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賈琛的煩惱
穿越紅樓:開局成為賈府第一人 作者:昭華灼灼不見青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史溁才從朝中隨祭回來,便聽說了賈瑛的作為,她一邊拆開頭上發髻,一邊對鴛鴦笑道。
“你瞧,果真不用我這個老婆子管吧。”
鴛鴦聞言笑了起來,“還是老太太看得真切,知道二姑娘有這樣好的本事。
要說那幾個婆子也算是得罪了人,平時也沒少賺了公中的錢家使去,一合家子都用不完吃不了,自然就遭人記恨了。
如今滿府裏都傳她們幾個沒良心,更有許多人去史何家的那裏去告,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麽想的,竟然憑空就編出來許多不是來,聽得直讓人乍舌。”
史溁鬆了鬆崩了一整天的鬢發,笑言道:“他們不過是偷梁換柱、落井下石,知道她們幾個人被攆出去,再挨不到主子們的邊兒,不好為自己辯解,還不是他們說什麽就是什麽。
便是別人做的事,都扣到她們頭上就可以一筆勾銷了,這就是分明是一個人,卻做了不下數十個人做的事,不是混話,卻是話中不差。”
史溁感歎著,這攆人悉如朝中抄家,無論是什麽離奇的罪名兒也能一股腦地摞上去,不把人卸個四四一十六塊決不罷休的,那幾個婆子被攆出去,應是什麽依靠俱無了,便又對鴛鴦說道。
“也罷,你一會子找人告訴史何家的一聲,也別讓人冤了她們,她們幾個這次拿了多少,賠了就是,剩下的交予她們,讓她們出了府自謀生路去吧。”
鴛鴦不想史溁竟放過了她們,錯愕了一會兒才點頭應下,待史溁睡下後,與史何家的一說,史何家的也詫異了一下,心道老太太這幾年上了年紀愈發心軟了,又怕不合上頭心意,趕著夜色就去辦理。
果然,到了那幾個婆子的住處,就見她們用的東西都在屋裏,隻亂糟糟的一片,有幾個手腳麻利的婆子正在清點,見是史何家的過來,急忙將手上的東西放下,迎了過來。
“老姐姐這是來做什麽?可是姑娘們有什麽要緊的吩咐?”
史何家的看了她們幾眼,對她們幾個道:“她們的東西都在這了?”
“哪能呢,這是兩個人的,還有三個都在不同的院子裏,不過也都有妥當的人在收拾著呢!”
那婆子回著話,便將床上打疊好的一個包袱拿了過來,打開給史何家的看,史何家的就著她的手看去,就見裏麵都是金銀首飾和碎爛金銀,還有許多散碎銅錢,史何家的在心裏暗數了一下,約麽有三四百兩之數。
“這是?”
“這都是陳婆子和白婆子的東西,這邊匣子裏還有她們去外麵拿回來的當票,您看看。”
另一個婆子急忙將那裝著當票的匣子拿來給史何家的看,史何家的伸手微微一撚,問兩個婆子道。
“當了多少?”
“啊?”
“我是說,她們這些當票當的都是什麽,又當了多少,都是以什麽名目當的?”
