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誌們,朋友們,腐女們,宅男們,歡迎您來到大唐的心髒,首都長安!


    春天來了,長安城內外山清水秀、草長鶯飛,是一年裏最令人愉悅的時節。本社特別舉辦的“春季五大熱門景點一日遊”旅行團,就是為了讓參團者在最短時間內,以高效率的參觀模式,領略到古都風采中的精華。


    也因為時間有限,我們精心設計了這一天的參觀線路,力爭做到勞逸結合、張弛有度,車上瀏覽與車下活動相結合。當然,我們保證所選擇的景點,都是經過千年時間檢驗的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十a級景區,具極高的可看性,無論您下不下車,都能在參觀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極大的精神滿足。


    下麵我來介紹一下今天的活動安排。


    早八點吃過早餐後出發,乘坐大巴從東麵向長安城進發,途中會路過著名的“灞橋風雪”景區,車上參觀。


    從長安城東的春明門進城,向西依次路過玄宗皇帝的興慶宮、東市,在平康坊東北角轉向南,一路南行,路過大慈恩寺,在車上遙觀大雁塔。


    從大雁塔往南東走,到達長安城規模最大的園林景區—曲江池。此處可下車自由活動,午餐在曲江池景區的“杏園”品嚐唐朝狀元宴。


    下午出城,到終南山腳下的“樊川”一帶去領略林水清潺的自然美景,順便探訪王維、杜甫、杜牧等人的舊居。


    傍晚回城,到樂遊原上的青龍寺禮佛,觀賞無限好的夕陽。晚餐設在平康坊藝妓館,餐費已經包含在團費中了,其他可選項目費用自理。


    各位團友請向右邊車窗看,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灞橋。


    灞橋位於長安城東十多公裏處的灞河上,是長安的東大門,連接著長安東邊的各主要交通幹線。灞河為長安八水之一,發源於秦嶺藍田縣的藍穀之中,橫貫長安東郊,西北流滻水匯入,又北流注入渭水。據說灞河上最早的橋是由秦穆公修建的,當年他老人家稱霸西戎,將原滋水改稱為灞水,並於河上建成了我國最古老的石墩橋。


    現在各位團友看到的多孔大型石拱橋,建成於隋開皇三年(583),和著名的屹立一千四百年不倒的河北“趙州橋”基本屬於同一時代。大家看,橋頭和附近河岸堤壩上,栽植了這麽多柳樹,早春時節,大風揚起,這一團團的柳絮漫天飛舞,像不像隆冬飄雪呢?


    關中八景之一的“灞橋風雪”,說的正是這樣的景象。各位團友在早春時節來遊長安,真是眼福不淺啊。


    看,橋麵上現在有一群人,牽著馬,手裏都拿著剛折下來的柳枝。那位穿著綠袍的男子,拱手接過別人送來的柳枝,一一拜別。他是要離開長安去遠遊了,按照唐朝人的習俗,他的朋友們來送行,一直送到灞橋邊,可能還要在橋邊的驛站裏住上一夜,飲酒話別,第二天早上再送到橋頭,折柳相贈,這才算完成了送行。


    這位團友問,唐朝人送行就送行,為什麽要破壞柳樹?柳樹招誰惹誰了?是這樣的,因為“柳”和“留”為諧音,所以送人柳枝,既表達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寓意人去他鄉,就像柳樹一樣隨遇而安、插土就活、發展壯大……而且這個風俗也不是從唐朝才有的,大家應該都很熟悉《詩經》的名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62]


    灞橋在唐詩裏也非常有名,李白雲:“年年柳色,灞陵傷別。”[63]岑參說:“初程莫早發,且宿灞橋頭。”[64]劉禹錫唱:“征徒出灞涘,回首傷如何。”[65]李賀詠:“灞水樓船渡,營門細柳開。”[66]李商隱吟:“灞水橋邊倚華表,平時二月有東巡。”[67]李益寫:“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好風若借低枝便,莫遣青絲掃路塵。”[68]……現在我們已經進了長安城的東門春明門。


    一進春明門,街北就是玄宗皇帝和楊貴妃的愛巢“興慶宮”了,這座宮苑又叫“南內”,非常大,占了一坊半的地界。大家往右看,臨街的那座高樓,叫“勤政務本樓”。當年開元天寶盛世的時候,逢年過節,玄宗皇帝會登上這座樓,搞一些群眾集會活動,高呼“人民萬歲”什麽的……呃,說著玩的,別當真。


    過了興慶宮,再往西,街南是東市。大家往車左看……嗯,雖然除了坊牆和道旁樹,別的看不見什麽,不過東市是和西市齊名的長安城商業中心區啊。西市因為胡商多,進口貨多,比東市繁華熱鬧。不過東市附近都是達官貴人的高級住宅區,所以如果哪位穿越女想邂逅貴公子,還是推薦來多逛逛東市啦。


