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好事盡(三)
穿越紅樓:開局成為賈府第一人 作者:昭華灼灼不見青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寶玉聞言笑道:“我這是想著你們必定要惦記著他家的酒席,可席上的東西都不如咱們家的,也就這個有些趣兒,才給你們帶回來。
你別看外麵膩,你再咬一口看看裏麵。”
晴雯知道寶玉的脾性,必定不會輕易哄人,便信了他,拿起方才那隻又咬了一口,這回咬到了餡兒。
“這是......像林姑娘家裏做的花果子,又不怎麽像,沒林姑娘家裏做的好吃。”
寶玉聽了笑道:“就是和林妹妹家的差不多的做法,裏麵是用鮮花和蜜做的餡兒,為了不讓人覺得太膩,裏麵還摻了薄荷糖露進去。”
晴雯細品了一下,點頭道:“確實是薄荷,不過總覺得這味兒有些怪。”
嚼著嘴裏的東西,晴雯忽然停了下來,問寶玉道:“不會是因為這個果子不太好吃,所以才剩了這麽老些吧?”
寶玉聽了但笑不語,晴雯瞥他一眼,將手中果子放下,歪到了小榻上,也不看寶玉,寶玉有心去逗她,卻被接受的秋紋給絆住,隻能在原地站著,他衝著晴雯笑道。
“怎麽會,我何時拿人家不要的東西給你們過,這都是最新奇的。”
晴雯聽了這才轉過臉來,與寶玉說道:“我自是信你的,隻你換了衣服就回去歇著,別又說胡話給老太太招來,惹得我們跟你一起吃瓜落。”
寶玉聽晴雯一席話隻覺得臉熱,他也想起來上回覺得馮紫英家的酒好,貪喝了幾杯,誰知那酒後勁兒極大,他回到院子裏好一陣鬧,動靜大得將史溁也給驚動了過來。
因而頗有一些不好意思,“我自去歇著就是,隻我記得上回長輩們送了我好些表禮,我倒是想起來其中有一件精巧物,你將那些東西拿來給我瞧瞧。”
晴雯聽了,翻身起來,從櫃子下層最裏處尋出一個匣子出來,給寶玉拿去。
“我就說不會饒了我,這些東西你平時就是看也不看一眼的,這會子竟是想起來。”
寶玉笑道:“芸兒成親,我們都準備了賀禮,我見著衛若蘭送的那對金飾別出心裁,想著我好似也有一個,就拿出來看看。”
說著,秋紋已經幫寶玉換好了衣衫,又幫他將頭發散開,寶玉便抱著匣子靠在床邊翻找起來。
衛若蘭送給賈芸的是一對做工精巧的金絲製成的香囊,寶玉記得他好像也收到過一對,因著東西小,許是在匣子下麵,伸手翻了幾回,卻沒找到,他有些奇怪,一邊翻一邊喃喃道。
“我記得應該有的,怎麽沒有,難道是我記錯了?”
“什麽沒有?又找不到什麽了?”
麝月給寶玉端來醒酒湯就聽寶玉在那嘀嘀咕咕說什麽東西沒有了,有些奇怪,正要細問,就聽寶玉說道。
“應是我記錯了,麝月,你來看,這個好不好?”
