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宿舍乎?雙雙未至?”


    “未也。”此唯禮君之信,發於夜十時三十九分於微信,大雙答以“未也”,時已十一時二十六分矣,終未秒回。


    “吾在教室。”


    “嗯嗯。”


    “夜深猶勤學乎?”


    “早歸,慎安全。”


    “今日事務冗繁,未得覽文獻。”


    “故歸而補之。”


    “已歸寢室。”


    “眼皮欲合。”


    “困矣”


    “嗯嗯。”


    “辛勞矣。”


    “吾亦剛漱口畢,欲寢。”


    “汝已臥乎?”


    “則速寢矣,雙雙。”


    “未也。”


    “見汝如此辛勞,吾心實痛之,然亦無助。”


    “嗯。”


    “明日接種疫苗,何時起?可多睡片刻乎?”


    “故吾無暇回汝信息,陪汝度此艱難時光。遇汝如此之好,吾惟願汝支持吾、理解吾。”


    “明日再議。”


    “嗯,汝忙時則專心為之,無妨。”


    “嗯。”


    “善,汝不回,吾知汝在忙,無事。”


    “好好休息,吾亦寢矣。”


    “晚安。”


    大雙亦與唯禮互道晚安,複長篇致謝唯禮君之慰勉與鼓勵,以為言語之溫柔乃其所求而不敢奢望者,恐至唯禮君家學習,身體之擁抱與言語之溫柔更使其沉淪,令人失鬥誌,難以自持。故大雙向唯禮提出一請,願唯禮君日後少說心疼辛苦之言,大雙強調其需激勵、需鞭策、需鬥誌昂揚,必跨此坎。當唯禮君欲說心疼、辛苦之時,忍而不言。大雙又言其友亦備考,特將“他”作“她”,實則或指男性,大抵乃茜雲阿姨之子小浩也。在大雙之述中,其友每歎氣沮喪,大雙皆斥之,令其務必一鼓作氣,不得柔弱,然於行為上則仍鼓勵之,累時共食共遊。當嚴則嚴,當柔則柔。當然,大雙矯情沮喪之時,其姑母與學校導師亦會斥之。有時,有人嗬斥有人責罵,實亦為一種幸運,說明尚有人關心指引自己前行。人最怕者,乃被用後即棄,自生自滅於黑暗中盲目摸索。


    “餘當多督爾速赴學海。”唯禮戲言,大丈夫若無頂天立地之才,徒逞三寸之舌,有何益哉?世人皆雲三十而立,唯禮今既無所成,又遠離繁華之地,實則乏堅實之力以動大雙之心。度大雙或為空虛所擾,或為學業所壓,或處世圓融,泛言無憚。


    “勿急,徐圖之。速寢矣。”


    “善,吾當嚴於律己,溫柔以待時則溫柔,然決不可放縱!”


    “奮鬥之際,甜言蜜語猶如刃劍。”大雙直言不諱,意謂唯禮除巧言外,別無長物。


    “吾適食二蘋,置數日矣,疑過敏而發蕁麻疹。寢矣。”唯禮言寢,卻又扯他事,非安心寢息之態。


    “咦?”


    “兄長。”


    “汝何恙?”


    “過敏源乃蘋。”


    “本無恙,適寢覺臂有二皰,明旦再觀之。”


    “嗯。”


    “吾昔食蘋無恙,今何以至此?”


    “嗯嗯,無大礙,勿憂。明旦再視。”


    “勿贅言矣。”自大雙亥時二十六分回“未”始,至子時三十七分終,又耗一時有餘。若長此以往,大雙之博士文獻研讀堪憂。


    “吾常獨行,思若二人並肩,或更添暖意,成效更佳乎?”唯禮又於不合時宜之時,胡思亂想。


    “晚安。”


    “公務之始矣。”若朝九晚五為官吏打卡之時,則次日辰初,唯禮打卡甫過,又啟齒編綴大雙之事,豈有僅午、晚二餐之時限乎?


    幸大雙未即刻應,觀微信記錄,似逾近一時而始應一“嗯”。


    “嗯,吾正籌區委領導出行之新聞稿。”


    “將畢,正送審,後將與媒體對接發布。與汝共吾日常之務。”唯禮願與大雙共分享,似已傾心於大雙。然有二事為大雙及其姑母所憂:一者大雙何以傾心於斯女?二者唯禮之巧言若達其目的後恐亦煙消雲散。


    “汝接種疫苗乎?”


    “前兩日吾所撰一信息稿亦被市上采用矣。”


    “今下午吾將理今上午之事,上午則理昨日之事。”


    “勿與吾爭,汝子於操場競跑,汝當旁側鼓勵打氣。”大雙責唯禮,複又心疼曰:“辛苦矣,遞果與糕。”然大雙以為此乃溺愛,若唯禮如此,子必不得首名。唯禮今除巧言外,無他行。


    “可矣,吾後當嚴於汝,多督汝學。然吾之女友,吾自欲寵之。聽汝之安排,雙雙。”唯禮仍唯甜言蜜語。


    “汝去忙汝之事,勉力為之,勿懈,亦信己!”


    “請汝解吾,吾需強大之意誌。吾需力,不需戀人。”大雙語鋒忽轉,語氣稍柔。


    “需戀人時吾自會告汝。”大雙因勢宣誓主權,待需唯禮時再告之。若唯禮能適時現,不添亂,隨呼隨至,亦無妨。


    “善,吾則安心待汝之召。”唯禮與大雙之格局、思維異,未深究,反竊喜,自以為計得,自信不久即能得大雙之心。


    凡新命之降世,新運之肇造,必曆一番苦痛以為代價。又,哲學之書述新生之物,喻若嬰兒之分娩,必經陣痛,伴血與穢物,然不可以痛而拒生,亦不可以血穢而棄嬰——此乃大雙昔年受業於哲學之時,師者精解新生事物蛻變之妙言。雖未知師者昔日是否言之,而今大雙實踐之,亦以此意與唯禮相誓約而通意焉。


    “聞矣。”


    “吾輩之情,當如生育嬰兒,或因此而更顯珍貴。”


    “吾已知之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艾沙巴贏白雲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點暇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點暇齋並收藏艾沙巴贏白雲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