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元江考驗著育種者的信心
袁隆平:中國神農的世界傳奇 作者:李洪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元江大地震竟讓育種的袁隆平遇到了,可是他們僅有的幾小袋種子還掛在地震中的房梁上。怎麽辦?沒有了種子,雜交水稻的實驗根本就無法進行下去。
袁隆平的兩名學生要衝進屋子搶救雜交稻種的時候,卻被袁隆平一把拉住了……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摯愛雜交水稻,麵對珍貴的稻種即將被倒塌的房子埋沒的危險,他為什麽不讓學生們去搶救稻種?麵對地震,袁隆平這是怎麽了?
師曠的名字和音樂密不可分;祖衝之是數學家的代言;看到了都江堰,就會想起李冰;看到碗裏的白米飯,人們很自然地就會想到一個又黑又瘦,忙忙碌碌的身影,這個人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在長沙的育種基地每年隻能種植一季不育株水稻,一到秋天,稻葉轉黃,稻粒成熟,袁隆平隻能眼巴巴地盼著第二年春天的來臨。
湖南省農業部門的領導對袁隆平的研究課題寄予了厚望。袁隆平為了加快雜交水稻的繁育進程,親自參與並製定了“夏長沙,秋南寧,冬海南”的育種戰略,這就是有名的“南繁北育”。
水稻優選育種,有很多成功的先例,但培育出一個品種,至少要八個世代。也就是說,在長沙一個地方搞水稻育種,如果順利的話,至少要八年才能搞出一個成功的水稻品種。
但如果去南方育種,一年之中便可以培育三季,那麽三年便可搞成一個品種。
袁隆平第一次以“湖南省水稻不育科研協作組”的名義到南方製種,去的地方就是雲南省元江縣。
雲南地處西南邊陲,古來交通不便,與中原阻隔,被稱為“蠻煙瘴雨”之地。在《元江府誌》卷二十一中記載:“元江於古為荒蕪,不入版圖。”解放前的元江因為天氣濕熱,所以是有名的煙瘴地區,瘟疫流行,人們十分害怕這個地方。在當地的甘莊壩,民間流傳著一句口頭語:“要到甘莊壩,先把老婆嫁。”足見那時候那裏環境的惡劣。
解放後,當地政府修橋築路,人民的生活條件得以極大的改觀。袁隆平領著兩名學生——李必湖和尹華奇來到元江縣,他們住進了當地農科站無人居住的一所空房子裏,並利用該站的水田進行繁育雜交水稻的實驗。
這時,袁隆平種植的水稻不育株已經漸漸走上了正軌。他給培育的不育株命名為c和d兩個係統,c係統是由無花粉不育株育種得來的,而d係統是由花粉敗育、花粉退化性不育株選育而來的。
c和d兩個係統的不育株水稻稻種被浸水後,李必湖和尹華奇找來了幾個小布袋,他們按照袁隆平的吩咐,將浸水後的種子用布袋裝起來,吊在房梁上懸掛起來,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防止鼠害,二是促其盡快發芽。
兩個人往房梁上掛完了稻種,來到外麵,正準備處理一下稻田。這時候,土路上傳來一陣自行車的鈴鐺響,一名鄉村郵遞員給李必湖送來了一封家信。信是他愛人寫來的。信上說,他們的第一個孩子降生了,希望他回去一趟。
尹華奇一邊幹活,一邊對看信的李必湖說:“有什麽秘密,公開一下吧?”
李必湖搪塞道:“沒有秘密,都是家常話兒!”如果袁隆平知道李必湖的愛人生孩子,他一定得讓李必湖回湖南。可是這裏的工作剛開始,他怎麽能離開呢?
他們幹完了稻田裏的活,元江縣農科站的黨支部書記老周就來到了實驗田。袁隆平和老周關係處得極其融洽,兩人見麵後說了會兒話,袁隆平將他讓到了屋裏,然後從枕頭底下摸出了一幅撲克,說:“來,咱們打一把牌!”
