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歸來心緒重,三師之禮定新規。
科學社謀三利道,眾籌拍劇夢初飛。
兲翼舊事猶未了,悔失良機歎難追。
傳道授業心不改,論道教育待春暉。
-----------------
崋卿兄掛斷之後,正棠心懷百感,五味雜陳,難以名狀。此行江南,得友三人,前鈺轟博士、崋卿博士後與正棠博士,可謂滿載而歸。正棠博士素以預測精準為樂,然此次言中而心有所憾,唏噓不已。與汪君小驍共坐類經堂,品茗普洱數巡,雖貴於綠茶,然心火難降。因是憤憤,遂發微信於崋卿兄雲:
“明日有家長攜子弟來拜師,吾先立二則:一則須拜三師,行拜師之禮;二則須出資三十萬,置vip之卡。此二者,缺一不可。”
“崋卿兄,吾欲立規矩,今後無論何橋何路,皆依此二則行事。否則,不見、不語、不教。”
“每人納金三十萬,僅管三載,非終身之約?”見正棠院長猶未能平,汪君小驍喃喃自語,欲引他思,遂展《sciencesocietyvipmembershipagreement》,冀以他事移院長之注。
“爾可自行擇之,我不強求。爾之選擇,爾之事;我見與不見,我之事。先以中文之約發家長,免當麵糾纏。願納金則指導之,否則罷矣。”
“院長思維跳躍甚劇。”
“吾已為科學社籌劃三盈利模式,略述於王總。此乃其一……”汪君小驍與正棠教授交往二十餘年,深知其性,二語間已使江南費心之正棠校長化為意氣風發之院長、教授。
“吾發《科學社vip會員協議》於家長,其回曰:‘得貴人助吾子,甚喜。今日子有課,明日謁見。’”正棠教授言辭激烈,意在揭虛偽麵具。又雲:“紙約雖發,仍需親見。願見即願納金。吾欲擇高雅之地,行拜師之禮,且令生徒拍攝,特別強調須叩首三次。此非吾常態,蓋因江南之傷甚深。”
“若非教授,吾以為爾迷信之人,東拉西扯。然因爾為教授,吾不敢言。教授乃高級知識分子,吾更不敢言。”
“暫將此亦視為商道。”奇哉,正教授之性如虎,唯汪君小驍能與之周旋。更悉心總結“教文章、發文章、推文章”為科學社之孵化器三盈利模式,與汪君小驍共探其長短。
所言皆與文章相關。
“如當今之影視學院,眾多少年皆願成星。”
正棠教授思之,欲於此平台撰長篇小說,共計百零八章,可否?
“每股萬金,眾籌千股。”
“籌款者憑搖號得權益,或有興之所至。”
“角色劇情略加修改。”
“本色出演,不失本色。”
正棠教授言其計劃,首為網絡長篇,次為網絡推廣;進而,眾籌拍劇。此平台,眾籌資金,共書共演,共推之。意在探索新商業模式。
“兲翼學院,路費無給,押金六萬,分地招生。”正教授之思維跳躍,非熟識者或讀者難解其意。然,對麵之汪君小驍能解之,正棠院長乃痛惜當年之誤,刻骨銘心。
