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忠是誰?


    王燁表示這個人不是很熟。


    既然不熟,那說明在兩宋之交的曆史上,這人可能並不是很厲害。


    隻是哪怕這人曆史上是個龍套,王燁依然是慎重以待的。


    這是王燁做人的道理,對於別人的善意,尊重,感恩。


    先不說回報,最起碼不會因為自己是不是需要這份幫助,而有什麽不一樣的處理方式。


    所以王燁沒有在營寨等,而是選擇了去迎接一下。


    二十三四年紀,八尺三四身材,濃眉大眼,五官端正,雙目炯炯,端的是好漢模樣。


    “相州王燁見過李兄。”王燁當先拱手一禮。


    李孝忠也是一愣,李兄?


    這就是齊王?


    怎地如此年輕?


    不是~


    怎麽如此多禮?


    “折煞小可了,久仰久仰~”


    這寒暄也挺有意思,江湖上見麵總喜歡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之類的寒暄,畢竟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像什麽聞名不如見麵,見麵勝似聞名這種,人家一聽就覺得禮貌,受用。


    但是王燁這個人多少是有點實誠的,沒聽過就是沒聽過,所以就這麽一句見過李兄,簡單,但是真誠。


    簡單寒暄之後,互相介紹了身邊好漢,又是一陣見禮,場麵一時相當熱鬧。


    隻是相熟的王石頭、李天錫、史進等人,尤其樂和這種心思剔透的,不免有些奇怪,今天的少爺\/寨主\/主君\/齊王似乎格外的禮貌,甚至有點拘謹。


    對眼前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李孝忠,似乎尊重的過了頭~


    此人有何過人之處?


    他們沒有王燁的外掛,所以不能理解此時王燁的心情。


    前文有講,王燁這個人精神力異於常人,對人情緒是有感知的,甚至【王道】這個外掛,讓王燁對人的三觀都有一個模糊的感知。


    這也是王燁身邊沒有什麽間諜死士的原因,不然就他這種二愣子性格,不早被人玩死了。


    而看到李孝忠的那一刻,王燁感覺自己看到了太陽。


    不是~


    是看到了太陽一般閃耀的人物。


    換個形容詞就是,偉光正!


    雖然這個詞都快成為聖母一樣的貶義詞了,但是還是要說,假聖母和真善良還是不一樣的。


    簡單形容一下,假聖母:“外麵有喪屍,太危險了,開門放他們進來!”


    真善良:“外麵有喪屍,太危險了,你們鎖好門,我去看看能不能救下他們···”


    或許時過境遷之後,我們會嘲笑這樣的人,迂腐,不合群。


    但是不能否認,我們羨慕著這樣的人,尊重著這樣的人,也渴望這個世界多一些這樣的人。


    王燁對眼前這位李孝忠就是這種感覺,就像看到宗澤的時候,民族脊梁似的人物,有一種來自三觀的認可與尊重。


    李孝忠倒是沒有外掛,不知道自己在王燁心中的地位。


    隻覺得眼前這人,還怪禮貌的來···


    分賓主坐下,帥帳內,李孝忠身後僅有一壯漢相隨,也是開門見山,直道:“梁山兵強馬壯,本也不需要我等散兵遊勇獻醜,沒得還亂了齊王部署~”


    樂和心中暗自點頭,這人雖然這般支援不是很拎得清,但是看這話說的,倒是個明白人。


    那這般作為到底為何?


    難不成就是為了在齊王麵前露個臉,想要個前程?


    不怪樂和這般猜想,實際上大部分人應該都是這麽想的。


    嗯,除了王燁和李孝忠,以及~


    王石頭。


    王石頭,完全是一片天真爛漫,壓根沒想那麽多。


    不提諸人心思,李孝忠大概也是明白的,暗暗搖頭,大丈夫俯仰無愧於心,倒是真的沒把這諸人揣度放在心上。


    “隻是見到齊王檄文,想為這太行山百姓做些事,便散了大半家財,募些鄉鄰,一路趕來此處。”李孝忠簡單解釋了一下,指了指身旁的壯漢,繼續道:“這位好漢名邵翼,解州安邑人,還有一個哥哥紹興,本是解州豪傑,我等一路來助齊王。另有一好漢,龍門人,姓邵名雲,都是好漢,又是本宗,相約為兄弟。”