“這個......事出緊急我們還沒細看,您看您要是急著知道的話,我們倆現在就點一點。”
“嗯。”
史何家的嗯了一聲,兩個婆子便明白了,拿出當票來,細細地數著,沒多時便點明白了,其中多是將府內做的一些她們用不上的衣物襖子當了換了銀子,很少的一部分是府裏的茶杯等小件的器物,她們報了損耗,拿了出去換錢。
史何家的記了數目,從那些金銀裏麵按數扣去,又命兩個婆子打點了幾套四季衣服連同那些金銀分成兩個大包袱讓跟來的婆子們帶走,待遣走了跟來的粗使婆子,臨走的時候史何家的對那兩個婆子道。
“下剩的好衣料,頑器你們就自己分了吧,或是送人或是用來換銀子也是不管的。
姑娘們說了,你們辛勞一場她都記在心裏,今兒晚上忙完了,明日也不用上工,待歇上一日,自有要緊差事安排與你們使。”
那兩個婆子還以為史何家的來了,這回她們什麽都撈不到,不意還剩這麽老多,頓時喜笑顏開,對史何家的連番奉承。
史何家的見那兩個婆子話裏話外隻恭維自己,全然沒明白她方才提及的意思,心內冷笑,也怪不得她們被陳婆子和白婆子壓著出不了頭,竟是這麽明顯的話外音兒都聽不出來。
她冷笑之餘少不得提點她們兩句,“也別隻顧著謝我,要不是姑娘們體恤你們哪有這樣的好事。”
兩個婆子聽了又忙向姑娘們表忠心,史何家的這才點點頭,又誇了她們兩句。
別小看剩下的那些東西,她們拿出去有的是人願意要,都不必送去當鋪典當,便可得出超過典當所得的數目,於這兩個婆子而言也是額外的一筆收入了。
史何家的在兩個婆子千恩萬謝的恭維聲中走了,另一處院子裏也是如此,這人能湊在一起做事,那平時必定是熟識的,如此一來,倒是省了史何家的一番腿腳。
經過陳婆子和白婆子的這件事,府內風氣驟然一清,便是各管事們在府內見著賈瑛,都畢恭畢敬地上前來的請安問好,做事也小心謹慎了起來。
賈瑛凡說了什麽話,一會子的功夫便傳遍了府裏,不敢有人對她有所懈怠。
史溁並王熙鳳都暗暗地瞧著,見此情形都是會心一笑,邢氏半是喜悅,半是憂慮,不過見賈瑛事事料理得周全妥當,得下人敬服,也放下心來。
轉眼之間二十七日畢,諸人隨靈前往孝慈縣,府內諸多事宜便真的全落入賈瑛姊妹手中。
起初幾日無事,一切如常,不想這日姊妹三人正散了管事們,就聽說賈琛院子裏鬧起來了。
姊妹三人都覺得奇怪,不知到底是何緣故,又是何人在此時頂風而上,生出事端。
於是在得了消息後,便帶著人匆匆往賈琛院子裏趕去,待到了才發現院內一片混亂。
一個身上穿著綢布衣裳的男子在院裏拿著一根棍子指著庭中叫罵,他身邊四五個小廝圍著身邊,卻顧忌著不敢上前將人拿住,院子中的婆子和丫鬟們縮成一團,在屋內半躲著。
而在那綢布衣服男子麵前,還有一身量細長的少年,在和他據理力爭著什麽。
賈瑛和賈瑤看見了這番景象俱是皺了皺眉頭,早有婆子撥開圍著的人群,開了路讓賈瑛她們過去。
隻賈琛一見了正在院中大鬧的人就氣漲了臉,不過她還是按捺下心中的氣憤,帶著丫鬟平靜地走入院中。
“你們都在做什麽!”
一聲嬌喝傳來,院內的人都愣了一瞬,隨即婆子們都聞聲閉嘴,隻那綢布衣服男子偱聲看見了她,急忙揮開周圍圍著他的一個小廝,往賈琛這裏趕來。
“姑娘,好姑娘,外甥女,你可算是回來了。”
賈琛聽了直皺眉,可到底還道:“你來有什麽事?”
趙國基掏出帕子擦了擦手答道:“姑娘,你聽我說,自上次我落了難,我便沒什麽臉來看你,可終究念著姑娘你,今日便想來見見,看看你這裏缺不缺什麽,要是缺什麽,盡管吩咐我去辦。
可巧,我來時你不在,我便說我在你這裏等等,他們便推三阻四的不願意,也不讓我進屋去喝杯茶,歇歇腳。”
趙國基此話與賈琛一說,院兒裏的幾個婆子就縮了縮脖子,顯然方才就是她們幾個搶白了一通趙國基。
“你看看,這院兒裏的人都踩著我的頭做事兒,我在府裏熬了這麽多年,辦了多少差,雖然後頭先做主的政老爺不叫跟著環哥兒上學了,可到底也有別的差事,也是府裏的體麵人。
這會兒人將我同外麵街上那些乞子一樣得攆,我還有什麽臉。
我沒了臉麵不打緊,可姑娘也得為自己和環哥兒想想,將來她們做慣了事情,膽子大起來,要是欺壓到你們姐弟倆的頭上來可如何是好。”
趙國基此話聽著誅心,院裏原躲在屋內不敢出頭的丫鬟婆子們都跪了出來,隻說自己是將賈琛放在心尖尖上的,不敢做出欺壓主子的事。
賈琛沒理會她們,隻定定看著趙國基,半晌才道:“我在府裏住著,有老祖宗疼著,老爺念著,太太囑托著,姊妹兄弟伴著,有誰敢踩到我頭上來 ,更別說有什麽給我氣受沒臉的事兒。 ”
“姑娘這話說的是什麽,我竟不解,姑娘,我今兒來說的這些話,沒有一句是亂說的。
這府裏誰滿心裏不知道去搶老太太的恩典,老爺們的恩典,你如今照管著府中的事務,說起來便也是老太太給的大恩典。
你姨娘難得把你拉扯這麽大,要是看見了你今日這般出息,便是睡覺也要笑醒了的,可惜她在那邊府上,等閑過來不了,也不能來你這裏看你。
我平時得了閑,去她那裏,總聽她念叨你,也想來問問你,這不,她還給你繡了手帕。”
趙國基說著,從懷裏拿出一條手帕來,說是趙姨娘給賈琛繡的,賈琛聞言垂眸,入畫見了便去趙國基手裏將那塊帕子拿了過來舉在手中讓賈琛看。
賈琛偏頭看了,見那帕子上的針法,果然是趙姨娘的手法,語氣略略緩和,“多謝姨娘,不知姨娘近些時日可好?”
