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秦至今,氐族一直生活在益州、司隸、涼州的交界處。廣泛集中分布於益州的西北、東北地區,以及涼州的隴南地區。
氐族並非遊牧民族,同漢民族一樣都是農耕民族,姓氏皆為漢姓,而且族群漢化程度很高。
氐族自稱“盍稚”,“氐”是其他民族對他們的稱呼,似乎與他們分布在秦隴、巴蜀之間的地勢有關。
由於氐與羌相鄰,先秦時期視他們為氐地之羌,又覺得與羌族不同,因此又稱之為氐羌,或單稱氐。
孔晁在《逸周書·王會篇》“氐羌以鸞鳥”的注中就提到:“氐羌,氐地羌,羌不同,故謂之氐羌,今渭之氐矣。”
氐,乃由地名而轉為族名。其部落眾多,因地而異,有巴氐、白馬氐、清水氐、略陽氐、臨渭氐、沮水氐、隃麋氐等;又以服色而名之為青氐、白氐、蚺氐等。
漢代在氐族聚居區設有武都郡、隴西郡、陰平郡等,並置十三氐道,分別為:河池縣、武都道、氐道、故道、平樂道、沮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甸氐道、陰平道、剛氐道、湔氐道、略陽道等。
其中,剛氐道、甸氐道屬益州廣漢郡,湔氐道屬蜀郡。
上述十三道俱在隴西以南,漢中以西,洮岷以東及冉駹以東北。
從西漢至漢末,氐人經曆了兩次較大的遷徙。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元封三年),至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漢武帝劉徹開拓西南境,遣中郎將郭昌等攻滅氐王,置武都郡。創郡立縣後,氐人受到漢人的排擠,便向境外的山穀間移動。
公元前108年,氐人反叛,漢武帝遣兵破之,分徙酒泉郡。《魏略·西戎傳》概括之曰:“氐人有王,所從來久矣。自漢開益州,置武都郡,排其種人,分竄山穀間,或在福祿,或在、隴左右。”一部分移至河西祿福,一部分遷至關中水、隴山之間。
漢武帝出兵鎮壓氐人反抗,遷徙一部分氐人於酒泉郡,即酒泉祿福之氐。
第二次遷徙則是在十八路諸侯討董之後,當時涼州境內羌人的勢力已經大為衰落,反之氐族勢力大漲,紛紛遷居涼州各地。
因此,氐族成為了涼州境內人數最多,勢力最大的一支異族,同時也成為了涼州境內各路軍閥所拉攏的對象。
而氐人中又有幾支最大的部族,趁機崛起,他們分別是:
一、興國氐王阿貴,居興國城;
二、百頃氐王楊千萬,居仇池山;
三、下辨等地氐帥雷定等七部;
四、河池附近氐王竇茂。
五、酒泉的祿福之氐
這五支氐人的崛起方式又各不相同,其中,阿貴的地盤因為靠近羌地,因此依附有許多羌族部落。
百頃的楊千萬則依靠兩個兒子——楊安、楊大眼的驍勇善戰,逐漸強大起來。
下辯等地的氐人則是以雷定為首的一個聯盟,其中又有苻氏、呂氏、李氏等氐人大族。
河池的氐王竇茂則依靠著幫助韓遂一起,征伐涼州境內的其他軍閥,從而崛起。
酒泉的祿福氐則是和西部鮮卑聯合在一起,他們互相幫助,互相聯姻,逐漸崛起於涼州西部。
總之,自二十年前最後一次羌亂被平定後,氐人逐漸成為了西北的一股大勢力。
加之自討董之後,涼州諸郡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境地,更是讓氐人不再保持和平,而是紛紛加入到了戰亂之中。
他們有的自成一方軍閥,有的依附於漢人大軍閥,還有的與其他異族聯盟。
經過十餘年的互相兼並,涼州境內的許多軍閥被淘汰出局,又有無數小軍閥趁機崛起。
其中,漢人方麵依舊以馬騰、韓遂為首,羌人則以姚襄、姚萇兄弟為主,氐人則是符氏、呂氏、楊氏、李氏的勢力最大,西部鮮卑則逐漸吞並了酒泉的祿福之氐和其他雜胡,也逐漸地強大了起來。
在這片亂局中,以馬騰、韓遂為首的漢人勢力先是利用羌氐之間的矛盾,在涼州占據上風。
但漸漸地,羌人和氐人開始逐漸地意識到,漢人才是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最大的敵人!
