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在媒體以及觀眾中引起的反應強烈。
在影評人那裏,李元青作為導演的巧思值得誇獎鼓勵,但對電影總體評分中規中矩。
尤其是李元青作為演員的演技,兩極分化。
一派覺得李元青是天賦型演員,他的眼神和微表情很到位,傳遞出的情感具有感染力,有角逐影帝的實力。
另一派則認為,李元青出現在屏幕中會有出戲的感覺。因為他的生理狀態太好了!
他是個不滿二十的年輕人,盡管李元青為了表演,把自己打扮的蓬頭垢麵,麵部的灰塵乃至血汙都十分逼真,他也表現得十分狼狽。可他的皮膚狀態就是會暴露他還是個少年郎!
這能怪李元青?這分明是化妝師水平不夠高吧。
但這裏是歐洲三大,媒體影評人看電影的角度就是這麽刁鑽。
激烈的討論之後,《活埋》的分數出爐。
場刊評分2.3分。
不算高,得獎與否在模棱兩可之間。
不過熱度卻實打實提了起來。
邀請李元青出席的活動明顯增多。
這一次來柏林的華語電影本就不多,可以先去轉轉。
西影廠逐漸沒落,所以對王權安這個好苗子格外重視。
去年金雞電影節,餘男憑借《驚蟄》獲封金雞影後。
今年,《驚蟄》入圍柏林電影節“電影全景單元”。
李元青真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
他才發現,餘男的演技是真的好!
這部電影從鏡頭美學上看,沒有太大的創新,為了營造真實感,晃動的鏡頭,即興的拍攝。
從敘事結構來看,比王權安的處女作《月蝕》要簡單,他明顯在減少電影中的技巧性,更關注故事本身。
正因為平實而坦白的故事,才讓女主角餘男顯得更特別了。
餘男靠自身演技把這部戲撐起來了!
在這一部電影裏,除了餘男,其他人基本都是真·群眾演員,沒有學過任何專業的表演課程。
所以這些人的表現在李元青眼裏顯得特別差!
全是即興,不知表演,於是呈現木訥的狀態。
正因為餘男學過專業表演,她隻要站在那群人中間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她要拋下所有專業技巧,選擇融入這群人不知該如何形容的表演。
就像一個專業書法家,要學習三四歲小孩的筆跡,還要把自己模仿小孩寫的字放進孩子寫的稿紙中,最後不能被別人看出來。
其中難度可想而知。
餘男基本做到了!
她演的女主角“關二妹”來自農村,但心向自由,最後又被命運束縛,繼續被困在農村無法自拔。
她屬於那個環境,但又若即若離。
王權安是懂她的導演,她也是成全王權安的好演員。
在影廳門口,李元青和餘男交流了很久。
餘男在表演方麵的認知是達到了一定高度的。
“可惜了,要是這部電影能夠入圍主競賽,你演的‘關二妹’有競爭最佳女演員的資格。”
餘男颯然一笑。
“我相信我還會有機會的,我也相信權安。”
雖然李元青知道王權安是渣男,日後兩人會分道揚鑣,但此時此刻他知道,兩人是有真感情的。
“那我祝你們珠聯璧合,未來能夠拍出更多佳作,取得更多榮譽。”
“謝謝李導,我也祝願你能在柏林奪金。”
辭別了兩人,李元青溜達去看了許安華導演。
許導沒帶新作品,還是去年年末上映的《玉觀音》,帶來柏林就是為了賣版權。
“元青,你覺得華國的愛情文藝片還有出路嗎?我這次用了兩個大牌明星,怎麽取得的票房還是不夠好呢?華國觀眾真的不愛看嗎?”
“現在內地市場還是太小,很多類型片無論質量好壞,都沒有成長土壤,需要再等一等。”
“大概需要等多久?元青,你對市場的把握比我們這一代大部分都要強,從實際成績來看,內地就隻有小鋼炮能壓住你,你跟我說說心裏話。”
自從上次威尼斯拿了獎,李元青是認許安華這位前輩的。
既然長輩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李元青也隻好跟她說實話。
“檔期不對,年末賀歲檔,隻有帶有喜劇色彩的電影容易被觀眾接受。愛情文藝,內核還是悲劇,選喜慶的日子,與觀眾心理需求不符。”
“演員不對,先不論謝停峰和趙燕子之間看起來搭不搭,他倆的價格就非常不合適你的電影。愛情文藝片基本會被歸類到中小成本,可光這兩位演員出演,就能把預算幹到大成本以上,項目前期規劃太不理智....”
