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伯溫苦笑道:“如果老朽說是歪打正著,公公信麽?”
“信與不信,又有何差別?”沒有出現曾銑以為中的持續激烈的場麵,兩句話的功夫,高忠的情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前一言還亢奮如紅了眼的鬥雞,後一語便萎靡低落如霜打的茄子。
時無風,繡著“朙”字的大旗,無精打采地耷拉在旗杆上。
“嗬嗬嗬……”
風來了。
高忠笑了。
來得不是勁風。
笑不是因為高興。
不是勁風,便吹不出大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的場景,大旗上的“朙”字半隱半現。
笑得比毛伯溫還要苦,曾銑三十多年的人生中,沒有見過比這更苦的笑了。
高忠盯著大旗上那個時“囧”時“月”、非“囧”非“月”的字,看上去很認真的樣子,所以顯得說話有些漫不經心:“毛大人覺著咱家這個人怎麽樣?”
“值得相交。”毛伯溫回答的幹脆且誠懇。
高忠又問:“毛大人覺著咱家這個監軍怎麽樣?”
“很好。”毛伯溫覺得“很”字不足以表達高忠的好,補充道,“自老朽入仕起,大部分的時光都耗在了兵事一道上,幾十年來,從未碰到過比公公更好的監軍。”
高忠收回目光,所以說話顯得認真了很多:“咱家相信毛大人這話是真話。”
毛伯溫笑了笑。
“可毛大人還是不信任咱家。”
“不是不信任。”
“那就是不夠信任。”
毛伯溫笑而不語。
“毛大人就那麽怕咱家同你拆夥?”
“是。”
“現在不怕了?”
“還是怕。”
“現在咱家已經沒有選擇的機會了,毛大人還有什麽好怕的?”
“選擇權一直都在公公手中,從來都沒有失去過。”
“嗬,咱家從來就沒得到過選擇權,自打接到陛下的諭旨起,咱家就已經失去了選擇權。”
“今晨之前,公公肯定不是這麽想的。”
“毛大人不愧為當世兵道大家,不僅早早就替咱家做好了選擇,而且是做好了最好的選擇。”
毛伯溫沒說話。
“毛大人,且把心放肚子裏吧,現在咱家已經想明白了。”
毛伯溫還是沒說話。
“毛大人,最好的選擇,能帶來最好的結果麽?”
“凡事無絕對。”
“保命,真是你我最好的結果麽?”
“是。”
“機會有多大?”
“不小。”
“毛大人的保命機會確實不小。”
“老朽不小,公公亦不小。”
“你我一樣麽?”
“至少在這件事情上是一樣的。”
“那還是不一樣。”
毛伯溫又不說話了。
“你我因陛下的一道諭旨而搭夥,就此踏上了同一條船。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終究還是有區別的。”
“斬首和淩遲的罪名有輕重之分,可說到底,還不都是一個‘死’字。”
“因為罪名不同,所以死法不同。不同的不是‘死’,而是‘法’,於是便分出了痛快的死和痛苦的死。隻有真正親身經曆過,或者說親眼見證過淩遲的人,才知道淩遲有多可怕、多痛苦、多恥辱,才能明白斬首是一種多麽幸福的死法。”
毛伯溫沒說話。
“死有不同,生亦如此,有一種說法叫生不如死。”
“不如死又如何?”
“那便求死,幹幹脆脆的那種,如果能轟轟烈烈就更好了。”
“能幹幹脆脆地死很好,轟轟烈烈更好,可再好能好過活得轟轟烈烈麽?”
“嗬嗬。”
“活著,是一切的根本。”
“嗬嗬。”
“生就是生!死就是死!”