此實述十六年前之錯失。彼時,正崇非博士,非教授,但已為正棠總。正棠總當時身兼二職,一為全國優秀環境科技實業家,一為三江天翼學院經濟係市場營銷講師。此雙重身份,雖不常見,但曆時八年。昔時江城一環內房價不過二千一平,正棠總駕近三十萬之帕薩特,往返百餘公裏,每月僅得二三千課時費,即便有賺,亦不多。更奇者,年年僅發下半年工資,春節後常拖欠。正棠總不但領不到工資,數年後還需借款給學院,為其他員工發工資。
“若兲翼不借吾金,或許結局異也。”時隔十六年,正棠猶未釋懷。
三江首批民辦統招高校之招生鄧處,無定居、無恒產、無盈利之實。忽一日,興致勃勃遊說正棠總,言其價廉,百萬可購,力勸之。雖欲購亦未必售與正棠,終未一試,因不識,因乏資。
西安團隊後僅以數百萬得此,遣數政委即風生水起,數年成萬餘之規模,後售十餘億,始覺其價。然此皆後話,悔之何及。
“三盈利模式,今與汪君小驍會之主旨也。迄今,求代理者二十餘人,交錢者已二人。”
“哈哈哈,”汪君小驍聞之亦喜。
“同窗馮總譽吾執行力之強。大王總亦至,盛讚吾專家庫,言吾尋得最佳之切入口。”
“此大數據庫乃利器,昔日君與吾論及,吾甚驚,蓋其囊括全領域中上之才,且真實無偽。”
“中文版已成,試之。如馬君初創淘寶,後支付寶更盛。吾初為科技評審,後覺專家庫乃最利。大王總聞之,二三分鍾即駭,問吾何以得此妙想。”
“今吾試之,尚未完善。待成,其威不可擋。”
“君之法善,先試中文,後推英文。”
“言及正棠博士與其弟汪君小驍,自幼便涉獵文墨,自短篇至長篇,自著文至發表,閑談之間,忽聞一女聲,乃路人甲也。”
“路人甲問曰:‘爾等在此何為?’”
“答曰:‘吾等在此論道教育,皆為傳道授業解惑者。今家長皆望子女成龍,欲尋便捷之道,吾等或能指點迷津。’”
“路人甲又問:‘汝乃何校之師?’”
“對曰:‘三江大學。’”
“路人甲欣然:‘吾子亦在三江大學。’”
“問其所學,答以計算機。路人甲複問:‘爾在何處執教?’”
“答:‘老校區。’”
“路人甲又言:‘吾侄生物係,汝乃何係?’”
“對曰:‘土木。’”
“路人甲述其憂:‘吾每逢此時,皆受親友所累,谘詢子女教育之事。’”
“正棠博士歎息:‘尋常家長不諳此道,每每臨陣磨槍,令我等哭笑不得。直言相告,又恐傷其情。’”
“路人甲言其親戚開誌願填報之店,正棠博士謂:‘彼等谘詢,多為事後諸葛,此時子女之學業、興趣已定型,能為之者,不過於現有條件下少遭挫折。’”
“路人甲又言:‘吾於誌願填報之事,亦花費頗巨。’”
“正棠博士笑曰:‘既願花費萬金,足見家境殷實。然何不早作打算,於高一、初中時便規劃之?’”
“路人甲言其侄高考在即,正棠博士曰:‘汝侄既已參加高考,定非汝親生,親生之子,豈忍其受此苦累?’”