袁隆平領著兩個學生,除了辛苦地育種外,打撲克就成了他們唯一的娛樂。老周瞧著那副已有些破爛不堪的撲克牌,說:“育種我不如你,但是打牌你可就不行了!”
袁隆平嗬嗬笑道:“打牌,打牌,要是你輸了,可記著給我們換副新牌!”
四個人玩的是爭上遊。老周支持農科站工作,工作閑暇就和幾個牌友甩撲克。他自認牌技高超,可是一上手才知道,袁隆平育種是個行家,打牌也是個好手。四個人“劈劈啪啪”地甩了一陣撲克,袁隆平竟把老周給贏了。老周看著天色已晚,不甘心地說:“明天咱們再戰!”
袁隆平半開玩笑地說:“明天再戰可以,但你記得拿副新牌過來呀!”
袁隆平送走了老周,三個人研究了一下明天的育種任務,便分別倒在竹床上,先後睡著了。
袁隆平倒在竹床上,他迷迷糊糊中忽然覺得外麵的太陽晃悠悠地升起,老大的太陽好溫暖、好耀眼。溫暖的陽光照在實驗田的稻禾上,那稻禾就好像是竹林裏的青筍“嗖嗖”地往上長,長呀長呀,最後長得跟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把那麽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麽大,他和李必湖、尹華奇就坐在稻穗下,美美地乘涼小憩……
也不知是從什麽地方飄來了一首歌曲——稻禾熟,白米香,百姓歌未觴,種春華,結秋實,天涯共此時……這首歌被唱得百轉千回,分外好聽。這聲音袁隆平怎麽這麽熟悉?這聲音不是鄧哲的聲音嗎?鄧哲懷裏抱著五二,手裏拉著小五一,不遠千裏,竟到雲南來看望他來了。
袁隆平在稻禾下小憩,鄧哲領著孩子來到他的身邊,她伸出手來,一下下地晃著袁隆平的身體,袁隆平感覺有一陣風吹了過來,高大的稻禾開始搖動,腳下的土地開始搖動。袁隆平摸了一把臉,這才發現臉上落滿了從牆皮上落下的石灰。他睜開眼睛仔細一瞧,這才發現,不僅自己躺著的竹床,就是他們住著的房子也在搖動。
袁隆平大叫一聲:“不好了,快起來,地震了!”
育種的活兒真的很累,勞累了一天的李必湖和尹華奇,各自躺在竹床上,即使在地震中,兩個年輕人也沒有從香甜的睡夢中醒來。袁隆平喊了一嗓子後,李必湖和尹華奇都被驚醒了,他們看著住的屋子在地震的淫威中顛簸得就好像是狂風巨浪中的小船,他們隻穿著內衣內褲,便拉著袁隆平一路飛跑到了門外。
地震在繼續,腳下的大地就好像是在發瘧疾似的亂顫,三人互相攙扶支撐著,這才勉強站穩,尹華奇忽然想起屋內的房梁上還懸掛著幾個種子袋,他叫道:“種子,我們的種子還在屋裏!”
李必湖急得一跺腳:“趕快搶救種子!”
李必湖和尹華奇正要轉身衝進屋子去搶種子,袁隆平伸出兩隻手,猛地將兩個人拉住了。他叫道:“房子倒了,種子也砸不壞,你們倆不要衝動!”
袁隆平話音剛落,就聽“轟隆”一聲,他們住的小平房就在地震中坍塌了。
如果不是袁隆平拉住了李必湖和尹華奇,這兩個年輕人真的有可能被埋在房子下麵了。地震剛剛過去,一場急雨隨後而至,袁隆平和他的兩個學生隻穿著背心短褲,他們在風雨中凍得瑟瑟發抖……
這就是1970年1月2日淩晨,發生在峨山縣7.2級的大地震。峨山縣距離元江縣150公裏,受地震波及,元江縣也發生了5.6級地震。
考驗止於生死,袁隆平的厄運,總該結束了吧?