趙國基聽了得意一笑,隨後回答道:“你姨娘都好,雖然在太太麵前討好不易,可你弟弟讀書爭氣,政老爺放在心上,也時常會到你姨娘那裏說話休息。
全仰仗的是你老爺的恩情,你和環哥兒遠在這府上,不在你姨娘身邊,倒也無妨,等來日總有能看顧你姨娘的那一天。
即便是現在太太刻薄了些,你姨娘也算過得來。
隻是好姑娘,你姨娘生你養你一場,也算是我們趙家祖上積德,無論是你還是環哥兒,將來長成了,出閣了或是成家了,總別忘了趙家,記得拉扯拉扯你舅舅一家子。”
分家後,二房諸人搬離了榮國府不在這裏居住,也隻有賈政會過來幾日,來了也多是見寶玉和賈環,考校一番二人的功課,對於賈琛,是五次中有一次能見著。
賈政是這般,更別說見趙姨娘了,因而賈琛在看見趙姨娘的東西的時候,心中亦觸動不已,隻不想趙國基後頭那些話越說越不對,言語中說著各人的恩情,林林總總提了一個遍。
又說趙姨娘日子艱難,說生了孩子卻不能與她撐腰,隻能靠娘家一個哥哥拉拔幫襯著,喻她忘了根本,不記得趙姨娘對她的恩情,將那些舊事都翻騰出來。
賈琛看著言語安靜,遇事絕不多言,實則心內極為敏感,趙國基說的話對她來說,便是明明白白的指責了,這院子裏有平時伺候她的人在,方才因著得了消息,圍過來的人也有。
更有賈瑛和賈瑤在這裏待著,頓時覺得自己失了臉麵,臉色發白難看,賈環知賈琛平日裏最在意什麽,因而一直注意著賈琛的臉色,見賈琛的臉色不對,急忙到院門口趕人。
在趙國基掏出趙姨娘帕子的時候,他也愣了一下子,以為剛才趙國基和他爭辯的是真的,不是托詞,便也沒阻攔趙國基說話。
隻不想趙國基最後竟說出這樣的話,這話是連他也一並拖了去,著實令人氣惱,隻人趕得晚了些,賈琛的語氣已經冷了下來。
“什麽拉扯不拉扯,府裏何時沒管過姨娘和你了,不管是各季做的衣服,就說是月錢那也是如數發放的,從未錯過。
便是當年太太管著府裏事情的時候,也沒短過你們該得的銀錢,現在姨娘跟著老爺住乃是正理,我不過是得了老祖宗的憐愛,這才能借住在這裏,要是按照祖宗規矩,我也是斷然在這裏住不得的。
吃穿用都是老祖宗給的,仰仗著大老爺的拚搏,我心裏記著恩,守著規矩,不覺什麽時候太太刻薄了我,你何必在這裏搬弄口舌是非,背後說人壞話。
難不成是覺得在這府裏說了什麽,老爺和太太就不會知道,你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姨娘好,可你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你說的這些會被人傳到老爺和太太耳裏,豈不是要姨娘夾在中間難做?
