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孫國華副縣長的秘書,於生林非常了解他的領導。孫國華副縣長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果斷、有決斷力的人,但這次,於生林卻不希望看到他去觸碰石材總公司和鋼鐵廠這兩個問題。


    於生林心中明了,這兩家企業背後牽扯的利益關係盤根錯節,如同蛛網般複雜。一旦觸動其中一根絲線,便可能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這種後果不僅可能波及縣委縣政府在職和退居二線的領導,甚至還會牽連到市裏的眾多領導。因此,他絕不希望自己的領導陷入任何困境或失誤之中。


    盡管如此,於生林把一些問題提前提醒領導,最終還是堅決尊重孫國華的決策。畢竟,作為一名合格的秘書,他需要全力支持領導的工作,並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建議。但同時,他也暗自祈禱,希望一切都能順利解決,不要出現太大的波折。


    孫國華其實也知道秘書的提醒很有必要,自己也盡量注意一些相關的複雜關係,避免陷入被動局麵。但有些工作即便是艱難重重,萬丈深淵,自己也要硬挺,必須大膽趟過去。


    1996年11月,林海縣石材總公司更名為北江林海石材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股份製改造,縣國資辦為控股股東,管理層和普通職工變身股東,同時撤銷縣石材工業局。這件事表麵上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以原石材總公司總經理兼縣石材工業局長一夥人,公開鼓動一些退休幹部去市裏反映問題,說白了就是告孫國華,甚至有黑社會背景的大哥揚言要“廢掉新來的這個年輕副縣長”,幸虧董寶軍親自坐鎮公安局,限令抓了一批人才算鎮住局勢。


    林海縣改製最難的就是林海鋼鐵廠,它是一個擁有600多名職工、負債累累、經營困難的大型企業。由於曆史原因,這個企業背負著巨額債務,其中包括銀行大筆貸款和與其他企業之間的三角債。此外,還涉及到多起複雜的經濟官司,背後不能擺到桌麵上↑利益關係甚至可能牽扯到縣市一些領導的個人利益。麵對如此複雜的局麵,孫國華決定暫不觸動林海鋼鐵廠。畢竟,大部分國有企業的改革已經基本完成,這已經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對於林海鋼鐵廠這樣的難題,孫國華選擇了等待合適的時機再作處理。


    他將之前的調研結果和近一年的國企改製實踐經驗,認真整理總結形成文字材料,經過刪減潤色,加上自己對當前和未來形勢走向預判,抓住加速國企改製,發展多種經濟,增加就業機會,搞活市場這一主旋律,寫出兩篇報告性文章,第一篇《轉變思想,狠抓經濟不鬆手——關於對林海縣的考察報告》,第二篇《大刀闊斧進行企業改製工作——關於對林海縣國慶改製工作的總結報告》。兩篇署名孫國華的文章不僅在《蓮花江日報》發表,而且還在《北江日報》主要版麵連續兩天進行刊載,尤其是省報還配發了一篇言辭懇切、觀點鮮明的編者按文章。這一舉措猶如一把鋒利的雙刃劍,既將林海縣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又讓其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一時間,林海縣的國企改革仿佛吹響了衝鋒的號角,那些勇於探索和實踐的企業如同一顆顆閃耀的星星,照亮了整個北江省。他們成為了改革的模範和標兵,備受關注與讚譽。正如北江省電視台在采訪完孫國華後記者李彬現場總結:“林海縣這場改革如同一場熊熊燃燒的烈火,點燃了北江省對國企改革這項工作的希望和期待。而這些改革者們,則以堅定的信念和勇氣,引領著時代的潮流,為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這場改革中硬生生趟出一條路”。沒有一個字提到孫國華,但是句句都指向這次國企改製主導者——孫國華。


    鑒於這次國有企業改製工作完成的非常好,既有速度,又有質量,給縣裏爭光,兩位主要領導當然特別高興,孫國華立了大功,在向市委做專題匯報前,董寶軍提出讓孫國華一同隨書記縣長前往市委匯報,孫國華死活不肯去,非說省裏有一筆資金,不親自去可能就泡湯了,借口就跑了,趙中奇和董寶軍都明白孫國華的意思,不和領導爭功勞,有好事,領導上,有工作,他來完成。兩人會心一笑直奔蓮花江。


    無論是董寶軍還是趙中奇都急切盼望著孫國華主抓的這次企改工作能夠順利完成,因為這是一項硬性任務,誰也逃不掉,他倆都是新官上任,生怕出錯,或者完不成任務再遭到市裏批評,那就成了笑話了。令人沒想到的是,孫國華最後竟然把這項工作搞成了典型,示範,這讓兩位主要領導心花怒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省部級領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緯45度牧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緯45度牧場並收藏省部級領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