麝月一看,是一對金麒麟,那一對金麒麟的眼睛是琺琅和藍寶石製成的,栩栩如生,麝月隻一眼就看出這對金麒麟不似出自凡俗匠人之手,因而笑著稱讚道。
“自然是好的,若不是好東西,也到不了二爺手上。”
麝月能認得好東西,可也不能說出什麽一二來,寶玉也不再問她,隻自己從這匣子裏揀了幾個出來,揣進明日出去要穿的衣服裏。
待第二日出門,又是至晚方歸,他一回來見到了襲人,便覺得她與往日有所不同,細看一回,發覺襲人衣著有些陳舊,便說將王熙鳳才送來的幾匹衣料中勻出來給襲人做衣裳,自此寶玉讀書寫字作詩一如往常。
且說賈琮得了差事,又忙了幾日,終於得了空,他帶上貼身小廝,騎了馬往她親生母親所住的莊子上去了。
待他到了莊子上,去了他母親素日住的屋內,卻沒找見人,就是他母親身邊伺候的一個小丫鬟也不見蹤影,他心內狐疑了一會兒,但見屋內一應事物都被人收拾得井井有條,心道也許兩人是出去了,便叫小廝出去問人去哪裏了。
小廝出去找了隔壁住著的一個婆子問,賈琮就在後麵跟著,就聽牆角轉彎處有兩人正嗬嗬大笑,賈琮一聽頓時覺得有些無奈,正嗬嗬大笑的兩人中的其中一人正是他的母親鄭氏。
正要去打聽的小廝也停下腳步,退到賈琮身後,賈琮嘴角揚起明豔的笑意,走上前去,果然看見他母親鄭氏正和住在隔壁的趙婆子拍手大笑,賈琮覺得好奇,就開口問道。
“姨娘和趙嬸子在說什麽呢,這麽好笑,也說來給我聽聽。”
話音未落,正說笑的兩人便都轉過頭來,見是賈琮,鄭氏站起身來,拍了拍自己手上蹭到的灰,將吃剩下的半個洋芋重新放到麵前的火堆邊,對賈琮笑道。
“琮兒你來了,我們也沒說什麽,就是說你趙嬸子昨兒去窖裏尋洋芋,結果在窖裏滑了一跤,倒是摔出來一個那樣大的出來。”
鄭氏一邊說著一邊用手衝著賈琮比了比,賈琮見狀也跟著笑了起來,直說自己不信,鄭氏見他不信,索性拉了他到了趙嬸子家的房簷下,將一個老大的洋芋給找了出來。
“這回你可信了?”
“信了,信了,姨娘,咱們回去罷,站在外麵怪冷的。”
賈琮見果真有這麽一個大洋芋,立時就信了,見鄭氏穿得有些單薄,便開口將人請回了屋內,至於方才和鄭氏一起說笑的趙婆子早就識趣地回了自己家。
“姨娘,我下月就要去衙上辦差了。”
“這是好事,在衙上也要聽人家的話,你記得凡事多聽聽璉二爺和璉二奶奶的,別自己隨便拿主意,你也別覺得自己從此就安枕無憂了,隻有他們好了,你才能跟著好。
他是正,你不是,事事留心些不要越過了他去。”
賈琮不想在莊子裏過得愈發肆意的鄭氏竟然板起臉來叮囑他,頓時錯愕不已,就聽鄭氏又說道。
“你作什麽這樣看我,我沒進府之前,見過多少人,什麽樣兒的都有,可最後活得久的,都是那些擅長和稀泥的,這為人呐,可不能太冒尖兒了。”
賈琮那日和賈芸一起在賈赦書房,也聽賈赦說了不少朝中各位大人之間的恩恩怨怨,有不少人家都是家中兄弟同朝共事,有兄友弟恭共進退的,自然也有那種兄弟反目,老死不相往來的,因此也鄭重地點點頭,表示這些囑咐的話自己聽進去了。
鄭氏見他用心答應,也放下心來,不用丫鬟,自己親自動手從櫃子裏拿出來幾個帕子香囊荷包等物交給賈琮。
“上回來,我見你這些都用舊了,就托人帶了外頭時興的花樣子回來重新給你做了幾個換。
你現在不比從前,在外行走總是要多注意些。”
賈琮急忙伸手接過,見這些香囊荷包用的都是極好的料子,上麵的花樣兒也都是京中現下時興的,他高興地將這些東西放在身上比了比,臉上盡是得意。
忽然他又想起來什麽,將這些東西放下,在自己懷裏掏了掏,拿出來一根金簪來,在鄭氏疑惑的目光中遞給鄭氏。
“姨娘,後兒初八是姨娘的生日,我來不了在這裏就提前祝姨娘生辰喜樂。”
說著賈琮便向鄭氏跪了下去,鄭氏顯然是沒有準備,愣在了原地,不過馬上就反應了過來,將金簪扔在桌上急忙將賈琮拉了起來。
“好孩子,你不提我自己都忘了的,你這孩子也是,好好的行這麽大禮做什麽。”
鄭氏從未想過賈琮能拜她,一時間覺得渾身上下都不對,又手忙腳亂地去拉賈琮,慌亂之間還撞了幾回椅子。
賈琮見狀急忙起身,將鄭氏扶到椅子上坐好,笑道:“姨娘不必慌張,我給您賀生辰最是尋常不過了,以前是我沒有本事,現在我可以自己做主許多事,自然也能多來看姨娘。”