於是,羌人和氐人開始聯手,不再互相為敵,轉而組建了一個聯盟,開始對涼州的漢人軍閥下手。
羌氐聯盟的第一個目標,便是割據枹罕,以及河關地區的宋健。宋健早在最後一次羌亂後就失去了雄心壯誌,因此很快就被羌氐聯盟給幹掉了。
羌氐聯盟從中嚐到了甜頭,又逐漸意識到原來隻要他們齊心協力,漢人其實也沒什麽可怕的。
於是,羌氐之間的聯盟變得更加緊密了,隨之依附他們的部落也越來越多。
之後,羌人姚氏兄弟和氐人楊氏、呂氏、李氏等共推實力最強的符氏為領袖。
當代符氏首領——苻堅因此成為了這個聯盟的首腦,這個強大的聯盟也激起了苻堅的野心。於是便自稱“大秦天王”,組建了一個聯盟式的國家,並向馬騰、韓遂等漢人軍閥宣戰!
接下來,又有幾支漢人軍閥被消滅,大秦的觸手開始伸向整個涼州。
最後,占據涼州西部的鮮卑等異族,甚至包括一些漢人也加入到了這個聯盟中來。西部鮮卑的首領——宇文泰更是與苻堅一拍即合,更是受到了苻堅的重用,就此成為了大秦國的大丞相。
自宇文泰擔任大丞相後,便幫著苻堅開始進行改革,為了調和各族之間的關係和矛盾,八大柱國、十二大將軍便問世了。
各族、各大部落的首領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權利,也嚐到了甜頭,加入大秦國的各族青壯也越來越多。
在河北大戰結束後,原本投靠並州的許多異族也加入了進來,其中以赫連勃勃、沮渠蒙遜為主。
異族的實力越來越強,勢力越來越大,甚至又開始把觸手伸向了西域和漠北草原。
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漢人軍閥也不再相互攻伐,而是迫於異族的壓力,也逐漸地聯合起來。
經過了十幾年時間的考驗,為了爭奪在涼州的生存權,也為了各自的野心,雙方之間的一場大戰無可避免地發生了。
最終,雙方在漢陽郡境內爆發了一場大戰,此戰雙方參與人數多達百萬。
一方是以氐、西部鮮卑、羌、匈奴、雜胡等為聯盟的大秦,一方是以馬騰、韓遂等為聯盟的漢人軍閥。
此戰,異族聯盟建立的大秦國最終大獲全勝,氐族的符生、楊大眼、呂光,羌族的姚萇,西部鮮卑的宇文成都、於謹、楊忠、獨孤信,雜胡的爾朱榮等人因此成名。
此戰過後,馬騰、韓遂等漢人軍閥被徹底地趕出了涼州,涼州也因此成為了異族的天下。
隨後,大秦國又打出了“與大漢分庭抗禮,進而一統天下”的口號!
氐族並非遊牧民族,同漢民族一樣都是農耕民族,姓氏皆為漢姓,而且族群漢化程度很高。
氐族自稱“盍稚”,“氐”是其他民族對他們的稱呼,似乎與他們分布在秦隴、巴蜀之間的地勢有關。
由於氐與羌相鄰,先秦時期視他們為氐地之羌,又覺得與羌族不同,因此又稱之為氐羌,或單稱氐。
孔晁在《逸周書·王會篇》“氐羌以鸞鳥”的注中就提到:“氐羌,氐地羌,羌不同,故謂之氐羌,今渭之氐矣。”
氐,乃由地名而轉為族名。其部落眾多,因地而異,有巴氐、白馬氐、清水氐、略陽氐、臨渭氐、沮水氐、隃麋氐等;又以服色而名之為青氐、白氐、蚺氐等。
漢代在氐族聚居區設有武都郡、隴西郡、陰平郡等,並置十三氐道,分別為:河池縣、武都道、氐道、故道、平樂道、沮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甸氐道、陰平道、剛氐道、湔氐道、略陽道等。
其中,剛氐道、甸氐道屬益州廣漢郡,湔氐道屬蜀郡。
上述十三道俱在隴西以南,漢中以西,洮岷以東及冉駹以東北。
從西漢至漢末,氐人經曆了兩次較大的遷徙。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元封三年),至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漢武帝劉徹開拓西南境,遣中郎將郭昌等攻滅氐王,置武都郡。創郡立縣後,氐人受到漢人的排擠,便向境外的山穀間移動。
公元前108年,氐人反叛,漢武帝遣兵破之,分徙酒泉郡。《魏略·西戎傳》概括之曰:“氐人有王,所從來久矣。自漢開益州,置武都郡,排其種人,分竄山穀間,或在福祿,或在、隴左右。”一部分移至河西祿福,一部分遷至關中水、隴山之間。
漢武帝出兵鎮壓氐人反抗,遷徙一部分氐人於酒泉郡,即酒泉祿福之氐。
第二次遷徙則是在十八路諸侯討董之後,當時涼州境內羌人的勢力已經大為衰落,反之氐族勢力大漲,紛紛遷居涼州各地。
