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北江省和蓮花江市很多年輕幹部走上了重要的領導崗位,當然也有一些人黯然退出曆史舞台。


    呂正濤省長雖然已經調任蘇省一把手,但他的調離並沒有影響呂愛兵的提拔。呂愛兵從省財政廳預算處長直接升任省建銀行副行長,成為副廳級幹部。


    而孫維良書記則因為已經到了退休年齡,離開了他工作了十年的北江省,回到京城養老。這位老書記原本是京南省委副書記,八十年代末受中央委派到北江省擔任一把手,這一幹就是十年,創下了北江省政壇的紀錄,成為了擔任年頭最長的省委書記。


    中央經過慎重考慮,選拔了一位非常年輕的交通部副部長邵輝來到北江省來接任孫維良的省委書記一職。


    在此之前,接替呂正濤擔任省長職位的是來自東南沿海的某省委副書記,王奇帆。這個人曾在多個崗位任職,包括縣長、市長、市委書記等,基層工作經驗十分豐富,個人能力也非常出眾。


    隨著省長和省委書記這兩位主要領導的相繼到來,必然會給原本平靜的北江省政壇帶來一些波瀾和變化。他們的新政策、新思路以及管理風格都可能對該省的政治生態產生重要影響。這些變化不僅會引起政府內部人員的關注和適應,也將吸引社會各界的目光。


    徐向東已經從蓮花江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調任到了江南區擔任區長一職。而田豔芳則離開了團市委,任職市招商辦主任兼黨組書記,鑒於當前全社會都在搞招商引資工作,所以也算是對田豔芳比較重視。然而,團市委副書記胡小東原本以為自己會升任團市委書記,最早落空,沒能如願,不過組織上也經過全麵考慮後,安排他到了西城區擔任副區長,也算是重用。團市委辦公室主任柳惠,早就是市委組織部後備幹部,人緣口碑,工作能力都很優秀,從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到升任副書記,也是一帆風順。


    蓮花江團市委,另一位副書記——趙春燕。她除了挺漂亮的,幾乎沒有什麽可圈可點的地方,平時也不張揚,仿佛深山中的一朵小花,悄然綻放卻又不引人注目。如果要談論她的能力,似乎並沒有什麽特別突出的政績能讓人一眼看出;然而,如果說她平庸,那也不現實,畢竟她可是擁有高學曆的知識分子,曾經在基層擔任過鄉鎮幹部,一路走來都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所以,對於她的評價,實在是有些複雜。也沒聽說她是哪位大領導的親屬,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她竟然被任命為團市委書記,一躍成為蓮花江市最年輕的女性正處級幹部。盤點一下她的職業生涯,她曾先後擔任過鄉團委書記、副鄉長,以及林海縣團委書記和蓮花江團市委副書記等職務。每一次的職位變動都好像順理成章,但是又深不可測,讓人遙不可及。在機關裏,這樣的人其實很多,平時不顯山不露水,跟每個人都好像關係不錯,但是又好像沒有那親近。也沒看見領導平時多麽額外照顧他,但是每到關鍵時刻,人家那一步總是不落下,就像蜻蜓點水一般輕鬆越過。就比如鄉團委書記一般是需要再多一個崗位的曆練才能擔任副鄉長,但是人家直接被鄉人大主席團提名,既符合幹部使用政策也符合法律和民意。在縣裏,尤其是副鄉長副局長想要升到正科級,80%的幹部是這輩子也不可能達到,但是條條大道通羅馬,當不了鄉長局長,那就當團縣委書記,輕鬆進入科級幹部行列。在縣裏一個三十歲的團縣委女書記根本不可能升任副縣級即副處級的,這時候超能力出現了,直接上調團市委副書記,影響麵還小,順理成章解決副處級。這種情況在官場比比皆是,比如某位同學,工作沒幾年便當上副鎮長,正當大家疑惑三四年了怎麽還沒當上鎮長或縣局長之時,同學忽然調走了,到市政協做了一名小小主任科員,於是有好事者不懂裝懂說什麽,這回同學徹底沒戲了,市政協,那就是養老的地方,就算解決了科級又如何,市裏麵科長一大堆,掉下一片瓦都能砸到兩個科長。即便三年後同學已經升到市政協副秘書長了,大家也都覺得他這輩子也就基本到頭了,最多退休前混個正處級也就算功成圓滿了。哪料,突然一紙任命,同學被下派出任縣委副書記,半年後升任縣長。六年副鄉長做到了縣長,看得所有人目瞪口呆,這種迂回升遷普通老百姓看不明白,就像大多數人會覺得認可當一名正處級市公安局長也不要副廳級的市檢察長或者人大政協副職,其實事實不是這樣的,別看這小小的半級,卻是多少官員一生無法到達的目的地。假如這位同學不走迂回路線,戰勝所有對手當上鎮長,三年後如願轉為鎮委書記,二年後順利當選副縣長,或者再快點直接進入縣委常委,二年後轉任副書記或常務副縣長,運氣好,僅僅一年便代縣長,算算吧,是不是八年。而且這條線照此晉升,背後那得多麽大的能量才能如此順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省部級領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緯45度牧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緯45度牧場並收藏省部級領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