哪知鄭氏聽了他的話,卻沒有他想象中的高興,反而板起臉來說他。
“我才和你說了那老些,你竟是混忘了不成,你總來看我像什麽話,沒得叫人以為你不尊敬太太。
當年也就是太太仁慈才留下了我,不然你就是漫天去尋,也斷然找不到我的。
別的不說,就這一點,咱們就得感恩一輩子,更別說我前兒病了,太太不知怎麽知道了這件事,讓人專門請了大夫來看,又送了好些藥材來。
這些都是她的好,你好好地尊敬太太,別辜負了她的善心。”
鄭氏提起當年的事,賈琮也有印象,當時那些女人烏泱泱鬧了半宿,最後還不是都銷聲匿跡了,府裏也再沒人提起過她們。
那時賈琮就意識到了賈赦不是他聽說的那般模樣,他隻要說上這麽一句話,便能決定許多事,改變許多人的下場。更是因著邢氏出言將鄭氏留下,對邢氏多了幾分親近,想到這裏賈琮點了點頭,對鄭氏說道。
“我自是記得太太的恩情,不敢忘的。”
叮囑完這些,賈琮又在鄭氏這裏吃飯,飯畢接著說了一會兒話才走,走時天色已暗,又有微雪,馬車載著賈琮匆匆離去,留下兩行不怎麽明顯的車轍。
冬日無事,忽而南安郡王府遣人送了帖子,邀賈家諸位女眷去南安郡王府參加消寒會。
到了南安郡王府,早有南安郡王府的人在街口迎接,通往南安郡王府的這條街被人打掃得極為幹淨,史溁帶著一眾人下車,換了轎子進去,到了花廳門口,就見南安太妃和南安王妃兩人就立在門口迎接。
史溁等人互相見過,一齊進屋喝茶,她們到時屋內已有幾人,南安太妃見史溁並不認識,便笑著介紹。
“這是我認的幹女兒,是已故平西侯石簡的孫女兒,她們家從前一直在外州住著,才回京城不久,老太太應是沒見過的。”
史溁聽了打量了這個十多歲的小姑娘一回,笑著讚道。
“果然是個極好的姑娘。”
說罷,從手上褪下來一隻鐲子給了這個姑娘,又問叫什麽,得知單名一個悅字。
邢氏與王熙鳳各有贈與,這平西侯石家素來在外任職,甚少回京,與各府來往也少,史溁隻聽說前幾年他們家老爺病故了,後來也沒聽說過別的什麽,驟然見著了他們家人,也不過是平常相見。
眾人先是聚在一起說笑,年長的自然是談論些子孫後輩的趣事,隨後各自尋夥兒打起了葉子牌。
而年輕的不愛那些,則是在一起或書或畫,廳中有白瓶插著梅枝,便對著梅枝做起詩來。
屋內被地火烘得極暖,熏籠上也放了香味淡雅的香餅,史溁等人在打葉子牌的時候,也稍稍提高了袖口。
少時微微發汗,南安太妃便讓人上了冰飲出來,席間南安太妃贏得最多,史溁居中,不贏也不輸,邢氏亦可,唯有王熙鳳輸了個精光,最後還從邢氏那裏借了不少。
玩樂一會兒,便有酒席擺上,眾人按次序入席,席間有不知名的戲子登台,唱的是一出眾人都沒聽過的新戲。
史溁聽著內容較之以往的京中戲文都新奇,便多聽了幾句,講的是一位女子先是被人陷害,後來她的丫鬟機敏替主子找到證據,那女子與自家兄長冰釋前嫌的故事。
不獨史溁聽著有些趣味,各府的太太們也都紛紛說好,難為她們演這一出好戲,又賞了那些小戲子們好菜吃。
看完了戲文,又喝了茶,眾人熱鬧了一日,便都起身說告辭,大家湊在一起又說了一回話,這才各自坐車散去。
史溁也坐著馬車往回走,路過玉珍閣的時候,史溁看了一眼,叫人轉告史何,年節將近,讓他尋些金銀玉器作為禮物多備一些。
史何應了,待史溁等人回府之後第二日一早,便出門去各個有名兒的鋪子裏去尋匠人打最時新的樣式。
不想,那家的樣子換湯不換藥,就是史何見了也不滿意,所以辭了那位師傅出來之後,他想起興許別人家的鋪子或許能有別的樣子的,便打定了主意這些日子要各處去看看。
你別看外麵膩,你再咬一口看看裏麵。”
晴雯知道寶玉的脾性,必定不會輕易哄人,便信了他,拿起方才那隻又咬了一口,這回咬到了餡兒。
“這是......像林姑娘家裏做的花果子,又不怎麽像,沒林姑娘家裏做的好吃。”
寶玉聽了笑道:“就是和林妹妹家的差不多的做法,裏麵是用鮮花和蜜做的餡兒,為了不讓人覺得太膩,裏麵還摻了薄荷糖露進去。”
晴雯細品了一下,點頭道:“確實是薄荷,不過總覺得這味兒有些怪。”
嚼著嘴裏的東西,晴雯忽然停了下來,問寶玉道:“不會是因為這個果子不太好吃,所以才剩了這麽老些吧?”