因此,氐族成為了涼州境內人數最多,勢力最大的一支異族,同時也成為了涼州境內各路軍閥所拉攏的對象。
而氐人中又有幾支最大的部族,趁機崛起,他們分別是:
一、興國氐王阿貴,居興國城;
二、百頃氐王楊千萬,居仇池山;
三、下辨等地氐帥雷定等七部;
四、河池附近氐王竇茂。
五、酒泉的祿福之氐
這五支氐人的崛起方式又各不相同,其中,阿貴的地盤因為靠近羌地,因此依附有許多羌族部落。
百頃的楊千萬則依靠兩個兒子——楊安、楊大眼的驍勇善戰,逐漸強大起來。
下辯等地的氐人則是以雷定為首的一個聯盟,其中又有苻氏、呂氏、李氏等氐人大族。
河池的氐王竇茂則依靠著幫助韓遂一起,征伐涼州境內的其他軍閥,從而崛起。
酒泉的祿福氐則是和西部鮮卑聯合在一起,他們互相幫助,互相聯姻,逐漸崛起於涼州西部。
總之,自二十年前最後一次羌亂被平定後,氐人逐漸成為了西北的一股大勢力。
加之自討董之後,涼州諸郡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境地,更是讓氐人不再保持和平,而是紛紛加入到了戰亂之中。
他們有的自成一方軍閥,有的依附於漢人大軍閥,還有的與其他異族聯盟。
經過十餘年的互相兼並,涼州境內的許多軍閥被淘汰出局,又有無數小軍閥趁機崛起。
其中,漢人方麵依舊以馬騰、韓遂為首,羌人則以姚襄、姚萇兄弟為主,氐人則是符氏、呂氏、楊氏、李氏的勢力最大,西部鮮卑則逐漸吞並了酒泉的祿福之氐和其他雜胡,也逐漸地強大了起來。
在這片亂局中,以馬騰、韓遂為首的漢人勢力先是利用羌氐之間的矛盾,在涼州占據上風。
但漸漸地,羌人和氐人開始逐漸地意識到,漢人才是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最大的敵人!
於是,羌人和氐人開始聯手,不再互相為敵,轉而組建了一個聯盟,開始對涼州的漢人軍閥下手。
羌氐聯盟的第一個目標,便是割據枹罕,以及河關地區的宋健。宋健早在最後一次羌亂後就失去了雄心壯誌,因此很快就被羌氐聯盟給幹掉了。
羌氐聯盟從中嚐到了甜頭,又逐漸意識到原來隻要他們齊心協力,漢人其實也沒什麽可怕的。
於是,羌氐之間的聯盟變得更加緊密了,隨之依附他們的部落也越來越多。
之後,羌人姚氏兄弟和氐人楊氏、呂氏、李氏等共推實力最強的符氏為領袖。
當代符氏首領——苻堅因此成為了這個聯盟的首腦,這個強大的聯盟也激起了苻堅的野心。於是便自稱“大秦天王”,組建了一個聯盟式的國家,並向馬騰、韓遂等漢人軍閥宣戰!
接下來,又有幾支漢人軍閥被消滅,大秦的觸手開始伸向整個涼州。
最後,占據涼州西部的鮮卑等異族,甚至包括一些漢人也加入到了這個聯盟中來。西部鮮卑的首領——宇文泰更是與苻堅一拍即合,更是受到了苻堅的重用,就此成為了大秦國的大丞相。
自宇文泰擔任大丞相後,便幫著苻堅開始進行改革,為了調和各族之間的關係和矛盾,八大柱國、十二大將軍便問世了。
各族、各大部落的首領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權利,也嚐到了甜頭,加入大秦國的各族青壯也越來越多。
在河北大戰結束後,原本投靠並州的許多異族也加入了進來,其中以赫連勃勃、沮渠蒙遜為主。
異族的實力越來越強,勢力越來越大,甚至又開始把觸手伸向了西域和漠北草原。
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漢人軍閥也不再相互攻伐,而是迫於異族的壓力,也逐漸地聯合起來。
經過了十幾年時間的考驗,為了爭奪在涼州的生存權,也為了各自的野心,雙方之間的一場大戰無可避免地發生了。
最終,雙方在漢陽郡境內爆發了一場大戰,此戰雙方參與人數多達百萬。
一方是以氐、西部鮮卑、羌、匈奴、雜胡等為聯盟的大秦,一方是以馬騰、韓遂等為聯盟的漢人軍閥。
此戰,異族聯盟建立的大秦國最終大獲全勝,氐族的符生、楊大眼、呂光,羌族的姚萇,西部鮮卑的宇文成都、於謹、楊忠、獨孤信,雜胡的爾朱榮等人因此成名。
此戰過後,馬騰、韓遂等漢人軍閥被徹底地趕出了涼州,涼州也因此成為了異族的天下。
隨後,大秦國又打出了“與大漢分庭抗禮,進而一統天下”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