高忠沉默了。
“你我確實不同。”
高忠的回應在表情上。
“老朽已年過花甲,此間事無論結果如何,老朽都將告別朝堂……老朽活得轟轟烈烈的日子已經過去了,而公公你,隻要這次能活下來,屬於你的轟轟烈烈便到來了。”
高忠陷入沉默。
勁風起,“朙”字大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
……
碧藍如洗的天空,懸掛著一輪嬌豔的冬日,普照大地。
一望無垠的雪原,反射出耀眼無邊的光芒,萬物生輝。
冬風失了它徹骨的凜冽,於是便有了春天的溫柔,沐浴其間,仿佛連衣角袍帶的晃動都不再那麽生硬,反倒透著一股子悠閑怡然。
冬天需要有春天的溫柔。
冬天不應該出現春天的溫柔。
往年的雪晴天,無論多忙碌,高忠總能偷得些許閑暇。在後輩下屬們的簇擁下,覓一有光無風的寶地,擺上一張結實華貴的躺椅,鋪以柔軟舒適的墊褥。他隻需靜靜地躺於其上,盡情地享受著他人為他捶背、按肩、揉腿、捏腳以及爭相遞來的香茗佳釀和聽之不盡的阿諛奉承所帶來的歡愉愜意。於隆冬酷寒中,偃意陽春才有的溫柔。
而今……
唯剩喟然一歎。
……
興許是大意外下還存有幾分小幸運,毛伯溫確實是歪打正著。
但不全是運氣,也是能力和經驗的間接顯化。
之所以真真假假的話繞了一圈又一圈,其中不乏自相矛盾。
一方麵是因為他自己也沒完全拿定主意,事發突然,情報又不全,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可事態緊急,沒那麽多周轉餘地,而走一步看一步需要的就是餘地,實在是沒辦法的辦法。直到淩晨收到關於居庸關的情報,他才思慮再三,終於敲定。早前否定高忠從東路調兵回援京師的建議,而主張從西路分兵回援京師,然後又從東路調兵增援西路,倒並非是因沒拿定主意而使出自相矛盾的昏招,純屬歪打正著。也就是說即便移師小平原之初便掌握了居庸關的情況,他還是會以這樣的順序調整兵力。
另一方麵便是他對高忠的能力不夠信任,按理當他拿定主意後便該同高忠通氣,而不是隱瞞糊弄。高忠不是那麽好糊弄的,毛伯溫當然也不會認為糊弄高忠是件容易的事情,隱瞞糊弄其實是一種手段。毛伯溫不認為高忠在得知居庸關的情況後,當即便能做出各種精確的判斷。以此為前提實情相告,必然會引起高忠的強烈反對。雙方都堅定不移堅持己見,結果就隻能是不歡而散、分道揚鑣。內部一旦分裂,什麽事都辦不成了。高忠不能及時做出各種精確判斷,按理毛伯溫應該是努力解釋,幫著高忠做出各種精確判斷,但這裏又是不能用常理度之。解釋的通,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信任。高忠對毛伯溫正如毛伯溫對高忠,有一定信任,卻不完全信任。當高忠自己的認識同毛伯溫的看法產生分歧時,自然會生出質疑之心,要消除這份質疑,毛伯溫勢必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口舌,而且還未必能消除。由此便引出了另一個問題,他們沒有那麽多時間。僅有的時間光是用在謀劃布局上都是捉襟見肘,哪裏還有時間去解釋?反過來講,連謀劃布局都沒做好,解釋的再清楚,又有何意義?所以毛伯溫采用了看似不合理,實則最高效的法子。
相較而言,同高忠的那點不愉快不值一提,毛伯溫用僅有的時間,緊趕慢趕總算是勉強辦好了自己想辦的事,隻差高忠這位監軍點頭這一步。而高忠經過幾個時辰的細細回味,其實並沒能完全想通各個關竅,但他還是認同毛伯溫的做法是及時且正確的,當然被欺瞞糊弄這口氣還是在的,也是要出的。
……
曾銑忽而靈光乍現,抑著興奮道:“東塘公、高公公,下官突然想到一計,或能使血毒人為我所用。”
“信與不信,又有何差別?”沒有出現曾銑以為中的持續激烈的場麵,兩句話的功夫,高忠的情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前一言還亢奮如紅了眼的鬥雞,後一語便萎靡低落如霜打的茄子。
時無風,繡著“朙”字的大旗,無精打采地耷拉在旗杆上。
“嗬嗬嗬……”
風來了。
高忠笑了。
來得不是勁風。
笑不是因為高興。
不是勁風,便吹不出大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的場景,大旗上的“朙”字半隱半現。
笑得比毛伯溫還要苦,曾銑三十多年的人生中,沒有見過比這更苦的笑了。
高忠盯著大旗上那個時“囧”時“月”、非“囧”非“月”的字,看上去很認真的樣子,所以顯得說話有些漫不經心:“毛大人覺著咱家這個人怎麽樣?”
“值得相交。”毛伯溫回答的幹脆且誠懇。
高忠又問:“毛大人覺著咱家這個監軍怎麽樣?”
“很好。”毛伯溫覺得“很”字不足以表達高忠的好,補充道,“自老朽入仕起,大部分的時光都耗在了兵事一道上,幾十年來,從未碰到過比公公更好的監軍。”
高忠收回目光,所以說話顯得認真了很多:“咱家相信毛大人這話是真話。”
毛伯溫笑了笑。
“可毛大人還是不信任咱家。”
“不是不信任。”
“那就是不夠信任。”
毛伯溫笑而不語。
“毛大人就那麽怕咱家同你拆夥?”
“是。”
“現在不怕了?”
“還是怕。”
“現在咱家已經沒有選擇的機會了,毛大人還有什麽好怕的?”
“選擇權一直都在公公手中,從來都沒有失去過。”
“嗬,咱家從來就沒得到過選擇權,自打接到陛下的諭旨起,咱家就已經失去了選擇權。”
“今晨之前,公公肯定不是這麽想的。”
“毛大人不愧為當世兵道大家,不僅早早就替咱家做好了選擇,而且是做好了最好的選擇。”
毛伯溫沒說話。
“毛大人,且把心放肚子裏吧,現在咱家已經想明白了。”
毛伯溫還是沒說話。
“毛大人,最好的選擇,能帶來最好的結果麽?”
“凡事無絕對。”
“保命,真是你我最好的結果麽?”
“是。”
“機會有多大?”
“不小。”
“毛大人的保命機會確實不小。”
“老朽不小,公公亦不小。”
“你我一樣麽?”