寶玉聽了但笑不語,晴雯瞥他一眼,將手中果子放下,歪到了小榻上,也不看寶玉,寶玉有心去逗她,卻被接受的秋紋給絆住,隻能在原地站著,他衝著晴雯笑道。
“怎麽會,我何時拿人家不要的東西給你們過,這都是最新奇的。”
晴雯聽了這才轉過臉來,與寶玉說道:“我自是信你的,隻你換了衣服就回去歇著,別又說胡話給老太太招來,惹得我們跟你一起吃瓜落。”
寶玉聽晴雯一席話隻覺得臉熱,他也想起來上回覺得馮紫英家的酒好,貪喝了幾杯,誰知那酒後勁兒極大,他回到院子裏好一陣鬧,動靜大得將史溁也給驚動了過來。
因而頗有一些不好意思,“我自去歇著就是,隻我記得上回長輩們送了我好些表禮,我倒是想起來其中有一件精巧物,你將那些東西拿來給我瞧瞧。”
晴雯聽了,翻身起來,從櫃子下層最裏處尋出一個匣子出來,給寶玉拿去。
“我就說不會饒了我,這些東西你平時就是看也不看一眼的,這會子竟是想起來。”
寶玉笑道:“芸兒成親,我們都準備了賀禮,我見著衛若蘭送的那對金飾別出心裁,想著我好似也有一個,就拿出來看看。”
說著,秋紋已經幫寶玉換好了衣衫,又幫他將頭發散開,寶玉便抱著匣子靠在床邊翻找起來。
衛若蘭送給賈芸的是一對做工精巧的金絲製成的香囊,寶玉記得他好像也收到過一對,因著東西小,許是在匣子下麵,伸手翻了幾回,卻沒找到,他有些奇怪,一邊翻一邊喃喃道。
“我記得應該有的,怎麽沒有,難道是我記錯了?”
“什麽沒有?又找不到什麽了?”
麝月給寶玉端來醒酒湯就聽寶玉在那嘀嘀咕咕說什麽東西沒有了,有些奇怪,正要細問,就聽寶玉說道。
“應是我記錯了,麝月,你來看,這個好不好?”
