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周姝
古代種田,老婆孩子熱炕頭 作者:皮皮的小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莊稼施完肥緊接著就要鋤草,否則雜草要跟莊稼搶養分。
沒有除草劑,沒有無人機,請不到工人,汗水摔八瓣兒的日子還得持續。
周誠望著綠油油的莊稼,抹掉臉上豆大的汗珠,暗道自己就是勞碌命。
空間裏的物資他幾輩子都吃不完用不完,完全可以找個安生的地方悠閑過一輩子。
不知從哪裏冒出來的使命感,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偏要累死累活的種地。
“收紅薯、玉米和土豆的時候讓裏正和村民們都來瞧瞧。
讓他們親眼看看產量有多高,光紅薯就能讓他們動心。
明年咱們村隻要有三成的土地種這些作物,接下來兩年不說吃飽,起碼旱災來了不用逃荒。”
周誠跟陳芸娘小聲嘀咕。
陳芸娘含笑點頭,看周誠的眼神滿是崇拜。
她的相公是這世上最仁善的人。
“爹爹,娘。”
“哥,嫂子吃飯了。”
周姝也就是蘇櫻,牽著妞妞來紅薯地裏,跟在後麵的來福和錢多多已經長成大狗,黑黝黝的毛發在夕陽下鍍了一層金光。
在地裏撒丫子亂竄,歡快得很。
蘇櫻她有個新身份,叫周姝,是周誠的義妹。
周誠跟她說,隻要她願意就可以一直跟他們生活,要離開也不會阻攔。
有了新身份和周誠的承諾,周姝惶恐不安的心安定下來。
每天割草喂雞鴨鵝忙的不亦樂乎。
來大營子溝兩三個月,對農家生活適應良好。
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日子雖苦,勝在自在。
況且周誠是個有成算的人,不但能讓家人吃飽還能吃好。
一日三餐,比她在京都吃的更為豐盛美味。
不用再學那些繁複的規矩禮數,不用再跟人勾心鬥角玩心眼子,不用虛偽的奉承誰。
周姝很喜歡現在的生活。
她想做一輩子周姝,永遠待在鄉下。
周誠抱起蹦蹦跳跳的妞妞,正了正她頭上的草帽:“今天跟姑姑有什麽收獲?”
“蛋蛋,魚魚。”
妞妞說話晚,兩歲多了依然不能一次說出超過兩個字的詞。
心裏清楚,就是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
陳芸娘笑出聲:“小饞貓,就知道吃。”
周姝補充:“我們今天在蘆葦蕩裏撿到幾窩鴨蛋,有五十多個,還釣到兩條的大魚。”
周誠立馬豎起個大拇指:“姝兒越來越厲害了,妞妞也厲害。”
周姝是個沉穩的性子,一腳踏入過鬼門關,比誰都惜命,從不去危險的地方,比喜娘了娘更小心謹慎。
她帶著妞妞,周誠和陳芸娘都放心。
周姝抿著唇笑,一張臉興奮的通紅。
周誠放下妞妞,用鋤頭做扁擔,挑起籮筐壓實的野菜青草。
家裏牲畜家禽多,紅薯藤還沒長到能喂的時候,地裏鋤的草沒毒的都不能浪費。
陳芸娘也挑起一擔草。
周姝背上背著背簍,麻利的把地上沒裝完的裝進背簍裏。
半道上遇到同樣挑著豬草的李芙蕖和淩媛娘兩人,幾人說說笑笑,踩著晚霞往家裏走。
雞鴨鵝長大了,野菜青草不用切碎了喂,可吃的越來越多,周姝的活兒不比在地裏打轉輕鬆。
