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軟件的底層邏輯
天亮了,就不需要燈塔了 作者:豪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由於涉及到一些話題在重新審核中,正好用這個時間將之前一些友友的疑問在這裏總結回答一下。
有友友問到,像文中今日觀點這類軟件,別的巨頭不會下場嗎。
其實根本的原因,是現在的軟件更新迭代太快了,今後想靠模仿別人來成功,越來越沒有市場了,搞不好就是畫虎成貓。
而對於文中的情況來說,在自身同樣發展也不錯的情況下,對手如果在三個月時間內沒有推出可以相抗衡或者是超越的產品,基本上很難追的上了。
首先是基礎,一個軟件你最開始設計的時候,考慮到我是要做什麽的,那你軟件的底層邏輯就要為你要做的功能去做設計。
這一點用蓋房子來描述大家會更容易理解,我想要蓋的是什麽,然後按整棟大樓的設計去蓋的地基,雖然我剛開始推出的可能是部分功能,但我是先出圖紙再蓋樓。
別人看你做出的東西,他要去模仿,他把看到的以為就是全部,他的地基就可能按現在的功能去設計的,是比著樓出圖紙,那能一樣嗎。
然後我後麵把接下來的功能快速一塊塊擴充的時候,作為模仿者,如果你最初的地基打的就是精簡版的,比如100層的樓,你打的是30層的地基,那後麵肯定非常被動。
其次是邏輯,有很多電影評分軟件,評分軟件都覺得很簡單對吧,大家表麵上的東西都差不多,但唯一的核心那點東西就是評分的規則,每個軟件的評分權重和核心算法都不一樣的(最重要的就是要監控和過濾掉刷票的數據),但哪個結果最真實,那你就更容易獲得大家的認可。
今日觀點的底層邏輯,跟國外總統大選的過程更相似。總統大選,在最終選舉結果出來之前,這個支持率是無時無刻在不停變化的,根據候選人的表現,選民們支持誰,也是在不停的變化的。
當然平台這裏麵也會有特別的算法,比如一個粉絲很多、級別很高的用戶,他投的一票就比一個剛注冊沒多久的用戶權重大。
以前團購千團大戰的時候,那平台太多了,一段時間美團排在第二,最終美團是靠電影票團購一舉奠定勝利的,因為他的訂票軟件打通了所有影院的售票係統。
而當時排名第一的團購網站發現後,技術人員說要這個功能要做出來需要2個月時間。而就是這2個月時間,美團遠遠把他甩在後麵,後麵就是功能做出來也趕不上了。
還有就是,抖音短視頻崛起的時候,騰訊沒有追嗎?追了,但是他們的底層邏輯不同。騰訊是想在微信上兼容短視頻,他的底層邏輯就是短視頻是微信生態的一部分,而且微信是熟人社交平台。
抖音是以短視頻做為平台的基礎,並且是陌生人社交。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底層的內容推薦算法,平台推送的都是用戶比較喜歡的內容,那自然更容易吸引用戶。
所以微信要想和抖音在短視頻領域競爭,首先就要改變他的底層邏輯,但他這個又是很難下定決心去改變的。
因為隨著軟件越來越大,功能越來越多,等到龐大到一定規模時,你在上麵做些小改動還可以,但如果你想改換門庭,真的很難。
這就好比,原先設計的是棟住宅樓,現在讓你把他改成商場,你怎麽去改?
最後一點,也是很多曾經的巨頭隕落的原因,那就是守舊。
諾基亞被觸屏手機幹掉了,柯達被數碼相機幹掉了,而且這都不是技術方麵的問題,是他們不願意放棄原先的優勢,他們發展新產品會和自己的老產品左右互搏,就像微信和qq一樣。
騰訊準備做微信的時候,內部爭議很大,那就是革qq的命,當時的爭議是在qq上擴充微信的功能,還是單獨把微信做出來。
事實證明,微信讓騰訊延續了輝煌,而如果騰訊當時選擇在qq上繼續擴充功能,不單獨把微信做出來,結果會不會出現像現在的短視頻一樣尷尬的情況。
而諾基亞是敗在了在老式鍵盤手機的絕對優勢上,柯達更是很早就掌握了數碼相機技術,但他不舍得放棄傳統膠卷上的利益,將數碼相機技術束之高閣,最後在數碼時代徹底輸掉了。
其實現在任何一個做平台的,不管是購物軟件,視頻軟件,還是小說什麽的,他上麵的數據和內容都很多,如何讓用戶能夠高效的獲取到他喜歡的、優質的、真實的內容,才是一個平台的核心競爭力。
而支撐這個核心競爭力的就是軟件的底層邏輯,是所有軟件公司的核心機密,光從表麵上是看不出來的,所以說隻模仿外觀是沒有用的。
這就又好比摩天大樓裏有電梯、消防、通風、水電等,如果隻是把樓蓋好了,沒有好使的電梯,又有誰會去用呢。
另外就是文中每月開會的一些經營數據,對數字不喜的,直接劃幾下跳過去就是了。但是,對於軟件公司來說,這些下載和注冊用戶數,就是命根子,每一天數據有一點什麽異常波動,都會引起高度重視的。
