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愛美愛幹淨的唐穿團娘子,當您經過一番掙紮鬥爭,終於成功地洗了一次頭發,想不想繼續挑戰下一個難關——給自己全身洗個澡呢?
您將遇到的阻礙,基本跟洗頭模式差不多:費水、費柴、費人力、費清洗材料。不過因為身體皮膚麵積比頭發麵積更大,這些東西的耗費量會更多。另外再加一個阻礙:需要一個比較隱私的單獨空間。畢竟如果洗頭發的時候不小心被別人看見,雖然尷尬但不至於有傷風化,可要是脫光了洗澡的時候被丈夫以外的人看見,這性質就嚴重太多了。
像您穿越到的這種城市小康家庭,想有個獨立的浴室,可能性不大。上篇已經說了,洗浴活動在古代非富貴人家裏並不能經常進行,當然也就沒必要,也沒條件建房子時弄個單獨浴室。偶爾要洗澡洗頭發時,你大概隻能在自己的臥室裏放個大盆,讓奴婢弄來必需品然後把門窗關好,門外留個人看著點,自己和貼身奴婢在臥室裏快點洗完了事。
洗澡的時候如果是在夏天還好,如果是氣溫比較低的冬天或初春秋末,在臥室裏洗澡還有個好處,就是這地方一般會長燃著炭爐等取暖工具,室溫保持得較舒適,洗澡時凍得感冒發燒的概率小。當然了,春秋冬三季很少出汗,您要求勤洗澡的理由更不能成立了。
給您出個主意吧。如果您實在想洗,又不想麵對家裏長輩、丈夫甚至奴仆下人的議論貶損,那可以裝病,叫家裏人請來醫生,說自己的症狀是“皮膚瘙癢,有黑白屑脫落,遍體生虱,油膩垢臭”,那醫生開出的治療方子八成就包括“浴身”——對啦,在古代“洗澡”普遍被視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呢,也可見這在平民階層當中是多稀罕的活動。
為了治病,家裏人一咬牙一跺腳,豁出去了,允許您洗一次澡!這趕緊地,叫人燒水拿大盆準備吧。
普通平民人家洗澡的家什也挺簡單,一個大澡盆或者類似的大型平底盛水容器,當時叫“浴斛”[注21], 您可以在裏麵放一個像凳子的坐具叫“浴床”,自己坐在浴床上,由奴婢動手給您頭上身上澆熱水擦抹身體。至於清潔劑,和洗頭發一樣用草木灰、米漿、皂角也行,還可以用以豆粉為主料加其他藥材合成的“澡豆”,配方很多,有時間自己在家裏做也行,市麵上也很容易買到。
洗完了用幹淨的布巾擦掉水,講究的還要求上半身和下半身用不同的布巾來擦,擦上身的叫“絺”,是比較精細的布,比較粗薄的“綌”隻用來擦下身。[注22]擦完再換一套幹淨衣服,重新梳理好頭發,這個洗澡過程算結束。
相比之下,你家男人如果想洗澡,會便利得多。一些大型官衙機構以及寺院裏有公共浴堂,允許多人共浴,但隻限男性。在盛夏特別熱的時候,平民小康人家的男子和小孩也會到天然的河湖水塘裏撲騰洗澡玩水,比如杜甫就寫過“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注23]的句子。還有白居易老先生,他在一個“炎光晝方熾,暑氣宵彌毒”盛夏時節,跑到香山寺的石樓潭裏,趁夜裏人少,“平石為浴床,窪石為浴斛。綃巾薄露頂,草屨輕乘足”,坐在露天水池岸邊痛痛快快洗了一次澡,然後“清涼詠而歸,歸上石樓宿”。[注24]
白居易如果生在現代,應該是一位微博狂人,而且還特別喜歡把日常生活裏的雞毛蒜皮小事都拍個照寫個段子往網上發。光是跟“沐浴”有關的詩,他就寫了很多首,但這是否能說明老先生經常洗澡呢?呃,有一首詩是這麽寫的:“經年不沐浴,塵垢滿肌膚。今朝一澡濯,衰瘦頗有餘。”不過這也情有可原,因為這是他一場大病以後寫的。在那時候的醫生看來,有些病可以用洗澡的方法治療,有些病卻是不能洗澡的,否則容易“傷元氣”“中風邪”等。所以白大詩人到底愛不愛洗澡?這還真是個問題哈。