陳芸娘每天四人輪流趕兩頭牛和騾子去林子外圍吃草,順帶將五十隻豬仔要吃的豬草打好。
淩喜娘姐妹做完活兒也要打豬草。
不喂糧食光吃豬草,劁過的豬也長不快。
為了讓豬仔長的快些,周誠讓楚黛織了張網,隔三差五的去蘆葦蕩裏打些小雜魚和蝦子小螃蟹。
曬幹了磨成粉跟豬草一起發酵了再喂豬。
幼齡豬長的最快。
短短一個月小豬仔長了近三十斤,把杜武稀罕的不行,每天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豬圈看看,隔了一夜,豬長大了沒有。
裏正沒事也愛往周誠家跑,看看有什麽稀罕玩意兒。
不用周誠費口舌,他自己看看長的圓滾滾的小豬就心動,跟周誠討要養豬的方法。
周誠毫不保留的告訴他怎麽喂養,不過,首要還是得劁豬。
周誠家的豬全是杜武劁的,裏正厚著臉皮請他去給自家剛抱回來的豬仔劁了,不但自己學會了怎麽劁,還讓村裏人都學一學。
現在平安鎮乃至的整個照西縣的百姓都知道,要想豬長的快,得讓豬去勢。
淩喜娘用切碎的薺菜煎了一盆蛋,一條魚紅燒,一條做成酸筍魚,臘肉炒筍片,泡薑片,蘑菇燉野雞,涼拌野菜,加上一鍋糙米飯。
很難想象,這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是出自一個九歲的小姑娘之手。
勞累一天不就圖口吃的麽,全家人埋頭苦吃,很是滿足。
就連城裏的大戶人家都不敢天天這麽吃。
周誠家可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幾麵環山,麵前是條大河,還有一望無際的蘆葦蕩。
李芙蕖箭術好,但凡上山就沒有空手而歸的,河裏魚蝦多,肉和魚都不缺。
魚肉蛋吃的多,糧食就吃的少。
過一兩個月就要開始陸續收糧食,地窖裏的存糧還夠一家人吃到明年開春。
不用擔心糧食不夠吃。
肚子能吃飽就考慮著怎麽吃好。
淩喜娘跟陳芸娘一樣對做吃食非常感興趣,以前家裏窮沒吃過好東西,也不知道有這麽多做吃食的方法。
陳芸娘教會她各種烹飪方法後,她自己摸索著創新了一些菜肴出來。
姐夫家條件好,在吃食上尤為舍得,她每天的任務就是換著法的給大家做好吃的。
淩樂娘沒這方麵的天賦,做的菜味道差強人意,不如姐姐做的可口。
她就洗衣服,給姐姐打下手、在田間地頭和林子外圍尋找食材。
除了沒有品類繁多的調料和食材,比剛來時吃的豬食已是天差地別。
種地辛苦,但周誠比較喜歡現在的生活。
勞作幾個月,周誠除了變黑外長高了幾公分,胸膛變得厚實。
跟李芙蕖學了箭術,跟杜武學了些實用的招式。
每日晨起堅持練習小半個時辰,幾個月下來效果還是不錯的。
跟杜武沒法比,起碼去哪裏不用李芙蕖跟著。
今年雨水充沛,莊稼種下後隻澆過一次水,省了不少功夫。
主要就是施肥,鋤草。
幾次追肥和鋤草就能把人累趴下。
雨季來臨,去地裏的時間減少,往山裏跑的時間增多。
地裏莊稼重要,也得囤些山珍過冬。
在山裏遇到李旺。
往年雨季村裏的男人都在家修補農具,采集野菜這些事都歸女人,今年男女老少一窩蜂的往山裏跑。
大部分人家家裏都增加了人口,現如今知道山裏有很多吃食,當然得爭分奪秒的尋找食物。
“大郎哥,你周三爺家林氏今早給他添了兩個丫頭。”
周誠才驚覺時間竟然過的這麽快。
“添人進口,好事啊!”