“至少在這件事情上是一樣的。”
“那還是不一樣。”
毛伯溫又不說話了。
“你我因陛下的一道諭旨而搭夥,就此踏上了同一條船。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終究還是有區別的。”
“斬首和淩遲的罪名有輕重之分,可說到底,還不都是一個‘死’字。”
“因為罪名不同,所以死法不同。不同的不是‘死’,而是‘法’,於是便分出了痛快的死和痛苦的死。隻有真正親身經曆過,或者說親眼見證過淩遲的人,才知道淩遲有多可怕、多痛苦、多恥辱,才能明白斬首是一種多麽幸福的死法。”
毛伯溫沒說話。
“死有不同,生亦如此,有一種說法叫生不如死。”
“不如死又如何?”
“那便求死,幹幹脆脆的那種,如果能轟轟烈烈就更好了。”
“能幹幹脆脆地死很好,轟轟烈烈更好,可再好能好過活得轟轟烈烈麽?”
“嗬嗬。”
“活著,是一切的根本。”
“嗬嗬。”
“生就是生!死就是死!”
高忠沉默了。
“你我確實不同。”
高忠的回應在表情上。
“老朽已年過花甲,此間事無論結果如何,老朽都將告別朝堂……老朽活得轟轟烈烈的日子已經過去了,而公公你,隻要這次能活下來,屬於你的轟轟烈烈便到來了。”
高忠陷入沉默。
勁風起,“朙”字大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
……
碧藍如洗的天空,懸掛著一輪嬌豔的冬日,普照大地。
一望無垠的雪原,反射出耀眼無邊的光芒,萬物生輝。
冬風失了它徹骨的凜冽,於是便有了春天的溫柔,沐浴其間,仿佛連衣角袍帶的晃動都不再那麽生硬,反倒透著一股子悠閑怡然。
冬天需要有春天的溫柔。
冬天不應該出現春天的溫柔。
往年的雪晴天,無論多忙碌,高忠總能偷得些許閑暇。在後輩下屬們的簇擁下,覓一有光無風的寶地,擺上一張結實華貴的躺椅,鋪以柔軟舒適的墊褥。他隻需靜靜地躺於其上,盡情地享受著他人為他捶背、按肩、揉腿、捏腳以及爭相遞來的香茗佳釀和聽之不盡的阿諛奉承所帶來的歡愉愜意。於隆冬酷寒中,偃意陽春才有的溫柔。
而今……
唯剩喟然一歎。
……
興許是大意外下還存有幾分小幸運,毛伯溫確實是歪打正著。
但不全是運氣,也是能力和經驗的間接顯化。
之所以真真假假的話繞了一圈又一圈,其中不乏自相矛盾。
一方麵是因為他自己也沒完全拿定主意,事發突然,情報又不全,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可事態緊急,沒那麽多周轉餘地,而走一步看一步需要的就是餘地,實在是沒辦法的辦法。直到淩晨收到關於居庸關的情報,他才思慮再三,終於敲定。早前否定高忠從東路調兵回援京師的建議,而主張從西路分兵回援京師,然後又從東路調兵增援西路,倒並非是因沒拿定主意而使出自相矛盾的昏招,純屬歪打正著。也就是說即便移師小平原之初便掌握了居庸關的情況,他還是會以這樣的順序調整兵力。
另一方麵便是他對高忠的能力不夠信任,按理當他拿定主意後便該同高忠通氣,而不是隱瞞糊弄。高忠不是那麽好糊弄的,毛伯溫當然也不會認為糊弄高忠是件容易的事情,隱瞞糊弄其實是一種手段。毛伯溫不認為高忠在得知居庸關的情況後,當即便能做出各種精確的判斷。以此為前提實情相告,必然會引起高忠的強烈反對。雙方都堅定不移堅持己見,結果就隻能是不歡而散、分道揚鑣。內部一旦分裂,什麽事都辦不成了。高忠不能及時做出各種精確判斷,按理毛伯溫應該是努力解釋,幫著高忠做出各種精確判斷,但這裏又是不能用常理度之。解釋的通,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信任。高忠對毛伯溫正如毛伯溫對高忠,有一定信任,卻不完全信任。當高忠自己的認識同毛伯溫的看法產生分歧時,自然會生出質疑之心,要消除這份質疑,毛伯溫勢必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口舌,而且還未必能消除。由此便引出了另一個問題,他們沒有那麽多時間。僅有的時間光是用在謀劃布局上都是捉襟見肘,哪裏還有時間去解釋?反過來講,連謀劃布局都沒做好,解釋的再清楚,又有何意義?所以毛伯溫采用了看似不合理,實則最高效的法子。
相較而言,同高忠的那點不愉快不值一提,毛伯溫用僅有的時間,緊趕慢趕總算是勉強辦好了自己想辦的事,隻差高忠這位監軍點頭這一步。而高忠經過幾個時辰的細細回味,其實並沒能完全想通各個關竅,但他還是認同毛伯溫的做法是及時且正確的,當然被欺瞞糊弄這口氣還是在的,也是要出的。
……
曾銑忽而靈光乍現,抑著興奮道:“東塘公、高公公,下官突然想到一計,或能使血毒人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