    東市再往西,就是很多男性團友都非常感興趣的平康坊啦。今天晚上我們將回這個紅燈區來吃晚飯,現在,我們的大巴在東市和平康坊之間左轉彎,折向南,我們看大雁塔去。


    那位團友您真幽默,您問這唐朝長安城的十字路口怎麽沒紅綠燈和交警?大家瞧瞧,這長安城的大街有多寬哪,主幹道寬度都在一百米以上,次幹道也有個幾十米,街上又是以行人為主,普通人不許在城裏跑馬—就算打馬快跑,速度也比不上機動車啊—要交警和紅綠燈幹嗎?唐朝的首都不會堵車的。


    我們這輛隱形大巴,就更不用考慮交通規則問題了。到大雁塔還有一段路,我們來說說這個塔。


    首先要提醒各位的是,如果想穿越到唐朝來看大雁塔,可得注意時段。這個塔是唐高宗永徽三年(652),玄奘大師西天取經回來以後,為藏經譯經而修建的。也就是唐朝開國的武德貞觀年代都沒有這塔,李淵李世民都沒見過它。


    大雁塔修在大慈恩寺裏,這座寺廟是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後而建。寺廟建成四年以後,唐僧同誌才開始修塔,大家一定別搞錯前後關係。


    為什麽叫“大雁塔”呢?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他在印度取經的時候,聽到的僧人埋雁造塔的傳說,大致是有一隻雁以自殺的形式拯救了僧人們空空的肚子,於是和尚們葬雁建塔。玄奘在印度曾經瞻仰過那座雁塔,然後回國後山寨了一版,用來存放從印度帶回的經書佛像。


    前麵就要到大慈恩寺啦,我們仍然是不下車,從圍牆外麵看看塔就好。嗯,團友們是不是覺得這座大雁塔有點兒奇怪?跟大家在二十一世紀看到的那座土黃色的七層塔樣子不太一樣?


    大雁塔剛建成的時候,隻有五層,武女皇時代重修了一次,增建為七層青磚塔,後來又增高到十層。此後曆經修葺,最高達到過十一層,樣子都是比較細、比較高。千年間經過幾次大地震,在明朝萬曆年間,所剩七層唐代塔體的外表被完整地砌上了六十厘米厚的包層,造型比以前更厚重,這才算給它“定型”了。


    從大雁塔再往東南走,房屋越來越少,綠色越來越多。團友們看到前麵那波光粼粼的水麵了嗎?我們馬上就要進入曲江池啦。


    曲江一帶是長安城裏最重要的公共遊覽風景區,這裏位於長安城的東南角,園林一半在城內,一半在城外,原本是一個天然湖泊,因為南北長而東西短,西岸彎曲,所以叫 “曲江”。玄宗皇帝時代,曾經人工改造過,引來更多水流,曲江水域擴大到七十萬平方米。很壯觀吧。


    這裏我們可以下車遊玩,大家不要著急,等車子停穩,請帶好個人物品,依次下車。


    好清新的空氣是吧?曲江水麵附近遍建行宮台殿,南麵那裏有紫雲樓、芙蓉苑,西麵有杏園、慈恩寺。大家看身邊,真是“花卉環周,煙水明媚……菰蒲蔥翠,柳蔭四合,碧波紅蕖,湛然可愛”[69]。看這些出來遊春的唐朝人,“彩幄翠幬,匝於堤岸,鮮車健馬,比肩擊轂”[70],所有人都在享受這如詩如畫的美景啊。


    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兩小時,不過不要走遠,中午十二點準時到大巴車這裏集合,我們去杏園吃午飯。另外還有兩個地方提醒各位注意。


    一是盡量離“紫雲樓”遠一點兒。雖然說曲江是公共園林,長安人都可以來玩,但是紫雲樓那一塊還屬皇室禁區,當年玄宗皇帝特意下令沿著長安東城牆築了一條專用夾道,供他老人家一行神不知鬼不覺不擾民地從興慶宮來紫雲樓玩樂。雖然說理論上守衛看不見我們這種穿越旅遊團,還是小心些好。


    二是曲江這裏地方大,有些長草深處、特別隱蔽的所在,各位團友別冒失去闖,沒準兒會驚出來幾個帶著平康坊娘子的年輕人,沒穿衣服的那種……


    兩小時到了,團友們人齊全沒有?嗯,數數人,還不錯嘛,看來大家都餓了吧。上車,我們去杏園吃飯。


    為什麽要在杏園吃飯呢?因為長安城的“杏園宴”不僅大大有名,而且十分吉利,口彩很好喲!