沒生個男丁,周童生和謝氏怕是該失望了,就看年氏肚子裏的是不是個兒子。
“是好事,雖說丫頭是賠錢貨,這滿山都是吃的,今年天公作美,地裏的莊稼收成好不缺吃養得起,也就沒人嫌棄丫頭。”
周誠點頭:“連年兵禍天災,大亓朝人口稀少,不管男女,人多點好,不然大亓朝早晚會被周邊幾個國家瓜分。”
一旦國家被鄰國瓜分,他們這些小老百姓就會淪為最下等的賤民,那日子簡直不是人過的。
周誠倒是希望叛軍趕緊把現在腐朽無能的王朝推翻。
按照書中記錄,新王朝建立後皇帝重用武將,大殺四方,把周邊幾個國家打的落花流水。
之後能安穩過二三十年,百姓得以修生養息。
“周三爺還真是老當益壯,林氏一下子就來倆,這在咱村還是頭一份。”李旺的語氣裏透著羨慕。
他運氣不大好,年齡不夠沒趕上時代紅利,下一次官配就未必能像之前一樣一次帶兩三個回家。
想左擁右抱就隻能自己出錢出糧買回來。
“別羨慕,最遲明年你娘就會給你娶媳婦。對了,你爹跟薛桂花斷了沒?”
最近就光顧著修地球,鎮上、村裏都沒去,好久沒聽到村裏的八卦。
李旺往地上啐了口:“斷什麽呀,薛桂花肚子裏的孩子沒了,堅持說是我爹的,怪我娘害死了她的孩子。
給我爹心疼的,死活要跟薛桂花在一起。
今年春耕自己家都沒管,光給薛桂花幹活兒,家裏有點好東西也想著薛桂花,把我娘氣的。
弄的家裏烏煙瘴氣,薛桂花這女人缺了大德了。
我大哥孝順,替了我爹的兵役,早知道是這個結果,還不如讓我爹去。”
周誠同情的拍拍他:“勸你娘看淡點,不行你就帶著你娘跟你爹分家單過。”
“我倒是想啊,我娘又不樂意,她說分家會被人戳脊梁骨。
我爹也不同意,他還想讓我和我娘幫他一起養薛桂花和王貴娘姐弟。
現在我爹吃在家裏,晚上就去薛桂花家睡。”
周誠:“......你爹這是老房子著火了,那沒辦法了,你爹娘都不同意分家,那就隻能睜隻眼閉隻眼,不然這日子怎麽過。”
“誰說不是呢。”
林氏生了兩個丫頭確實令周童生和謝氏失望。
瞧著林氏的肚子是男娃,沒想到生下來兩個都是丫頭。
謝氏仁善厚道,家裏人丁不旺,哪怕林氏生的是兩個丫頭她也稀罕。
況且生孩子對女人來說就是一腳踏入鬼門關,林氏生雙胎更是艱難,掙紮了一天一夜,受盡折磨才生下來。
失望歸失望,她不會苛待林氏和兩個丫頭。
謝氏給林氏和孩子收拾好,讓年氏把孩子抱給周童生看,自己去灶房給林氏做吃食。
周童生對兩個比他腳大不了多少,與他血脈相連的嬰孩心生喜愛,隻是他對林氏肚子裏的兩個孩子期待太高,男娃變成丫頭,心裏一時接受不了。
看了兩眼,連手都沒伸就讓年氏抱進去,牽著好奇踮腳看的周全去地裏瞧莊稼。
連問都沒問一聲林氏。
謝氏熬好米粥進屋就看到躺在炕上的林氏紅著眼圈,心下了然。
柔聲安慰紅著眼圈的林氏:“不要緊,你年輕身體好,等身子恢複了還能生,月子裏可不能哭,不然孩子們沒奶吃。
快把粥喝了。”
林氏感激的看著謝氏,輕輕點了點頭:“謝謝大姐!”