若是老爺因為你誤會了環兒,以為這話是環兒與你說的,豈不是耽誤了環兒的前程?”
“你瞧,果真不用我這個老婆子管吧。”
鴛鴦聞言笑了起來,“還是老太太看得真切,知道二姑娘有這樣好的本事。
要說那幾個婆子也算是得罪了人,平時也沒少賺了公中的錢家使去,一合家子都用不完吃不了,自然就遭人記恨了。
如今滿府裏都傳她們幾個沒良心,更有許多人去史何家的那裏去告,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麽想的,竟然憑空就編出來許多不是來,聽得直讓人乍舌。”
史溁鬆了鬆崩了一整天的鬢發,笑言道:“他們不過是偷梁換柱、落井下石,知道她們幾個人被攆出去,再挨不到主子們的邊兒,不好為自己辯解,還不是他們說什麽就是什麽。
便是別人做的事,都扣到她們頭上就可以一筆勾銷了,這就是分明是一個人,卻做了不下數十個人做的事,不是混話,卻是話中不差。”
史溁感歎著,這攆人悉如朝中抄家,無論是什麽離奇的罪名兒也能一股腦地摞上去,不把人卸個四四一十六塊決不罷休的,那幾個婆子被攆出去,應是什麽依靠俱無了,便又對鴛鴦說道。
“也罷,你一會子找人告訴史何家的一聲,也別讓人冤了她們,她們幾個這次拿了多少,賠了就是,剩下的交予她們,讓她們出了府自謀生路去吧。”
鴛鴦不想史溁竟放過了她們,錯愕了一會兒才點頭應下,待史溁睡下後,與史何家的一說,史何家的也詫異了一下,心道老太太這幾年上了年紀愈發心軟了,又怕不合上頭心意,趕著夜色就去辦理。
果然,到了那幾個婆子的住處,就見她們用的東西都在屋裏,隻亂糟糟的一片,有幾個手腳麻利的婆子正在清點,見是史何家的過來,急忙將手上的東西放下,迎了過來。
“老姐姐這是來做什麽?可是姑娘們有什麽要緊的吩咐?”
史何家的看了她們幾眼,對她們幾個道:“她們的東西都在這了?”
“哪能呢,這是兩個人的,還有三個都在不同的院子裏,不過也都有妥當的人在收拾著呢!”
那婆子回著話,便將床上打疊好的一個包袱拿了過來,打開給史何家的看,史何家的就著她的手看去,就見裏麵都是金銀首飾和碎爛金銀,還有許多散碎銅錢,史何家的在心裏暗數了一下,約麽有三四百兩之數。
“這是?”
“這都是陳婆子和白婆子的東西,這邊匣子裏還有她們去外麵拿回來的當票,您看看。”
另一個婆子急忙將那裝著當票的匣子拿來給史何家的看,史何家的伸手微微一撚,問兩個婆子道。
“當了多少?”
“啊?”
“我是說,她們這些當票當的都是什麽,又當了多少,都是以什麽名目當的?”