    杏園在曲江池的西邊,與大慈恩寺南北相望。因此地多栽杏樹,故名“杏園”。每年春天杏花開放時,燦若雲霞,是曲江風景最佳處。唐朝的科舉秀才們考上最高級的“進士”以後,就在這裏舉行“探花宴”。


    一開始,“探花”還不是指進士榜上的第三名,而隻是大家從新科進士裏推選兩位最帥的小哥,稱之為“兩街探花使”,叫他倆騎馬遍遊曲江附近或者長安各處名園,采摘各種早春的鮮花,特別是要采到牡丹、芍藥最好。如果有別的人更早一步采得牡丹、芍藥等鮮花回來,“探花使”就要受罰。采花大盜們勝利回杏園以後,就開宴啦,朝廷請客,杏園宴上還有不少歌伎參加助興,才子佳人聚會,自然是風流韻事,也更顯新科進士們的風光無限。


    各位團友家裏有沒有即將參加高考的孩子呢?如果有的話,一定在杏園宴上多吃點兒東西,沾沾喜氣啊。各位請入座慢用,導遊鹿也要去吃飯啦,待會兒見。


    團友們上車啦,大家吃飽了沒?沒飽也不要緊,下午我們要去的終南山風景區,處處秀色可餐,大家將會飽覽長安城近郊的大好河山。


    終南山在唐朝經常被簡稱為“南山”,大家都很熟悉的對子“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裏麵所說的“南山”就是這一座了。它是長安城高大堅實的依托、雄偉壯麗的屏障,有奇峰秀嶺、碧水幽徑、茂林修竹、繁花蔓草。《漢書》中說:“其山(南山)出玉石、金、銀、銅、鐵、良材,百工所取給,萬民所卬足也。又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饒。土宜薑、芋,水多蛙、魚。貧者得以人給家足,無饑寒之憂。”漢唐時代,長安居民、手工業者所用的薪炭、木材、石材、藥材等大都取於終南山。


    南山也是長安城郊最著名的天然風景區,占地極廣大。今天我們要去的是南山腳下的“樊川”一帶。


    樊川位於少陵原與神禾原之間,西北起於韋曲塔坡,東南止於終南山北麓王莽鄉,是一處長約十五公裏的平川,係縱貫其間的潏河長期衝刷、下切、淤積而成的一道衝積平原。這裏地肥水美,植被蔥蘢,林木繁盛,是初春時節長安人最愛出城踏青野遊的地方。


    樊川從漢代起就是長安達官貴人營構別墅之處。到了唐代更是私園別墅薈萃之地。韋、杜兩族世代貴族就聚集在這裏,唐朝人都聽說過“城南韋杜,去天尺五”這句俗語。這裏還有韓愈送子讀書處,樊村牛僧孺郊居,以及鄭駙馬池台、岑參、郎士元、權德輿、元稹等人的別墅。這些別墅分布於樊川潏河兩岸,倚原麵水,擁有園池花亭,景色撩人。“韋曲花無賴,家家惱殺人”[71]就是樊川美景的生動寫照。


    詩聖杜甫在樊川居住十年,崔護“人麵桃花相映紅”的故事也發生在樊川。杜牧自謂“樊川翁”,又將其著作命名為《樊川文集》,其墓在少陵原司馬村西南。在鳳棲原還有大書法家顏真卿墓。牛頭寺、華嚴寺、興國寺、興教寺、雲棲寺、禪經寺、洪福寺、觀音寺“樊川八大寺”香火繁盛。


    大家下午就在樊川這裏自由活動吧,五點在車上集合,去今天的最後一個景點—樂遊原,看夕陽。


    為什麽要到樂遊原去看夕陽呢?您一定能背誦李商隱的名作“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吧?那麽您還記得這首詩叫什麽名字嗎?對了,就是叫《樂遊原》。


    我們這次從長安城東南的延興門入城,一進門,就能看見突然升高的地勢了。樂遊原,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長安城內東部的一塊高地,高地上麵比較平坦,而且麵積不小,離大雁塔、曲江池都很近,在那兩處的北邊。


    武女皇時代,太平公主在樂遊原上建了亭台樓閣。長安人有在三月初三、九月初九登高飲宴的習俗,每到那時候,樂遊原上真是人頭攢動啊。後來原上又建了一座“青龍寺”,是密宗的寺廟,收了一個日本的和尚來學習,該和尚回日本後做了一番事業。


    總之,樂遊原就是唐朝人登高望遠、發思古之幽情的地方。李商隱在這裏望夕陽,杜詩聖在這裏望太宗昭陵,白居易在這裏望十二街。我們也來望一望吧,大唐帝國那輪血紅絢爛的落日,正慢慢沉入長安大城的西牆外呢。


    樂遊古園崒森爽,煙綿碧草萋萋長。


    公子華筵勢最高,秦川對酒平如掌。


    長生木瓢示真率,更調鞍馬狂歡賞。


    青春波浪芙蓉園,白日雷霆夾城仗。


    閶闔晴開昳蕩蕩,曲江翠幕排銀榜。


    拂水低徊舞袖翻,緣雲清切歌聲上。


    卻憶年年人醉時,隻今未醉已先悲。


    數莖白發那拋得,百罰深杯亦不辭。


    聖朝亦知賤士醜,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飲罷無歸處,獨立蒼茫自詠詩。[72]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穿越指南:長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森林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森林鹿並收藏唐朝穿越指南:長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