麝月一看,是一對金麒麟,那一對金麒麟的眼睛是琺琅和藍寶石製成的,栩栩如生,麝月隻一眼就看出這對金麒麟不似出自凡俗匠人之手,因而笑著稱讚道。
“自然是好的,若不是好東西,也到不了二爺手上。”
麝月能認得好東西,可也不能說出什麽一二來,寶玉也不再問她,隻自己從這匣子裏揀了幾個出來,揣進明日出去要穿的衣服裏。
待第二日出門,又是至晚方歸,他一回來見到了襲人,便覺得她與往日有所不同,細看一回,發覺襲人衣著有些陳舊,便說將王熙鳳才送來的幾匹衣料中勻出來給襲人做衣裳,自此寶玉讀書寫字作詩一如往常。
且說賈琮得了差事,又忙了幾日,終於得了空,他帶上貼身小廝,騎了馬往她親生母親所住的莊子上去了。
待他到了莊子上,去了他母親素日住的屋內,卻沒找見人,就是他母親身邊伺候的一個小丫鬟也不見蹤影,他心內狐疑了一會兒,但見屋內一應事物都被人收拾得井井有條,心道也許兩人是出去了,便叫小廝出去問人去哪裏了。
小廝出去找了隔壁住著的一個婆子問,賈琮就在後麵跟著,就聽牆角轉彎處有兩人正嗬嗬大笑,賈琮一聽頓時覺得有些無奈,正嗬嗬大笑的兩人中的其中一人正是他的母親鄭氏。
正要去打聽的小廝也停下腳步,退到賈琮身後,賈琮嘴角揚起明豔的笑意,走上前去,果然看見他母親鄭氏正和住在隔壁的趙婆子拍手大笑,賈琮覺得好奇,就開口問道。
“姨娘和趙嬸子在說什麽呢,這麽好笑,也說來給我聽聽。”
話音未落,正說笑的兩人便都轉過頭來,見是賈琮,鄭氏站起身來,拍了拍自己手上蹭到的灰,將吃剩下的半個洋芋重新放到麵前的火堆邊,對賈琮笑道。
“琮兒你來了,我們也沒說什麽,就是說你趙嬸子昨兒去窖裏尋洋芋,結果在窖裏滑了一跤,倒是摔出來一個那樣大的出來。”
鄭氏一邊說著一邊用手衝著賈琮比了比,賈琮見狀也跟著笑了起來,直說自己不信,鄭氏見他不信,索性拉了他到了趙嬸子家的房簷下,將一個老大的洋芋給找了出來。
“這回你可信了?”
“信了,信了,姨娘,咱們回去罷,站在外麵怪冷的。”
賈琮見果真有這麽一個大洋芋,立時就信了,見鄭氏穿得有些單薄,便開口將人請回了屋內,至於方才和鄭氏一起說笑的趙婆子早就識趣地回了自己家。
“姨娘,我下月就要去衙上辦差了。”
“這是好事,在衙上也要聽人家的話,你記得凡事多聽聽璉二爺和璉二奶奶的,別自己隨便拿主意,你也別覺得自己從此就安枕無憂了,隻有他們好了,你才能跟著好。
他是正,你不是,事事留心些不要越過了他去。”
賈琮不想在莊子裏過得愈發肆意的鄭氏竟然板起臉來叮囑他,頓時錯愕不已,就聽鄭氏又說道。
“你作什麽這樣看我,我沒進府之前,見過多少人,什麽樣兒的都有,可最後活得久的,都是那些擅長和稀泥的,這為人呐,可不能太冒尖兒了。”
賈琮那日和賈芸一起在賈赦書房,也聽賈赦說了不少朝中各位大人之間的恩恩怨怨,有不少人家都是家中兄弟同朝共事,有兄友弟恭共進退的,自然也有那種兄弟反目,老死不相往來的,因此也鄭重地點點頭,表示這些囑咐的話自己聽進去了。
鄭氏見他用心答應,也放下心來,不用丫鬟,自己親自動手從櫃子裏拿出來幾個帕子香囊荷包等物交給賈琮。
“上回來,我見你這些都用舊了,就托人帶了外頭時興的花樣子回來重新給你做了幾個換。
你現在不比從前,在外行走總是要多注意些。”
賈琮急忙伸手接過,見這些香囊荷包用的都是極好的料子,上麵的花樣兒也都是京中現下時興的,他高興地將這些東西放在身上比了比,臉上盡是得意。
忽然他又想起來什麽,將這些東西放下,在自己懷裏掏了掏,拿出來一根金簪來,在鄭氏疑惑的目光中遞給鄭氏。
“姨娘,後兒初八是姨娘的生日,我來不了在這裏就提前祝姨娘生辰喜樂。”
說著賈琮便向鄭氏跪了下去,鄭氏顯然是沒有準備,愣在了原地,不過馬上就反應了過來,將金簪扔在桌上急忙將賈琮拉了起來。
“好孩子,你不提我自己都忘了的,你這孩子也是,好好的行這麽大禮做什麽。”