“這個......事出緊急我們還沒細看,您看您要是急著知道的話,我們倆現在就點一點。”
“嗯。”
史何家的嗯了一聲,兩個婆子便明白了,拿出當票來,細細地數著,沒多時便點明白了,其中多是將府內做的一些她們用不上的衣物襖子當了換了銀子,很少的一部分是府裏的茶杯等小件的器物,她們報了損耗,拿了出去換錢。
史何家的記了數目,從那些金銀裏麵按數扣去,又命兩個婆子打點了幾套四季衣服連同那些金銀分成兩個大包袱讓跟來的婆子們帶走,待遣走了跟來的粗使婆子,臨走的時候史何家的對那兩個婆子道。
“下剩的好衣料,頑器你們就自己分了吧,或是送人或是用來換銀子也是不管的。
姑娘們說了,你們辛勞一場她都記在心裏,今兒晚上忙完了,明日也不用上工,待歇上一日,自有要緊差事安排與你們使。”
那兩個婆子還以為史何家的來了,這回她們什麽都撈不到,不意還剩這麽老多,頓時喜笑顏開,對史何家的連番奉承。
史何家的見那兩個婆子話裏話外隻恭維自己,全然沒明白她方才提及的意思,心內冷笑,也怪不得她們被陳婆子和白婆子壓著出不了頭,竟是這麽明顯的話外音兒都聽不出來。
她冷笑之餘少不得提點她們兩句,“也別隻顧著謝我,要不是姑娘們體恤你們哪有這樣的好事。”
兩個婆子聽了又忙向姑娘們表忠心,史何家的這才點點頭,又誇了她們兩句。
別小看剩下的那些東西,她們拿出去有的是人願意要,都不必送去當鋪典當,便可得出超過典當所得的數目,於這兩個婆子而言也是額外的一筆收入了。
史何家的在兩個婆子千恩萬謝的恭維聲中走了,另一處院子裏也是如此,這人能湊在一起做事,那平時必定是熟識的,如此一來,倒是省了史何家的一番腿腳。
經過陳婆子和白婆子的這件事,府內風氣驟然一清,便是各管事們在府內見著賈瑛,都畢恭畢敬地上前來的請安問好,做事也小心謹慎了起來。
賈瑛凡說了什麽話,一會子的功夫便傳遍了府裏,不敢有人對她有所懈怠。
史溁並王熙鳳都暗暗地瞧著,見此情形都是會心一笑,邢氏半是喜悅,半是憂慮,不過見賈瑛事事料理得周全妥當,得下人敬服,也放下心來。
轉眼之間二十七日畢,諸人隨靈前往孝慈縣,府內諸多事宜便真的全落入賈瑛姊妹手中。
起初幾日無事,一切如常,不想這日姊妹三人正散了管事們,就聽說賈琛院子裏鬧起來了。
姊妹三人都覺得奇怪,不知到底是何緣故,又是何人在此時頂風而上,生出事端。
於是在得了消息後,便帶著人匆匆往賈琛院子裏趕去,待到了才發現院內一片混亂。
一個身上穿著綢布衣裳的男子在院裏拿著一根棍子指著庭中叫罵,他身邊四五個小廝圍著身邊,卻顧忌著不敢上前將人拿住,院子中的婆子和丫鬟們縮成一團,在屋內半躲著。
而在那綢布衣服男子麵前,還有一身量細長的少年,在和他據理力爭著什麽。
賈瑛和賈瑤看見了這番景象俱是皺了皺眉頭,早有婆子撥開圍著的人群,開了路讓賈瑛她們過去。
隻賈琛一見了正在院中大鬧的人就氣漲了臉,不過她還是按捺下心中的氣憤,帶著丫鬟平靜地走入院中。
“你們都在做什麽!”
一聲嬌喝傳來,院內的人都愣了一瞬,隨即婆子們都聞聲閉嘴,隻那綢布衣服男子偱聲看見了她,急忙揮開周圍圍著他的一個小廝,往賈琛這裏趕來。
“姑娘,好姑娘,外甥女,你可算是回來了。”
賈琛聽了直皺眉,可到底還道:“你來有什麽事?”
趙國基掏出帕子擦了擦手答道:“姑娘,你聽我說,自上次我落了難,我便沒什麽臉來看你,可終究念著姑娘你,今日便想來見見,看看你這裏缺不缺什麽,要是缺什麽,盡管吩咐我去辦。
可巧,我來時你不在,我便說我在你這裏等等,他們便推三阻四的不願意,也不讓我進屋去喝杯茶,歇歇腳。”
趙國基此話與賈琛一說,院兒裏的幾個婆子就縮了縮脖子,顯然方才就是她們幾個搶白了一通趙國基。
“你看看,這院兒裏的人都踩著我的頭做事兒,我在府裏熬了這麽多年,辦了多少差,雖然後頭先做主的政老爺不叫跟著環哥兒上學了,可到底也有別的差事,也是府裏的體麵人。
這會兒人將我同外麵街上那些乞子一樣得攆,我還有什麽臉。
我沒了臉麵不打緊,可姑娘也得為自己和環哥兒想想,將來她們做慣了事情,膽子大起來,要是欺壓到你們姐弟倆的頭上來可如何是好。”
趙國基此話聽著誅心,院裏原躲在屋內不敢出頭的丫鬟婆子們都跪了出來,隻說自己是將賈琛放在心尖尖上的,不敢做出欺壓主子的事。
賈琛沒理會她們,隻定定看著趙國基,半晌才道:“我在府裏住著,有老祖宗疼著,老爺念著,太太囑托著,姊妹兄弟伴著,有誰敢踩到我頭上來 ,更別說有什麽給我氣受沒臉的事兒。 ”
“姑娘這話說的是什麽,我竟不解,姑娘,我今兒來說的這些話,沒有一句是亂說的。
這府裏誰滿心裏不知道去搶老太太的恩典,老爺們的恩典,你如今照管著府中的事務,說起來便也是老太太給的大恩典。
你姨娘難得把你拉扯這麽大,要是看見了你今日這般出息,便是睡覺也要笑醒了的,可惜她在那邊府上,等閑過來不了,也不能來你這裏看你。
我平時得了閑,去她那裏,總聽她念叨你,也想來問問你,這不,她還給你繡了手帕。”
趙國基說著,從懷裏拿出一條手帕來,說是趙姨娘給賈琛繡的,賈琛聞言垂眸,入畫見了便去趙國基手裏將那塊帕子拿了過來舉在手中讓賈琛看。
賈琛偏頭看了,見那帕子上的針法,果然是趙姨娘的手法,語氣略略緩和,“多謝姨娘,不知姨娘近些時日可好?”
