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而言,北朝更喜歡在秋冬季節出兵,因為多騎兵,秋冬時節大地堅淨,不會被泥濘的大地羈絆住馬蹄。
南朝更喜歡春夏時節,冰雪消融,湖泊河流水位上漲,更利於行船,有句話叫水漲船高,因為自古南人善舟楫。
但長江是沒有冰封期的,即便水位下落,但仍舊可以保證大小船隻通行無阻。西軍的如此大規模的調動,自然是瞞不過東軍斥候的。
人在鄂州的李如願在得知西軍動向之後,也立即調兵強將,動員大軍準備迎戰。
桓縱的計劃幾乎就是李如願前些時日的翻版,他親自率水師精銳阻擊李如願的援軍,其餘各部進攻江北的毛襄和袁鳳舉位於漢水兩岸的營壘。
桓絹和黃業督後軍,驃騎大將軍梁岱指揮江北陸戰,武威將軍丘萬千指揮水師進攻。
原本桓縱的盤算是不錯的,借著無風天來出兵,大批水師登岸就可以不受北風阻撓,而他的水師雖然失去風向優勢,卻有順流的優勢。
因為這一段長江在夏口正好拐了一個“m”形,所以西軍等於是據有西北方向,而東軍處於東南方向。
桓縱在戰役的一開始,就率領數百戰船仗著順流的優勢發起主動進攻,他麾下的荊州水師也是天下間最為善戰的水軍之一,大小船隻排著隊衝了過來。
兩軍的艦船很快就絞在了一起,彼此交錯,相互攻殺,戰局極為焦灼。
江北的陸地戰場上,西軍陸續將七萬大軍運送至北岸在沙羨對岸登陸,隨後開始路上集結,配合另一部水師,水陸合擊。
李如願在出兵的同時,也給西陵派去信使,命令劉絳率三千精兵,支援江北戰場。
劉絳在收到軍令之前,已經集合隊伍,整軍備戰了,接到軍令之後,也沒多問,立即率令周達、馮抗以及自己的牙門軍支援數十裏外的卻月城戰場。
原本這場大戰,西軍主帥桓縱是抱著必死信念打的。贏了就贏了,輸了也要給黃業和桓絹爭取退兵後撤的時間。
但水麵戰場上,荊州水師因為他這個主帥的奮不顧身,座船都衝在了最前麵,因此水師這邊倒是打出了氣勢,一度在水戰之中占據了優勢。
反而在夏口北岸的水陸聯合作戰,人數戰局絕對優勢的作戰之中,卻落了下風。
此時毛襄統率兩萬餘軍隊,除了他的本部還有張子悅所部七千餘人,營壘在漢水以西,袁鳳舉統率一萬八餘千人,除了他本部萬人,還有吳郡太守沈重以及會稽太守董紹先,兩人手下各有郡兵三千,另有東道大都督、大司馬桓玠所派遣的徐州司馬許智慧所轄兩千徐州軍,立營在漢水東岸。
毛襄和袁鳳舉所統轄的這三萬八千士卒,夾河而立,並在漢水上設立了浮橋,可以相互支援。
袁鳳舉所轄隊伍之中,有一半是水軍,其中就包括了沈重和董紹先兩部,戰事一開始袁鳳舉堅守營壘,命沈重和董紹先率水軍迎擊。
而在漢水西岸這邊,西軍動用了超過七萬的兵力進攻毛襄所部營壘。毛襄本人親自來到營壘防線前麵督戰,東軍的營壘修的很堅固,西軍這邊組織了多批次的衝擊,但都在東軍的箭矢齊發之下敗退了。
劉絳這時候剛過邾城,騎在馬上看著隊伍行軍,他覺得就以這個速度行軍的話,很可能趕不上趟。
但沒辦法,強行軍那得有體力和素質做基礎,不是一個軍令都給我跑就能解決問題的。
人不是機器。
開戰之前劉絳帶著隊伍拉練了三天,他是知道這幫兵的體力界限在什麽地方,行軍速度和保證戰鬥力同樣重要。
打頭的是馮抗部,其次是周達部,以及黃應玄率領的部曲五百人,最後是八百重步軍組成的牙兵。
其實人數上隊伍是不到三千的,因為這些時日有所折損,所以劉絳又讓司直參軍黃應玄帶五百部曲隨行。
之所以讓他跟著,一方麵是湊人數,另一方麵也是擔心這個劉相貴的心腹在後麵配合他搞什麽事情。
隻要他不在西陵城裏,就憑現在留守的兵力和那些個老頭條鎮場子就不用擔心。
一路向前趕,走著走著,突然起風了,東南風。
劉絳作為一個已經有些戰事經曆的將領,馬上就意識到,風向對水戰的影響很大,至於自己這邊要打的陸戰,應該問題不大...吧?
戰局的確因為風向的問題,發生了變化。
首先是原本猛如虎的桓縱所部因為風向的問題,落了下風。李如願這種級別的名將,還能不知道水戰順風意味著什麽?