李旺背簍裏裝滿了菌菇就跟周誠幾人分開。
李芙蕖眼尖,找到一個碩大的蜂巢,熟練的點燃一堆火再蓋上潮濕樹枝,悟出濃煙。
以往遇到蜂巢,想吃蜂蜜必然會被蜜蜂叮的滿頭包。
周誠教她用濃煙將蜜蜂熏走,這辦法管用,就算不小心會被蜜蜂蟄,也就蟄幾下。
周誠幾人滿載而歸,菌菇分類清洗。
菌菇清洗幹淨曬幹磨成粉,做菜的時候放一些能當提鮮的調料。
蜂巢用紗布裹起來壓出蜂蜜,過濾兩遍就能放進罐子裏。
殘渣裏不但有蜂蜜還有蜂蠟,蜂蠟也是好東西,做衣服的時候麻線在蜂蠟上拉一下就沒那麽毛糙。
蜂蠟還能做成化妝品,比如口脂。
也是一味抗菌消炎解毒的藥。
提煉好蜂蜜和蜂蠟,周誠對陳芸娘道:
“芸娘一會兒你送五十個雞蛋,一罐蜂蜜過去給三爺爺,對了,再拿兩塊細布。”
周誠有些惆悵的看了看雞圈的方向。
附近幾個村子多數人家都跟他交好,家裏生了娃總得表示表示。
送產婦,雞蛋最好。
雞還沒開始下蛋,一家送二十個,那也是不小的數目。
陳芸娘點頭:“好,吃了飯我就去。”
林氏生了不到半個月,各家陸續傳來了好消息。
周童生大概是沒兒子命,年氏生的依然是女孩。
洋洋得意了八九個月的周童生一下子就蔫了。
蔫了沒幾天,又鬥誌昂揚起來,說什麽也要拚一個兒子。
周信四個妻妾一口氣給他生了四個女孩。
周信黑著臉,許氏臉拉的老長,成天罵罵咧咧。
而村裏男丁最多的吳大爺家,又是清一色的六個男娃,把吳大爺和崔氏樂得合不攏嘴。
其他家生的有男有女。
總得來說男孩比女孩多,這在村裏很少見。
大概是食物多了,男娃生的又比丫頭多,今年沒聽說誰家生了丫頭丟棄溺死的。
沒有除草劑,沒有無人機,請不到工人,汗水摔八瓣兒的日子還得持續。
周誠望著綠油油的莊稼,抹掉臉上豆大的汗珠,暗道自己就是勞碌命。
空間裏的物資他幾輩子都吃不完用不完,完全可以找個安生的地方悠閑過一輩子。
不知從哪裏冒出來的使命感,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偏要累死累活的種地。
“收紅薯、玉米和土豆的時候讓裏正和村民們都來瞧瞧。
讓他們親眼看看產量有多高,光紅薯就能讓他們動心。
明年咱們村隻要有三成的土地種這些作物,接下來兩年不說吃飽,起碼旱災來了不用逃荒。”
周誠跟陳芸娘小聲嘀咕。
陳芸娘含笑點頭,看周誠的眼神滿是崇拜。
她的相公是這世上最仁善的人。
“爹爹,娘。”
“哥,嫂子吃飯了。”
周姝也就是蘇櫻,牽著妞妞來紅薯地裏,跟在後麵的來福和錢多多已經長成大狗,黑黝黝的毛發在夕陽下鍍了一層金光。
在地裏撒丫子亂竄,歡快得很。
蘇櫻她有個新身份,叫周姝,是周誠的義妹。
周誠跟她說,隻要她願意就可以一直跟他們生活,要離開也不會阻攔。
有了新身份和周誠的承諾,周姝惶恐不安的心安定下來。
每天割草喂雞鴨鵝忙的不亦樂乎。
來大營子溝兩三個月,對農家生活適應良好。
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日子雖苦,勝在自在。
況且周誠是個有成算的人,不但能讓家人吃飽還能吃好。
一日三餐,比她在京都吃的更為豐盛美味。
不用再學那些繁複的規矩禮數,不用再跟人勾心鬥角玩心眼子,不用虛偽的奉承誰。
周姝很喜歡現在的生活。
她想做一輩子周姝,永遠待在鄉下。
周誠抱起蹦蹦跳跳的妞妞,正了正她頭上的草帽:“今天跟姑姑有什麽收獲?”