“影片開頭過於倉促,情節轉承過快,情感鋪墊不足,女主所作所為及其悲劇命運不僅沒有贏得同情,反倒讓人覺得女主有點水性楊花而‘罪有應得’....”
聊了幾個小時。
李元青也不知道許安華認可多少,他也隻是在闡述自己粗淺的認知。
其實這部電影拍出來後還要跟電視劇版相比較,觀眾就更不滿了,去繁就簡,取精去粗的結果就是電影節奏跳躍太快了,明顯沒有孫莉演的電視劇來得精細。
連小說作者海岩本人都不滿電影版,覺得許安華加的私貨太多。
13日
張艾嘉的《20:30:40》放映。
李元青站在影廳門口,看見張艾嘉領著兩個徒弟,李心潔、劉若英,還打趣她們是“三個女人一台戲。”
張艾嘉笑著回應。
“元青你可要好好看看我們三個女人唱了一出怎樣的好戲。”
如何評價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女性一定會喜歡的電影,二十歲為夢想窒息,三十歲遊離在感情之間想要找尋歸宿,四十歲徹底認清婚姻,經曆挫折又重拾人生。
李心潔很青澀,劉若英夠風情,張艾嘉有韻味。
如果這一屆組委會主席是女性,或者女性評委占多數,應該會對這部電影給予高評價。
“元青,怎麽樣,我們這台戲唱的如何?”
“情感很細膩,人物性格很鮮明,三段故事由一架航班串起來,既是平行亦是交織,我應該這輩子也拍不出這樣的女性題材電影,我還得跟張導你這樣的前輩好好學。”
“元青,你太謙虛了。你最近上映的《墊底辣妹》明明也是很不錯的女性視角電影啊,上個月我在香江開記者會順帶去看了一場,劉小姐在你的鏡頭裏青春活潑,人物之間情感也很有感染力,反正我在你這個年紀確實達不到這個水平。”
張艾嘉二十歲的時候還是演員呢。
劉若英也上前來打了個招呼。
她雖然是灣灣推出來的,可她目前的工作安排,在內地居多。
前段時間剛剛接受小鋼炮的邀約,將出演《天下無賊》
李元青目前也算內地叫的上名的導演,去年在威尼斯,兩人沒有太多交集,現在來打個照麵,可以結個善緣。
李元青認可劉若英的演技。
他認為這部電影中最好看的部分就是劉若英演的“30”部分。
雖然按照今天的價值觀,她在電影中妥妥撈女,有一個小狼狗,再勾搭一個有夫之婦,一旦兩人都不搭理她,她還能聯係前男友解悶。最後所有關係全被她拋開,她還能找個死了前妻帶著女兒的老實人接盤。
故事狗血了點,可劉若英演的很不錯。
風情萬種的年紀,患得患失的感情,亂七八糟的生活,還有她那樣一個複雜卻也充滿個性的女性。
這部電影在放映時還出現嚴重失誤。
影片進行到45分鍾時,讓人感覺有個很唐突的跳接,到了1個小時左右影片結束的字幕就緩慢上升。
場內噓聲、詢問聲一片。
沒有掌聲,隻有混亂,還有部分觀眾鬱悶離場。
沒過幾分鍾,眾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影片又開始放映了,明顯是當中的情節。
又這麽稀裏糊塗播放半小時,才又出現影片結尾字幕。
放映結束後,組委會一直在和劇組以及影迷道歉,這是他們工作人員的失誤。
張艾嘉也隻能尷尬的回應。
因為她也搞不清楚到底是電影節組委會的問題還是當初製作拷貝的哥倫比亞公司的問題。
辭別了眾人,李元青特意去看了眼歐美電影。
他最想看的就是《愛在日落黃昏時》
這是“愛在三部曲”的第二部,上一部《愛在黎明破曉前》是九年前的作品。
而且,下一部也會在九年後再聚首。
“戲裏戲外都是九年,一個人平平淡淡熬過九年,沒什麽太大感覺,可當把九年時光壓縮到八十分鍾以內的交談中時,無數的記憶碎片,遺憾、悔恨、錯過就會如同潮水將人淹沒。”
走出影廳時,李元青給劉奕菲打去電話,推薦這部電影。
幸好劉奕菲還沒有睡。
“可惜了,要是電影節上能賣光碟,我肯定給你買回去,讓你慢慢欣賞。”
劉奕菲的奶音傳來。
“沒事,你慢慢說,我慢慢聽。”
在影評人那裏,李元青作為導演的巧思值得誇獎鼓勵,但對電影總體評分中規中矩。
尤其是李元青作為演員的演技,兩極分化。
一派覺得李元青是天賦型演員,他的眼神和微表情很到位,傳遞出的情感具有感染力,有角逐影帝的實力。
另一派則認為,李元青出現在屏幕中會有出戲的感覺。因為他的生理狀態太好了!