其實從先秦時代起,在上流社會當中,已經形成了一套以《周禮》《儀禮》《禮記》記載為代表的士人價值觀和理想的生活方式,其中就包括要求大家勤洗浴、講衛生。一個受人尊敬的士人,在奉養父母、接待客人的時候,都應該提供能讓他們三天洗頭一次、五天洗澡一次的生活條件。而這個士人自己,也應該每五天洗浴一次,為此漢代的朝廷特意把官員們每上班五天可以休一天的假稱為“休沐”,意思約等於“給你們時間都滾回去把自己拾掇幹淨再來上班,別熏死人”。到了唐朝,這個假期延長到每十天休一天,也被稱為“旬假”。
除了日常生活以外,貴族士大夫要搞點什麽隆重儀式,比如祭祀、參加公共活動、拜見上司貴官等,都要提前“沐浴齋戒”,把自己裏裏外外都清理幹淨,才能懷著一顆純潔虔誠的心去天人合一。可見無論喜歡不喜歡洗澡,上流社會人士一般還是都承認洗澡是好事,是應該鼓勵提倡的。
不過正像世間所有事一樣,理論是理論,實際是實際。即使在生活水平提高、衛生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的現代社會,照樣有一堆人不愛洗澡,別人也拿他沒辦法,何況是在物質水平低落的古代呢。從兩漢魏晉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以“不愛洗澡”留名青史的貴族士大夫,人數比“愛洗澡”的隻多不少,隨便數一下就有嵇康、王猛、王安石等。還有一位桓衝,這位倒是洗澡的,但洗完澡不愛換衣服,幹淨身體往髒舊衣服裏一套完事,這也折騰出了一些典故是非。
在中古社會裏,能保持“勤洗澡”生活方式的階層,可能隻有寺廟裏的和尚了。因為佛教是從熱帶國家傳入我國的,熱帶國家人民洗澡比較方便(如著名的“恒河晨浴”),所以沐浴的習俗也跟著佛經一起在寺廟裏安身。大中型寺廟往往在建造時就設計了專門的浴堂或者浴室院,以供佛教徒洗浴。《洛陽伽藍記》卷四:“寶光寺……指園中一處曰:‘此是浴堂,前五步,應有一井。’眾僧掘之,果得屋及井焉。”出土了無數唐代珍寶的法門寺,“寺之東南隅有浴室院,或供會輻輳,淄侶雲集,凡聖混同,日浴千數。洎百年已還,迄於今日,檀那相繼,未嚐廢墜。”[注25]敦煌壁畫上也有僧眾洗浴的場景。
這些公共浴室是什麽樣子的呢?其實跟現代的公共浴池也沒太多本質區別:在地下挖個體積不等的池子,池壁和池底鋪上不易滲水的材料(一般是石條或青磚),在水源和浴池之間設個加熱爐灶,把冷水加熱以後注入浴池,盡量保持池內溫度合適人體洗浴。這是基本的設置,至於衝淋設備、蓮蓬頭、按摩噴頭、桑拿房那些就先別想了。
後世那種建在街麵上、城區裏、收錢讓人進去洗澡的商業公共浴池,在唐朝的城市裏似乎也不多見,但在宋朝城市裏就已經很普及了,而且在浴池裏還有搓背等附加服務。蘇東坡在享受完搓背工的服務以後還賦詩填詞留念:“水垢何曾相愛,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注26]
除了寺院以外,另一處有大型沐浴設施的地方是——皇宮。
唐朝最著名的皇家浴池是驪山腳下的“華清池”,這個我們穿越團已經去過不止一次了,不再重複介紹。而且華清池主要是利用了天然溫泉,和我們本次說到的人工沐浴也不太一樣。在長安城內的太極宮、興慶宮特別是大明宮,以及不少避暑離宮,也都有大型浴池供人使用。而且這些皇宮裏的浴殿,除了讓皇帝後妃們洗澡,還有別的奇妙用途。
比如您家丈夫在婚後仕途得意,從一介平民書生考科舉中了狀元,又步步高升,有朝一日做了翰林學士,負責書寫聖旨,相當於皇帝的大秘書的角色。那麽有一天他正在宮內直房值班的時候,內侍宦官過來傳詔,天子要找他商量政務。沒說的,帶上紙筆墨盒跟著走吧。
七拐八拐,沒往正常傳召的延英殿或紫宸殿、清思殿方向走,反而走向那座窗冒白汽、簷蒸水霧的“浴殿”。到了跟前,一看一堆宦官宮女手捧各種沐浴用具和幹淨衣物等,隔著垂地的帷簾紗帳,隻聽浴池裏確實水聲嘩嘩直響,皇帝正在裏麵洗澡呢——這是要幹啥?