“蛋蛋,魚魚。”
妞妞說話晚,兩歲多了依然不能一次說出超過兩個字的詞。
心裏清楚,就是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
陳芸娘笑出聲:“小饞貓,就知道吃。”
周姝補充:“我們今天在蘆葦蕩裏撿到幾窩鴨蛋,有五十多個,還釣到兩條的大魚。”
周誠立馬豎起個大拇指:“姝兒越來越厲害了,妞妞也厲害。”
周姝是個沉穩的性子,一腳踏入過鬼門關,比誰都惜命,從不去危險的地方,比喜娘了娘更小心謹慎。
她帶著妞妞,周誠和陳芸娘都放心。
周姝抿著唇笑,一張臉興奮的通紅。
周誠放下妞妞,用鋤頭做扁擔,挑起籮筐壓實的野菜青草。
家裏牲畜家禽多,紅薯藤還沒長到能喂的時候,地裏鋤的草沒毒的都不能浪費。
陳芸娘也挑起一擔草。
周姝背上背著背簍,麻利的把地上沒裝完的裝進背簍裏。
半道上遇到同樣挑著豬草的李芙蕖和淩媛娘兩人,幾人說說笑笑,踩著晚霞往家裏走。
雞鴨鵝長大了,野菜青草不用切碎了喂,可吃的越來越多,周姝的活兒不比在地裏打轉輕鬆。
陳芸娘每天四人輪流趕兩頭牛和騾子去林子外圍吃草,順帶將五十隻豬仔要吃的豬草打好。
淩喜娘姐妹做完活兒也要打豬草。
不喂糧食光吃豬草,劁過的豬也長不快。
為了讓豬仔長的快些,周誠讓楚黛織了張網,隔三差五的去蘆葦蕩裏打些小雜魚和蝦子小螃蟹。
曬幹了磨成粉跟豬草一起發酵了再喂豬。
幼齡豬長的最快。
短短一個月小豬仔長了近三十斤,把杜武稀罕的不行,每天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豬圈看看,隔了一夜,豬長大了沒有。
裏正沒事也愛往周誠家跑,看看有什麽稀罕玩意兒。
不用周誠費口舌,他自己看看長的圓滾滾的小豬就心動,跟周誠討要養豬的方法。
周誠毫不保留的告訴他怎麽喂養,不過,首要還是得劁豬。
周誠家的豬全是杜武劁的,裏正厚著臉皮請他去給自家剛抱回來的豬仔劁了,不但自己學會了怎麽劁,還讓村裏人都學一學。
現在平安鎮乃至的整個照西縣的百姓都知道,要想豬長的快,得讓豬去勢。
淩喜娘用切碎的薺菜煎了一盆蛋,一條魚紅燒,一條做成酸筍魚,臘肉炒筍片,泡薑片,蘑菇燉野雞,涼拌野菜,加上一鍋糙米飯。
很難想象,這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是出自一個九歲的小姑娘之手。
勞累一天不就圖口吃的麽,全家人埋頭苦吃,很是滿足。
就連城裏的大戶人家都不敢天天這麽吃。
周誠家可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幾麵環山,麵前是條大河,還有一望無際的蘆葦蕩。