袁隆平的兩名學生要衝進屋子搶救雜交稻種的時候,卻被袁隆平一把拉住了……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摯愛雜交水稻,麵對珍貴的稻種即將被倒塌的房子埋沒的危險,他為什麽不讓學生們去搶救稻種?麵對地震,袁隆平這是怎麽了?
師曠的名字和音樂密不可分;祖衝之是數學家的代言;看到了都江堰,就會想起李冰;看到碗裏的白米飯,人們很自然地就會想到一個又黑又瘦,忙忙碌碌的身影,這個人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在長沙的育種基地每年隻能種植一季不育株水稻,一到秋天,稻葉轉黃,稻粒成熟,袁隆平隻能眼巴巴地盼著第二年春天的來臨。
湖南省農業部門的領導對袁隆平的研究課題寄予了厚望。袁隆平為了加快雜交水稻的繁育進程,親自參與並製定了“夏長沙,秋南寧,冬海南”的育種戰略,這就是有名的“南繁北育”。
水稻優選育種,有很多成功的先例,但培育出一個品種,至少要八個世代。也就是說,在長沙一個地方搞水稻育種,如果順利的話,至少要八年才能搞出一個成功的水稻品種。
但如果去南方育種,一年之中便可以培育三季,那麽三年便可搞成一個品種。
袁隆平第一次以“湖南省水稻不育科研協作組”的名義到南方製種,去的地方就是雲南省元江縣。
雲南地處西南邊陲,古來交通不便,與中原阻隔,被稱為“蠻煙瘴雨”之地。在《元江府誌》卷二十一中記載:“元江於古為荒蕪,不入版圖。”解放前的元江因為天氣濕熱,所以是有名的煙瘴地區,瘟疫流行,人們十分害怕這個地方。在當地的甘莊壩,民間流傳著一句口頭語:“要到甘莊壩,先把老婆嫁。”足見那時候那裏環境的惡劣。
解放後,當地政府修橋築路,人民的生活條件得以極大的改觀。袁隆平領著兩名學生——李必湖和尹華奇來到元江縣,他們住進了當地農科站無人居住的一所空房子裏,並利用該站的水田進行繁育雜交水稻的實驗。
這時,袁隆平種植的水稻不育株已經漸漸走上了正軌。他給培育的不育株命名為c和d兩個係統,c係統是由無花粉不育株育種得來的,而d係統是由花粉敗育、花粉退化性不育株選育而來的。
c和d兩個係統的不育株水稻稻種被浸水後,李必湖和尹華奇找來了幾個小布袋,他們按照袁隆平的吩咐,將浸水後的種子用布袋裝起來,吊在房梁上懸掛起來,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防止鼠害,二是促其盡快發芽。
兩個人往房梁上掛完了稻種,來到外麵,正準備處理一下稻田。這時候,土路上傳來一陣自行車的鈴鐺響,一名鄉村郵遞員給李必湖送來了一封家信。信是他愛人寫來的。信上說,他們的第一個孩子降生了,希望他回去一趟。
尹華奇一邊幹活,一邊對看信的李必湖說:“有什麽秘密,公開一下吧?”
李必湖搪塞道:“沒有秘密,都是家常話兒!”如果袁隆平知道李必湖的愛人生孩子,他一定得讓李必湖回湖南。可是這裏的工作剛開始,他怎麽能離開呢?
他們幹完了稻田裏的活,元江縣農科站的黨支部書記老周就來到了實驗田。袁隆平和老周關係處得極其融洽,兩人見麵後說了會兒話,袁隆平將他讓到了屋裏,然後從枕頭底下摸出了一幅撲克,說:“來,咱們打一把牌!”