別緊張,別緊張,這是正常情況。唐朝皇帝的確有這個奇特癖好,喜歡在澡堂子裏談工作——嗯,當時叫“浴堂召對”。這是純潔的工作關係,不一定會命令您家丈夫脫衣陪浴,很可能隻是皇帝自己泡池子裏或者洗完了穿上衣服坐著,口述想法,您家丈夫負責討論和記錄,談得起勁可能會一直聊到天黑吹燈拔蠟[注27]。這種事如果經常發生,別的大臣還會羨慕您家丈夫呢,這是君恩深重的表示啊。
您不信,來看看白居易在給皇帝當秘書的時候,和好朋友元稹相互寫詩傳情吐嘈,都特意要點出“浴殿”這個關鍵詞。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銀台金闕夕沈沈,獨宿相思在翰林……渚宮東麵煙波冷,浴殿西頭鍾漏深。”元稹《酬樂天待漏入閣見贈(時樂天為中書舍人予任翰林士)》:“未勘銀台契,先排浴殿關……偷瞻咫尺顏。恩垂天語近,對久漏聲閑······”
同時,既然您家郎君升官發財了,全家人當然也會跟著飛黃騰達,搬進大宅子,奴婢更多,生活更富裕,那麽躋身於上流社會貴婦中的您自己,想要常洗澡也不再那麽困難了。
首先,您可以有一間單獨的浴室啦。這個房間叫“湢”,往往設立在離爐灶和水源都比較近的地方,要往室內地下挖個浴池還是太奢侈了點,一般挖一條專門的排水道,地方夠用來放個大的“浴斛”,旁邊再放衣架(桁)和比較大的“浴床”,讓您能有地方掛衣裳布巾,還能舒舒服服地坐著洗澡就行了。
其次,您用的洗浴劑,也不能再滿足於簡陋的草木灰、漿水、皂角或便宜澡豆。當時社會上流傳著各種神奇洗浴藥劑配方,如藥王孫思邈的《千金翼方》裏專門開辟章節,記載了大量“婦人麵藥、麵脂、澡豆”的配方。隨便摘二則:
澡豆方:細辛(半兩)、白術(三分)、栝樓(二枚)、土瓜根(三分)、皂莢(五挺炙去皮子)、商陸(一兩半)、冬瓜仁(半升)、雀矢(半合)、菟絲子(二合)、豬胰(一具去脂)、蒿本、防風、白芒、白附子、茯苓、杏仁(去皮尖)、桃仁(去皮尖各一兩)、豆末(四升)、麵(一升),上一十九味,搗細篩。以麵漿煮豬胰一具令爛,取汁和散作餅子,曝之令幹,更熟搗細羅之,以洗手麵甚佳。(意思是把這十九種藥材攪在一起搗成細粉。用麵漿將豬胰脂煮爛,取汁和細粉團成餅狀曬幹,再搗細並用細羅布篩過,取來用以洗手洗臉,當然也可以洗澡。)
又方:丁香、沉香、青木香、桃花、鍾乳粉、真珠、玉屑、蜀水花、木瓜花(各三兩)、柰花、梨花、紅蓮花、李花、櫻桃花、白蜀葵花、旋複花(各四兩)、麝香(一銖),上一十七味,搗諸花,別搗諸香,真珠、玉屑別研成粉,合和大豆末七合,研之千遍,密貯勿泄。常用洗手麵作妝,一百日,其麵如玉光淨潤澤,臭氣粉滓皆除,咽喉臂膞皆用洗之,悉得如意。(這裏一共列出了十七味配料,其中包括花、香料和真珠玉屑,這三種分別搗細再與大豆粉混合,研磨千遍,密封貯存。堅持用這種香藥來洗手洗臉化妝一百天,就可除去體臭粉滓,臉部皮膚如玉光淨潤澤。這種香藥也可以用來洗脖子洗胳膊,當然更可以洗全身。)
這些配方真的有它們所宣稱的那些神效嗎?嗯……馬馬虎虎地說,就算療效達不到,也應該是洗不死人的,隻要您別一激動把浸了澡豆香藥的洗澡水大量喝進肚就行。而且這些配方裏總有一些東西有點好的效果,比如麵粉、豆末、皂莢可以用來吸附汙垢,有助於清潔,花汁和香料可以掩飾體臭等。所以,隻要您家裏有錢,就可著勁造吧。