李芙蕖箭術好,但凡上山就沒有空手而歸的,河裏魚蝦多,肉和魚都不缺。
魚肉蛋吃的多,糧食就吃的少。
過一兩個月就要開始陸續收糧食,地窖裏的存糧還夠一家人吃到明年開春。
不用擔心糧食不夠吃。
肚子能吃飽就考慮著怎麽吃好。
淩喜娘跟陳芸娘一樣對做吃食非常感興趣,以前家裏窮沒吃過好東西,也不知道有這麽多做吃食的方法。
陳芸娘教會她各種烹飪方法後,她自己摸索著創新了一些菜肴出來。
姐夫家條件好,在吃食上尤為舍得,她每天的任務就是換著法的給大家做好吃的。
淩樂娘沒這方麵的天賦,做的菜味道差強人意,不如姐姐做的可口。
她就洗衣服,給姐姐打下手、在田間地頭和林子外圍尋找食材。
除了沒有品類繁多的調料和食材,比剛來時吃的豬食已是天差地別。
種地辛苦,但周誠比較喜歡現在的生活。
勞作幾個月,周誠除了變黑外長高了幾公分,胸膛變得厚實。
跟李芙蕖學了箭術,跟杜武學了些實用的招式。
每日晨起堅持練習小半個時辰,幾個月下來效果還是不錯的。
跟杜武沒法比,起碼去哪裏不用李芙蕖跟著。
今年雨水充沛,莊稼種下後隻澆過一次水,省了不少功夫。
主要就是施肥,鋤草。
幾次追肥和鋤草就能把人累趴下。
雨季來臨,去地裏的時間減少,往山裏跑的時間增多。
地裏莊稼重要,也得囤些山珍過冬。
在山裏遇到李旺。
往年雨季村裏的男人都在家修補農具,采集野菜這些事都歸女人,今年男女老少一窩蜂的往山裏跑。
大部分人家家裏都增加了人口,現如今知道山裏有很多吃食,當然得爭分奪秒的尋找食物。
“大郎哥,你周三爺家林氏今早給他添了兩個丫頭。”
周誠才驚覺時間竟然過的這麽快。
“添人進口,好事啊!”
沒生個男丁,周童生和謝氏怕是該失望了,就看年氏肚子裏的是不是個兒子。
“是好事,雖說丫頭是賠錢貨,這滿山都是吃的,今年天公作美,地裏的莊稼收成好不缺吃養得起,也就沒人嫌棄丫頭。”
周誠點頭:“連年兵禍天災,大亓朝人口稀少,不管男女,人多點好,不然大亓朝早晚會被周邊幾個國家瓜分。”
一旦國家被鄰國瓜分,他們這些小老百姓就會淪為最下等的賤民,那日子簡直不是人過的。
周誠倒是希望叛軍趕緊把現在腐朽無能的王朝推翻。
按照書中記錄,新王朝建立後皇帝重用武將,大殺四方,把周邊幾個國家打的落花流水。
之後能安穩過二三十年,百姓得以修生養息。
“周三爺還真是老當益壯,林氏一下子就來倆,這在咱村還是頭一份。”李旺的語氣裏透著羨慕。
他運氣不大好,年齡不夠沒趕上時代紅利,下一次官配就未必能像之前一樣一次帶兩三個回家。
想左擁右抱就隻能自己出錢出糧買回來。
“別羨慕,最遲明年你娘就會給你娶媳婦。對了,你爹跟薛桂花斷了沒?”