而且這是數據也是所有軟件產品估值的重要依據,不然很多人又會問,怎麽突然一下子估值就那麽高了。雖然他不是真金白銀,但軟件的估值就是按這些數字來估算的。
有友友問到,像文中今日觀點這類軟件,別的巨頭不會下場嗎。
其實根本的原因,是現在的軟件更新迭代太快了,今後想靠模仿別人來成功,越來越沒有市場了,搞不好就是畫虎成貓。
而對於文中的情況來說,在自身同樣發展也不錯的情況下,對手如果在三個月時間內沒有推出可以相抗衡或者是超越的產品,基本上很難追的上了。
首先是基礎,一個軟件你最開始設計的時候,考慮到我是要做什麽的,那你軟件的底層邏輯就要為你要做的功能去做設計。
這一點用蓋房子來描述大家會更容易理解,我想要蓋的是什麽,然後按整棟大樓的設計去蓋的地基,雖然我剛開始推出的可能是部分功能,但我是先出圖紙再蓋樓。
別人看你做出的東西,他要去模仿,他把看到的以為就是全部,他的地基就可能按現在的功能去設計的,是比著樓出圖紙,那能一樣嗎。
然後我後麵把接下來的功能快速一塊塊擴充的時候,作為模仿者,如果你最初的地基打的就是精簡版的,比如100層的樓,你打的是30層的地基,那後麵肯定非常被動。
其次是邏輯,有很多電影評分軟件,評分軟件都覺得很簡單對吧,大家表麵上的東西都差不多,但唯一的核心那點東西就是評分的規則,每個軟件的評分權重和核心算法都不一樣的(最重要的就是要監控和過濾掉刷票的數據),但哪個結果最真實,那你就更容易獲得大家的認可。
今日觀點的底層邏輯,跟國外總統大選的過程更相似。總統大選,在最終選舉結果出來之前,這個支持率是無時無刻在不停變化的,根據候選人的表現,選民們支持誰,也是在不停的變化的。
當然平台這裏麵也會有特別的算法,比如一個粉絲很多、級別很高的用戶,他投的一票就比一個剛注冊沒多久的用戶權重大。
以前團購千團大戰的時候,那平台太多了,一段時間美團排在第二,最終美團是靠電影票團購一舉奠定勝利的,因為他的訂票軟件打通了所有影院的售票係統。
而當時排名第一的團購網站發現後,技術人員說要這個功能要做出來需要2個月時間。而就是這2個月時間,美團遠遠把他甩在後麵,後麵就是功能做出來也趕不上了。
還有就是,抖音短視頻崛起的時候,騰訊沒有追嗎?追了,但是他們的底層邏輯不同。騰訊是想在微信上兼容短視頻,他的底層邏輯就是短視頻是微信生態的一部分,而且微信是熟人社交平台。
抖音是以短視頻做為平台的基礎,並且是陌生人社交。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底層的內容推薦算法,平台推送的都是用戶比較喜歡的內容,那自然更容易吸引用戶。
所以微信要想和抖音在短視頻領域競爭,首先就要改變他的底層邏輯,但他這個又是很難下定決心去改變的。
因為隨著軟件越來越大,功能越來越多,等到龐大到一定規模時,你在上麵做些小改動還可以,但如果你想改換門庭,真的很難。
這就好比,原先設計的是棟住宅樓,現在讓你把他改成商場,你怎麽去改?
最後一點,也是很多曾經的巨頭隕落的原因,那就是守舊。
諾基亞被觸屏手機幹掉了,柯達被數碼相機幹掉了,而且這都不是技術方麵的問題,是他們不願意放棄原先的優勢,他們發展新產品會和自己的老產品左右互搏,就像微信和qq一樣。
騰訊準備做微信的時候,內部爭議很大,那就是革qq的命,當時的爭議是在qq上擴充微信的功能,還是單獨把微信做出來。
事實證明,微信讓騰訊延續了輝煌,而如果騰訊當時選擇在qq上繼續擴充功能,不單獨把微信做出來,結果會不會出現像現在的短視頻一樣尷尬的情況。
而諾基亞是敗在了在老式鍵盤手機的絕對優勢上,柯達更是很早就掌握了數碼相機技術,但他不舍得放棄傳統膠卷上的利益,將數碼相機技術束之高閣,最後在數碼時代徹底輸掉了。
其實現在任何一個做平台的,不管是購物軟件,視頻軟件,還是小說什麽的,他上麵的數據和內容都很多,如何讓用戶能夠高效的獲取到他喜歡的、優質的、真實的內容,才是一個平台的核心競爭力。
而支撐這個核心競爭力的就是軟件的底層邏輯,是所有軟件公司的核心機密,光從表麵上是看不出來的,所以說隻模仿外觀是沒有用的。
這就又好比摩天大樓裏有電梯、消防、通風、水電等,如果隻是把樓蓋好了,沒有好使的電梯,又有誰會去用呢。
另外就是文中每月開會的一些經營數據,對數字不喜的,直接劃幾下跳過去就是了。但是,對於軟件公司來說,這些下載和注冊用戶數,就是命根子,每一天數據有一點什麽異常波動,都會引起高度重視的。
而且這是數據也是所有軟件產品估值的重要依據,不然很多人又會問,怎麽突然一下子估值就那麽高了。雖然他不是真金白銀,但軟件的估值就是按這些數字來估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