不過還要提醒您的是,如果您是作為丈夫的原配正妻陪著他一步一步從中等人家邁上了成功仕途,那等他當了大官,您的年紀也不會太小了。等到您用得起這些昂貴精致的沐浴護膚品時,您的肌膚很可能已經枯澀幹癟、布滿斑點皺紋了,再怎麽折騰也恢複不了青春少女的潤澤豐盈,這還不要提年輕時恪於生活困頓,無法經常沐浴保養而留下的種種身體隱患。總之,想要穿越成唐朝“小家碧玉”然後“白手起家共同奮鬥”的美女們,還是三思吧。
<sub>注21:《北齊書·南陽王高綽傳》:“後主即夜索歇一鬥,比曉得三二升,置諸浴斛,使人裸臥斛中,號叫宛轉。帝與綽臨觀,喜噱不已。”
<sub>注22:《禮記·玉藻》:“浴用二巾,上絺下綌。”
<sub>注23:引自杜甫《進艇》。
<sub>注24:引自白居易《香山寺石樓潭夜浴》。
<sub>注25:引自刻於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的《法門寺浴室院暴雨衝注唯浴室鑊器獨不漂沒靈異記》碑。
<sub>注26:引自蘇軾《如夢令》。
<sub>注27:《舊唐書·柳公權傳》:“充翰林書詔學士,每浴堂召對,繼燭見跋,語猶未盡,不欲取燭,宮人以蠟淚揉紙繼之。”
您將遇到的阻礙,基本跟洗頭模式差不多:費水、費柴、費人力、費清洗材料。不過因為身體皮膚麵積比頭發麵積更大,這些東西的耗費量會更多。另外再加一個阻礙:需要一個比較隱私的單獨空間。畢竟如果洗頭發的時候不小心被別人看見,雖然尷尬但不至於有傷風化,可要是脫光了洗澡的時候被丈夫以外的人看見,這性質就嚴重太多了。
像您穿越到的這種城市小康家庭,想有個獨立的浴室,可能性不大。上篇已經說了,洗浴活動在古代非富貴人家裏並不能經常進行,當然也就沒必要,也沒條件建房子時弄個單獨浴室。偶爾要洗澡洗頭發時,你大概隻能在自己的臥室裏放個大盆,讓奴婢弄來必需品然後把門窗關好,門外留個人看著點,自己和貼身奴婢在臥室裏快點洗完了事。
洗澡的時候如果是在夏天還好,如果是氣溫比較低的冬天或初春秋末,在臥室裏洗澡還有個好處,就是這地方一般會長燃著炭爐等取暖工具,室溫保持得較舒適,洗澡時凍得感冒發燒的概率小。當然了,春秋冬三季很少出汗,您要求勤洗澡的理由更不能成立了。
給您出個主意吧。如果您實在想洗,又不想麵對家裏長輩、丈夫甚至奴仆下人的議論貶損,那可以裝病,叫家裏人請來醫生,說自己的症狀是“皮膚瘙癢,有黑白屑脫落,遍體生虱,油膩垢臭”,那醫生開出的治療方子八成就包括“浴身”——對啦,在古代“洗澡”普遍被視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呢,也可見這在平民階層當中是多稀罕的活動。
為了治病,家裏人一咬牙一跺腳,豁出去了,允許您洗一次澡!這趕緊地,叫人燒水拿大盆準備吧。
普通平民人家洗澡的家什也挺簡單,一個大澡盆或者類似的大型平底盛水容器,當時叫“浴斛”[注21], 您可以在裏麵放一個像凳子的坐具叫“浴床”,自己坐在浴床上,由奴婢動手給您頭上身上澆熱水擦抹身體。至於清潔劑,和洗頭發一樣用草木灰、米漿、皂角也行,還可以用以豆粉為主料加其他藥材合成的“澡豆”,配方很多,有時間自己在家裏做也行,市麵上也很容易買到。