最近就光顧著修地球,鎮上、村裏都沒去,好久沒聽到村裏的八卦。
李旺往地上啐了口:“斷什麽呀,薛桂花肚子裏的孩子沒了,堅持說是我爹的,怪我娘害死了她的孩子。
給我爹心疼的,死活要跟薛桂花在一起。
今年春耕自己家都沒管,光給薛桂花幹活兒,家裏有點好東西也想著薛桂花,把我娘氣的。
弄的家裏烏煙瘴氣,薛桂花這女人缺了大德了。
我大哥孝順,替了我爹的兵役,早知道是這個結果,還不如讓我爹去。”
周誠同情的拍拍他:“勸你娘看淡點,不行你就帶著你娘跟你爹分家單過。”
“我倒是想啊,我娘又不樂意,她說分家會被人戳脊梁骨。
我爹也不同意,他還想讓我和我娘幫他一起養薛桂花和王貴娘姐弟。
現在我爹吃在家裏,晚上就去薛桂花家睡。”
周誠:“......你爹這是老房子著火了,那沒辦法了,你爹娘都不同意分家,那就隻能睜隻眼閉隻眼,不然這日子怎麽過。”
“誰說不是呢。”
林氏生了兩個丫頭確實令周童生和謝氏失望。
瞧著林氏的肚子是男娃,沒想到生下來兩個都是丫頭。
謝氏仁善厚道,家裏人丁不旺,哪怕林氏生的是兩個丫頭她也稀罕。
況且生孩子對女人來說就是一腳踏入鬼門關,林氏生雙胎更是艱難,掙紮了一天一夜,受盡折磨才生下來。
失望歸失望,她不會苛待林氏和兩個丫頭。
謝氏給林氏和孩子收拾好,讓年氏把孩子抱給周童生看,自己去灶房給林氏做吃食。
周童生對兩個比他腳大不了多少,與他血脈相連的嬰孩心生喜愛,隻是他對林氏肚子裏的兩個孩子期待太高,男娃變成丫頭,心裏一時接受不了。
看了兩眼,連手都沒伸就讓年氏抱進去,牽著好奇踮腳看的周全去地裏瞧莊稼。
連問都沒問一聲林氏。
謝氏熬好米粥進屋就看到躺在炕上的林氏紅著眼圈,心下了然。
柔聲安慰紅著眼圈的林氏:“不要緊,你年輕身體好,等身子恢複了還能生,月子裏可不能哭,不然孩子們沒奶吃。
快把粥喝了。”
林氏感激的看著謝氏,輕輕點了點頭:“謝謝大姐!”
李旺背簍裏裝滿了菌菇就跟周誠幾人分開。
李芙蕖眼尖,找到一個碩大的蜂巢,熟練的點燃一堆火再蓋上潮濕樹枝,悟出濃煙。
以往遇到蜂巢,想吃蜂蜜必然會被蜜蜂叮的滿頭包。
周誠教她用濃煙將蜜蜂熏走,這辦法管用,就算不小心會被蜜蜂蟄,也就蟄幾下。
周誠幾人滿載而歸,菌菇分類清洗。
菌菇清洗幹淨曬幹磨成粉,做菜的時候放一些能當提鮮的調料。
蜂巢用紗布裹起來壓出蜂蜜,過濾兩遍就能放進罐子裏。
殘渣裏不但有蜂蜜還有蜂蠟,蜂蠟也是好東西,做衣服的時候麻線在蜂蠟上拉一下就沒那麽毛糙。
蜂蠟還能做成化妝品,比如口脂。
也是一味抗菌消炎解毒的藥。
提煉好蜂蜜和蜂蠟,周誠對陳芸娘道:
“芸娘一會兒你送五十個雞蛋,一罐蜂蜜過去給三爺爺,對了,再拿兩塊細布。”
周誠有些惆悵的看了看雞圈的方向。
附近幾個村子多數人家都跟他交好,家裏生了娃總得表示表示。
送產婦,雞蛋最好。
雞還沒開始下蛋,一家送二十個,那也是不小的數目。
陳芸娘點頭:“好,吃了飯我就去。”
林氏生了不到半個月,各家陸續傳來了好消息。
周童生大概是沒兒子命,年氏生的依然是女孩。
洋洋得意了八九個月的周童生一下子就蔫了。
蔫了沒幾天,又鬥誌昂揚起來,說什麽也要拚一個兒子。
周信四個妻妾一口氣給他生了四個女孩。
周信黑著臉,許氏臉拉的老長,成天罵罵咧咧。
而村裏男丁最多的吳大爺家,又是清一色的六個男娃,把吳大爺和崔氏樂得合不攏嘴。
其他家生的有男有女。
總得來說男孩比女孩多,這在村裏很少見。
大概是食物多了,男娃生的又比丫頭多,今年沒聽說誰家生了丫頭丟棄溺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