他是個不滿二十的年輕人,盡管李元青為了表演,把自己打扮的蓬頭垢麵,麵部的灰塵乃至血汙都十分逼真,他也表現得十分狼狽。可他的皮膚狀態就是會暴露他還是個少年郎!
這能怪李元青?這分明是化妝師水平不夠高吧。
但這裏是歐洲三大,媒體影評人看電影的角度就是這麽刁鑽。
激烈的討論之後,《活埋》的分數出爐。
場刊評分2.3分。
不算高,得獎與否在模棱兩可之間。
不過熱度卻實打實提了起來。
邀請李元青出席的活動明顯增多。
這一次來柏林的華語電影本就不多,可以先去轉轉。
西影廠逐漸沒落,所以對王權安這個好苗子格外重視。
去年金雞電影節,餘男憑借《驚蟄》獲封金雞影後。
今年,《驚蟄》入圍柏林電影節“電影全景單元”。
李元青真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
他才發現,餘男的演技是真的好!
這部電影從鏡頭美學上看,沒有太大的創新,為了營造真實感,晃動的鏡頭,即興的拍攝。
從敘事結構來看,比王權安的處女作《月蝕》要簡單,他明顯在減少電影中的技巧性,更關注故事本身。
正因為平實而坦白的故事,才讓女主角餘男顯得更特別了。
餘男靠自身演技把這部戲撐起來了!
在這一部電影裏,除了餘男,其他人基本都是真·群眾演員,沒有學過任何專業的表演課程。
所以這些人的表現在李元青眼裏顯得特別差!
全是即興,不知表演,於是呈現木訥的狀態。
正因為餘男學過專業表演,她隻要站在那群人中間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她要拋下所有專業技巧,選擇融入這群人不知該如何形容的表演。
就像一個專業書法家,要學習三四歲小孩的筆跡,還要把自己模仿小孩寫的字放進孩子寫的稿紙中,最後不能被別人看出來。
其中難度可想而知。
餘男基本做到了!
她演的女主角“關二妹”來自農村,但心向自由,最後又被命運束縛,繼續被困在農村無法自拔。
她屬於那個環境,但又若即若離。
王權安是懂她的導演,她也是成全王權安的好演員。
在影廳門口,李元青和餘男交流了很久。
餘男在表演方麵的認知是達到了一定高度的。
“可惜了,要是這部電影能夠入圍主競賽,你演的‘關二妹’有競爭最佳女演員的資格。”
餘男颯然一笑。
“我相信我還會有機會的,我也相信權安。”
雖然李元青知道王權安是渣男,日後兩人會分道揚鑣,但此時此刻他知道,兩人是有真感情的。
“那我祝你們珠聯璧合,未來能夠拍出更多佳作,取得更多榮譽。”
“謝謝李導,我也祝願你能在柏林奪金。”
辭別了兩人,李元青溜達去看了許安華導演。
許導沒帶新作品,還是去年年末上映的《玉觀音》,帶來柏林就是為了賣版權。
“元青,你覺得華國的愛情文藝片還有出路嗎?我這次用了兩個大牌明星,怎麽取得的票房還是不夠好呢?華國觀眾真的不愛看嗎?”
“現在內地市場還是太小,很多類型片無論質量好壞,都沒有成長土壤,需要再等一等。”
“大概需要等多久?元青,你對市場的把握比我們這一代大部分都要強,從實際成績來看,內地就隻有小鋼炮能壓住你,你跟我說說心裏話。”
自從上次威尼斯拿了獎,李元青是認許安華這位前輩的。
既然長輩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李元青也隻好跟她說實話。
“檔期不對,年末賀歲檔,隻有帶有喜劇色彩的電影容易被觀眾接受。愛情文藝,內核還是悲劇,選喜慶的日子,與觀眾心理需求不符。”
“演員不對,先不論謝停峰和趙燕子之間看起來搭不搭,他倆的價格就非常不合適你的電影。愛情文藝片基本會被歸類到中小成本,可光這兩位演員出演,就能把預算幹到大成本以上,項目前期規劃太不理智....”