鄭氏從未想過賈琮能拜她,一時間覺得渾身上下都不對,又手忙腳亂地去拉賈琮,慌亂之間還撞了幾回椅子。
賈琮見狀急忙起身,將鄭氏扶到椅子上坐好,笑道:“姨娘不必慌張,我給您賀生辰最是尋常不過了,以前是我沒有本事,現在我可以自己做主許多事,自然也能多來看姨娘。”
哪知鄭氏聽了他的話,卻沒有他想象中的高興,反而板起臉來說他。
“我才和你說了那老些,你竟是混忘了不成,你總來看我像什麽話,沒得叫人以為你不尊敬太太。
當年也就是太太仁慈才留下了我,不然你就是漫天去尋,也斷然找不到我的。
別的不說,就這一點,咱們就得感恩一輩子,更別說我前兒病了,太太不知怎麽知道了這件事,讓人專門請了大夫來看,又送了好些藥材來。
這些都是她的好,你好好地尊敬太太,別辜負了她的善心。”
鄭氏提起當年的事,賈琮也有印象,當時那些女人烏泱泱鬧了半宿,最後還不是都銷聲匿跡了,府裏也再沒人提起過她們。
那時賈琮就意識到了賈赦不是他聽說的那般模樣,他隻要說上這麽一句話,便能決定許多事,改變許多人的下場。更是因著邢氏出言將鄭氏留下,對邢氏多了幾分親近,想到這裏賈琮點了點頭,對鄭氏說道。
“我自是記得太太的恩情,不敢忘的。”
叮囑完這些,賈琮又在鄭氏這裏吃飯,飯畢接著說了一會兒話才走,走時天色已暗,又有微雪,馬車載著賈琮匆匆離去,留下兩行不怎麽明顯的車轍。
冬日無事,忽而南安郡王府遣人送了帖子,邀賈家諸位女眷去南安郡王府參加消寒會。
到了南安郡王府,早有南安郡王府的人在街口迎接,通往南安郡王府的這條街被人打掃得極為幹淨,史溁帶著一眾人下車,換了轎子進去,到了花廳門口,就見南安太妃和南安王妃兩人就立在門口迎接。
史溁等人互相見過,一齊進屋喝茶,她們到時屋內已有幾人,南安太妃見史溁並不認識,便笑著介紹。
“這是我認的幹女兒,是已故平西侯石簡的孫女兒,她們家從前一直在外州住著,才回京城不久,老太太應是沒見過的。”
史溁聽了打量了這個十多歲的小姑娘一回,笑著讚道。
“果然是個極好的姑娘。”
說罷,從手上褪下來一隻鐲子給了這個姑娘,又問叫什麽,得知單名一個悅字。
邢氏與王熙鳳各有贈與,這平西侯石家素來在外任職,甚少回京,與各府來往也少,史溁隻聽說前幾年他們家老爺病故了,後來也沒聽說過別的什麽,驟然見著了他們家人,也不過是平常相見。
眾人先是聚在一起說笑,年長的自然是談論些子孫後輩的趣事,隨後各自尋夥兒打起了葉子牌。
而年輕的不愛那些,則是在一起或書或畫,廳中有白瓶插著梅枝,便對著梅枝做起詩來。
屋內被地火烘得極暖,熏籠上也放了香味淡雅的香餅,史溁等人在打葉子牌的時候,也稍稍提高了袖口。
少時微微發汗,南安太妃便讓人上了冰飲出來,席間南安太妃贏得最多,史溁居中,不贏也不輸,邢氏亦可,唯有王熙鳳輸了個精光,最後還從邢氏那裏借了不少。
玩樂一會兒,便有酒席擺上,眾人按次序入席,席間有不知名的戲子登台,唱的是一出眾人都沒聽過的新戲。
史溁聽著內容較之以往的京中戲文都新奇,便多聽了幾句,講的是一位女子先是被人陷害,後來她的丫鬟機敏替主子找到證據,那女子與自家兄長冰釋前嫌的故事。
不獨史溁聽著有些趣味,各府的太太們也都紛紛說好,難為她們演這一出好戲,又賞了那些小戲子們好菜吃。
看完了戲文,又喝了茶,眾人熱鬧了一日,便都起身說告辭,大家湊在一起又說了一回話,這才各自坐車散去。
史溁也坐著馬車往回走,路過玉珍閣的時候,史溁看了一眼,叫人轉告史何,年節將近,讓他尋些金銀玉器作為禮物多備一些。
史何應了,待史溁等人回府之後第二日一早,便出門去各個有名兒的鋪子裏去尋匠人打最時新的樣式。
不想,那家的樣子換湯不換藥,就是史何見了也不滿意,所以辭了那位師傅出來之後,他想起興許別人家的鋪子或許能有別的樣子的,便打定了主意這些日子要各處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