趙國基聽了得意一笑,隨後回答道:“你姨娘都好,雖然在太太麵前討好不易,可你弟弟讀書爭氣,政老爺放在心上,也時常會到你姨娘那裏說話休息。
全仰仗的是你老爺的恩情,你和環哥兒遠在這府上,不在你姨娘身邊,倒也無妨,等來日總有能看顧你姨娘的那一天。
即便是現在太太刻薄了些,你姨娘也算過得來。
隻是好姑娘,你姨娘生你養你一場,也算是我們趙家祖上積德,無論是你還是環哥兒,將來長成了,出閣了或是成家了,總別忘了趙家,記得拉扯拉扯你舅舅一家子。”
分家後,二房諸人搬離了榮國府不在這裏居住,也隻有賈政會過來幾日,來了也多是見寶玉和賈環,考校一番二人的功課,對於賈琛,是五次中有一次能見著。
賈政是這般,更別說見趙姨娘了,因而賈琛在看見趙姨娘的東西的時候,心中亦觸動不已,隻不想趙國基後頭那些話越說越不對,言語中說著各人的恩情,林林總總提了一個遍。
又說趙姨娘日子艱難,說生了孩子卻不能與她撐腰,隻能靠娘家一個哥哥拉拔幫襯著,喻她忘了根本,不記得趙姨娘對她的恩情,將那些舊事都翻騰出來。
賈琛看著言語安靜,遇事絕不多言,實則心內極為敏感,趙國基說的話對她來說,便是明明白白的指責了,這院子裏有平時伺候她的人在,方才因著得了消息,圍過來的人也有。
更有賈瑛和賈瑤在這裏待著,頓時覺得自己失了臉麵,臉色發白難看,賈環知賈琛平日裏最在意什麽,因而一直注意著賈琛的臉色,見賈琛的臉色不對,急忙到院門口趕人。
在趙國基掏出趙姨娘帕子的時候,他也愣了一下子,以為剛才趙國基和他爭辯的是真的,不是托詞,便也沒阻攔趙國基說話。
隻不想趙國基最後竟說出這樣的話,這話是連他也一並拖了去,著實令人氣惱,隻人趕得晚了些,賈琛的語氣已經冷了下來。
“什麽拉扯不拉扯,府裏何時沒管過姨娘和你了,不管是各季做的衣服,就說是月錢那也是如數發放的,從未錯過。
便是當年太太管著府裏事情的時候,也沒短過你們該得的銀錢,現在姨娘跟著老爺住乃是正理,我不過是得了老祖宗的憐愛,這才能借住在這裏,要是按照祖宗規矩,我也是斷然在這裏住不得的。
吃穿用都是老祖宗給的,仰仗著大老爺的拚搏,我心裏記著恩,守著規矩,不覺什麽時候太太刻薄了我,你何必在這裏搬弄口舌是非,背後說人壞話。
難不成是覺得在這府裏說了什麽,老爺和太太就不會知道,你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姨娘好,可你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你說的這些會被人傳到老爺和太太耳裏,豈不是要姨娘夾在中間難做?
若是老爺因為你誤會了環兒,以為這話是環兒與你說的,豈不是耽誤了環兒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