“影片開頭過於倉促,情節轉承過快,情感鋪墊不足,女主所作所為及其悲劇命運不僅沒有贏得同情,反倒讓人覺得女主有點水性楊花而‘罪有應得’....”
聊了幾個小時。
李元青也不知道許安華認可多少,他也隻是在闡述自己粗淺的認知。
其實這部電影拍出來後還要跟電視劇版相比較,觀眾就更不滿了,去繁就簡,取精去粗的結果就是電影節奏跳躍太快了,明顯沒有孫莉演的電視劇來得精細。
連小說作者海岩本人都不滿電影版,覺得許安華加的私貨太多。
13日
張艾嘉的《20:30:40》放映。
李元青站在影廳門口,看見張艾嘉領著兩個徒弟,李心潔、劉若英,還打趣她們是“三個女人一台戲。”
張艾嘉笑著回應。
“元青你可要好好看看我們三個女人唱了一出怎樣的好戲。”
如何評價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女性一定會喜歡的電影,二十歲為夢想窒息,三十歲遊離在感情之間想要找尋歸宿,四十歲徹底認清婚姻,經曆挫折又重拾人生。
李心潔很青澀,劉若英夠風情,張艾嘉有韻味。
如果這一屆組委會主席是女性,或者女性評委占多數,應該會對這部電影給予高評價。
“元青,怎麽樣,我們這台戲唱的如何?”
“情感很細膩,人物性格很鮮明,三段故事由一架航班串起來,既是平行亦是交織,我應該這輩子也拍不出這樣的女性題材電影,我還得跟張導你這樣的前輩好好學。”
“元青,你太謙虛了。你最近上映的《墊底辣妹》明明也是很不錯的女性視角電影啊,上個月我在香江開記者會順帶去看了一場,劉小姐在你的鏡頭裏青春活潑,人物之間情感也很有感染力,反正我在你這個年紀確實達不到這個水平。”
張艾嘉二十歲的時候還是演員呢。
劉若英也上前來打了個招呼。
她雖然是灣灣推出來的,可她目前的工作安排,在內地居多。
前段時間剛剛接受小鋼炮的邀約,將出演《天下無賊》
李元青目前也算內地叫的上名的導演,去年在威尼斯,兩人沒有太多交集,現在來打個照麵,可以結個善緣。
李元青認可劉若英的演技。
他認為這部電影中最好看的部分就是劉若英演的“30”部分。
雖然按照今天的價值觀,她在電影中妥妥撈女,有一個小狼狗,再勾搭一個有夫之婦,一旦兩人都不搭理她,她還能聯係前男友解悶。最後所有關係全被她拋開,她還能找個死了前妻帶著女兒的老實人接盤。
故事狗血了點,可劉若英演的很不錯。
風情萬種的年紀,患得患失的感情,亂七八糟的生活,還有她那樣一個複雜卻也充滿個性的女性。
這部電影在放映時還出現嚴重失誤。
影片進行到45分鍾時,讓人感覺有個很唐突的跳接,到了1個小時左右影片結束的字幕就緩慢上升。
場內噓聲、詢問聲一片。
沒有掌聲,隻有混亂,還有部分觀眾鬱悶離場。
沒過幾分鍾,眾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影片又開始放映了,明顯是當中的情節。
又這麽稀裏糊塗播放半小時,才又出現影片結尾字幕。
放映結束後,組委會一直在和劇組以及影迷道歉,這是他們工作人員的失誤。
張艾嘉也隻能尷尬的回應。
因為她也搞不清楚到底是電影節組委會的問題還是當初製作拷貝的哥倫比亞公司的問題。
辭別了眾人,李元青特意去看了眼歐美電影。
他最想看的就是《愛在日落黃昏時》
這是“愛在三部曲”的第二部,上一部《愛在黎明破曉前》是九年前的作品。
而且,下一部也會在九年後再聚首。
“戲裏戲外都是九年,一個人平平淡淡熬過九年,沒什麽太大感覺,可當把九年時光壓縮到八十分鍾以內的交談中時,無數的記憶碎片,遺憾、悔恨、錯過就會如同潮水將人淹沒。”
走出影廳時,李元青給劉奕菲打去電話,推薦這部電影。
幸好劉奕菲還沒有睡。
“可惜了,要是電影節上能賣光碟,我肯定給你買回去,讓你慢慢欣賞。”
劉奕菲的奶音傳來。
“沒事,你慢慢說,我慢慢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