立馬叫尚未出動的本部準備火箭和準備小舟和引燃之物,餘下的戰場全部出擊,衝擊西軍船隊。
火借風勢,風助火威。
同時濃煙滾滾也嗆的逆風的士卒張不開眼睛,無法正常作戰。
同樣,會借助風向的不隻是李如願,西軍這裏也不全都是酒囊飯袋。
沈重和董紹先兩人率領的水師也處於煙火繚繞之中,很是難受,西軍趁機發動猛攻,這讓夏口方向的東軍水師直接就落入了下風,沈重和董紹先各自的座船都被引燃濃煙滾滾,隻能換乘小舟逃遁。
西軍水師乘勢一舉攻入了漢水之內,並引燃漢水上的浮橋,將火燒到了毛襄所督的東岸大營裏。西軍水師也上岸借著火勢殺了進去,這西南風月刮越大,袁鳳舉隻能率軍棄營而走。
漢水西岸大營沒有被煙火波及,但梁岱卻始終帶著組織大軍四麵猛攻,眼見袁鳳舉在東岸的大營被焚,毛襄這邊並沒有閉門自守,下令讓侄子毛巨卿和降將出身的軍主鄧亮率軍出擊。另一方麵又令張子悅迅速拆除靠近漢水和江邊的兩側的軍帳,以免被西軍趁機引燃。
西軍大將梁岱,盜賊出身,後被桓璋招撫,授予官職,曾隨同謝訓平定蠻族作亂,率隊衝鋒斬殺蠻王,桓璋稱帝之後,被封為驃騎大將軍,這次作戰他指揮七萬陸上軍隊,見到東軍出戰,立即傳令各部密集結陣靠攏,不得後退。
失去了火勢和風向優勢,在陸戰之中西軍碰到了鐵板。
毛巨卿和鄧亮兩人率數百猛士出營,俱是身披鐵甲的銳卒,一個反衝鋒就把東軍的先頭隊伍給擊潰了,隨後毛襄又令各部依次出營,跟在前鋒後麵,衝出去野戰。
而西軍方麵指揮水軍的丘萬千原本在擊破沈重、董紹先兩人的水師之後,又乘勢縱火攻入袁鳳舉的營壘。
丘萬千也是荊州悍將,水戰和陸戰都是好手,此刻他隻覺得天佑大楚,本人帶著水師精銳迅速率軍追擊。
袁鳳舉隻能棄營而走,火勢不是他能阻擋的。
同時他也給西陵和安陸方向發去了緊急求援的信使。劉大紅在得道戰場信息之後,直接帶著馮抗和黃應玄兩人的隊伍千餘人輕裝急行軍奔赴戰場。
南朝更喜歡春夏時節,冰雪消融,湖泊河流水位上漲,更利於行船,有句話叫水漲船高,因為自古南人善舟楫。
但長江是沒有冰封期的,即便水位下落,但仍舊可以保證大小船隻通行無阻。西軍的如此大規模的調動,自然是瞞不過東軍斥候的。
人在鄂州的李如願在得知西軍動向之後,也立即調兵強將,動員大軍準備迎戰。
桓縱的計劃幾乎就是李如願前些時日的翻版,他親自率水師精銳阻擊李如願的援軍,其餘各部進攻江北的毛襄和袁鳳舉位於漢水兩岸的營壘。
桓絹和黃業督後軍,驃騎大將軍梁岱指揮江北陸戰,武威將軍丘萬千指揮水師進攻。
原本桓縱的盤算是不錯的,借著無風天來出兵,大批水師登岸就可以不受北風阻撓,而他的水師雖然失去風向優勢,卻有順流的優勢。
因為這一段長江在夏口正好拐了一個“m”形,所以西軍等於是據有西北方向,而東軍處於東南方向。
桓縱在戰役的一開始,就率領數百戰船仗著順流的優勢發起主動進攻,他麾下的荊州水師也是天下間最為善戰的水軍之一,大小船隻排著隊衝了過來。
兩軍的艦船很快就絞在了一起,彼此交錯,相互攻殺,戰局極為焦灼。
江北的陸地戰場上,西軍陸續將七萬大軍運送至北岸在沙羨對岸登陸,隨後開始路上集結,配合另一部水師,水陸合擊。
李如願在出兵的同時,也給西陵派去信使,命令劉絳率三千精兵,支援江北戰場。
劉絳在收到軍令之前,已經集合隊伍,整軍備戰了,接到軍令之後,也沒多問,立即率令周達、馮抗以及自己的牙門軍支援數十裏外的卻月城戰場。
原本這場大戰,西軍主帥桓縱是抱著必死信念打的。贏了就贏了,輸了也要給黃業和桓絹爭取退兵後撤的時間。
但水麵戰場上,荊州水師因為他這個主帥的奮不顧身,座船都衝在了最前麵,因此水師這邊倒是打出了氣勢,一度在水戰之中占據了優勢。
反而在夏口北岸的水陸聯合作戰,人數戰局絕對優勢的作戰之中,卻落了下風。