洗完了用幹淨的布巾擦掉水,講究的還要求上半身和下半身用不同的布巾來擦,擦上身的叫“絺”,是比較精細的布,比較粗薄的“綌”隻用來擦下身。[注22]擦完再換一套幹淨衣服,重新梳理好頭發,這個洗澡過程算結束。
相比之下,你家男人如果想洗澡,會便利得多。一些大型官衙機構以及寺院裏有公共浴堂,允許多人共浴,但隻限男性。在盛夏特別熱的時候,平民小康人家的男子和小孩也會到天然的河湖水塘裏撲騰洗澡玩水,比如杜甫就寫過“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注23]的句子。還有白居易老先生,他在一個“炎光晝方熾,暑氣宵彌毒”盛夏時節,跑到香山寺的石樓潭裏,趁夜裏人少,“平石為浴床,窪石為浴斛。綃巾薄露頂,草屨輕乘足”,坐在露天水池岸邊痛痛快快洗了一次澡,然後“清涼詠而歸,歸上石樓宿”。[注24]
白居易如果生在現代,應該是一位微博狂人,而且還特別喜歡把日常生活裏的雞毛蒜皮小事都拍個照寫個段子往網上發。光是跟“沐浴”有關的詩,他就寫了很多首,但這是否能說明老先生經常洗澡呢?呃,有一首詩是這麽寫的:“經年不沐浴,塵垢滿肌膚。今朝一澡濯,衰瘦頗有餘。”不過這也情有可原,因為這是他一場大病以後寫的。在那時候的醫生看來,有些病可以用洗澡的方法治療,有些病卻是不能洗澡的,否則容易“傷元氣”“中風邪”等。所以白大詩人到底愛不愛洗澡?這還真是個問題哈。
其實從先秦時代起,在上流社會當中,已經形成了一套以《周禮》《儀禮》《禮記》記載為代表的士人價值觀和理想的生活方式,其中就包括要求大家勤洗浴、講衛生。一個受人尊敬的士人,在奉養父母、接待客人的時候,都應該提供能讓他們三天洗頭一次、五天洗澡一次的生活條件。而這個士人自己,也應該每五天洗浴一次,為此漢代的朝廷特意把官員們每上班五天可以休一天的假稱為“休沐”,意思約等於“給你們時間都滾回去把自己拾掇幹淨再來上班,別熏死人”。到了唐朝,這個假期延長到每十天休一天,也被稱為“旬假”。
除了日常生活以外,貴族士大夫要搞點什麽隆重儀式,比如祭祀、參加公共活動、拜見上司貴官等,都要提前“沐浴齋戒”,把自己裏裏外外都清理幹淨,才能懷著一顆純潔虔誠的心去天人合一。可見無論喜歡不喜歡洗澡,上流社會人士一般還是都承認洗澡是好事,是應該鼓勵提倡的。
不過正像世間所有事一樣,理論是理論,實際是實際。即使在生活水平提高、衛生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的現代社會,照樣有一堆人不愛洗澡,別人也拿他沒辦法,何況是在物質水平低落的古代呢。從兩漢魏晉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以“不愛洗澡”留名青史的貴族士大夫,人數比“愛洗澡”的隻多不少,隨便數一下就有嵇康、王猛、王安石等。還有一位桓衝,這位倒是洗澡的,但洗完澡不愛換衣服,幹淨身體往髒舊衣服裏一套完事,這也折騰出了一些典故是非。
在中古社會裏,能保持“勤洗澡”生活方式的階層,可能隻有寺廟裏的和尚了。因為佛教是從熱帶國家傳入我國的,熱帶國家人民洗澡比較方便(如著名的“恒河晨浴”),所以沐浴的習俗也跟著佛經一起在寺廟裏安身。大中型寺廟往往在建造時就設計了專門的浴堂或者浴室院,以供佛教徒洗浴。《洛陽伽藍記》卷四:“寶光寺……指園中一處曰:‘此是浴堂,前五步,應有一井。’眾僧掘之,果得屋及井焉。”出土了無數唐代珍寶的法門寺,“寺之東南隅有浴室院,或供會輻輳,淄侶雲集,凡聖混同,日浴千數。洎百年已還,迄於今日,檀那相繼,未嚐廢墜。”[注25]敦煌壁畫上也有僧眾洗浴的場景。
