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發走駱養性後,崇禎忍不住自我調侃道:“這想來想去,就想到這麽幾個人,這還真有點學渣平時不用功,到了考試不會做題的感覺。”


    “這也難怪前世隻能上個二流大學,還是二流尾巴上的那種。”


    崇禎嘴裏調侃著,慢慢又陷入了沉思。


    李邦華、史可法、範景文都是文臣,至於宋應星就不必說了,連仕途都還沒開始,《天工開物》等一眾著作也還沒成書。


    現在的宋應星充其量隻能算一個懂農學的教書先生。


    明年建奴就會攻破居庸關,而後一路南下兵分三路,攻克一十三城,奸淫擄掠、燒殺搶奪、擄走無數人畜金銀財帛。


    還得找人把梁廷棟這個廢材宣大總督換了,絕不能讓建奴打進來。


    盧象升、洪承疇、曹文昭、黃得功、周遇吉、曹變蛟……


    崇禎暗自思忖著,一個個人名在腦中閃過,而後卻又兀自搖起了頭。


    “還真是國難思良將呐!”


    以上這幾人,無疑個個都是忠臣良將,但卻無一人適合坐鎮宣大。


    原因無他,史上梁廷棟因不敢與建奴作戰放走阿濟格下台後,盧象升確實接過了梁廷棟的位置做了宣大總督。


    可盧象升是善攻不善守,且沒有任何戍邊經驗,讓他鎮守邊疆非他所長。


    這幾人裏最合適的可能要數洪承疇,可洪承疇統管剿匪他的位置明顯不能動。


    至於另外幾人,論綜合能力應該不如盧象升的,況且也都沒有戍邊經驗,這要是弄不好把建奴放進來,那不是走曆史老路麽。


    崇禎之所以這麽猶猶豫豫,難下決斷,是因為宣大總督這個位置太過重要,容不得他犯錯。


    隻要棋差一招,後果不堪設想,將會有數十萬甚至更多百姓因此而喪命。


    所以崇禎不敢馬虎,也不敢賭,必須要找到絕對可靠的人坐鎮宣大才行。


    崇禎思緒飛轉,一個個人名在腦中不斷閃爍。


    突然某個瞬間,一個人名定格在他腦中,崇禎不自覺的勾起嘴角,重重在禦案上一拍。


    “對,就是他了,孫承宗。”


    孫承宗雖然因為修寧錦防線遭到不少詬病,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頗有爭議。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天啟二年至崇禎二年,孫承宗任薊遼總督這八年間,建奴的確沒在大明身上占到便宜,反而是老奴努爾哈赤丟了一條命。


    這足以證明孫承宗有能力戍邊,是個善守之臣。


    可惜的是崇禎三年孫承宗因剛修築好的大淩河被建奴損毀,朝中文官趁機彈劾。


    無奈之下,孫承宗隻得向崇禎上書稱病,辭官回鄉。


    至此,終其一生,孫承宗都沒有在涉足廟堂。


    崇禎選擇孫承宗,可不單是看中他的善守之能,還因為孫承宗為了大明可以拋頭顱灑熱血,是絕對的忠臣。


    崇禎十一年建奴進攻高陽,賦閑在家的孫承宗率群族抵抗。


    在建奴的猛烈攻擊下,高陽城破,孫承宗全族無一人逃跑、無一人投降,全家五十六口,無分老幼,皆戰死。


    可悲的是孫承宗死後,當時接掌兵部大權在握的楊嗣昌等人,卻聯合起來壓製一個死人,紛紛上書反對崇禎給孫承宗上諡號。


    崇禎迫於百官壓力最終妥協,隻給孫承宗恢複了官職,而不上諡號。


    直到南明時期,福王才給孫承宗追贈“文忠”的諡號。


    諷刺的是百年後,被鼓吹為十全老人、千古一帝的“乾隆”竟然跳出來追給孫承宗一個“忠定”的諡號。


    乾隆這廝不當人子,這無疑是隔了幾輩人,還要把楊嗣昌等人的臉按在地上摩擦,的確有點不講武德。


    這接任宣大總督的人選有了,可崇禎卻又犯起了難。


    這梁廷棟是兵部和內閣極力推薦的,若是沒有什麽過錯,即使是皇帝也不能將這樣的封疆大吏說擼就擼。


    關鍵是若沒有說得過去的理由想擼了梁廷棟,內閣和兵部那群老狗肯定不會同意,鬧個沒完沒了。


    “唉……,這亡國君真他喵的難做。”


    崇禎無力的歎了口氣,隻恨自己沒穿越成重八和朱老四,否則哪裏還用得著為難自己,直接遞刀子就問你怕不怕?


    可恨呐!


    崇禎這倒黴催的亡國君實在是沒實力啊!


    崇禎搖了搖頭,“雖說現在還不具備和那群老狗硬剛的實力,但老子也不會像原本崇禎那般窩囊,該幹的事必須幹。”


    時光如梭,不知不覺時間已臨近午時。


    王承恩也在這時回到了禦書房,這期間崇禎把邊防、農民起義軍以及賑濟災荒安置災民等問題來來回回琢磨了幾遍。


    是以王承恩剛回來,崇禎就吩咐道:“大伴,給高陽的孫承宗和薊遼總督吳阿衡傳旨,讓他們秘密入京麵聖。”


    “另外,傳旨給四川石柱秦良玉,命她率白杆軍北上入陝西,配合洪承疇一起剿匪。”


    “除此之外再給洪承疇擬道旨,讓他麾下的曹文詔隨盧象升的天雄軍入京,朝廷另有調用。”


    崇禎一口氣說完,王承恩卻整個人為之一僵,愣了兩息後,才斟酌著開口:


    “皇爺,按理說老奴不該多嘴,讓高陽的孫承宗和薊遼總督吳阿衡見京麵聖這倒沒什麽,可是……”


    王承恩“可是”的話還沒出口,崇禎就意味深長的看了王承恩一眼,直接把話頭接了過來。


    “大伴,你是不是想說朕直接給秦良玉下旨,而不知會兵部、內閣,怕秦良玉不聽旨奉調?”


    “皇爺聖明,老奴卻有所慮,畢竟少了兵部的調兵檄文,秦良玉未必會奉詔入陝。”


    王承恩說的鄭重,崇禎卻不以為意的“哈哈”一笑:“放心吧,大伴。”


    “你要說其他人沒有兵部調令調不動,倒極有可能,但四川石柱秦良玉絕對不會,朕相信她會奉旨率白杆軍北上入陝的。”


    崇禎之所以這麽篤定,當然不是胡謅謅,而是秦良玉的愛國情懷有跡可循。


    崇禎三年秦良玉得知皇太極兵圍京師,在沒接到任何調令的情況下,毅然而然率白杆軍星夜疾馳千裏勤王。


    僅從這點足以證明秦良玉是忠於大明、忠於崇禎的。


    再有就是這些年來秦良玉,隻要一有機會便參與剿匪,且戰績斐然,這足以證明她對剿匪的態度是積極的。


    憑以上兩點崇禎就能斷定,秦良玉接到聖旨後,必定會率白杆軍北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崇禎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色魚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色魚鉤並收藏大明:崇禎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最新章節