此時毛襄統率兩萬餘軍隊,除了他的本部還有張子悅所部七千餘人,營壘在漢水以西,袁鳳舉統率一萬八餘千人,除了他本部萬人,還有吳郡太守沈重以及會稽太守董紹先,兩人手下各有郡兵三千,另有東道大都督、大司馬桓玠所派遣的徐州司馬許智慧所轄兩千徐州軍,立營在漢水東岸。
毛襄和袁鳳舉所統轄的這三萬八千士卒,夾河而立,並在漢水上設立了浮橋,可以相互支援。
袁鳳舉所轄隊伍之中,有一半是水軍,其中就包括了沈重和董紹先兩部,戰事一開始袁鳳舉堅守營壘,命沈重和董紹先率水軍迎擊。
而在漢水西岸這邊,西軍動用了超過七萬的兵力進攻毛襄所部營壘。毛襄本人親自來到營壘防線前麵督戰,東軍的營壘修的很堅固,西軍這邊組織了多批次的衝擊,但都在東軍的箭矢齊發之下敗退了。
劉絳這時候剛過邾城,騎在馬上看著隊伍行軍,他覺得就以這個速度行軍的話,很可能趕不上趟。
但沒辦法,強行軍那得有體力和素質做基礎,不是一個軍令都給我跑就能解決問題的。
人不是機器。
開戰之前劉絳帶著隊伍拉練了三天,他是知道這幫兵的體力界限在什麽地方,行軍速度和保證戰鬥力同樣重要。
打頭的是馮抗部,其次是周達部,以及黃應玄率領的部曲五百人,最後是八百重步軍組成的牙兵。
其實人數上隊伍是不到三千的,因為這些時日有所折損,所以劉絳又讓司直參軍黃應玄帶五百部曲隨行。
之所以讓他跟著,一方麵是湊人數,另一方麵也是擔心這個劉相貴的心腹在後麵配合他搞什麽事情。
隻要他不在西陵城裏,就憑現在留守的兵力和那些個老頭條鎮場子就不用擔心。
一路向前趕,走著走著,突然起風了,東南風。
劉絳作為一個已經有些戰事經曆的將領,馬上就意識到,風向對水戰的影響很大,至於自己這邊要打的陸戰,應該問題不大...吧?
戰局的確因為風向的問題,發生了變化。
首先是原本猛如虎的桓縱所部因為風向的問題,落了下風。李如願這種級別的名將,還能不知道水戰順風意味著什麽?
立馬叫尚未出動的本部準備火箭和準備小舟和引燃之物,餘下的戰場全部出擊,衝擊西軍船隊。
火借風勢,風助火威。
同時濃煙滾滾也嗆的逆風的士卒張不開眼睛,無法正常作戰。
同樣,會借助風向的不隻是李如願,西軍這裏也不全都是酒囊飯袋。
沈重和董紹先兩人率領的水師也處於煙火繚繞之中,很是難受,西軍趁機發動猛攻,這讓夏口方向的東軍水師直接就落入了下風,沈重和董紹先各自的座船都被引燃濃煙滾滾,隻能換乘小舟逃遁。
西軍水師乘勢一舉攻入了漢水之內,並引燃漢水上的浮橋,將火燒到了毛襄所督的東岸大營裏。西軍水師也上岸借著火勢殺了進去,這西南風月刮越大,袁鳳舉隻能率軍棄營而走。
漢水西岸大營沒有被煙火波及,但梁岱卻始終帶著組織大軍四麵猛攻,眼見袁鳳舉在東岸的大營被焚,毛襄這邊並沒有閉門自守,下令讓侄子毛巨卿和降將出身的軍主鄧亮率軍出擊。另一方麵又令張子悅迅速拆除靠近漢水和江邊的兩側的軍帳,以免被西軍趁機引燃。
西軍大將梁岱,盜賊出身,後被桓璋招撫,授予官職,曾隨同謝訓平定蠻族作亂,率隊衝鋒斬殺蠻王,桓璋稱帝之後,被封為驃騎大將軍,這次作戰他指揮七萬陸上軍隊,見到東軍出戰,立即傳令各部密集結陣靠攏,不得後退。
失去了火勢和風向優勢,在陸戰之中西軍碰到了鐵板。
毛巨卿和鄧亮兩人率數百猛士出營,俱是身披鐵甲的銳卒,一個反衝鋒就把東軍的先頭隊伍給擊潰了,隨後毛襄又令各部依次出營,跟在前鋒後麵,衝出去野戰。
而西軍方麵指揮水軍的丘萬千原本在擊破沈重、董紹先兩人的水師之後,又乘勢縱火攻入袁鳳舉的營壘。
丘萬千也是荊州悍將,水戰和陸戰都是好手,此刻他隻覺得天佑大楚,本人帶著水師精銳迅速率軍追擊。
袁鳳舉隻能棄營而走,火勢不是他能阻擋的。
同時他也給西陵和安陸方向發去了緊急求援的信使。劉大紅在得道戰場信息之後,直接帶著馮抗和黃應玄兩人的隊伍千餘人輕裝急行軍奔赴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