隨外祖父回北邊?”
溫華默然了一會兒,才回,“這事需要祖父和父親商議後再決定。”
楊如期不置可否,隨後便不說話了,倆人漫步在紅梅林中,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倒是一點也不尷尬,氣氛相當舒適。
李輕舟從九曲回廊路過的時候,看見的就是一副雪地紅梅樹下,青梅竹馬相談甚歡的場景,遠遠看著金童玉女甚是相配。
楊如期側著頭,似笑非笑地盯著溫華,別有一股子靈動頑皮的氣韻,是李輕舟不曾在她臉上看到過的。
溫華被楊如期看的不太好意思,想起她剛剛問的一句,“表哥可有心儀的姑娘?”溫潤如玉的臉上立馬就升起潮紅,右手攥起拳頭,放到嘴邊,輕咳了一下,側過頭,想逃避她的眼神。
楊如期眉眼舒展,覺得有些好笑,她不過隨便問問,臉就紅成這樣,表哥似乎過於純情了。
若是表哥沒有喜歡的姑娘,那她也不是沒有機會啊,在永樂侯府敗落之前,她必須找到一條後路的。
表哥溫華就是一條很好的選擇,就算舅母心中有微詞,但隻要外祖父外祖母舅舅以及表哥本人同意就行。
溫華看楊如期緊追不舍的樣子,隻好轉過身,抬步就走,沒走兩步就與李輕舟的目光撞在了一起。
李輕舟身旁的長安,頗替主子尷尬,都有些不好意思地垂下頭。
而李輕舟沒有半絲尷尬,平靜的移開了目光,還順帶從上到下打量了一眼溫華。
楊如期這時也順著溫華的方向看見了李輕舟,心下疑惑,為什麽他會出現在靖安侯府?
溫華向李輕舟的方向輕輕頷首,算是打招呼,想著李輕舟應是找父親或祖父的,打算等李輕舟先走,然後帶楊如期回祖母那裏。
卻不想李輕舟一直在原地不動,看著他們。溫華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不過作為主人家,是不能怠慢客人的,於是對著楊如期道,“我們去與世子打個招呼。”
楊如期深鎖眉頭,還在思慮李輕舟的目的,聽見溫華的話,便同意了。
不到半刻鍾,就走回九曲回廊了。溫華又行了一禮,“世子。”
李輕舟嗯了一聲,眼神卻落在楊如期身上,楊如期也屈膝行了一禮,“世子。”
“免禮,”李輕舟輕吐出這倆個字,帶著一股子嫻雅舒適的貴氣。
溫華溫聲問,“世子可是來找祖父的?”。李輕舟嗯了一聲。
李輕舟的態度冷淡溫華也不以為意,畢竟李輕舟一向如此,他聞言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對著楊如期道,“表妹,你先回祖母那兒,我領著世子去祖父哪裏,稍後尋你們。”
楊如期心中在思索,麵上不顯,點頭乖巧的應了,順帶叮囑,“那表哥快一點,沒一會兒我就要回侯府了,我給你帶了禮物,還沒送給你呢。”
溫華表示知曉,對著李輕舟說,“世子請。”
李輕舟漆黑的眸子深深看了一眼楊如期,見她絲毫不留戀轉身就走,臉色一沉,跟著溫華離開了原地。
長安隻覺得主子的周圍,散發著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