這些公共浴室是什麽樣子的呢?其實跟現代的公共浴池也沒太多本質區別:在地下挖個體積不等的池子,池壁和池底鋪上不易滲水的材料(一般是石條或青磚),在水源和浴池之間設個加熱爐灶,把冷水加熱以後注入浴池,盡量保持池內溫度合適人體洗浴。這是基本的設置,至於衝淋設備、蓮蓬頭、按摩噴頭、桑拿房那些就先別想了。
後世那種建在街麵上、城區裏、收錢讓人進去洗澡的商業公共浴池,在唐朝的城市裏似乎也不多見,但在宋朝城市裏就已經很普及了,而且在浴池裏還有搓背等附加服務。蘇東坡在享受完搓背工的服務以後還賦詩填詞留念:“水垢何曾相愛,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注26]
除了寺院以外,另一處有大型沐浴設施的地方是——皇宮。
唐朝最著名的皇家浴池是驪山腳下的“華清池”,這個我們穿越團已經去過不止一次了,不再重複介紹。而且華清池主要是利用了天然溫泉,和我們本次說到的人工沐浴也不太一樣。在長安城內的太極宮、興慶宮特別是大明宮,以及不少避暑離宮,也都有大型浴池供人使用。而且這些皇宮裏的浴殿,除了讓皇帝後妃們洗澡,還有別的奇妙用途。
比如您家丈夫在婚後仕途得意,從一介平民書生考科舉中了狀元,又步步高升,有朝一日做了翰林學士,負責書寫聖旨,相當於皇帝的大秘書的角色。那麽有一天他正在宮內直房值班的時候,內侍宦官過來傳詔,天子要找他商量政務。沒說的,帶上紙筆墨盒跟著走吧。
七拐八拐,沒往正常傳召的延英殿或紫宸殿、清思殿方向走,反而走向那座窗冒白汽、簷蒸水霧的“浴殿”。到了跟前,一看一堆宦官宮女手捧各種沐浴用具和幹淨衣物等,隔著垂地的帷簾紗帳,隻聽浴池裏確實水聲嘩嘩直響,皇帝正在裏麵洗澡呢——這是要幹啥?
別緊張,別緊張,這是正常情況。唐朝皇帝的確有這個奇特癖好,喜歡在澡堂子裏談工作——嗯,當時叫“浴堂召對”。這是純潔的工作關係,不一定會命令您家丈夫脫衣陪浴,很可能隻是皇帝自己泡池子裏或者洗完了穿上衣服坐著,口述想法,您家丈夫負責討論和記錄,談得起勁可能會一直聊到天黑吹燈拔蠟[注27]。這種事如果經常發生,別的大臣還會羨慕您家丈夫呢,這是君恩深重的表示啊。
您不信,來看看白居易在給皇帝當秘書的時候,和好朋友元稹相互寫詩傳情吐嘈,都特意要點出“浴殿”這個關鍵詞。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銀台金闕夕沈沈,獨宿相思在翰林……渚宮東麵煙波冷,浴殿西頭鍾漏深。”元稹《酬樂天待漏入閣見贈(時樂天為中書舍人予任翰林士)》:“未勘銀台契,先排浴殿關……偷瞻咫尺顏。恩垂天語近,對久漏聲閑······”
同時,既然您家郎君升官發財了,全家人當然也會跟著飛黃騰達,搬進大宅子,奴婢更多,生活更富裕,那麽躋身於上流社會貴婦中的您自己,想要常洗澡也不再那麽困難了。
首先,您可以有一間單獨的浴室啦。這個房間叫“湢”,往往設立在離爐灶和水源都比較近的地方,要往室內地下挖個浴池還是太奢侈了點,一般挖一條專門的排水道,地方夠用來放個大的“浴斛”,旁邊再放衣架(桁)和比較大的“浴床”,讓您能有地方掛衣裳布巾,還能舒舒服服地坐著洗澡就行了。