“路人甲述其為子請師輔導,正棠博士言:‘此僅治術,若欲治本,須從頂層設計起。’”
“路人甲又請賜名片,正棠博士笑拒:‘鄰裏之間,何須名片?且吾之收費甚高,恐驚世俗。’”
“路人甲又言其友子高考在即,成績不佳,欲求指點。正棠博士言:‘吾非師,乃汝之師傅。因吾言辭有時尖銳,恐有不良影響。’”
“路人甲請加微信,言其子英俊努力,欲轉專業。正棠博士勸其重視子女簡曆之構建,提及‘表格人生’之說,並言出國經曆對人才評定之重要性。”
“路人甲述其為何從商,皆為子女未來鋪路。正棠博士亦言其曾花費重金請師輔導。”
“路人甲請正棠博士收其子為徒,正棠博士言其收徒條件,非但要求家庭條件優越,更需子女聰穎。且須拜師,並言收費甚高,每年僅收二三弟子。”
“路人甲問是否分期交費,正棠博士答以‘一次性’。”
“正棠博士欲重拾師道尊嚴,願教之、發之、推之,皆為vip弟子。世間萬事,皆可為文章也。”
科學社謀三利道,眾籌拍劇夢初飛。
兲翼舊事猶未了,悔失良機歎難追。
傳道授業心不改,論道教育待春暉。
-----------------
崋卿兄掛斷之後,正棠心懷百感,五味雜陳,難以名狀。此行江南,得友三人,前鈺轟博士、崋卿博士後與正棠博士,可謂滿載而歸。正棠博士素以預測精準為樂,然此次言中而心有所憾,唏噓不已。與汪君小驍共坐類經堂,品茗普洱數巡,雖貴於綠茶,然心火難降。因是憤憤,遂發微信於崋卿兄雲:
“明日有家長攜子弟來拜師,吾先立二則:一則須拜三師,行拜師之禮;二則須出資三十萬,置vip之卡。此二者,缺一不可。”
“崋卿兄,吾欲立規矩,今後無論何橋何路,皆依此二則行事。否則,不見、不語、不教。”
“每人納金三十萬,僅管三載,非終身之約?”見正棠院長猶未能平,汪君小驍喃喃自語,欲引他思,遂展《sciencesocietyvipmembershipagreement》,冀以他事移院長之注。
“爾可自行擇之,我不強求。爾之選擇,爾之事;我見與不見,我之事。先以中文之約發家長,免當麵糾纏。願納金則指導之,否則罷矣。”
“院長思維跳躍甚劇。”
“吾已為科學社籌劃三盈利模式,略述於王總。此乃其一……”汪君小驍與正棠教授交往二十餘年,深知其性,二語間已使江南費心之正棠校長化為意氣風發之院長、教授。
“吾發《科學社vip會員協議》於家長,其回曰:‘得貴人助吾子,甚喜。今日子有課,明日謁見。’”正棠教授言辭激烈,意在揭虛偽麵具。又雲:“紙約雖發,仍需親見。願見即願納金。吾欲擇高雅之地,行拜師之禮,且令生徒拍攝,特別強調須叩首三次。此非吾常態,蓋因江南之傷甚深。”
“若非教授,吾以為爾迷信之人,東拉西扯。然因爾為教授,吾不敢言。教授乃高級知識分子,吾更不敢言。”
“暫將此亦視為商道。”奇哉,正教授之性如虎,唯汪君小驍能與之周旋。更悉心總結“教文章、發文章、推文章”為科學社之孵化器三盈利模式,與汪君小驍共探其長短。
所言皆與文章相關。
“如當今之影視學院,眾多少年皆願成星。”
正棠教授思之,欲於此平台撰長篇小說,共計百零八章,可否?
“每股萬金,眾籌千股。”
“籌款者憑搖號得權益,或有興之所至。”
“角色劇情略加修改。”
“本色出演,不失本色。”
正棠教授言其計劃,首為網絡長篇,次為網絡推廣;進而,眾籌拍劇。此平台,眾籌資金,共書共演,共推之。意在探索新商業模式。
“兲翼學院,路費無給,押金六萬,分地招生。”正教授之思維跳躍,非熟識者或讀者難解其意。然,對麵之汪君小驍能解之,正棠院長乃痛惜當年之誤,刻骨銘心。