    “那紹興、邵雲兩位好漢呢?”袁朗問道。


    王燁接待,袁朗作為右軍都統製作陪,這接待規格真的不是一般高。


    原本這般活躍氛圍的事情,王燁做也成,總不能讓人話落在地上,隻是看王燁有些走神,袁朗才接過了話茬。


    王燁確實有些走神,這一群姓邵的好漢,對王燁的思緒瞬間產生了一些奇妙的刺激。


    王燁這人大學不好好學習,但是喜歡看小說,兩宋之間也就是靖康年間的小說,《邵宋》是最喜歡的。


    而對其中一個人物,也就是李彥仙,對他的印象王燁相當深刻。


    而王燁是大略記得的,李彥仙是改過名的,至於改名之前的名字,王燁是真的不記得。


    誰看小說還帶腦子?


    是吧~


    而這三個姓邵的名字出現,雖然稍微有一些出入,但是邵雲這個名字,王燁大略還是記得的,其中有一篇番外,就是關於李彥仙的故事,寫的很好。


    而眼前這人,如果是李彥仙的話,那這偉大光明正確的三觀,似乎就全對上了。


    李彥仙,字少嚴,本名記不得了。寧州彭原人(今甘肅寧縣),後徙居鞏州(今甘肅隴西)。南宋初年名將,民族英雄。


    靖康之難後,李彥仙毀家紓難,募兵勤王。


    建炎元年,李彥仙上書彈劾李綱不知兵,結果遭到有司追捕,不得不改名“李彥仙”並逃匿。


    金兵占領河東後,李彥仙再度從軍,並於建炎三年(1129年)收複陝州(今河南三門峽)、河中府(今山西運城)中條山一帶。


    獨守孤城一年後,終因糧盡援絕於建炎四年(1130年)戰死在陝州城外,年三十六。


    史書記載,不過寥寥百餘字,但是細細讀下來,確是一位真英雄的一生。


    璀璨而悲壯。


    越看眼前這李孝忠越順眼,心中也愈發欣喜。


    “紹興和邵雲兄弟,如今便在太原城中···”


    王燁終於回魂了,聽李孝忠的計略。


    “梁山有火藥利器,攻城無礙,隻是我等確是也想不出哪裏能幫得上忙的,恰逢賊寇畏懼於梁山軍威,各方來投的綠林豪傑,來者不拒,便做了這一手布置。”


    李孝忠先交代了此番布置的背景。


    “梁山攻城之時,小可願為先鋒,紹興兄弟機敏知兵機,定能裏應外合,助梁山快些拿下太原城。”


    一番話說的有理有據,諸將點頭。


    樂和心中更是大讚,莫名這人跟李俊有些像,等等,又有些不像。


    說跟李俊像,是這些人,都是那種看著不驚豔,但是很“厲害”的人物。


    比如請為先鋒這種事。


    梁山能讓這麽一支散兵遊勇打先鋒嗎?


    這不是把人做填旋(炮灰)嗎?


    那為什麽請為先鋒,是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嗎?


    不是,是不知道怎麽取信於王燁,所以才要做先鋒,以示無私。


    畢竟做先鋒破城,完全就是把後背交給了梁山,梁山也不需要擔心是不是反間計什麽的了。


    說回眼前這番布置,重點不在於這布置有多高明。


    重點在於,這個李孝忠能讓邵家兄弟同意這般布置。


    那是太原城,賊寇滿城的太原城,這般做內應,十死無生有點誇張了,但是九死一生是必然的。


    而邵隆和邵雲是什麽時候遇到的這個李孝忠?


    路上遇到的,滿打滿算一個多月啊。


    就能讓人這般信任,同意這般布置,哪裏是一般人物能做成的。


    覷眼去看邵翼,滿眼崇拜的看著王燁。


    這倒是正常反應,年輕人有幾個不崇拜王燁的?


    隻是對王燁是崇拜,對李孝忠是敬服,就跟李俊身邊的童威童猛兩兄弟一樣,寨主跟哥哥是有區別的。


    樂和似乎看到了梁山又一巨頭的崛起~


    王燁沉吟片刻,笑道:“這位是王德兄弟,通遠軍熟羊寨(今甘肅隴西西北)人,離李兄家倒勉強算是不遠,可以多親近親近···”


    “此番便由王德兄弟做先鋒如何?”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葛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葛三並收藏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