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郡,地處大陸東部,因緊鄰靈嶽山脈而得名。


    弦音穀、墨韻閣皆坐落於此,堪稱天禦十三郡中藝術氛圍最為濃鬱之地。


    此外,此地的信仰頗為繁雜。


    靈嶽山脈之中,有兩座名山,分別是梵音山與青冥山。


    佛教聖地般若寺位於梵音山,道門正統清玄道宗則在青冥山上。


    眾多禪宗與全真道修行者,若想從靈嶽山脈進城,嶽麓郡便是最佳的選擇。


    故而在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的道士、僧人,在此地卻是屢見不鮮。


    近些時日,嶽麓郡熱鬧非凡。


    四海商會即將在此舉行大型靈植拍賣會,吸引了眾多修行者紛至遝來。


    不僅如此,坊間傳聞墨韻閣和弦音穀似乎要聯手舉辦一場盛會。


    般若寺高僧竟也已前往各縣尋覓與佛法有緣之人。


    嶽麓郡西北角,鹿鳴縣,十裏鎮。


    客棧之中,蘇牧聽著眾人的談論,不禁心頭一喜。


    看來此次行程定然充滿趣味!


    吃完盤中餐食,蘇牧拍了拍鼓起的肚子,大步走出。


    觀察這十裏鎮,便能察覺嶽麓郡的風土人情,與其他各郡皆不相同。


    單單是這餐食,各大酒樓客棧門前,便有豎起的牌匾寫明可提供齋飯。


    閑逛了片刻,蘇牧會心一笑,八卦之魂熊熊燃起。


    正前方,眾人圍聚,嘈雜的議論聲此起彼伏,似乎有什麽有趣之事。


    不知踩了幾個人的鞋,引來一片叫罵聲,蘇牧在擁擠的人群中艱難地擠到了前列。


    周圍的空氣彌漫著悶熱的氣息,讓人有些透不過氣。


    隻見一名僧人靜靜站立,他身著深紅色的僧袍,質地厚重。


    僧袍上繡著精美的金色法紋,在陽光下閃爍著神秘的光芒。


    其頭戴著一頂形狀獨特的黃色法帽,雙手戴著佛珠手串。


    脖子上也掛著一串由彩色寶石和佛珠串成的項鏈。


    他的麵容寧靜而深邃,古銅色的肌膚散發著一種堅韌的氣息。


    眉毛如劍,微微上揚,眼睛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世間萬物的本質。


    高挺的鼻梁下,嘴唇緊閉,給人一種莊重之感。


    蘇牧有些疑惑,禪宗僧人一般穿著較為樸素、寬鬆的海青,外搭袈裟,樣式相對簡潔。


    但看此人的模樣,似乎是密宗之人。


    一個奇妙的想法在他心頭油然而生,此人莫不是來“搶生意”的?


    陳述先生所講述的複雜知識點在他的腦海之中不斷閃現。


    禪宗的核心主張之一,“心性本淨,見性成佛”。


    認為人的本心本性原本就是清淨的,具有佛性。


    隻是因為各種煩惱、妄念和執著的遮蔽,使得佛性不能顯現。


    通過修行,去除這些障礙,就能認識到自己的本心,實現覺悟成佛。


    其二,“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他們不依賴於經典文字的表麵含義來理解佛法。


    強調通過內心的感悟和體驗去領悟佛法的真諦。


    認為真正的佛法傳承不是通過文字經典的學習,而是師徒之間以心傳心、心心相印的方式進行。


    其三,“直指人心,頓悟成佛”。


    倡導直接探究人的內心,去發現自己的佛性。


    在修行方式上,有“頓悟”和“漸悟”之分。


    但禪宗更強調“頓悟”,即認為人可以在一瞬間突然領悟到佛法的真諦,實現覺悟。


    在信仰方麵,禪宗信仰佛陀,但更側重於對自心自性的信仰和探索。


    相信每個人都具有成佛的潛力,隻要通過正確的修行方法,就能實現覺悟。


    其修行的最終目標乃是達成解脫生死之境、超越輪回之限,成就無上佛果。


    故而禪宗一品之名,即為超脫,可掌握輪回法則,超脫生死。


    而密宗則完全不同,其主張“三密相應、即身成佛”。


    即修習口密(口誦真言咒語)、身密(手結契印、身體姿勢)和意密(心作觀想)。


    通過這三種密法的修行,使自己的身、口、意與佛的身、口、意相應。


    從而獲得佛的加持和力量,實現即身成佛。


    同時,他們也進行“本尊崇拜”。


    修行者會選擇一位特定的佛或菩薩作為自己的本尊,進行深入的信仰和修行。


    密宗修行者認為本尊具有強大的力量和智慧。


    通過與本尊的相應,可以獲得本尊的加持和護佑,加速修行的進程。


    此外,他們更為注重“上師傳承”,認為上師是連接修行者與佛之間的橋梁。


    上師具有豐富的修行經驗和知識,能夠給予修行者正確的指導和啟示。


    幫助修行者克服修行過程中的困難和障礙。


    而在密宗修行途徑之中,達至四品創界,即為上師。


    可借助其超凡手段創造的神聖空間引導他人,或進行灌頂與口傳心授。


    當然,這隻是四品手段的最基礎的能力。


    此法還可以困敵,驅惡,深度冥想與在空間之中大幅度強化自身。


    在信仰方麵,密宗信仰大日如來等諸佛菩薩,認為他們具有無量的智慧和力量。


    修行者通過對諸佛菩薩的信仰和修行,期望能夠獲得佛的果位,實現解脫和覺悟。


    同時,密宗也強調對法的信仰,即對密宗的教義、經典和修行方法的堅定信仰。


    也因此,兩宗之間如同那“正一道”與“全真道”一般,存在道統之爭。


    不過,這密宗不像“正一道”,他們同樣持戒,故而不被認為是“野路子”。


    隻是因為當世君王更為認可禪宗的思想,故而將其認定為三教之一,與儒、道二教一般。


    而密宗,則被劃定為了中九流之中的“僧”。


    此舉一出,二者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


    雖不至於引發生死衝突這般極端的狀況,但彼此之間的摩擦卻從未間斷。


    兩宗皆堅定地認為自己才是佛法的正統傳承,誰也不肯退讓半分。


    這種僵持不下的局麵,使得他們在涉及佛法真諦的理解、信眾的招攬以及修行資源的獲取等諸多方麵,都毫不妥協,暗中角力。


    此時,想必這密宗僧人,便是打算搶那禪宗的“生意”,也來到這嶽麓郡挑選與佛法有緣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教九流:農耕道力壓帝王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知秋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知秋意並收藏三教九流:農耕道力壓帝王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