其次,您用的洗浴劑,也不能再滿足於簡陋的草木灰、漿水、皂角或便宜澡豆。當時社會上流傳著各種神奇洗浴藥劑配方,如藥王孫思邈的《千金翼方》裏專門開辟章節,記載了大量“婦人麵藥、麵脂、澡豆”的配方。隨便摘二則:
澡豆方:細辛(半兩)、白術(三分)、栝樓(二枚)、土瓜根(三分)、皂莢(五挺炙去皮子)、商陸(一兩半)、冬瓜仁(半升)、雀矢(半合)、菟絲子(二合)、豬胰(一具去脂)、蒿本、防風、白芒、白附子、茯苓、杏仁(去皮尖)、桃仁(去皮尖各一兩)、豆末(四升)、麵(一升),上一十九味,搗細篩。以麵漿煮豬胰一具令爛,取汁和散作餅子,曝之令幹,更熟搗細羅之,以洗手麵甚佳。(意思是把這十九種藥材攪在一起搗成細粉。用麵漿將豬胰脂煮爛,取汁和細粉團成餅狀曬幹,再搗細並用細羅布篩過,取來用以洗手洗臉,當然也可以洗澡。)
又方:丁香、沉香、青木香、桃花、鍾乳粉、真珠、玉屑、蜀水花、木瓜花(各三兩)、柰花、梨花、紅蓮花、李花、櫻桃花、白蜀葵花、旋複花(各四兩)、麝香(一銖),上一十七味,搗諸花,別搗諸香,真珠、玉屑別研成粉,合和大豆末七合,研之千遍,密貯勿泄。常用洗手麵作妝,一百日,其麵如玉光淨潤澤,臭氣粉滓皆除,咽喉臂膞皆用洗之,悉得如意。(這裏一共列出了十七味配料,其中包括花、香料和真珠玉屑,這三種分別搗細再與大豆粉混合,研磨千遍,密封貯存。堅持用這種香藥來洗手洗臉化妝一百天,就可除去體臭粉滓,臉部皮膚如玉光淨潤澤。這種香藥也可以用來洗脖子洗胳膊,當然更可以洗全身。)
這些配方真的有它們所宣稱的那些神效嗎?嗯……馬馬虎虎地說,就算療效達不到,也應該是洗不死人的,隻要您別一激動把浸了澡豆香藥的洗澡水大量喝進肚就行。而且這些配方裏總有一些東西有點好的效果,比如麵粉、豆末、皂莢可以用來吸附汙垢,有助於清潔,花汁和香料可以掩飾體臭等。所以,隻要您家裏有錢,就可著勁造吧。
不過還要提醒您的是,如果您是作為丈夫的原配正妻陪著他一步一步從中等人家邁上了成功仕途,那等他當了大官,您的年紀也不會太小了。等到您用得起這些昂貴精致的沐浴護膚品時,您的肌膚很可能已經枯澀幹癟、布滿斑點皺紋了,再怎麽折騰也恢複不了青春少女的潤澤豐盈,這還不要提年輕時恪於生活困頓,無法經常沐浴保養而留下的種種身體隱患。總之,想要穿越成唐朝“小家碧玉”然後“白手起家共同奮鬥”的美女們,還是三思吧。
<sub>注21:《北齊書·南陽王高綽傳》:“後主即夜索歇一鬥,比曉得三二升,置諸浴斛,使人裸臥斛中,號叫宛轉。帝與綽臨觀,喜噱不已。”
<sub>注22:《禮記·玉藻》:“浴用二巾,上絺下綌。”
<sub>注23:引自杜甫《進艇》。
<sub>注24:引自白居易《香山寺石樓潭夜浴》。
<sub>注25:引自刻於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的《法門寺浴室院暴雨衝注唯浴室鑊器獨不漂沒靈異記》碑。
<sub>注26:引自蘇軾《如夢令》。
<sub>注27:《舊唐書·柳公權傳》:“充翰林書詔學士,每浴堂召對,繼燭見跋,語猶未盡,不欲取燭,宮人以蠟淚揉紙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