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鄧艾(曹魏)


    鄧艾(197年~264年),字士載,原名鄧範,義陽郡棘陽縣人,魏晉時期大臣、將領、軍事家。


    鄧艾早年憑其才學獲舉薦為典農都尉學士,但因口吃未能升官,後就任與農業相關的稻田守叢吏草一職。


    正始元年(240年),鄧艾奉命督辦臨潁、陳州、項城、壽春的屯田。


    他察看了這些地方的農田水利情況後,認為隻有興修河渠、引水灌溉,才能提高農田產量,並可利用水道運輸軍隊軍需。


    鄧艾上書陳述治水開渠之道,又編著治水要術《濟河論》。


    正始二年(241年),曹魏采納鄧艾的建議,開廣漕渠,引河入汴,使曹魏大軍及輜重可以“泛舟而下,達於江淮”,同時灌溉淮北農田。


    後累遷城陽、汝南太守,所到之處荒地開辟,糧草豐收。


    1.景元四年(263年),鄧艾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


    2.景元五年(264年),鄧艾被鍾會汙蔑,遭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被衛瓘指使護軍田續殺害於三造亭。


    鄧艾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為統一魏晉大業建立了卓越的功勳。


    鄧艾帶領民眾先後修成了廣曹渠、百尺渠,渠通潁水、淮水,澆灌了二萬頃田地,溝通了三百餘裏水運大道。


    此舉為抗衡東吳、安固東南邊陲、統一魏晉大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十五、呂光(前秦、後涼)


    呂光(337年~399年),字世明,祖籍略陽郡臨渭縣人,出生於枋頭,氐族。


    前秦時期名將、軍事家,後涼開國君主。


    太尉呂婆樓之子,靈帝呂纂之父。


    呂光精通兵法,驍勇善戰。


    青年時期,深得王猛賞識,以舉賢良入仕,起家美陽縣令,任內治理有方,得到百姓的愛戴,後遷鷹揚將軍。


    1.永興二年(358年),征討並州牧張平,將萬人敵張蠔刺下戰馬,與鄧羌合力將其擒獲。


    2.建元四年(368年),在平定五公之亂的戰役中用計擊潰苟興,斬殺苻雙、苻武,立下大功。


    3.建元六年(370年),領軍征伐前燕,受封都亭侯。


    4.鎮壓蜀地李烏起義,平定聲勢浩大的苻洛、苻重之亂。


    5.後征服西域諸國,屢立戰功,為宣昭帝苻堅所器重。


    6.建元二十一年(385年),呂光帶兵東歸,消滅涼州刺史梁熙,占據姑臧自立。


    先後討平張大豫、徐炅、彭晃、康寧、王穆等割據勢力,統一河西。


    收到苻堅死訊後,為其發喪,尊苻堅為皇帝,諡曰文昭皇帝,隨後據地稱製,先後自封酒泉公、三河王。


    7.龍飛元年(396年),自稱天王,國號“大涼”。


    隨即大破南羌首領彭奚念,擊敗西秦,迫使乞伏乾歸稱臣。


    呂光征戰四方,後涼疆域不斷擴大,鼎盛之時,西包蔥嶺,東劃大河,成為威震西北的一方霸主。


    但其在位後期年老倦政,執政失當,聽信讒言,殺害沮渠羅仇等忠臣,致使人心思變,反叛四起。


    病重之時,冊立太子呂紹為天王,自號“太上皇帝”。


    龍飛四年(399年),呂光去世,享年六十三歲,諡號懿武,廟號太祖,安葬於高陵。


    ………


    十四、陳慶之(南梁)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雲,義興郡國山縣人,南朝梁將領。


    陳慶之出身寒門,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頗受信任,起家奉朝請。


    1.普通六年(525年),出任武威將軍,迎接元法僧歸附,遷宣猛將軍。


    2.大通元年(527年),聯合曹仲宗、韋放會攻打北魏渦陽,迫使渦陽城主王緯出降。


    3.大通二年(528年),加號飆勇將軍,奉命護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顥北還。


    次年,擊敗擁兵七萬、築壘九座的魏將丘大千。


    在考城擊敗擁兵2萬的魏將元暉業。


    五月,連拔滎陽、虎牢二城,長驅直入,護送元顥到洛陽。


    經曆四十七戰,平定三十二城,所向無前。


    後來,北魏重兵回師洛陽,元顥的十萬大軍慘敗,陳慶之的梁軍也隨之而敗。


    最終,陳慶之隻身潛返江南。


    4.中大通二年(530年),出任司州刺史,參加懸瓠之戰,擊敗北魏潁州刺史婁起。


    楚城之戰,破東魏孫騰等人。


    5.大同元年(535年),與東魏堯雄交戰兩次,皆失利而還。


    6.大同二年(536年),破東魏侯景,進號仁威將軍。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諡號為“武”,長子陳昭繼承爵位。


    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弓弩,不善騎馬,善撫軍士,富有膽略,善於籌謀,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眾心的儒將。


    ………


    十三、陸遜(東吳)


    陸遜(183年-245年),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華亭人,漢末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陸遜出身江東大族吳郡陸氏。


    1.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


    曾率兵擊破丹陽山越首領費棧,得精兵數萬人,後娶孫策次女為妻。


    2.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呂蒙襲取荊州的行動,因功累封婁侯。


    3.黃武元年(222年),蜀漢皇帝劉備大舉征吳,孫權命陸遜為東吳大都督。


    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破蜀漢軍四十餘營,加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改封江陵侯。


    4.黃武七年(228年),又於石亭之戰大敗魏揚州牧曹休大軍。


    5.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以陸遜為上大將軍、右都護,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赤烏七年(244年),升任丞相、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


    在“二宮之爭”中,他被卷入孫權父子相爭中。


    因親屬多支持太子孫和,陸遜屢受孫權責備,最終在赤烏八年(245年)憂憤而死,終年六十三歲,孫休時被追賜諡號為“昭”。


    陸遜文武兼備,追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


    其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


    一生出將入相,被讚為“社稷之臣”,孫權將他與商朝的伊尹、周朝的薑尚相提並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血之孫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魯斯老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魯斯老爺並收藏血之孫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