此實述十六年前之錯失。彼時,正崇非博士,非教授,但已為正棠總。正棠總當時身兼二職,一為全國優秀環境科技實業家,一為三江天翼學院經濟係市場營銷講師。此雙重身份,雖不常見,但曆時八年。昔時江城一環內房價不過二千一平,正棠總駕近三十萬之帕薩特,往返百餘公裏,每月僅得二三千課時費,即便有賺,亦不多。更奇者,年年僅發下半年工資,春節後常拖欠。正棠總不但領不到工資,數年後還需借款給學院,為其他員工發工資。
“若兲翼不借吾金,或許結局異也。”時隔十六年,正棠猶未釋懷。
三江首批民辦統招高校之招生鄧處,無定居、無恒產、無盈利之實。忽一日,興致勃勃遊說正棠總,言其價廉,百萬可購,力勸之。雖欲購亦未必售與正棠,終未一試,因不識,因乏資。
西安團隊後僅以數百萬得此,遣數政委即風生水起,數年成萬餘之規模,後售十餘億,始覺其價。然此皆後話,悔之何及。
“三盈利模式,今與汪君小驍會之主旨也。迄今,求代理者二十餘人,交錢者已二人。”
“哈哈哈,”汪君小驍聞之亦喜。
“同窗馮總譽吾執行力之強。大王總亦至,盛讚吾專家庫,言吾尋得最佳之切入口。”
“此大數據庫乃利器,昔日君與吾論及,吾甚驚,蓋其囊括全領域中上之才,且真實無偽。”
“中文版已成,試之。如馬君初創淘寶,後支付寶更盛。吾初為科技評審,後覺專家庫乃最利。大王總聞之,二三分鍾即駭,問吾何以得此妙想。”
“今吾試之,尚未完善。待成,其威不可擋。”
“君之法善,先試中文,後推英文。”
“言及正棠博士與其弟汪君小驍,自幼便涉獵文墨,自短篇至長篇,自著文至發表,閑談之間,忽聞一女聲,乃路人甲也。”
“路人甲問曰:‘爾等在此何為?’”
“答曰:‘吾等在此論道教育,皆為傳道授業解惑者。今家長皆望子女成龍,欲尋便捷之道,吾等或能指點迷津。’”
“路人甲又問:‘汝乃何校之師?’”
“對曰:‘三江大學。’”
“路人甲欣然:‘吾子亦在三江大學。’”
“問其所學,答以計算機。路人甲複問:‘爾在何處執教?’”
“答:‘老校區。’”
“路人甲又言:‘吾侄生物係,汝乃何係?’”
“對曰:‘土木。’”
“路人甲述其憂:‘吾每逢此時,皆受親友所累,谘詢子女教育之事。’”
“正棠博士歎息:‘尋常家長不諳此道,每每臨陣磨槍,令我等哭笑不得。直言相告,又恐傷其情。’”
“路人甲言其親戚開誌願填報之店,正棠博士謂:‘彼等谘詢,多為事後諸葛,此時子女之學業、興趣已定型,能為之者,不過於現有條件下少遭挫折。’”
“路人甲又言:‘吾於誌願填報之事,亦花費頗巨。’”
“正棠博士笑曰:‘既願花費萬金,足見家境殷實。然何不早作打算,於高一、初中時便規劃之?’”
“路人甲言其侄高考在即,正棠博士曰:‘汝侄既已參加高考,定非汝親生,親生之子,豈忍其受此苦累?’”
“路人甲述其為子請師輔導,正棠博士言:‘此僅治術,若欲治本,須從頂層設計起。’”
“路人甲又請賜名片,正棠博士笑拒:‘鄰裏之間,何須名片?且吾之收費甚高,恐驚世俗。’”
“路人甲又言其友子高考在即,成績不佳,欲求指點。正棠博士言:‘吾非師,乃汝之師傅。因吾言辭有時尖銳,恐有不良影響。’”
“路人甲請加微信,言其子英俊努力,欲轉專業。正棠博士勸其重視子女簡曆之構建,提及‘表格人生’之說,並言出國經曆對人才評定之重要性。”
“路人甲述其為何從商,皆為子女未來鋪路。正棠博士亦言其曾花費重金請師輔導。”
“路人甲請正棠博士收其子為徒,正棠博士言其收徒條件,非但要求家庭條件優越,更需子女聰穎。且須拜師,並言收費甚高,每年僅收二三弟子。”
“路人甲問是否分期交費,正棠博士答以‘一次性’。”
“正棠博士欲重拾師道尊嚴,願教之、發之、推之,皆為vip弟子。世間萬事,皆可為文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