袁隆平領著兩個學生,除了辛苦地育種外,打撲克就成了他們唯一的娛樂。老周瞧著那副已有些破爛不堪的撲克牌,說:“育種我不如你,但是打牌你可就不行了!”
袁隆平嗬嗬笑道:“打牌,打牌,要是你輸了,可記著給我們換副新牌!”
四個人玩的是爭上遊。老周支持農科站工作,工作閑暇就和幾個牌友甩撲克。他自認牌技高超,可是一上手才知道,袁隆平育種是個行家,打牌也是個好手。四個人“劈劈啪啪”地甩了一陣撲克,袁隆平竟把老周給贏了。老周看著天色已晚,不甘心地說:“明天咱們再戰!”
袁隆平半開玩笑地說:“明天再戰可以,但你記得拿副新牌過來呀!”
袁隆平送走了老周,三個人研究了一下明天的育種任務,便分別倒在竹床上,先後睡著了。
袁隆平倒在竹床上,他迷迷糊糊中忽然覺得外麵的太陽晃悠悠地升起,老大的太陽好溫暖、好耀眼。溫暖的陽光照在實驗田的稻禾上,那稻禾就好像是竹林裏的青筍“嗖嗖”地往上長,長呀長呀,最後長得跟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把那麽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麽大,他和李必湖、尹華奇就坐在稻穗下,美美地乘涼小憩……
也不知是從什麽地方飄來了一首歌曲——稻禾熟,白米香,百姓歌未觴,種春華,結秋實,天涯共此時……這首歌被唱得百轉千回,分外好聽。這聲音袁隆平怎麽這麽熟悉?這聲音不是鄧哲的聲音嗎?鄧哲懷裏抱著五二,手裏拉著小五一,不遠千裏,竟到雲南來看望他來了。
袁隆平在稻禾下小憩,鄧哲領著孩子來到他的身邊,她伸出手來,一下下地晃著袁隆平的身體,袁隆平感覺有一陣風吹了過來,高大的稻禾開始搖動,腳下的土地開始搖動。袁隆平摸了一把臉,這才發現臉上落滿了從牆皮上落下的石灰。他睜開眼睛仔細一瞧,這才發現,不僅自己躺著的竹床,就是他們住著的房子也在搖動。
袁隆平大叫一聲:“不好了,快起來,地震了!”
育種的活兒真的很累,勞累了一天的李必湖和尹華奇,各自躺在竹床上,即使在地震中,兩個年輕人也沒有從香甜的睡夢中醒來。袁隆平喊了一嗓子後,李必湖和尹華奇都被驚醒了,他們看著住的屋子在地震的淫威中顛簸得就好像是狂風巨浪中的小船,他們隻穿著內衣內褲,便拉著袁隆平一路飛跑到了門外。
地震在繼續,腳下的大地就好像是在發瘧疾似的亂顫,三人互相攙扶支撐著,這才勉強站穩,尹華奇忽然想起屋內的房梁上還懸掛著幾個種子袋,他叫道:“種子,我們的種子還在屋裏!”
李必湖急得一跺腳:“趕快搶救種子!”
李必湖和尹華奇正要轉身衝進屋子去搶種子,袁隆平伸出兩隻手,猛地將兩個人拉住了。他叫道:“房子倒了,種子也砸不壞,你們倆不要衝動!”
袁隆平話音剛落,就聽“轟隆”一聲,他們住的小平房就在地震中坍塌了。
如果不是袁隆平拉住了李必湖和尹華奇,這兩個年輕人真的有可能被埋在房子下麵了。地震剛剛過去,一場急雨隨後而至,袁隆平和他的兩個學生隻穿著背心短褲,他們在風雨中凍得瑟瑟發抖……
這就是1970年1月2日淩晨,發生在峨山縣7.2級的大地震。峨山縣距離元江縣150公裏,受地震波及,元江縣也發生了5.6級地震。
考驗止於生死,袁隆平的厄運,總該結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